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
井敏珠 (民81)。已婚職業婦女生活壓力與因應策略、社會支持之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未出版博士論文。王以仁(民89)。家庭生命週期與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學。台北:師大書苑。頁79-93。
王怡又 (民89)。祖父母照顧的幼兒如何表達情緒? 台中:靜宜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王淑娟 (民83)。青少年氣質與親子關係之研究。台北:文化大學兒童福利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王美惠 (民76)。已婚職業婦女之家務分工、性別角色態度和社會支援與婚姻滿意的研究。台北:文化大學家政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王慧姚 (民76)。已婚職業婦女的角色衝突及其生活滿意度。台北:國立台灣大學心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王鍾和、郭俊豪 (民87)。祖孫家庭與親職教育。 學生輔導,59期,頁50-61。自由時報 (民89年)。輔導婦女就業,幫幫我專線啟用。89年10月9日,第7版。
行政院主計處 (民83)。台灣地區婦女婚育及就業調查。台北:行政院主計處。
行政院主計處 (民86)。 中華民國統計月報。 台北 :行政院主計處。
行政院 (民88)。台灣地區社會發展趨勢調查結果提要報告。台北:行政院。
行政院主計處 (民89)。台灣地區婦女婚育及就業調查。台北:行政院主計處。
行政院主計處 (民89)。國民所得統計及國內經濟情勢展望。台北:行政院主計處。
行政院主計處 (民90)。台灣地區婦女婚育與就業調查。台北:行政院主計處。
行政院內政部 (民78)。「台灣地區婦女生活狀況調查報告」。台北:行政院。
行政院內政部 (民81)。中華民國七十九年台灣地區社會福利機構概況調查報告。
任文香 (民84)。幼兒母親親職壓力、因應策略與親子關係滿意關係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伊慶春 (民76)。已婚職業婦女職業取向、工作狀況、工作滿意和子女照顧方式之研究。中國社會學刊,11期,頁93-120。伊慶春 (民77)。婦女就業對家庭的影響及未來可能發展。社會建設,69期,頁11-19。李茂興譯 Gerald Corey著(民88)。諮商與心理治療的理論與實務。台北:揚智文化 。
李正傑 (民89)。已婚男性的父職經驗與父職教育方案需求:以三代同堂的雙薪家庭為例。嘉義: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課程規劃與方案推展國際研討會」論文,頁201-233。
李玉冠 (民89)。隔代家庭祖孫關係之探討-以台北縣低收入戶為例。台中:靜宜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李瑞金 (民81)。退休老人參與志願服務工作模式之研究-以台北市為例。中華民國社區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報告。
李瑞金(民86)。退休老人人力--社會潛存資源再運用。台北:林榮三文化公益基金會關懷與照顧文化傳承叢書第三輯。
李慧娟 (民78)。家庭保姆訓練方案之評估研究─以台北家庭扶助中心鄰里托兒服務方案為例。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兒童福利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朱瑞玲 (民85)。家庭教化與親子關係研究之檢討。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小型專題研討會系列之十六」論文。
林家興 (民86)。親職教育的原理與實務。台北:心理出版社。
林佩蓉 (民80)。三至六歲幼兒接受學前教育比例之調查研究。教育部專案研究計劃。
林志忠 (民89)。美國隔代教養家庭現況及支持方案之分析。嘉義: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課程規劃與方案推展國際研討會」論文,頁235-263。
林美珍、黃國彥 (民76)。祖父母對其角色之看法及其與孫子女相處類型之研究。台北: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林美珍 (民77)。祖父母意義、祖孫關係、祖父母類型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台北:遠流出版公司。
林惠雅 (民84)。父母教養方式與心理健康的關係(二)。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台北:東吳大學心理系執行。
林美儀 (民90)。主要照顧者對九二一災後失親兒童照顧歷程之探討。台中: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林惠雅 (民88)。父母信念、教養目標與教養行為(一):內涵意義探討。應用心理研究,2期,台北:五南。頁143-180。林惠雅 (民89)。母親與幼互動中之教養行為分析。應用心理研究,6期,台北:五南。頁75-96。林曉雯 (民83)。雙薪夫妻之工作一家庭衝突、組織承諾與生活滿意度關係之研究。台北:淡江大學國際企業學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周意茹 (民84)。國小學生行為困擾的相關因素及其因應方式之分析研究。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周顏玲 (民78)。婦女與性別研究的理論架構、方法及其中國化未來發展。性別角色與社會發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台大人口研究中心婦女研究室暨清大社會人類學研究所。
周麗端 (民88)。婚姻與家人關係。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卓紋君 (民88)。父母衝突行為與成年子女親密關係和婚姻態度之相關研究。國立嘉義師院學報,13期,頁26-55。
邱文彬 (民83)。三代同堂家庭中間代婦女關係之探討。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心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邱書璇譯 Carol Gestwicki著 (民84)。親職教育-家庭、學校和社區關係。台北:揚智文化。
洪冬桂 (民75)。我國大學生適應問題、因應行為、求助偏好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未出版博士論文。洪淑媚 (民87)。大學生對老人態度之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師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胡幼慧 (民84)。三代同堂迷思與陷阱。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胡幼慧、周雅容 ( 民85)。婆婆媽媽經。台北:鼎言傳播。
胡幼慧、吳寧馨 (民84)。「男主外、女主內?---婦女與工作」。台大婦女研究室「婦女研究十年---婦女人權的回顧與展望」研討會論文。
徐一帆 (民89)。雙薪家庭中性別、家庭生命週期與家庭教育需求及阻礙之相關研究---以雙薪家庭為例。高雄: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徐福全 (民87)。福全台諺語典。台北:徐福全。
唐先梅 (民84)。雙薪家庭家事分工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成果報告。台北: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唐先梅 (民88)。從家務工作的本質談夫妻家事分工。應用心理學研究,4期,頁131-171。
孫敏華 (民71)。職業婦女與家庭主婦的生活滿意度及其子女之人格適應性別刻板化與成就動機之研究。台北:國立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高淑貴 (民75)。已婚職業婦女子女照顧問題之研究。行政院研考會專案研究計畫。
高淑貴 (民85)。家庭社會學。台北:黎明文化出版社。
陳姣玲 (民84)。父母教養方式的一致程度與幼兒社會化之相關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陳媛嬿 (民77)。已婚職業婦女的家人關係之研究。台北:私立中國文化大學家政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陳龍安 (民82)。現代家庭。台北:漢禾文化公司。
連惠君 (民89)。不同家庭發展階段父母對長子女教養方式之研究-以嘉義縣市為例。嘉義: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許玉玲 (民89)。隔代教養學童的生活世界-一個個案研究。新竹: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莊珮瑋 (民90)。台中市單親家長對其國小子女課後照顧安排之研究。台中: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黃迺毓 (民77)。家庭教育。台北:五南。
黃慧真譯 (民83)。發展心理學。台北:桂冠出版社。
黃馨慧 (民85)。台北市婦女家庭生活教育學習需要之研究。社教雙月刊,22期,頁18-21。教育部 (民88)。 教育部「推展學習型家庭教育,建立祥和社會」中程計畫草案。台北:教育部。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民88)。雙薪學習型家庭專案推動策略。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郭俊豪 (民87)。祖孫家庭相關因素之探討。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馮燕 (民81)。婦女生活壓力知覺與應對模式-多元角色的觀點。台大社會學刊,21期 ,頁161-198。
馮燕 (民82)。台北市未立案托育所課後托育中心全面清查計畫報告書。台北:台北市政府社會局。
馮燕 (民86)。托育服務:生態觀點的分析。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彭懷真 (民85)。婚姻與家庭。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賈浩妃 (民88)。祖父母決定托育孫子女的相關研究。台北:師範大學心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賈浩妃、陳秉華(民88)。祖父母協助托育孫子女的決定過程--運用家族治療中結構學派的分析。教育心理學報,31卷,1期,頁109-137。楊士毅 (民85)。愛、婚姻、家庭。台北:揚智文化。
楊琳 (民87)。已婚職業婦女個人特質與婚姻調適、婚姻滿意之質性研究。台北:文化大學生活應用科學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楊國樞 (民70)。中國人的性格與行為:形成與銳變。中華心理學刊,第23卷,第1期,頁39-55。暨南國際大學家庭教育研究中心 (民88)。隔代教養學習型家庭專案推動策略。南投:暨南國際大學。
劉台雲 (民80)。台北地區就業母親角色衝突及其因應方法之研究。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劉秀娟譯 (民86)。老年家庭。台北:揚智文化公司。
劉惠琴 (民89)。母女關係的社會建構。應用心理研究,6期,台北:五南。頁97-103。蔡仕君 (民77)。從不同家庭生命週期探討已婚職業婦女之生活滿意度。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家政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鄭忍嬌 (民78)。已婚職業婦女生活壓力、自我狀態、適應方式對身心健康之影響。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鄭秀足 (民89)。已婚男女研究生學習與家庭衝突、因應策略及社會支持需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鄭淑子譯 (民83)。親子關係的危機。高雄:復文圖書。
賴爾柔、黃馨慧 (民84)。已婚男性參與家事分工之研究。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大型社會調查研究經驗交流暨變遷中的台灣社會研討會」論文。
戴慈慧 (民88)。 站在離島教育的十字路口。嘉義:南華大學教育社會學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謝秀芬 (民78)。家庭與家庭服務。台北:五南圖書公司。
謝秀芬 (民86)。已婚女性生活困擾與家庭福利之因應。爭議年代中家庭福利與家庭政策論文集。台北:東吳大學社會工作系。
蘇慧君 (民85)。三代同住家庭代間關係與青少年生活適應之研究。高雄:高雄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貳、英文部分
Amato, P. R., Rezac, S. J. (1994). Contact With Nonresident Parents, Interparental Conflict, and Children''''s Behavior. Journal of Family Issues, 15. (2), 191-206.
Berardo, D. H., Shehan, C. L., & Leslie, G. D. (1987). A Residue of Tradition: Jobs , Careers, and Spouses'''' Time in Housework.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49, 381-390.
Bergen, E. (1991). The Economic Context of Labor Allocation: Implication for Gender Stratification. Journal of Family Issues, 12, 140-157.
Budini, G. F., Musatti & Tullia. (1999). Grandmothers'''' Involvement In Grandchildren''''s Care : Attitudes, Feelings, And Emotions. Family Relations.48 (1), 35-43.
Buehler, C., Krishnakumar, A. (1994). Hostile Interparental Conflict and Youth Maladjustment. Family Relations, 43 (4), 409-417.
Buehler, C., Krishnakumar, A. (1998). Interparental Conflict Styles and Youth Problem Behavior : A Two-Sample Replication Study. Journal of Marriage & the Family, 60 (1), 119-133.
Cherlin, A. J. & Furstenberg, F. F.(1986). The New American Grandparent. New York :Basic books.
Clemetson, L., Figueroa, A. (2000). Grandma Knows Best. Newsweek,135 (24), 60-62.
Clingempeel, W. G., Colyar, J. J., Brand, E. & Hetherington, E. M. (1992). Children''''s Relationships With Maternal Grandparents: A Longitudinal Study of Family Structure and Pubertal Status Effects. Child Development, 63 (6), 1404-1422.
Creasey, G. L. & Kaliher, G. (1994). Age Differences in Grandchildren''''s Perceptions of Relations with Grandparents. Journal of Adolescesce, 17 (5), 411-426.
Creasey, G. L. & Koblewski, P.J.(1991). Adolescent Grandchildren’s Relationships with Maternal and Paternal Grandmothers and Paternal Grandfathers. Journal of Adolescence,14 (4), 373-378.
Duvall, E. M. & Miller, B. C. (1957). Marriage and Family Development. New York : Harper & Row, Publisher .
Forehand, R. & Neighbors, B. (1994). Interparental Conflict and Parental Divorce. Family Relations, 43 (4), 387-394.
Gladstone, J. W. (1988). Perceived Changes in Grandmother-grandchild Relations Following A Child''''s Separation or Divorce. The Gerontologist, 28, 66-72.
Harrison, K. A., Richman, G. S. & Vittimberga, G. L. (2000). Parental Stress in Grandparents Versus Parents Raising Children With Behavior Problems. Journal of Family Issues, 21 (2), 262-271.
Hall, D. T. (1972) . A Model of Coping with Role Conflict :The Role Behavior of Educated Women.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17 (4) ,471-486.
Hall, E. J. & Cummings, E. M. (1997). The Effects of Marital and Parent-Child Conflicts on Other Family Members: Grandmothers and Grown Children. Family Relatinos, 46 (2), 135-143.
Hoffman, M. L. (1975). Moral Inrernalization, Parental Power, and The Nature of Parent-child Interaction.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11 (2), 228-239.
Jendrek, M. P.(1993). Grandparents Who Parent Their Grandchildren: Effects on Lifestyle.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 55 (3), 609-621.
Johnson, C. L. (1970). Grandparenting Options in Divorcing Families : An Anthropological Perspective. In V. L. Bengtson and J. F. Robertson Eds. Grandparenthood. CA: Sage.
Kamo, Y. (1988). Determinants of Household Division of Labor: Resources, Power, and Ideology. Journal of Family Issues. 9, 177-200.
Kivnick, H. Q. (1982). Grandparenthood : An Overview of Meaning and Mental Health. The Gerontologist, 22, 59-66.
Kornhaber, A. & Woodward, K. L. (1981).Grandparent/Grandchild. The Vital Connection.Garden City, New York : Anchor Press.
Krishnakumar, A. & Buehler, C. (2000). Interparental Conflict and Parenting Behaviors : A Meta-Analytic Review. Family Relations, 49.(1), 25-45.
Lazarus, R. S. & Folkman, S. (1986) Appraisal, Coping, Health Status, and Psychological Symptom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Psychology, 50 (3) ,571-579.
Matthews, S. H. & Sprey, J. (1985). Adolescents'''' Relationships with Grandparents: An Empirical Contribution to Comceptual Clarification. Journal of Gerontology, 40(5), 621-626.
Matheny , K. B. , Aycock, D. W. , Pugh, J. L. , Curlette, W. L. & Silva Cannella, K. A. (1986). Stress Coping: A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Synthesis with Implications for Treatment. The counseling psychologist, 14 (4) ,499-549.
Minuchin, P. (1985). Families and Individual Development: Provocations from the Field of Family Therapy. Child Development, 56, 289-302.
Neugarten ,B. L. & Weinstein, K. (1964). The Changing American Grandparent.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 26,199-204.
Peterson, E. T. (1989). Elderly Parents and Their Offspring. Aging and the Family. Lexington, Massachusetts : Lexington Books.
Roberto, K. A. & Stroes, J. (1992). Grandchildren and Grandparents: Role, Influences, and Relationship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ging and Human Development, 34 (4), 227-239.
Shifflett, K. & Cummings, E. M. (1999). A Program For Educating Parents About The Effects of Divorce and Conflict on Children : An Initial Eualuation. Family Relations, 48 (1), 79-90.
Smith, P. K. (1991). Introduction: the Study of Grandparenthood. The Psychology of Grandparenthood. New York : Routledge.
Storm, R., Storm, S., Shen, Y. L., Li, S. J. & Sun, H. L. (1996). Grandparents in Taiwan : A Three-generational Study. International Jourmal of Aging and Human Development, 42 (1), 1-19.
Vandewater, E. A. & Lansford, J. E. (1998). Influences of Family Structure and Parental Conflict on Children''''s Well-being. Family Relatinos, 47 (4), 321-329.
Walker, J. R. (1992). New Evidence on The Supply of Child Care. A Statistical Portrait of Family Providers and an Analysis of Their Fees. The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s. 27 (1), 41-69.
Wilcoxon, S. (1987).Grandparents and Grandchildren: An Often Neglected Relationship Between Significient Others. Journal of Counseling and Development,65, 289-290
Wilson, M. N. (1982). Perception of Parent-child Interaction in Three-generational Black Family.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221281).
Whitchurch, G. G. & Constantine, L. L. (1993). Sourcebook of family theories and methods: A contextual approach. .New York : Plenum Press.
Whittaker, S. & Bry, B. H. (1991). Overt and Covert Parental Conflict and Adolescent Problems : Observed Marital Interaction in Clinic and Nonclinic Families. Adolescence, 26 (104), 865-8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