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23) 您好!臺灣時間:2025/10/25 18:36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蔡沛然
研究生(外文):Pei-Jan Tsai
論文名稱:臺東縣犯罪矯正機關夜勤管理員之健康促進生活型態
論文名稱(外文):Health Promoting Lifestyle Profile among Night Shift Administrators of Correctional Facilities in Taitung County
指導教授:馬素華馬素華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Su-Hua Ma
口試委員:陳瓊華鄭承昌
口試委員(外文):Chiung Hua ChenCheng-Chang Zheng
口試日期:2015-07-12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東大學
系所名稱:身心整合與運動休閒產業學系
學門:民生學門
學類:運動休閒及休閒管理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5
畢業學年度:103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12
中文關鍵詞:犯罪矯正機關夜勤管理員工作壓力健康促進生活型態
外文關鍵詞:night shift administrators of correctional facilitiesjob stresshealth promoting lifestyle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7
  • 點閱點閱:450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犯罪矯正機關的夜勤管理員不論晝夜均應嚴密戒護收容人。但是日夜輪班的工作形式深深影響其生活型態,甚至影響其健康。
本研究旨在探討臺東地區犯罪矯正機關夜勤管理員的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及其相關因素。採橫斷式調查,以臺東地區六所犯罪矯正機關之夜勤管理員為研究對象,利用普查方式,由研究者親自發放問卷,以進行資料蒐集。共計發放274份問卷,有效問卷共計155份。
研究對象幾乎都是男性,年齡約為40歲,近半數具有大學學歷、已婚、無子女,服務年資約為10年。工作壓力很大,影響最大的構面是疲勞,其他依序是不滿足、憂鬱、焦慮與低自尊。生活型態相當不健康,執行程度最差的構面在於身體活動,其他依序是壓力管理、健康責任、營養、人際關係及靈性成長。教育程度與工作壓力對研究對象的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具有影響力。建議推動職場健康促進計畫與鼓勵積極參與下班後之休閒活動,來有效提升犯罪矯正機關夜勤管理員的整體健康促進生活型態。

The night shift administrators of correctional facilities must guard inmates closely all day and night. But working in day and night shifts will affect their lifestyle seriously, and even their health.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health promoting lifestyle profile among night shift administrators of correctional facilities. We applied a cross-sectional design that targeted all night shift administrators of six correctional facilities in Taitung county used structured questionnaires distributed by researcher in person to collect data. Data were collected from 274 administrators with 155 valid responses.
Most of the night shift administrators are male. Average age of the subjects is 40. Half of them the education level is college graduate, married and no children. The average of their job experience is 10 years. The night shift administrators are under great pressure of work. The biggest stress is fatigue; then, unsatisfication, depression, anxiety and low self-esteem according to the subscale scored. Their lifestyle is very unhealthy. The worst facet is physical activity; then, stress management, health responsibility, nutrition, interpersonal relations and spiritual growth according to the subscale scored. Major factors of influence on health promoting lifestyle in night shift administrators included the level of education and job stress. By driving workplace health promotion program and encouraging active participation in leisure activities after work, to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overall health promoting lifestyle for night shift
administrators of correctional facilities.

目 次
中文摘要------------------------------------------------I
英文摘要-----------------------------------------------Ⅲ
目次---------------------------------------------------Ⅴ
表(圖)目次-------------------------------------------Ⅷ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及重要性-----------------------------1
第二節 研究目的-------------------------------------3
第三節 研究問題-------------------------------------4
第四節 研究假設-------------------------------------4
第五節 名詞操作型定義-------------------------------4
第六節 研究限制-------------------------------------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臺東地區犯罪矯正機關夜勤管理員概述-----------7
第二節 犯罪矯正機關夜勤管理員的相關實證研究--------15
第三節 健康促進生活型態概述------------------------21
第四節 工作壓力與健康促進生活型態的關係------------27
第五節 健康促進生活型態的相關實證研究--------------32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架構------------------------------------37
第二節 研究對象------------------------------------38
第三節 研究工具------------------------------------38
第四節 研究過程------------------------------------41
第五節 倫理考量------------------------------------42
第六節 問卷處理與資料分析--------------------------42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研究對象之社會人口學變項、工作壓力與健康促進
生活型態分佈情形----------------------------45
第二節 研究對象之社會人口學變項、工作壓力與健康促進
生活型態之間的關係--------------------------55
第三節 研究對象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之重要預測變項------63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65
第二節 建議----------------------------------------65
參考文獻
中文部份-------------------------------------------69
英文部份-------------------------------------------74
附錄
附錄一、研究問卷-----------------------------------77
附錄二、工作壓力量表使用同意書---------------------82
附錄三、健康促進生活型態第二版量表原作者使用同意回
信-----------------------------------------83
附錄四、健康促進生活型態第二版中文版量表使用同意書
-------------------------------------------85
附錄五、問卷調查通知公文---------------------------86
附錄六、衛生福利部玉里醫院人體試驗委員會同意臨床試
驗證明書-----------------------------------87
附錄七、問卷研究受訪者同意書-----------------------88
附錄八、工作壓力量表之填答情形---------------------92
附錄九、健康促進生活型態量表之填答情形-------------93

附錄十、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各構面執行較低健康行為中百
分比最高的前三項排名----------------------96
表(圖)目次
表2-1 犯罪矯正機關夜勤管理員歷年輪班制度之實施情形與優
、缺點比較表------------------------------------11
表2-2 犯罪矯正機關管理員工作壓力之相關研究摘要表------17
表2-3 健康促進生活型態量表之演進與信度摘要表----------25
表2-4 國內外學者針對工作壓力定義比較表----------------29
表2-5 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之相關研究摘要表----------------32
表3-1 工作壓力量表之信度------------------------------40
表3-2 健康促進生活型態量表之信度----------------------40
表4-1 研究對象之社會人口學變項次數分配情形------------47
表4-2 工作壓力量表的整體得分情形----------------------48
表4-3 工作壓力量表之描述性統計------------------------49
表4-4 健康促進生活型態量表的整體得分情形--------------50
表4-5 健康促進生活型態量表之描述性統計----------------53
表4-6-1 社會人口學變項與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之單因子變異數
分析---------------------------------------------58
表 4-6-2 社會人口學變項與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之單因子變異數
分析---------------------------------------------60
表 4-6-3 社會人口學變項與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之單因子變異數
分析---------------------------------------------61
表4-7 工作壓力與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之皮爾森積差相關係數----62
表4-8 健康促進生活型態逐步迴歸分析之迴歸係數與過程摘要64
表4-9 健康促進生活型態迴歸分析摘要表-------------------64
圖3-1 研究架構-----------------------------------------37
圖3-2 研究流程圖---------------------------------------41


一、 中文部分:
丁志音、江東亮(1996)。以健康行為型態分類台灣地區之成年人口群—群聚分
析之應用。中華衛誌。15(3),175-186。
尹祚芊(2000)。學校衛生護理。台灣醫學。4(2),215-222。
王文秀(2009)。衛生署玉里醫院護理人員健康促進生活型態與工作壓力之探討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市。
王助順(2009)。臺灣某大學新生代謝症候群指標與其健康促進生活型態相關性
之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臺南市。
王普善(2010)。基層醫療病患健康促進生活型態、生活技能、靈性健康與自覺
疲勞之相關研究-以台北市某診所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
學,臺北市。。
行政院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2014年11月9日)。職場一齊show健康」全國職場
健康操競賽全國決賽活力登場!。103年12月17日。取自:http://
www.hpa.gov.tw/ BHPNet/Web/News/News.Aspx?No=201411070001
吳采蓉(2005)。白領階級員工健康促進生活型態相關因素之探討-以台北某公司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吳昇忠(2008)。臺東縣警察人員自覺健康狀況、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工作壓力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市。
吳英枝(2008)。台東縣鹿野鄉不同族群老人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之研究(未出版碩
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市。
李明書(1994)。工作壓力及其管理策略之探討。勞工行政,74,22-28。
李金泉、郭忠佳、謝淑惠(2011)。職場壓力風險因子管控對矯正機關戒護人員工作投入之影響─以職業倦怠為中介變項。2011 財務金融與管理研討會。嘉義縣:南華大學。
何慧菁、張淑惠、曹瑞雲、張梅芳、陳永煌、楊燦(2010)。醫院員工工作壓力與身心健康之相關研究。中華職業醫學雜誌,17(4),239-252。
林健陽(1997)。監獄矯治-問題之研究。桃園縣:國立中央警察大學。
林茂榮、楊士隆(2002)。監獄學-犯罪矯正原理與實務。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林女理(2002)。學校護理人員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臺北市。
林美聲(2004)。護理人員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之研究-以宜蘭縣中小學校護理人員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林明揮(2005)。矯正機關基層戒護管理人員對新勤務制度之滿意度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林語梵(2008)。宜蘭縣公共衛生護理人員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及相關因素之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林素英( 2010)。臺北市健康服務中心公共衛生工作人員健康促進生活型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邱慧娟、吳巧鳳、李秀蘭、陳美燕(2008)。健康促進中心訪客之健康相關行為及其影響因素之探討。護理雜誌。55(2),39-47。doi:10.6224/JN.55.2.39。
法務部(1997)。監所管理人員工作環境問題探討與建議。臺北市:法務部。
法務部矯正人員訓練所(2007)。各項勤務手冊。桃園縣:編者。
法務部矯正人員訓練所(2009)。矯正法規輯要。桃園縣:編者。
法務部矯正署全球資訊網(2015年7月3日)。取自:http://www.mjac.moj. gov.tw
施雅甄(2001)。女性矯正人員工作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央警察大學,桃園市。
紀翠玲(2002)。國小兼任行政教師制握信念、工作特性與工作壓力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師範學院,臺南市。
洪美雲(2005)。矯正機構管教人員工作特性與工作壓力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高雄市。
胡瑞桃(2000)。加護單位護理人員對其工作壓力來源之反應及調適。長庚護理。11(2),20-30。
唐佩玲、陳玟伶、鄭琇分、張敬俐、林惠賢(2005)。護理人員憂鬱程度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中華心理衛生學刊。18(2),55-74。
張德聰(1992)。教師生涯壓力的調適。教師天地雙月刊,57,40-48。
張春興(1995)。普通心理學。臺北市:東華書局。
張聖如(2002)。更年期婦女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及其相關因素的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大學,臺北市。
張惠郎(2003)。揭開監獄管理的神祕面紗--戒護管理制度與人員離職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張蓓貞(2007)。健康促進概論-健康促進理論與實務(初版二刷,4-49)。臺北市:新文京開發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張曉鳳、林育秀、王素美、饒育華、吳芯霈、梁亞文(2010)。醫療服務人員工作壓力源與離職意願之探討。澄清醫護管理雜誌,6(1),21-31。
許國賢(1996)。監獄管理人員工作壓力與適應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央警察大學,桃園市。
許秀琴(2003)。司法矯正人員離職傾向之研究-以雲嘉南地區矯正人員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
郭泰平(2001)。國民中學教師對教育改革工作壓力及因應策略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郭志明(2008)。員工工作生活品質、組織承諾及工作績效之關係-以犯罪矯正機構管教人員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縣。
黃建裕(1987)。台灣地區司法監獄看守所戒護管理人員工作滿足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央警察大學,桃園市。
黃榮真(1991)。啟智教養機構教保人員工作滿意﹑工作壓力及其因應方式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黃景明(1998)。監獄管理人員角色衝突及其對工作態度影響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央警察大學,桃園市。
黃昭正(1999)。淺論行刑機構懲罰制度。矯正月刊論文選輯,1,41。桃園市:法務部矯正人員訓練所。
黃毓華(1995)。大學生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及其預測因子(未出版碩士論文)。高雄醫學大學,高雄市。
黃毓華、邱啟潤(1996)。健康促進生活型態量表信度效度之評估。The Kaohsiung Journal of Medical Sciences。12(9),529- 537。
黃雅文、姜逸群(2005)。健康促進與健康行為。國民教育。45(5),18-24。
黃健富、林貴福(2010)。職場健康生活形態面向之分析。輔仁大學體育學刊,第九期,274-284。
陳甦彰(1981)。組織成員工作壓迫感之個案實證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新竹市。
陳美燕、廖張京棣(1995)。桃園地區護理學生與護理人員執行健康促進的生活方式之初步探討。護理研究。4(1),6-16。
陳美燕、周傳姜、黃秀華、王明城、邱獻章、廖張京棣(1997)。健康促進的生活方式量表中文版之修訂與測試。長庚護理,8(1),14-24。
陳聖芳(1999)。台東地區國小教師的工作壓力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師範學院,臺東市。
陳世志(2002)。矯正機構基層戒護管理人員的工作壓力、工作滿足與工作倦怠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
陳俊霖(2005)。公務人員性別差異、人格特質、工作壓力與工作投入相關性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陳貞夙、張淑美(2009)。台灣地區大專院校學校護理人員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及其相關影響因素之研究。生命教育與健康促進學術論文研討會論文集(頁175-197)。臺北市:國立台北教育大學生命教育與健康促進研究所。
湯柏齡、陳永煌、諶立中(2002)。工作壓力。中華職業醫學雜誌,9(2),145-147。
楊士隆、林健陽(2005)。犯罪矯治-問題與對策(增訂四版)。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楊士隆、邱明偉(2006)。從新刑法重刑化規範談矯正機關之矯正教化方針–制度與實務層面的思考。刑事法雜誌,50卷(4期),頁95-118。
鄧秀蘭(2014)。健康促進生活型態–Ⅱ量表中文版信效度之測試(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臺南市。
劉天惠(2002)。台北縣國小人事行政人員工作壓力與因應方式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臺北市。
鄭詩潭(2004)。犯罪矯正機構戒護主管工作滿足感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東海大學,臺中市。
鄭小玉(2005)。花東地區學校護理人員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市。
韓乃鎮(2000) 。台灣地區監獄管教人員學習需求與進修情形之調查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蕭順蘭(2002)。台北縣公共衛生護理人員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之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陽明大學,臺北市。
魏米秀、呂昌明(2005)。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中文簡式量表之發展研究。衛生教育學報。24 期,25-45。
蘇育瑩(2011)。高雄地區中小學教師工作倦怠與健康促進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市。
二、 英文部分:
Belloc, N.B., Breslow, L., & Hochstim ,J.R.(1971). Measurement of physical health in a general population. America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93(5), 328-336.
Brubaker, B.H.(1983).Health promotion:A linguistic analysis: Advanced Nursing Science 5,1-14.
Benjamin, G. A. (1984). Shift workers: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for employees who aren’t on the 9-to-5 routine. Personnel Journal, 63(6) 72-76.
Cheek, F., & Miller, M. (1983). The experience of stress for correction officers: A double-blind theory of correctional stress. Journal of Criminal Justice, 11, 105-120.
Cheng, Y., Kawachi, I., Coakley, Coakley, E. H. , Schwartz, J. & Colditz, G.(2000). Association between Psychosocial work characteristics and Health functioning in American Women: prospective study, British Medical Journal, 320, 1432-1436.
Duffy, M. E. (1993). Determinants of health-promoting lifestyles in older persons. IMAGE: Journal of Nursing Scholarship, 25(1), 23-28.
Felton , G.M. , Parsons, M.A.,& Bartoces, M.G.(1997). Demographic factors: Interaction effects on Health-promoting Behavior and Health Related Factors. Public Health Nursing, 14(6), 361-367.
Frank-Stromborg, M., Pender, N. J., Walker, S. N., & Sechrist, K. R. (1990). Determinants of health-promoting lifestyle in ambulatory cancer atients.Social Science in Medicine, 31(10), 1159-1168
Haddad, L. G., Aitah, R. M. & Umlauf, M. G. (1999). Health promotion behaviors among Jordanians. International Quarterly of Community Health Education, 18(2),223-235.
Lewis, D. J., & Robinson, J. A. (1986). Assessment of coping strategies of ICU nursing in response to stress. Critical Care Nursing, 6(6), 38-43.
Lazarus, R. S. (2000). Toward better research on stress and coping. American Psychologist, 55(6), 665-673.
Lalonde, M.(1974). A New Perspective on the Health of Candians-A Working document. Ottawa: Government of Canda.
Onhauser, M., Fernandez, G., Puschel, K., Yanez, F., Montero, J., & Thompson,B. (2005). Improving physical fitness and emotional well-being in adolescents oflow socioeconomic status in Chile: Results of a school-based controlled trial.Health Promotion International, 20(2), 113-122.
Pearson, L. C., & Moomaw, W. (2005).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 autonomyand stress, work satisfaction, empowerment, and professionalism. Educational Research Quarterly, 29(1), 37-53.
Pender, N. J., Walker, S. N., Sechrist, K. R., & Frank-Stromborg, M. (1990). Predicting health-promoting lifestyles in the workplace. Nursing Research, 39(6), 326-332.
Pender, N. J. (1996). Health promotion in nursing practice. (3rd ed.). Stamford, CT: Appleton & Lange.
Teng, H. L., & *Yen, M. (2010). Health Promotion Lifestyle Profile-II : The Chines version short form. 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 66(8), 1864–1873. *Corresponding author. SSCI Category: Nursing. Rank: 5/59. 8.5%
Walker, S. N., Sechrist, K. R., & Pender, N. J. (1987). The health promoting lifestyle profile: Development and psychometric characteristics. Nursing Research, 36(2), 77-81.
Walker, S. N., Volkan, K., Sechrist, K. R., & Pender, N. J. (1988).Health-promoting lifestyles of older adults: Comparisons with young andmiddle age adults, correlates and patterns. Advances in Nursing Science, 11(1), 76-90.
Walker, S.N., Hill-Polerecky, D. M. (1996). Psychometric evaluation of the Health-Promoting Lifestyle profile II. Unpublished manuscript, University of Nebraska Medical Center.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1986).Ottawa Charter for health promotion.Geneva :Auther.
Walker, Susan N., Sechrist, Karen R., Pender, Nola J.(1995). Walker, S.N., & Hill-Polerecky, D.M. (1996). Psychometric evaluation of the Health-Promoting Lifestyle Profile II. Unpublished manuscript, University of Nebraska Medical Center.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何慧菁、張淑惠、曹瑞雲、張梅芳、陳永煌、楊燦(2010)。醫院員工工作壓力與身心健康之相關研究。中華職業醫學雜誌,17(4),239-252。
2. 何慧菁、張淑惠、曹瑞雲、張梅芳、陳永煌、楊燦(2010)。醫院員工工作壓力與身心健康之相關研究。中華職業醫學雜誌,17(4),239-252。
3. 胡瑞桃(2000)。加護單位護理人員對其工作壓力來源之反應及調適。長庚護理。11(2),20-30。
4. 胡瑞桃(2000)。加護單位護理人員對其工作壓力來源之反應及調適。長庚護理。11(2),20-30。
5. 黃健富、林貴福(2010)。職場健康生活形態面向之分析。輔仁大學體育學刊,第九期,274-284。
6. 黃健富、林貴福(2010)。職場健康生活形態面向之分析。輔仁大學體育學刊,第九期,274-284。
7. 陳美燕、廖張京棣(1995)。桃園地區護理學生與護理人員執行健康促進的生活方式之初步探討。護理研究。4(1),6-16。
8. 陳美燕、廖張京棣(1995)。桃園地區護理學生與護理人員執行健康促進的生活方式之初步探討。護理研究。4(1),6-16。
9. 陳美燕、周傳姜、黃秀華、王明城、邱獻章、廖張京棣(1997)。健康促進的生活方式量表中文版之修訂與測試。長庚護理,8(1),14-24。
10. 陳美燕、周傳姜、黃秀華、王明城、邱獻章、廖張京棣(1997)。健康促進的生活方式量表中文版之修訂與測試。長庚護理,8(1),14-24。
11. 湯柏齡、陳永煌、諶立中(2002)。工作壓力。中華職業醫學雜誌,9(2),145-147。
12. 湯柏齡、陳永煌、諶立中(2002)。工作壓力。中華職業醫學雜誌,9(2),145-147。
13. 楊士隆、邱明偉(2006)。從新刑法重刑化規範談矯正機關之矯正教化方針–制度與實務層面的思考。刑事法雜誌,50卷(4期),頁95-118。
14. 楊士隆、邱明偉(2006)。從新刑法重刑化規範談矯正機關之矯正教化方針–制度與實務層面的思考。刑事法雜誌,50卷(4期),頁95-118。
15. 魏米秀、呂昌明(2005)。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中文簡式量表之發展研究。衛生教育學報。24 期,2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