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213) 您好!臺灣時間:2025/11/11 06:16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陳明炎
研究生(外文):Ming-Yen Chen
論文名稱:以移動平均線(MA)檢測以移動平均線(MA)檢測台灣指數選擇權之投資績效
論文名稱(外文):Using the Moving Average to Test the Performance of Investment for Taiwan Stock Index Options
指導教授:林問一林問一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逢甲大學
系所名稱:經營管理碩士在職專班
學門:商業及管理學門
學類:企業管理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4
畢業學年度:92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00
中文關鍵詞:賣買權移動平均線買買權賣賣權台指選擇權買賣權
外文關鍵詞:Sell callBuy callTaiwan stock index optionsBuy putSell putMoving average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3
  • 點閱點閱:558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3
本研究運用移動平均線(MA)技術指標檢測台灣指數選擇權之投資績效,參考資料取樣於民國91年4 月1 日至93年3 月31日的大盤指數共500個日資料,及台指選擇權買權和賣權當日收盤價為主。以買長、賣空和買長賣空三種交易策略模型,分別進行買買權、賣賣權、賣買權、買賣權投資策略,最後與台股現貨指數持有策略比較,及台指選擇權各種投資策略之間比較,檢測台指選擇權各種投資策略的績效何者為佳。

研究結果說明:

1. 在買長交易策略下,不論在未考慮交易成本和考慮交易成本情況下,買買權的投資績效優於賣賣權、賣買權、買賣權的投資策略,並可獲得正報酬。

2. 在賣空交易策略下,在未考慮交易成本情況下,賣空交易策略之買買權及賣賣權可獲得正報酬,且優於賣買權及買賣權的投資策略。因此,在空頭訊號中,選擇權可能要建立多頭部位,較能賺取超額的報酬。

3. 買長賣空交易策略在連乘效果下,當買長交易策略或賣空交易策略任何一個出現負報酬時,會加劇負投資報酬效果。

This research uses moving average technical index to examine in the investment performance of Taiwan Stock Index Options. All the reference data is from Taiwan Stock Index and the closed prices of Taiwan Stock Index Options in Call Option and in Put Option from April 1, 2002 to March 31, 2004. Process the investment strategies of buy a call, sell a put, sell a call, and buy a put via the three trading strategy models, buy long, sell short, buy long and sell short. To study the best investment strategy of Taiwan Stock Index Options in performances between the strategies of holding the stock on spot and Taiwan Stock Index Options is the objective of this research.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is research result:

1. In the strategy of buying long, no matter it considers transaction cost or not, the performance of buy a call investment strategy is better than the strategies of sell a put, sell a call and buy a put. The investment return is positive.
2. In the strategy of sell short, the strategy of sell short in buy a call and sell a put are better than the strategies of sell a call and buy a put without considering transaction cost. The investment return is positive. Hence the option should set up in bull market to obtain gain excess return in the signal of bear market.
3. In the double multiply effect of buy long and sell short strategy, when the investment return of buy long strategy or sell short strategy is negative, the negative investment return will aggravate the result.

目錄
頁次
誌謝………………………………………………………………………………………..i
摘要……………………………………………………………………………………….ii
Abstract…………………………………………………………………………………..iii
目錄………………………………………………………………………………………iv
表目錄…………………………………………………………………………………….v
圖目錄…………………………………………………………………………………...vii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架構 3
第三節 研究內容 5
第二章 理論與文獻探討…………………………………………………………………6
第一節 台灣選擇權交易沿革 6
第二節 選擇權與其交易策略 8
第三節 移動平均線(Moving Average,MA) 34
第四節 文獻回顧 40
第三章 資料與研究方法………………………………………………………………..51
第一節 樣本來源與資料說明 51
第二節 研究假設與操作策略設定 53
第三節 模擬交易策略之績效衡量 57
第四章 實證分析……………………………….……………………………………….61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71
第一節 結論 71
第二節 未來研究建議 72
參考文獻…………………………………………………………………………………73
附錄………………………………………………………………………………………76

表目錄
頁次
表2-1 台灣證券交易所股價指數選擇權契約表……………………….……………….9
表2-2 標的物的價格………………………………………………….………………...13
表2-3 選擇權的價值…………………………………………………….……………...13
表2-4 五項因素影響買權與賣權之方向性…………………………………………....19
表2-5 買進買權策略……………………………………………………………….…...21
表2-6 買進賣權策略……………………………………………………………….…...22
表2-7 賣出買權策略……………………………………………………………..….….23
表2-8 賣出賣權策略……………………………………………………………………23
表2-9 買權多頭價差策略……………………………………………………………....24
表2-10 買權空頭價差策略…………………………………………………….……….24
表2-11 賣權多頭價差策略………………………………………………………….….25
表2-12 賣權空頭價差策略……………………………………………………….…….26
表2-13 買進跨式策略…………………………………………………………….…….26
表2-14 買進勒式策略…………………………………………………………….…….27
表2-15 賣出跨式策略…………………………………………………………….…….28
表2-16 賣出勒式策略…………………………………………………………….…….28
表2-17 買進期貨賣出買權策略………………………………………………….…….29
表2-18 賣出期貨賣出賣權策略…………………………………………………….….30
表2-19 買權時間價差&賣權時間價差策略……………………………………….…..30
表2-20 買進蝶式價差策略………………………………………………………….….31
表2-21 賣出蝶式價差策略…………………………………………………….……….32
表2-22 買進兀鷹價差策略…………………………………………………….……….32
表2-23 賣出兀鷹價差策略…………………………………………………….……….33
表2-24 國外學者實證研究文獻摘要表………………………………………….…….42
表2-25國內學者實證研究文獻摘要表…………………………………………….…..48
表3-1 研究期間台灣銀行活期儲蓄存款利率(年息)表……………..…………….….51
表3-2 台指選擇權交易成本…………………………………………………….……..57
表3-3 台指選擇權投資報酬率………………………………………………….……..58
表3-4 T 檢定假設…………………………………………………………………….60
表4-1 買權與賣權履約價出現期間……………………………………………………67
表4-2 整體樣本34種履約價未考慮交易成本之總持有期間報酬率…………….….69
表4-3整體樣本34種履約價考慮交易成本之總持有期間報酬率……………………70
圖目錄
頁次
圖1-1 研究架構圖………………………………………………………………………4
圖2-1 買進買權(Long Call)……………………………………………………………14
圖2-2 賣出買權(Short Call).…………………………………………………………...14
圖2-3 買進賣權(Long Put) .……………………………………………………….…...15
圖2-4 賣出賣權(Short Put) .…………………………………………………………....15
圖2-5 買權價值與大盤指數關係………………………………………………………20
圖2-6 賣權價值與大盤指數關係………………………………………………………20
圖2-7 葛蘭碧之移動平均線八大法則………………………………………………....37
圖4-1 大盤指數趨勢圖…………………………………………………………………66

中文部分

1. 方國榮,證券投資最適決策指標之研究-技術面分析,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民國80 年。
2. 李惠宏,台灣股票市場弱式效率性之實證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民國74 年6 月。
3. 林才熙 ,以技術分析方法之獲利性檢定台灣股市之弱式效率性-CRISMA 交易系統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民國79 年。
4. 林宗永,證券投資技術分析指標獲利性之實證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民國78 年6 月。
5. 洪美慧,技術分析應用於台灣股市之研究-移動平均線、乖離率指標與相對強弱指標之評估,私立東海大學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民國86 年。
6. 施惠萍,結構性變化的偵測與其在技術分析中的應用,台灣大學經濟學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民國88 年。
7. 高秀斌,技術分析下股票買賣獲利能力之實證研究,國立中央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民國87 年6 月。
8. 徐瑞隆,技術分析之收益性與市場的有效性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工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民國78 年。
9. 翁龍翔 ,各國股市技術分析的有效性,台灣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民國83 年。
10. 陳建全,台灣股市技術分析之實證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民國87 年6 月。
11. 陳松男著:現代投資學,新陸書局,民國84 年7 月。
12. 陳威光,選擇權 – 理論 實務與應用,智勝文化,民國90 年1 月初版。
13. 陳威光,衍生性金融商品 – 選擇權、期貨與交換,智勝文化,民國91年8 月初版。
14. 辜麗娟,台灣股市技術分析之實證研究,私立淡江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民國85 年6 月。
15. 詹益慶 ,隨機漫步在台灣股票市場之實證研究-移動平均線投資法則之應用,國立台灣工業技術學院工程技術研究所工業管理技術學程未出版碩士論文,民國79 年。
16. 董茲莉 ,由技術分析效果驗證我國股市效率性,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民國84 年。
17. 楊家維,技術分析用於當沖之有效性研究—台灣股市之實證分析,國立台北大學經濟學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民國89 年6 月。
18. 葉日武,技術分析研判股票市場進出之效果,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民國76 年。
19. 蔣炤坪,李進生,盧陽正,吳壽山著:指數期貨與選擇權,新陸書局,民國86年9月。
20. 鄭瑞清著:買點與賣點投資指南,智富管,民國89 年9 月。
21. 賴宏祺,技術分析有效性之研究,國立中興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民國86 年5 月。
22. 賴勝章,台灣股票市場弱式效率性之研究- 以技術分析檢驗,國立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民國79年。
23. 寰宇財務顧問公司譯,多空操作秘笈,寰宇出版股份有限公司,民國83年3 月初版。
24. 寰宇證券投資顧問公司譯╱Darrell R. Jobman著:完全技術分析,寰宇財金,民國88 年8 月。
25. 謝劍平,現代投資學-分析與管理,智勝文化,民國89 年9 月再版。




英文部分

1. Brock , William , Josef Lakonishok , and Blake Lebaron (1992), “Simple Technical Trading Rules and the Stochastic Properties of Stock Return ” , Journal of Finance , Vol. XLVII , No5 , December 1992 , pp 1731 ~ 1764.
2. Bessembinder, H. and K. Chan (1998),”Market Efficiency and the Returns to Technical Analysis “Financial Management, Vol 27,No,2, pp.5-17.
3. Coutts J. A., and K. C. Cheung(2000),“Trading Rules and Stock Returns: Some Preliminary Short Run Evidence from The Hang Seng 1985-1997,” Applied Financial Economics, October, pp.579-586.
4. James, F. E. , “Monthly Moving Averages : An Effective Investment Tools ” , Journal of Financial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 Ⅲ , September 1968 , pp 315 ~326.
5. Cootner , Paul H. , 1962, “Stock Price: Random vs Systematic Changes” , Industrial Management Review , Ⅲ , Spring 1964 , pp24 ~ 45.
6. Pruitt , Stephen W. , Richard E. White , “The CRISMA Trading System : Who Says Technical Analysis Can’t Beat the Market ? ” , Journal of Portfolio Management , September 1988 , pp 55 ~ 58.
7. Van Horne James C. and Parker , George G. C. “the Random – Walk Theory : An Emperical Test” , Financial Analysts Journal , November – December 1967 , pp 87 ~ 92.
8. Van Horne James C. and Parker , George G. C. “Technical Trading Rules : A Comment” , Financial Analysts Journal , July – August 1968 . pp 128 ~ 132.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莊麗娟(1995)。Campione和Brown的「漸進提示動態評量」。高市文教,56,49-51。
2. 耿筱曾 (1999)。從建構主義的觀點談診斷性評量的意義。國民教育,39(4),23-2。
3. 林麗容(1995)。特殊教育評量的重要取向-動態評量。特殊教育季刊,56,1-5。
4. 林志忠 (2000)。實作評量與真實評量的運用與反省。國教輔導,40(2),10924-10929。
5. 張靜嚳(1996)。建構教學:採用建構主義如何教學?建構與教學,7,1-8。彰化師大科教中心。
6. 張敬宜(1997)。國小高年級學童蒸發、凝結與沸騰概念之研究。科學教育學刊,5(3),321-346。
7. 許榮富(1991)。從科學、技學與社會的整合談科學教育的未來發展。教師天地,52,頁24-31。
8. 郭金美(1999)。建構主義教學方法-影響學童光學概念學習學習教學模式的研究。嘉義師院學報,13,157-201。
9. 陳文典(2000)。實作評量的理念與實施。科學教育月刊,231,64-66。
10. 陳嘉成(1998)。合作學習釋概念構圖在國小自然科學之成效合作。國立政治大學教育與心理研究,21,107-128。
11. 楊榮祥(1979)戴爾(Edgar Dale)的「經驗塔」--教學資源運用的原則。科學教育,26,9-13。
12. 熊召弟 (1995)。以概念的角度談兒童的生物觀。國民教育,35(7.8),8-13。
13. 劉宏文 (1996)。建構主義的認識論觀點及其在科學教育上的意義。科學教育月刊,193,8-26。
14. 鄭麗玉(1998)。如何改變學生的迷思概念。教師之友,39(5),28-36。
15. 盧雪梅(1998)。實作評量的應許、難題與挑戰。教育資料與研究,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