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110) 您好!臺灣時間:2025/09/29 00:04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陳怡君
研究生(外文):Yi-Chun Chen
論文名稱:臺灣膠卷電影院玻璃投影片幻燈機3維數位建模技術初探
論文名稱(外文):A Preliminary Study of 3D Digital Modeling Technology for Glass Slide Projectors of Film Theater in Taiwan
指導教授:林蘭東林蘭東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Lang-Dong Lin
口試委員:連萬福陳東和
口試委員(外文):Wan-Fu LienTung-Ho Chen
口試日期:2016-01-23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系所名稱:文化資產維護系
學門:藝術學門
學類:藝術行政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6
畢業學年度:104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19
中文關鍵詞:玻璃投影片幻燈機3維數位建模產業機械文物
外文關鍵詞:glass slide projectors3D digital modelingindustrial machinery artifact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0
  • 點閱點閱:320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1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2
產業機械類文物常面臨保存空間及保存意義與價值爭議的問題,能夠即時且快速的預作記錄,才能減少因時間流逝或人員管理維護不當時造成的損失。玻璃投影片幻燈機是臺灣膠捲電影院放映室的輔助工具,在通訊技術不發達的年代,透過幻燈機在螢幕上投影文字,能夠達到公告及宣傳的效果,但因為時代變遷,現今已不太為人所知。為保存玻璃片幻燈機及其各構件的現有的外觀及結構,本研究使用3種3維數位建模設備為臺灣膠卷電影院使用的玻璃投影片幻燈機建置3維數位模型,希冀為產業機械類文物找尋更符合時代演進的數位保存方式。
本研究測試以3種3維建模設備,有影像式建模軟體Agisoft PhotoScan、Artec Spider手持式三維結構光掃描儀、臂式雷射掃描儀為玻璃投影片幻燈機及其構件進行3維模型建置及保存工作。測試成果以影像式建模及臂式雷射掃描儀能夠成功的紀錄玻璃片幻燈機外觀特徵及明顯的劣化狀況和製作痕跡;而Artec Spider手持式三維結構光掃描儀則較不適用於表面平整無面化、特徵參考點較少的玻璃片幻燈機金屬機殼部分。

The conservation of industrial heritage is a difficult task. In order to reduce losses, approaches that perform quick record of status of heritage have always been addressed. This research focued on glass slide projectors as industrial heritage for 3D modeling. Glass slide projectors was one of the auxiliary tools used in film theater in Taiwan. This kind of slide projectors helped to inform audiences some public announcements in early days that th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were not developed well.
In this study, three kinds of 3D digital modeling technologies and devices were used to build 3D digital model for glass slide projectors. The 3D digital modeling technologies and devices in this research were Image-based-modeling (IBM) software ”Agisoft Photoscan”, Artec Spider 3D scanner, and absolute arm with external laser scanner. As the result, the 3D digital models built by Agisoft Photoscan and absolute arm with external laser scanner were more applicable to record 3D information of glass slide projectors and componen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Image-based-modeling and absolute arm with external laser scanner were able to record the outward appearance, significant deterioration and vestige of the glass slide projectors.
This research provides a suggested way for recording glass slide projectors and Industrial heritage for the future.



摘要 i
ABSTRACT ii
誌謝 iii
目 錄 iv
表目錄 iv
圖目錄 v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時代背景 1
第二節 問題意識與研究動機 1
第三節 研究目的 2
第四節 研究對象選擇與限制 3
第五節 研究方法與研究架構 4
第二章 文獻回顧 6
第一節 從「魔幻燈籠」到幻燈機 6
1-1 「魔幻燈籠」的起源 7
1-2 「魔幻燈籠」的發展 9
1-3 日本的「魔幻燈籠」表演 13
第二節 臺灣產業機械文物的特性及價值內涵 16
2-1 臺灣產業文化資產保存起源與定義 16
2-2 產業機械文物的特性及價值內涵 18
第三節 臺灣文化資產3維數位化應用 20
3-1 臺灣文化資產的數位化保存 20
3-2 臺灣文化資產3維數位建模設備應用成果 23
3-3 3維數位建模設備應用的優點與限制 24
第三章 玻璃片幻燈機價值定位與特性 27
第一節 玻璃片幻燈機在臺灣電影院的使用 27
第二節 研究對象的來源背景 35
第三節 玻璃投影片幻燈機光學原理與構造 38
第四節 玻璃片幻燈機現況檢視記錄 41
第四章 玻璃片幻燈機3維數位建模 61
第一節 3維建模設備選擇說明 61
第二節 選用的3維數位建模設備介紹 64
2-1 影像式建模軟體 64
2-2 手持式三維掃瞄儀 65
2-3 臂式雷射掃瞄儀 68
第三節 3維建模設備操作說明 71
3-1 Agisoft Photoscan影像式建模軟體 71
3-2 Artec Spider手持式三維結構光掃瞄儀 72
3-3 臂式雷射掃瞄儀 74
第四節 3維模型成果與建模操作問題 75
4-1 Photoscan建模成果與建模操作問題 75
4-2 臂式雷射掃瞄儀建模成果與建模操作問題 77
4-3 Artec Spider 掃瞄儀建模成果與建模操作問題 79
第五節 3維數位建模綜合討論 83
5-1 模型完成度比較 83
5-2 建模時間比較 84
5-3 特徵點及細微痕跡記錄情形 88
5-4 3維數位模型後續應用 92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97
第一節 玻璃投影片幻燈機保存意義 97
第二節 產業機械文物3維數位保存的可行性 98
第三節 未來展望與建議 100
參考文獻 103



1、Pavlidis, G., Koutsoudis, A., Arnaoutoglou, F., Tsioukas, V., & Chamzas, C. (2007)Methods for 3D digitization of Cultural Heritage. Journal of Cultural Heritage, 8, pp 93-98
2、Vermei, Koen(2005)The magic of the magic lantern (1660-1700): on analogical demonstration and the visualization of the invisible. The British Journal for the History of Science, 38 (2), pp.127-159.
3、Barber, Theodore X(1989)Phantasmagorical wonders: The magic lantern ghost show in nineteenth-century America.Film History, Vol. 3, No. 2, pp. 73-86.
4、池田光惠(2014)錦影絵 ―歴史的考察と物語空間。大阪国際サイエンスクラブ會報,240期,頁1–3。
5、王沐嵐(2013)重現《愛麗絲》:維多利亞式奇觀與光學。英美文學評論,22期,頁61-82。
6、石昌杰(1994)魔術燈、西洋鏡和念了咒的書-談動畫起源和先驅者。。電影欣賞,69期,頁115-127。
7、余煥權(2000)錘紋漆及橘紋漆的噴塗工藝。電鍍與塗飾,第19卷第3期,頁23-25、28。
8、林崇熙(2005)產業文化資產的消逝、形成、與尷尬。科技博物,9卷1期,頁65-91。
9、林崇熙(2012)以新文化保存舊資產─文化生態觀點的產業文化資產保存。文化資產保存學刊,第22期,頁 73-84。
10、林曉薇(2014)產業文化資產保存推展在臺灣的實踐與影響。臺灣建築學會會刊雜誌,第76期,頁33-39。
11、施乃中、王惠君(2008)雷射3D攝影測量運用於三峽祖師廟之建築藝術。文化資產保存學刊,第3期,頁57-64。
12、陳郁琳、吳慶泰(2012)家具修護–以國立科學博物館典藏掛鐘為例。文化資產保存學刊,第19期,頁61-74。
13、黃振中(2009)產業機械文物的保存修復原則與實務:以中興紡織創廠針織機文物為例。科技博物,13卷1期,頁77-87。
14、黃振中(2009)科技文物的保存與維護。科學發展,第474期,頁14-19。
15、張舜孔、邵慶旺、蔡育林、陳俊宇(2013)3D 掃瞄技術應用於文化資產之適用性討論。文化資產保存學刊,第26期,頁 63-78。
16、蔡育林,葉長庚,姚良居,張舜孔(2015)3D掃瞄技術於史前陶片紋飾記錄之應用—以文物保存科學觀點。國立臺灣博物館學刊,68卷3期,頁49-70。
17、謝一麟(2014)溫古以知新—膠卷電影的五四三。典藏今藝術,264期,頁170-171。
18、顏上晴(2010)文物史料類型產業文化資產之保存:以高雄硫酸錏公司為例。科技博物,14卷1期,頁25-42。
19、李建樟(2011)測繪文物數位典藏方法之研究。國防大學理工學院空間科學碩士班碩士論文。
20、陳柏元(2015)朴子配天宮龍柱及泥塑神像的3D數位化及虛擬修復。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產維護系碩士論文。
21、陳泓錕(2011)數位影像記錄學甲慈濟宮葉王交趾陶。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產維護系碩士論文。
22、陳翠慧(2007)運用3D雷射掃瞄技術探討臺灣日治時期祠廟建築疊斗式木構架之尺寸計畫。國立成功大學建築學系碩博士班碩士論文。
23、鄒芳瑜(2010)以非量測型相機進行近景攝影測量探討。國立交通大學土木工程學系碩士論文。
24、廖彥舒 (2003)非量測型數位相機應用於近景攝影測量之研究-使用三–六百萬畫素相機。逢甲大學土地管理所碩士論文。
25、Tindal, C, Collins, L, Doering, T, Gonzales, J(2015)Integrating digitial technologies with cultural heritage conservation:The Natural Bridge eagle - a case study.文化資產保存科學國際研討會—3D調查與修復之研究與應用,2015年10月13-14日,臺灣。
26、陳政宏(2015)水下考古特殊輔助工具研發。挑戰與對策 - 2015文化資產保存年會,2015年11月25 - 27日,臺灣。
27、蔡育林(2015)3D建模技術於出土水遺物保存維護工作之應用案例探討。文化資產保存科學國際研討會—3D調查與修復之研究與應用,2015年10月13 - 14日,臺灣。
28、閻亞寧(2015)古蹟歷史建築低成本影像數位化技術。挑戰與對策 - 2015文化資產保存年會,2015年11月25 - 27日,臺灣。
29、閻亞寧(2015)臺灣文化資產三維數位化技術的回顧與展望。文化資產保存科學國際研討會—3D調查與修復之研究與應用,2015年10月13 - 14日,臺灣。
30、Michael Faraday著,胡景翰、林亦秀譯(2013)蠟燭的化學史The Chemical History of a Candle。白象文化,臺中,127頁。
31、王玉豐(2006)科技文物維護社群的建構-國立科學工藝博館維護業務的性質與規劃。天工勘物-產業文物的保存與維護,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高雄,頁6-24。
32、史家瑩主編(2010)國民中學自然與生活科技課本。翰林出版社,第三冊,頁98–104;臺南市。
33、楊凱成(2008)導讀—不只是懷舊。喜新‧戀舊—創造產業文化資產新價值。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文化資產總管理處籌備處,臺中,頁6-11。
34、林玫伶著(2001)我家開戲院。民生報社,臺北,184頁。
35、桃園市政府文化局(2015)記錄片:再見了,菲林。2015桃園電影節活動手冊,桃園,頁93。
36、黃玉珊(1997)動畫的起源和發展。動畫電影探索,遠流,臺北。頁24-45。
37、葉龍彥(2001)臺灣戲院發展史。新竹市立影像博物館,新竹,272頁。
38、葉龍彥(2004)日治時期臺灣電影史。玉山社,臺北,365頁。
39、劉銓芝(2013)雲林縣歷史建築北港大復戲院調查研究與再利用計畫成果報告書,雲林縣政府文化處,雲林,頁143-148。
40、http://www.nfsa.gov.au/research/papers/2012/05/10/preserving-20th-century-glass-cinema-slides/#prettyPhoto
National Film and Sound Archive(NFSA)Home › Research › Papers and projects › Preserving 20th Century Glass Cinema Slides,2015年12月13日。
41、http://www.magiclantern.org.uk/index.php
The Magic LanternSociety, 2015年12月20日。
42、https://filmstudiescenter.uchicago.edu/events/2011/japanese-magic-lantern-minwa-za-company-tokyo-and-art-utsushi-e
The Film Studies Center of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2015年12月23日。
43、http://www.minwaza.com/edoutsushie/
劇団みんわ座/江戶写し絵,2015年12月。
44、http://www.f.waseda.jp/kusahara/Utsushi-e/Welcome_to_Utsushi-e.html
Utsushi-e 写し絵–江戸から明治の最先端映像エンターテイメン,2015年12月26日。
45、http://nishiki-kagee.com/index.html,錦影繪池田組,2015年12月25日。
46、http://www.56.com/u51/v_MTI3MDYwNTEy.html
【第六届非常短片】微电影Top20《再見了、菲林》,2015年11月3日。
47、http://cnexff.pixnet.net/blog/post/58311261
2014年國際華人記錄片影展/影展活動/特別放映/【特別放映】10.4 (六) 重回老戲院 - 懷舊場,2015年11月3日。
48、http://www.nstm.gov.tw/research/Collection/的Policy.htm
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蒐藏與研究/數位典藏,2015年11月2日。
49、http://atna.nstm.gov.tw/content/index.asp?m=1&m的1=4&m2=59
電信網路架構文物數位典藏/典藏計畫/計畫重要性,2015年11月2日。
50、http://www.elecfans.com/dianzichangshi/20091118108269.html
幻燈機的工作原理與結構, 2015年11月3日。
51、https://www.facebook.com/twinstheater/timeline
雲林二輪電影院-雙子星Facebook粉絲專頁,2015年11月28日。
52、http://www.nani.com.tw/nani/jlearn/natu/ability/ability_list.jsp?file=a1/3_a1_4_6.htm&p_page=ability_3.jsp,透鏡成像與觀察,2015年12月26日。
53、http://kmsp.khcc.gov.tw/home02.aspx?ID=$4012&IDK=2&EXEC=D&DATA=115&AP=$4012_SK-114
高雄市皮影戲館/細說影戲/歷史源流,2015年12月9日。
54、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46/38/52.html,2016年01月19日,令 臺灣省保安司令部令(1951-10)。[修正「臺灣省各縣(市)影劇院秩序維持辦法」]。《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聯合目錄》。
55、靜夫(1957年9月12日)。本省鄉村劇場亟待改善。聯合報,副刊。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5、 王沐嵐(2013)重現《愛麗絲》:維多利亞式奇觀與光學。英美文學評論,22期,頁61-82。
2. 6、 石昌杰(1994)魔術燈、西洋鏡和念了咒的書-談動畫起源和先驅者。。電影欣賞,69期,頁115-127。
3. 8、 林崇熙(2005)產業文化資產的消逝、形成、與尷尬。科技博物,9卷1期,頁65-91。
4. 9、 林崇熙(2012)以新文化保存舊資產─文化生態觀點的產業文化資產保存。文化資產保存學刊,第22期,頁 73-84。
5. 10、 林曉薇(2014)產業文化資產保存推展在臺灣的實踐與影響。臺灣建築學會會刊雜誌,第76期,頁33-39。
6. 12、 陳郁琳、吳慶泰(2012)家具修護–以國立科學博物館典藏掛鐘為例。文化資產保存學刊,第19期,頁61-74。
7. 13、 黃振中(2009)產業機械文物的保存修復原則與實務:以中興紡織創廠針織機文物為例。科技博物,13卷1期,頁77-87。
8. 15、 張舜孔、邵慶旺、蔡育林、陳俊宇(2013)3D 掃瞄技術應用於文化資產之適用性討論。文化資產保存學刊,第26期,頁 63-78。
9. 16、 蔡育林,葉長庚,姚良居,張舜孔(2015)3D掃瞄技術於史前陶片紋飾記錄之應用—以文物保存科學觀點。國立臺灣博物館學刊,68卷3期,頁49-70。
10. 18、 顏上晴(2010)文物史料類型產業文化資產之保存:以高雄硫酸錏公司為例。科技博物,14卷1期,頁2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