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152) 您好!臺灣時間:2025/11/01 08:26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徐松川
研究生(外文):Sung-Chuang Hsu
論文名稱:高齡機能強化智慧型輪椅之商業模式
論文名稱(外文):Business Model of Smart Wheelchair for Reinforcing Elders Function
指導教授:蕭坤安蕭坤安引用關係郭重顯郭重顯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K. A. HsiaoC. H. Kuo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長庚大學
系所名稱:商管專業學院
學門:商業及管理學門
學類:其他商業及管理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8
畢業學年度:96
論文頁數:70
中文關鍵詞:輪椅智慧型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
  • 點閱點閱:832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5
摘 要
本研究的目的是為了要滿足老齡者及行動失能者, 他們個別不同的需求, 故如何利用iNPD 的實作程序,(1)從宏觀分析到微觀分析來定義機會,找出輪椅的產品機會缺口;(2)瞭解機會,並利用虛擬情境的方法來確認目標族群;(3)概念化機會,(4)最後實現機會,一種具備動力輔助又有復健功能的智慧型輪椅就此誕生的過程。
以長庚大學跨領域團隊所研發,一系列健康監控與管理服務模組為核心,
並利用長庚醫院臨床照護經驗,以及台灣廠商們模組化的製造能力,我们發展出獨特的, 授權合作、永續研發的商業營運模式。希望藉此商業模式為基礎, 來尋找相關廠商的合作, 以提供更人性化, 更符合客製需求的智慧型輪椅,並期能外銷歐美來服務更多的使用者。
Abstract
This research focuses on the different demands of elders or disables when they take action. Through the iNPD (integrated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process as the following 4 phases, we were be able to find out the product opportunity regarding a smart wheelchair for multi-purposes:
Phase 1- (Identifying the opportunity)- To analyze the background with macro and micro perspectives in order to identify a product opportunity gap from plenty styles of wheelchairs.
Phase 2-(Understanding the opportunity)-To understand the value opportunity of a potential product and apply with the Scenario Analysis to choose the target users.
Phase 3-(Conceptualizing the opportunity)-To turn value opportunity into visualized product concept.
Phase 4-(Realizing the opportunity) To complete a product concept with a feasible marketing strategy.
With the iNPD process, we are luckily to position a competitive product, which could differentiate from common wheelchair to provide power assistance and achieve rehabilitation purpose.

The research team members come from different fields of the society, for example, professors from Chang-Guan University, doctors from Chang-Guan Memorial Hospital and merchants from various sectors. The multi-disciplines team has studied a series of core module for distance health control and service, which based on the clinically experience of CGMH. With the research result, we adequately cooperate with many competitive wheelchair makers in Taiwan to develop an age long business model. In this model, CGU authorize the patents to some appropriate makers and acquire economic support in order to innovate continuously. We do hope the incentive of long term cooperation with CGMH and CGU will attract the right manufacturing partner to join and introduce the perfect smart wheelchair to the global market.
目 錄
指導教授推薦書……………………………………………………
口試委員會審定書…………………………………………………
授權書………………………………………………………………iii
誌謝…………………………………………………………………iv
中文摘要……………………………………………………………v
英文摘要………………………………………………………… vii
目錄………………………………………………………………. ix
第一章 緒論…………………………………………………………………1
1.1背景與動機……………………………………………………………… 1
1.2創新產品或服務…………………………………………………………3
1.3目的與重要性……………………………………………………………4
第二章 案例與專利探討…………………………………………………5
2.1學界科專醫材研發案例現況摘要………………………………… 5
2.1.1 計劃目標 …………………………………………………………… 5
2.1.2 現有核心技術與成果………………………………………………6
2.1.3 技術移轉……………………………………………………………10
2.2 國外相關案例探討………………………………………………… 10
2.2.1 E-motion的主要特色……………………………………………11
2.2.2 使用者反應…………………………………………………………12
2.3 相關專利分析…………………………………………………………15
2.4 相關文獻……………………………………………………………… 16
第三章 實作程序與結果……………………………………………… 19
3.1 定義機會………………………………………………………………19
3.1.1 宏觀因素分析……………………………………………………20
3.1.2 產品機會的缺口…………………………………………………21
3.1.3 功能機會……………………………………………………………23
3.2 瞭解機會 …………………………………………………………… 25
3.2.1 市場競爭產品分析與市場定位…………………………… 26
3.2.2 目標使用者界定…………………………………………………31
3.2.3 主要情境故事描述………………………………………………32
3.3 概念化機會……………………………………………………………33
3.4 實現機會………………………………………………………………34
第四章 商業營運模式……………………………………………………36
4.1.1 授權合作 永續研發………………………………………………36
4.1.2 客製化行銷策略…………………………………………………. 38
4.1.3 售後服務…………………………………………………………. 38
4.1.4 國際認證…………………………………………………………. 39
4.2 產學合作對象…………………………………………………………39
4.3 成果與效益……………………………………………………………40
第五章 案例討論……………………………………………………………42
5.1 技術、風格、價值分析…………………………………………………42
5.2 iNPD程序…………………………………………………………………43
5.3 產學合作的價值………………………………………………………… 44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46
6.1 結論…………………………………………………………………………46
6.2 建議…………………………………………………………………………46
6.3 心得…………………………………………………………………………47
參考文獻 …………………………………………………………………………48
附錄(一) ……………………………………………………………………………50
附錄(二)……………………………………………………………………………52



















圖目錄
圖 1-1 西班牙飛利浦二世國王圖 P 1
圖2-1 左右坐姿變換設計 P 8
圖 2-2輪椅上視圖 P.10
圖 2-3動力輪椅拆裝圖 P.11
圖 2-4調整動力 P.12
圖 2-5感測器 P.12
圖 2-6電池 P.12
圖 3-1 智慧型輪椅的功能位置 P.25
圖 3-2自力型 P.26
圖 3-3他力型 P.26
圖 3-4結合型 P.27
圖 3-5分離型 P.27
圖 3-6電動輪椅 P.27
圖 3-7代步車 P.27
圖 3-8輪椅動力來源分析 P.28
圖3-9 Swisstrac P.30
圖 3-10電動車加輪椅 P.30
圖 3-11 E.motion P.31
圖 3-12智慧型 P.31
圖 3-13智慧型輪椅的相關位置圖 P.33
圖 4-1合作模式圖 P.37
圖 5-1智慧型的風格與造型 P.42







表目錄
表2-1 執行成果表 P.7
表2-2 E-motion之使用者意見表 P.13
表3-1 宏觀分析之30點要素 P.20
表3-2 宏觀分析之10點要素 P.21
表3-3 智慧型、動力型、電動型比較表 P.23
表3-4 E-motion與智慧型差異分析 P.30
表3-5 情境人物表 P.32

第一章 緒論
1.1背景與動機
從1595年西班牙菲利浦二世國王,坐在輪椅上的畫像被發現,至今已逾500年, 輪椅在絕大部分時期,僅是幫助失能者移動位置的工具。隨著社會發展演進, 輪椅的角色也隨著改變, 不再僅是失能者的交通工具, 更成為讓使用者表現自我的機會。







圖 1-1 西班牙菲利浦二世國王
在過去20年間, 輪椅的材質更輕型化, 功能跟著愈強大及動力化, 已經從功能化轉為個性化, 不但在設計有不同品味, 且已形成客制化的大趨勢。
依據聯合國定義, 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率超越7%以上者, 即稱為高齡化人口社會; 台灣於1993年9月已達此標準, 更於2005年11月達9.72%。在此潮流下, 高齡化社會的台灣,當然無法漠視此一大環境的變遷。
老齡者因身體機能退化所產生的身心特質,需要更貼切地為他們來設計產品;本分項計畫乃應用此一概念, 希望利用新科技的發展, 來輔助高齡者行動上的不足與需求, 並以人因工程之專業考量, 提供簡化的操作介面設計。(徐業良與洪永杰, 2004)
擁有不錯口碑的美國調查公司 WinterGreen Research, Inc.(總公司:麻州),調查及分析全球輪椅及摩托車市場,在2005年創下了17億美金的空前紀錄。一般認為該市場有潛力在2012年前更進一步突破53億美金的規模。
工研院IEK估計每年市場規模約為65萬至70萬輛,至2010年該市場可達到110萬輛,年複合成長率為7.2%。台灣電動代步車與電動輪椅出口量自1999年起,五年內成長將近六倍,2003年總出口30萬輛,出口金額則是由1999年的新台幣12億元快速成長到2003年的72億6,000萬元,占全球市場四成以上,以美國為第一大出口國,占2003年總出口量之七成。(台經院海關資料庫;工研院IEK-ITIS計畫(2005/01)
在市占率方面,若以輛數計算,台灣約占全進口量的30%,大陸占46%,韓國則占3%,大陸出口至美國的數量,2004年上半年首次超越台灣,取代成為美國電動輪椅與電動代步車最大的進口來源國。近年來大陸已成為台灣廠商在這塊市場發展時最大的敵手。分析台灣廠商仍能維持出口值優勢的原因在於,台灣廠商與大陸廠商在市場形象與價格上之訴求不同。台灣廠商平均出口單價皆在600美元以上,屬於高單價產品;大陸廠商平均單價僅及台灣的53%,為323美元,屬於平價、僅具基本移動功能之產品。
1.2 創新產品或服務
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 所累積的經驗中發現, 輪椅的材質多樣化,大大提昇懸掛系統方面的改善, 減低了行動時顛簸與震動。而鋁鎂合金的車架, 則降低了重量。新科技的運用讓每一個使用者的特殊需求得到釋放, 因此:
如何滿足他們身體機能上的需求,而得到更大的自由 ?
如何改善輪椅使用功能,而使他們得到更多的方便?
如何表現出自我風格形像,而使他們更具自信心?
便成為下一波輪椅創新、進化的原動力。
而就身心障礙者及老人而言,要增進其生活獨立性、提高生活品質、減輕照顧者的負擔。從心理的層次看來,輔具的使用能增進使用者對於環境的控制能力增加在環境之中的互動,能增加身心障礙者的自尊心以及自我概念,同時減低照顧者的身心負擔。
台灣廠商則需積極開發模組化的設計,擴充機能以降低成本,若欲打入銀髮族市場,需在產品外型設計上加以改良,擺脫殘障專用車形象。此外,在行銷方面提升產品附加價值,避開低價競銷。台灣在醫療行動輔具產業鏈中,電機、電子等產業結構完整,而政府支持創新開發等優勢,一定能在未來的老人世界裡發光發熱。
1.3目的與重要性
本研究的目的是為了要滿足老齡者及行動失能者, 他們個別不同的需求, 故如何利用台灣廠商們模組化的製造能力, 並利用長庚醫院臨床照護經驗, 以及長庚大學學界科專計畫所研發一系列健康監控與管理服務模組為核心, 透過產品與服務的創新開發流程, 發展出獨特的, 具競爭力的商業模式。希望藉此商業模式為基礎, 來尋找有關的產學合作, 提供更人性化, 更符合客製需求的智慧型輪椅,並期能外銷歐美來服務更多的使用者。

第二章本研發案與相關案例及專利探討

2.1學界科專醫材研發案例現況摘要
在學界科專計劃中,分項二的主要目標為高齡機能強化行動照護醫材之研發,其目的在重新思考目前以手動及電動這種二分法的傳統輪椅市場。在本計劃中以維持手動輪椅之操作方式,結合動力輔助功能,並配合多重感知技術之融整,來設計開發「智慧型人因輔助半自動輪椅」。期能發展出,依個人需求而調整的行動照護醫材;該項研發其核心技術包含:復建強化模組、姿勢監測、預防縟瘡等之各項功能。
2.1.1計畫目標
( 1). 輪椅輔助動力彈性化,以強調復健效果:
系統具備力量感測功能,能判別使用者施力之狀況,以提供所需之動力,有別於一般電動輪椅完全由輪椅本身提供動力。多方位「智慧型人因輔助半自動輪椅」,希望能達成:復健功能模組設計,提供神經肌肉之機能強化效果。
(2).安全穩定性:
老齡者以安全為最優先考量,因此本計劃將加強輪椅運動時的控制穩定性,特別在上下坡可透過手部發出訊號來控制車體速度,這對上肢無力的老人特別重要,並且透過感測器進行危險狀況時之避障與安全防護功能。
(3).坐姿變換增加舒適感:
因應使用者不同的條件與需求,提供可調整坐姿能力,以防治褥瘡之發生。
(4).簡化介面易於操作:
透過人因設計資訊操作整合介面,提供操作者簡單迅速使用機器。
(5).超越美日動力輔助輪椅功能:
本計畫所研發之行動輔具除了擁有美、日現有動力輔助功能外,在動力控制方面可隨個人之病症與能力動態設定阻力係數,在下肢方面也可利用腳踏板來達到四肢復健強化機能的目的,此為現有美日產品所不具備之功能。特別的是,透過左右獨立之阻力調整,對於兩邊肢體受損狀況不同之情形下,亦可達到左右平衡控制之效果。
2.1.2現有核心技術與成果
長庚大學承辦的經濟部學界科專計畫『智慧型高齡者照護用臨床醫材研發』之分項子在計畫主持人:廖駿偉老師、柯智裕醫師、蕭坤安主任、郭重顯老師、專任助理張志雄暨機械所、工設所、電機所的研究生們共同努力下,實施一年多來,已達成初期目標,並已提出廖駿偉老師的輪椅坐姿變換機構,郭重顯老師的輪椅觸覺動力輔助驅動器等二件專利申請案。其執行狀況如下表:
表 2-1 執行成果表
計畫目標
實際執行內容

1. 坐姿變換輪椅機構設計


2. 初期之手推或腳踏操作方式與設計


3. 人因設計與分析


4. 臨床復健分析


5. 系統整合測試


6. 專利申請 *AutoCAD/ SolidWork機構設計圖面
*機構動態模擬分析
*材料採購、加工與組裝

*手推式機構設計
*手推式感測模組設計
*手推式控制器設計

*輪椅外型設計草圖
*輪椅人因使用分析

*輪椅使用規範制訂
*輪椅測試與產品規格建立

*子模組功能測試
*全系統運作測試

*相關專利分析
*專利申請(二案)


計畫研發成果:
1.坐姿變換輪椅機構設計
設計坐姿變換功能,及座壓感測功能,以達到壓瘡防治之效益。




圖 2-1 左右座姿變換設計
2.初期之手推或腳踏操作方式與設計
– 研發一智慧型動力輔助輪椅
– 適合老人與手臂肌力退化/ 損傷人士使用
– 具有與傳統輪椅一樣之操作方式
– 輪椅可以感測使用者之推動力量,並自動地提供適度動力輔助
– 透過阻力設定,可達到肌力訓練以之機能強化功能,延緩老化及機能退化
– 提供搖桿控制功能
3.人因設計與分析:
– 整體輪椅設計意象,以展現舒適乾淨柔和為主要訴求,類似座椅之意象清楚呈現居家、親近、熟悉之感覺。
– 坐墊以可拆換之方式,依使用者需求改變材質(如泡棉填充、塑膠外殼等)及填充物質。
– 使用者要下輪椅時,將扶手往前推出後,腳踏板會自動翻起,方便上下輪椅。相反的,使用者要坐上輪椅時,將扶手往後收入後,腳踏板會自動翻下。
– 配合使用者下輪椅時將扶手往前推出之位置,扶手前端移動到前輪上方附近,這個位置可以方便使用者手撐著扶手,協助站立或坐下的動作
4.臨床復健分析
簡易可拆卸上肢及下肢復健功能模組,提供具阻力及記憶功能的的復健器材。下肢復健功能器可以提供腳部膝關節,踝關節之關節活動訓練。阻力的設定可以提供腳部肌肉力量的機能強化。上肢復健功能器可以提供肩部關節,肘關節,腕關節之關節活動訓練。阻力的設定可以提供手部肌肉力量的機能強化。
『智慧型人因輔助半自動輪椅』模組,在輪椅的輪子旁加裝手搖輪,提供可調式動力輔助,使用者可搖動此手搖輪來驅動輪椅行走,以同時達到省力及復健之功能。此一功能很類似於汽車之動力方向盤設計原理。而施加力量的大小則透過扭力感測器的感知,將訊號傳至數位訊號控制器,系統可判斷需要提供多少動力才能使輪椅行動。此種裝置最大的特點是其並不提供100%的動力,而是依照使用者施力,來決定所需提供的動力,進而達到使用者強化手部運動機能的目地。
如此機能強化訓練係根據許多提供阻力的運動器而來,並可做重覆交替式運動。這類運動器材常用於增進上肢、下肢肌力、耐力或交替動作協調能力以及個體的心肺功能。另外,此計畫之輪椅的腳踏板也加裝扭力感測器,透過腿部力量施於腳踏板,而腳踏板轉動的角度透過扭力感測器的感知,將訊號傳至數位訊號控制器,系統便可判斷需要提供多少動力才能使輪椅行動。
在輪椅機構與配置之設計上,上視示意圖可如圖 2-2所示。

圖 2-2 輪椅上視圖
2.1.3 技術移轉
2008 年 7 月 本學界科計畫分項二將公開對外遴選廠商進行技術移轉,有關公開遴選廠商資格,詳見附錄。

2.2 國內外相關案例探討
(1) 由德國所研發設計的E-.motion 動力輔助輪椅, 是本學界科專計畫分項2 的重要參考來源。其設計目的在於輔助手動輪椅動力上的不足, 且能達到減少80%的用力度, 確實能紓解因用力過度手臂肩膀痠痛的功效。
2.2.1 E-motion 的主要特色
1. 將動力輪椅套加在一般手動輪椅之上, 不但拆裝簡易, 而且不用改變原有手動操作方式


圖 2-3動力輪椅拆裝圖
2.可應使用者要求調整動力, 分別為室內型增加50%動力, 戶外型增加80%動力,而僅需按調整即可, 操作方便。

圖 2-4調整動力
3. 左右推進輪圈, 各有感測器, 可依使用者需求獨立調整助力。


圖 2-5感測器
4. 電池加裝在輪軸上, 可拆下完電。

圖 2-6電池
2.2.2 使用者反應
在有記錄反應的15位E-motion使用者中,可以發現其主要意見如下:
表2-2 E-motion之使用者意見表
優點 易於操作 10 人
安全 省力 9人
機動有力 7人
安靜 3人

缺點 電池電力不足 10人
輪椅過寬 8人
輪椅過重 5人
價錢太貴 2人
推進輪圈易故障 2人
充電器易故障 1人
茲舉一典型使用者於07年3月12日對該產品之描述, 以了解使用者的情境。
Mr. Mekel 是美國加州Santa Cruz 人,現年52歲,坐輪椅已35年。他認為E.motion 很容易操作,說明書易懂,但是價格有點貴,重量較重,且電池蓄電力不足。在使用幾個月後,他總結經驗說: 「這輪椅打開了他的新生活, 他不再需要人幫忙推上坡道, 戶外生活變多; 雖價格貴了點, 但是每一分錢都是值得的」。
從使用者的體驗中, 我們可以深切觀察到E.motion 產品的優缺點, 以供後進者在研發過程中的重要參考。
(2)台北榮民總醫院模組化量身訂製型輪椅
台北榮民總醫院曾與國內輪椅廠商合作,開發完成一套『模組化量身訂製型輪椅』系統,其座墊寬度從14英吋到20英吋,座深從14英吋到22英吋,總共有14種組合。此系統係針對使用者體型與特殊需求,參照人因工學,廠商現有技術,與醫院臨床經驗所研發出的量身訂製型手動輪椅。
此種量身訂製型手動輪椅專供國內患者使用,經由專業醫療團隊人員的診斷、檢測,使得身障朋友可依不同體型或肢體障礙之差異量身訂製,可在3小時內快速組裝,不但安全耐用而且維修容易。
(台北榮民總醫院身障重建中心 曾明基技術員 徐維停職能治療師 , 94/08/22)
(3) K公司 KP-60系列
該公司所設計背墊後躺功能可配合多種座椅組合,以手動方式或電動操控來調整,後躺角度由90~165度其區間均可做無段式調整,可減緩背部的支撐壓力,得到最佳的舒適效果。而座墊設計仰躺功能亦可搭配多種的座椅組合, 以電動操控方式來調整功能。在安全的模式下,輕易的選擇所需重心位置或傾斜角度來減緩座壓或分散背部重量,藉以減少褥瘡的產生,創造健康的乘坐價值。
(www.kama.com.tw/product.htm)
2.3 相關專利分析
在下肢復建功能的專利方面,台灣發現一例:具主動有氧踩車肌力訓練裝置之輪椅(證書號I-230603) :一種具主動型有氧踩車肌力訓練裝置之輪椅,此指可供輪椅使用者運動其雙腿及髖部之物理復健輪椅,主要係於輪椅主架體上分設有一座位及複數個輪體,其特徵在於該輪椅主架體側設有可更換之肌力訓練裝置,可供使用者運動其雙腿及髖部;對於長期侷限在輪椅上因缺少走路荷重之常態性肌肉關節活動,而逐漸產生下肢肌肉萎縮、心肺功能變差等問題之病換,得以逐漸增強其下肢肌力、肌耐力、以及下肢動作之協調性。另外,可經由踩踏運動中一併提供腳底穴位按摩,並且進一步方便臨床人員對輪椅使用者進行評估、測量在肌力訓練過程中所對應之生理反應,如心律、呼吸頻率,以及膝關節、髖關節活動角度、訓練前、後腿部圍徑變化率、體適能變化狀況等。而輪椅主架體側設有一電子醫護助理及肌力訓練裝置,俾以額外配合電子醫務助理之監督及鼓勵。(中華民國專利資訊網),
李明義,電動式輪椅使用者移位系統之構造,中華民國專利專利公告號 488286,1999(中華民國專利資訊網)
吳光雄,徐秀鳳,易組合之可攜帶式驅動總成,中華民國專利409,576,2000.10.21。
(中華民國專利資訊網)
有關觸覺動力輔助驅動器方面的專利,國際上則有兩例:
1. Ulrich Alber GmbH¬ -- E’motion(德國):手推外輪框和動力輪間之彈簧作為感測力量來源。
2. YAMAHA Motor Co.-- JW П(日本):手推外輪框和動力輪的輪穀間的彈簧作作為使用操作感測器。
2.4 其他文獻
手動輪椅是下肢行動不便者使用最廣泛的殘障輔具,而由於手臂有限度的工作能力,以致輪椅之驅動的機械效益非常低,僅約 10% 。因此仔細評估輪椅本身之機構設計、可動性及與使用者彼此之間的交互關係, 繼而提高輪椅驅動的機械效率及探討出輪椅的最佳驅動方式, 進一步指導使用者之驅動技巧,以避免一些如肩肘角過大而導致肌肉拉傷等傷害,乃非常重要之課題。
過去文獻也證實,輪椅使用者的肩部以及腕部的疼痛與手推輪椅的使用有著顯著的相關性,由於驅動方式不佳,對於長期操作手推輪椅的使用者而言,在臨床證據顯示半數以上皆因其上肢較一般人承受更大的負荷,亦容易發生上肢骨骼肌肉系統之病變,致使無法利用它進行戶外長距離範圍之移動。大部分的研究將輪椅驅動時的上肢運動簡化為二維的運動,忽略了上肢實際的複雜運動,其結果也顯示了三維運動分析的必要性,而輪椅的機構設計與輪椅的驅動方式有密切的交互關係。
因此本文特別針對先前最佳驅動模式之研究文獻進行了解,配合使用者之人因工程上的需求,進行新型輪椅機構的設計開發,並期能夠設計出一套具有理想驅動模式及可拆卸式功能的驅動機構,搭配傳統手動輪椅使用,幫助使用者更有效率及更安全地使用輪椅。此類新型手動輪椅兼具兩種不同的驅動模式,可運用多重感測器融合與整合的技術,應用在智慧型輪椅上,發展出直接操作模式、輔助操作模式、和自動操作模式,提升使用者之驅動效率,縮短移動到達目的地之時間,以因應不同程度殘障病患的需要,並減少電動輪椅的操作危險與困擾。
(林彥聖,2003,輪椅推進之上肢生物力學分析,碩士論文,臺灣大學,醫學工程學研究所)
坐姿是一種使人的腳部不需施力的姿勢,有放鬆部分肢體壓力的功能。但是根據研究顯示,坐姿放鬆了部分肢體的壓力,但是卻將大部份的壓力轉移到腰部與臀部,細想這個研究結果,若腰部與臀部長時間受較大的壓力,勢必會對身體這兩個部位造成傷害。對於必需長時間使用輪椅的人,輔具設計者必需要有預防另一次肢體傷害的設想。這個研究在輪椅上設計了-可了解重力分佈情形的偵測系統及自動擺位系統、機構:重力分佈偵測系統用來量測坐著時臀部受壓狀態,可以顯示到電腦螢幕上,用以分析坐著時的姿式、臀部受壓情形、哪個點已受較大壓力持續一段時間了等,也可以利用這些資料來自動調整、控制機構。自動擺位系統則是利用重力分佈偵測系統的資訊,調整坐墊的傾斜狀態,來達成臀部壓力的釋放。
(葉書銘 2002,重力分佈偵測與自動擺位之電動輪椅,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電機工程學系)

第三章 實作程序與結果
本技術報告應用創新設計程序定義機會, 瞭解機會,概念化機會到實現機會,四個面向進行創新設計實務實作。 由於iNPD (integrated new product development)是利用跨領域成員進行一連串腦力激盪,從宏觀分析到微觀分析來定義機會,以找出機會缺口,然後再從情境分析確認目標族群,並將機會概念化,以找出產品市場定位,最後實踐機會,開始進行產品設計。 這是一個有別於從設計出發的方法,是從消費者所處的環境、情境出發,完全站在消費者角度來進行的實作流程,故本技術報告採用此一 程序進行研究。
(Jonathan Cagan,Craig M. Vogel,2007,CREATING BREAKTHROUGH PRODUCTS )
3.1 定義機會(Identity Opportunity)
當台灣已進入老齡化社會時,老人人口增長後,整體的生活概念也會與進,使得老齡者在行動之助力,不能再滿足於傳統的手動輪椅及電動輪椅,如此簡化功能的產品。在宏觀的大環境變遷中,社會、經濟、技術的轉變與提升,使得過去做不到的,被忽視的商機隱然乍現。未免錯失或誤判,開發團隊以腦力激盪方式, 將宏觀時空環境中之社會生活形態, 經濟環境及科技現況三方面, 共列出30項最受關注的議題。(如表 3-1)
表 3-1宏觀分析之30點要素
社會 經濟 科技

1. 老齡人口逐漸增加 1. 重度肢障政府有補助買輪椅 1. 模組化生產可因人而客制化
2. 子女工作無暇照料老者 2. 台灣電動輪椅外銷美國逐年增加 2. 台灣臨床專業知識與技術水準高
3. 老齡人口越多, 社交 活動越頻繁 3. M型社會現象 3. RFID 技術測試熱
4. 無障礙空間概念已獲重視 4. 台幣升值迅猛 4. 奈米科技越來越成熟
5. 巴氏量表嚴格, 申請外傭不易 5. 健保制度虧損嚴重 5. 電池壽命越來越長
6. 老齡者仍希望保有獨立自主的活動能力 6. 油、電漲價, 旅遊成本高漲 6. 車輛改裝技術方便輪椅上下車
7. 老齡者不希望增加子女負擔 7. 周休二日增加休閒機會 7. 拆解輪椅技術發展中
8. 獨居老人增加 8. 保險產品越來越多元 8. 多重感測技術成熟
9. 弱勢失能者受關注 9. 自小客車普及 9. 防制褥瘡坐墊發展多元
10. 亞健康老人不希望被視為殘障 10. 銀髮族消費力增大 10. 輪椅輔助動力技術發展中

3.1.1 宏觀因素分析(SET definition)
一個貼心的產品, 應該以使用者的需求來設計, 而非僅考慮本身的功能, 當逐項討論此30議題時, 是此老齡者的角度來逐一篩選。我們可以發現台灣確已邁入典型老齡社會, 當老人愈多, 隨之而來的社交活動需求越頻繁, 但由於政府所規定雇用外籍看護制度頗嚴格, 而老者如果想要保有自主活動的自由, 又不願累及家小, 就會是個普遍的渴望。
台灣自週休二日實施以來, 便帶動了休閒產業的發展, 也間接嘉惠自小客車的需求; 當幾乎家家有車時, 一家老小同遊的機會變多。若家中有使用輪椅的長者, 如何上下車便成了重要的問題。
如何簡單易懂, 操作簡便, 正確考量人因條件及各種多變的環境, 規模化及家庭化便成了重點。經過宏觀因素分析後, 我們歸納出最重要的10點因素。
表 3-2宏觀分析之10點要素
社會 老齡人口增多,社交活動更頻繁
巴氏量表嚴格,申請外傭不易
老齡者仍希望保有獨立自主的活動能力
老齡者不希望增加子女負擔
科技 模組化生產可因人而客制化
GPS定位技術成熟
多重感測技術成熟
台灣臨床專業知識與技術水準高
經濟 自小客車普及
台灣電動輪椅外銷美國逐年增加

3.1.2 產品機會的缺口(Product Opportunity Gap)
台灣的輪椅人口估計超過10萬人,不過目前市售手動與電動輪椅各有缺點,前者長期使用會造成運動傷害或累積性疼痛;後者則因缺乏運動,長期使用則將導致心肺功能衰退,體力下降。高齡者因身體機能的退化與所產生的身心特質,需要有特別為他們設計的產品,來滿足他們渴望獨立自主活動的需求。故先應了解高齡者在行動上有哪些常見疾病,再探求市面上既有的行動輔具,以尋求產品機會的缺口(Product Opportunity Gap)。
常見老齡疾病:
1. 老花眼
2. 痛風
3. 骨質疏鬆
4. 退化性膝關節炎
5. 中風
6. 脊椎受傷
當這些老齡疾病造成行動上的不便與安全上的顧慮時, 而又必須外出活動時, 則輪椅上裝有GPS的定位功能的需求就出現了。再者,如中風、退化性膝關節炎或脊椎傷者, 如何能有行動上的方便, 又有復健的功能, 此一新的平衡點便成了產品機會的缺口,例如:
1. 防撞警示系統
2. GPS定位系統
3. 手、腳復健模組
4. 動力輔助模組
5. 褥瘡防治模組
3.1.3 功能機會(Functional opportunity)
從產品機會的幾個缺口做分析,我们可以發現防撞警示系統,雖然有其功能價值,但市售輪椅亦皆有煞車系統,故並非突出。而GPS定位系統亦有許多替代方案,例如手機,或類似科專計畫分項一的穿戴式遠距照護裝置,故GPS不必然要與輪椅結而為一。 其餘 手、腳復健模組,動力輔助模組,褥瘡防治模組,在功能上與市售輪椅差異化較顯著,值得再深入研究。
表 3-3 智慧型、動力型、電動型比較表
功能/技術 智慧型
(研發中) 手動型
K牌3系列 電動型
K牌6系列
行動安全 Δ ○ X
造型 風格 ○ X Δ
復健功能 ○ Δ X
操作學習難易 Δ ○ X
防治縟瘡 ○ X Δ
行動範圍 Δ X ○
拆裝難易 Δ ○ X
一般來說,行動輔具有:輪椅、電動代步車、拐杖、助行器、義肢、支架等。我們試將輔具聚焦於「智慧型、動力型、電動型」三種輪椅,以個別功能及特性做比較,在經說明之後,由10位同學主觀地自由圈選評比, 並以○代表功能較大,Δ代表中等,Χ代表較小,可得比較結果如上。
將研發中的智慧型動力輔助輪椅,與目前在台灣市場佔有率最高的K公司手動型3系列,及其電動型6系列座功能比較後,可以發現以下優勢:
1. 復健功能-智慧型輪椅具有與傳統手動輪椅一樣的操作方式,但可以感測使用者之推力,而自動的提供適度動力輔助,對手臂肌力退化或損傷的老者,保留了復健的功能。但在上坡地形或使用者體力不濟時,又有動力輔助,智慧型兼具手動與電動功能優勢。
2. 褥瘡防治功能-市售輪椅業者雖已注意到防止熱壓生瘡的需求,惟其解決方法仍著重於座墊材質及人因造型,但對下半身無力的老齡者,仍無法改變其坐姿,而達到較好的功效。智慧型則透過多重感測融合(Sensor Fusion)技術,而能自動變換坐姿,來平均壓力,故防治壓瘡的功能較市售產品更為顯著。
在忙碌的現代社會,老齡者在不願增加子女負擔之下,想要有較為獨立自主的活動空間,參與社區事務,拓展人際關係,而又能讓家人放心的需求,因為有智慧型輪椅的出現,而得到滿足。
若以十字分析,可清楚看出智慧型輪椅確實處於Upper Right的優勢位置。












圖 3-1智慧型輪椅的功能位置
3.2 瞭解機會(Understanding opportunity)
為了釐清目前所設定的市場與產品的機會價值,透過專家使用者和業界廠商或相關的專業顧問,徵詢相關的資訊跟建議,進一步澄清我們所腦力激盪出來市場價值的期望,利用情境故事法針對細部的情境加以拆解和分析,條列出產品的特徵與現況發展的限制,收集與研究,及相關方法(如訪談、觀察、視覺化的故事、不同生活型態的參考等)的應用。
3.2.1 市場競爭產品分析(Competitor product appraisal)與市場定位(Marketing position)
(一)從動力來源分析
目前市售的輪椅樣式千百種, 但如果從推進的動力方式來分析, 可分為三大類- 人類推動型, 人力加動力輔助型以及全電動型。對使用者而言, 哪一類型適合本身需求才是最主要的考量。
現試大略分析三者在使用上功能上的差異:
1. 人力推動型 Manual Wheelchair
優點 > 價格便宜、重量輕、易折疊、易使用有手部復健功能
缺點 > 常造成手、肩、背痠痛, 行動範圍較有限
- 適用對象 > 較年輕者、有介護之老年者或年少者

圖 3-2自力型 圖 3-3他力型
2.人力加動力輔助型 Power Add-ons for Manual Wheelchair
- 優點 > 易折解、有較多復健功能、行動範圍較大、安全省力
- 缺點 > 重量中等、電池蓄電力問題、價格較貴
- 適用對象 > 年少者、年輕者、年老者

圖 3-4結合型 圖 3-5分離型
3.全電動型 Power Wheelchair & Scooter
- ¬優點 > 速度較快、行動範圍較大
- 缺點 > 價格較貴、重量較重、不易拆裝、電池蓄電力問題、無復健功能
- 適用對象 > 年輕者 、年老者

圖 3-6 電動輪椅 圖 3-7代步車
在比較此三大類市售輪椅後,可以發現第二類人力加動力輔助型的優點較具多樣性, 既有第一類人力推動形在安全操作及復健的優點,又有第三類全電動型在速度及機動上的優勢, 而又避開了它們的缺點; 因此2005年9月1日Mr. Chris ,L.A. U.S.A., 在使用E.motion ㄧ年後,他的評語認為「It is the arm and shoulder saver」。http://www.wheelchairnet.org/WCN_ProdServ/Products/mobility.html#poweradd










圖 3-8 輪椅動力來源分析

(二)結合型與分離型之比較
本分項計畫研發中的行動輔具, 乃屬於第二類型。而此一類型輪椅在市面上並不多見, 我們可以再細分為兩種不同的動力輔助方式, 並比較期間的差異:
1:電池直接嵌入手動輪椅的輪軸上, 如Alber 公司所出產的E.motion, E.Fix 及本案智慧型輪椅。
優點 > 拆裝容易、行進間使用動力可自由調整、迴旋半徑較小、造形較具風格、較有復健功能
缺點 > 加掛動力輪椅寬較大,不易上下車
2.電池動力的前導車拖著手動輪椅前進, 如瑞士製造的Swisstrac等。
優點 > 加掛動力前導車很容易、分開使用者輪椅較輕
缺點 > 行徑中無法切換動力使用、迴旋半徑較大
從比較中得知, 瑞士ATEC Ingenieurbuero AG 公司的 Swisstrac 系列,基本上是在傳統的手動輪椅前加上摩托動力而已, 此種複合式產品雖可較省力, 但也無法增加其它附加價值, 而且這種組合方式, 很容易取代,如圖 3-10。


圖 3-9 Swisstrac 圖 3-10 電動車加輪椅
(三) E-motion與智慧型差異分析
當廠商都在追求安全省力、行動自由、拆解上下車方便、風格優雅等等功效時, 個別使用者的需求是否都已得到滿足? 答案當然是否定地! 試問, 一位發生車禍後, 正在做肢體復健的年輕人, 如有復健功能的輪椅, 應該可以更滿足他的需求。而一位有健忘症的老人, 若使用有GPS定位的輪椅, 他的家人應可讓他更方心外出。
從使用者日常生活的情境中, 智慧型產品的機會乍然顯現。從目前市售類似產品中, 我們以德國Alber 公司的E-motion系列來作差異分析。
表3-4 E-motion與智慧型差異分析
差異分析 主要功能 E-motion 智慧型
同 輔助動力 嵌入輪軸 嵌入輪軸
阻力設定 可 可
左右輪獨立 是 是
異 Data 儲存診斷 無 有
褥瘡防治 無 有
復健腳踏板 無 有
-http://www.wheelchairnet.org/WCN_ProdServ/Products/mobility.html#poweradd

圖 3-11 E.motion 圖 3-12智慧型
3.2.2 目標使用者界定 (Character Mapping)
在考慮到可能目標使用者的S.E.T.生活情境, 並依據前述智慧型輪椅的有關功能, 我們首先排除了完全殘障不能行動者,來擬定各種背景特質的目標族群, 如表 3-5所示:
表 3-5情境人物表

3.2.3主要情境故事描述 (Story board)

主角;錢阿姨
場景: 家中客廳
時間: 星期一早上八點
事由: 兒子趕著上班 → 無法載老媽去醫院復健 → 影響錢阿姨的社交生活 → 醫師介紹新產品 → 錢阿姨恢復生命力
故事:
性名 徐伯伯 趙媽媽 錢阿姨 孫小姐 李伯伯 王伯伯
性別 男 女 女 女 男 男
年齡 78 75 70 28 80 82
教育 初中 高中 大學 碩士 大專 國小
經歷 司機 家管 教師 作家 軍人 農夫
健康狀況 老花眼 骨質疏
鬆症 退化性膝關節炎 車禍背脊受傷 中風 輕微癡
呆症
收入 五萬 兩萬 五萬 八萬 六萬 三萬
個性 大方 內向 外向 開朗活潑 嚴肅 隨和
嗜好 打牌 燒菜 歌唱 戶外活動 串門子 逛公園

錢阿姨望著兒子與媳婦, 心裡想著要他們上班時能先拐到醫院做定期復健,但知道兒子今天有重要國外客人來訪, 絕不能遲到, 有口難言只好作罷。其實醫院離住家不過15分鍾的路程, 但對嚴重退
化性關節炎的她,卻是一段艱苦的路程; 本來外向開朗的個性,也因此變得不太愛出門, 連最愛的合唱團也不得不退出。
坐了計程車到醫院復健, 復健師告訴她有一種新式智慧型輪椅, 透過阻力運動、活動度訓練以及感知運動的方式, 以達到強化她手腳關節神經肌力的機能, 不但可提高復健效果, 且藉由動力輔助功能, 也可自由行動。錢阿姨聽完介紹後, 她笑了! 她知道又可以天天去公園唱歌了。
3.3概念化機會 (Conceptualizing the Opportunity)










圖 3-13智慧型輪椅的相關位置圖

當產品或服務的情境發展出來後,如何轉換價值機會進入產品概念化階段,使產品或服務能讓使用者覺得是有助益且方便使用的,並因此而挑起使用的慾望是本階段首要的課題,縱使在執行過程中會有許多概念性的想法產生,但透過團體的互動,利用大家各自提出感興趣的要素為基礎,協商討論出相關的策略方向,最終必能篩選出唯一最具共識的焦點。
而經過一再比較後, 我們可以更加確信, 智慧型輪椅在復健功能的研發上, 可以增大附加價值, 並與其它各型輪椅拉大差異, 使它未來在市場上以具有復健功能的概念,而能挑起使用者的慾望。
3.4 實現機會 (Realizing the Opportunity)
雖然是以高齡者這個族群進行輪椅的設計,但在整體造形意象上想要表達這是一件具健康、活力、穩固與品味等正面意象的產品,而非讓高齡者在使用這些產品時,好像被貼上療養、消極、虛弱與孤零過時等負面之標籤。透過簡潔俐落且具設計感之造形,配合前面所提的機能強化,具行動照護功能之半自動輪椅之目標,營造出輪椅並非是醫療、失能之產品意象;而是讓使用者在應用操作輪椅時,具有積極、自信等感受之產品。
對於因骨質疏鬆,退化性膝關節炎,中風,脊椎受傷的老齡者,或因 車禍受傷的年輕人,必須長期使用輪椅而又擔心上肢、下肢肌力退化著者,復健都是需要到特定的地方,使用外來的器具才可以復健,若是輪椅 有一些較簡單的功能,就可以隨時隨地復健,又不會有攜帶上的問題,這對於需要長期復健的使用者必定能復健與生活合二為一自然而然的從事最煩人的復健時期。
結合以上細部特點,希望能設計出有別於以往的輪椅,可以有很多不同的型態,並且依照高齡者不同的復健程度,輪椅可以有許多不同的復健模組,當甲高齡者手腳需要復健運動時,甲可裝關於其部位的復健模組,乙高齡者只有腳的話,就只需加裝腳的復健模組,因此每個輪椅的型態都會不同,依照每個高齡者的情況打造出專屬的智慧型輪椅。

第 四 章 商業營運模式
4.1.1 授權合作 永續研發
高齡者因失能狀況不同, 必須以高度客制化的方式 來個別服務, 從此種特殊的服務流程中, 我們可以確信, 醫院的治療醫師或復健師, 是整個服務流程的關鍵所在。因高齡或失能而需要使用輪椅者,其本身並不具有復健所必備的醫學常識, 如何能客觀地去選擇輪椅? 所以醫師、復健師才是決定者。而在復健過程中, 智慧型輪椅能夠忠實地記綠使用者的精確訊息, 作為回診時醫師或復健師的重要參考, 以便能適當調整輪椅的角度或使用力度等不同的功能,而致最佳的復建功效。
如前所介紹, 台灣已是世界上主要的電動輪椅、電動代步車的主要生產國與出口國, 故若本案智慧型輪椅的專利與研發成果, 移轉給慎選的優良廠商, 在生產成本部份, 應具有優勢。但若將智慧型輪椅的研發成果, 一次性的技轉, 且任由生產廠商自行銷售, 則它可能僅是眾多輪椅中的一個優良產品而已;如若在銷售的環節能與醫療體系的醫師、復健更深化的合作, 即可將一個好的「復建工具」提昇為「復健處方」, 不但有生產廠商的售後維修服務,更有醫療體系的醫療諮詢保證, 對使用者而言就有雙重保障, 使用更安心的高附加價值。
對醫療體系而言, 由使用者所回饋的資訊, 不但可更精準的診斷治療, 且可累積經驗值來服務更多的病患, 並為下一代更高階功能的輪椅來作準備。對生產廠商而言, 有長庚醫療體系的品質保證, 就有如醫師所開的處方般, 病患鮮少有挑戰或抗拒的情況, 對銷售的達成率有很高的助益。
故在使用者、生產廠商、醫院等三贏的前題下, 我們建議在國內市場部分, 以所取得的專利年限為合作年限, 採用按件收取權利金的合作模式,以籌措下階段研發所需的經費;若學界科專計畫的商業模式有條件限制, 則可變更授權合作內容, 依銷售狀況由廠商捐贈給長庚研發團隊來深化合作關係,廠商 既可享有免稅的益處, 又可與長庚長期穩定地合作,來提昇專業形象。

圖 4-1 合作模式圖
4.1.2 客製化行銷策略
雖然智慧型輪椅發展出來的功能十分周全,但令人擔憂的是,如果這些功能都全部加裝在輪椅上,其銷售價格會高的嚇人,而對使用者而言,過多且不必要的功能是種浪費。 所以用客製化的方式來附加不同功能模組,以滿足不同需求,是值得參考的方式。 分級訂價可分為四級: 
1. 陽春型 (含坐姿變換機構,可防治褥瘡)
2. 陽春型 + 觸覺動力輔助驅動器 (可左右單邊加裝)
3. 陽春型 + 腳踏板復健模組
4. 陽春型 + 觸覺動力輔助驅動器 +腳踏板復健模組
以最高級第四級為例,其零售價不宜超過新台幣100,000 元,因目前台灣市售電動輪椅價格約介於新台幣35,000-60,000元之間 ; 而在美國 E-motion 零售價約USD5,000 元。
4.1.3 售後服務-
既然使用者購置輪椅的流程是從醫院開始的,那麼服務流程也該從醫院開始啟動,由合作廠商派員進駐醫院,提供最方便的服務,希望能做到 One Package Service:
1. 協助合格者向縣市政府申請購置輪椅補助。(約新台幣20,000元-25,000元)
2. 客製化模組安裝
3. 使用操作訓練
4. 回診或來院復健時,人就醫,輪椅則進行維修保養
5. 醫師、復健師提供居家咨詢服務
一般輪椅使用者,無法單獨到院就診復健,須由他人陪同前往,故為使用者及其家人節省時間,貼心服務,能提高產品的附加價值。
4.1.4 國際認證
由於台灣市場規模太小,所以外銷是廠商不得不走的方向;至於拓展國際市場部分, 建議先將智慧型輪椅的樣品, 送至歐美主要醫療器材認證機構, 如FDA、ISO、GMP、CE等國際認證機構, 以取得入場門票, 同時申請各主要國家專利權, 以增加競爭力;由於國際認證需要很長的流程,為了減少合作廠商的時間成本,最好由研發方提出,以增加其合作誘因。至於商業運作模式, 可比照前述方式, 與國外生產廠商授權合作, 或與在台生產廠商合作, 共同進軍國際市場。
4.2 產學合作對象
輪椅、電動輪椅、電動代步車等相關產業,在台灣已發展多年,僧生產鏈上下游頗為健全, 在全球市場上具有競爭優勢。 而智慧型輪椅的主要核心¬¬-觸覺動力輔助驅動器,腳踏板復健模組,坐姿變換機構模組等技術,如能與現有相關生產廠商如 B、K、L等公司合作,來提昇其產品功能,加強服務使用者,是個多贏的選擇。
而據過去幾年許多報導指出,目前台灣除原來的醫材設備公司積極投入研發外,一些休閒運動器材與電子器材的廠商,亦看好高齡醫療產業前景,紛紛加入戰局,如運動器材龍頭的J科技,休閒保健器材的 O公司等都具有不可忽視的競爭潛能,亦是可以爭取的合作對相。 以強強聯手的策略,相信智慧型輪椅的上市,可以造福更多的高齡者與失能者。
4.3 成果與效益
上述有潛力的合作對象,想要在競爭如此激烈的全球市場上永續經營,就必須不斷地投入創新研發,以避開模仿、削價競爭的無盡輪迴之中。但是創新研發最基本的要件,除了要以市場為導向,更需要有跨領域資源整合的能力;而這幾家廠商都是業界知名或上市公司,實力雄厚,假設我们以B公司為產學充分合作,可以發現其具有很多優勢能與長庚互補:
1. 研發團隊-由伍董事長帶領,共有三十多名優秀的工程師,佔全體員工人數達15%以上
2. 國內外專利-有世界第一部四輪電動車、及世界第一部可跨越路障之電動輪椅“CurbSkipper” 等達一百四十餘種。
3. 國際認證-世界首部電動代步車榮獲了美國FDA主動頒發的認證,更取得JIS、ADP、TNO、TGA和CE Mark等認證,並且廣銷80多個國家。
4. 自有品牌-電動代步車與電動輪椅自有品牌「SHOPRIDER」連續八年獲英國國家醫療商務協會 評選為品質最佳的產品
5. 生產基地-位在新竹縣新豐鄉,「根留台灣」非常值得讚許
6. 經營理念-和諧、創新、卓越
而長庚大學、長庚醫院具有工學、設計、醫學、臨床復健等豐富的資源與經驗,是B公司所較欠缺的,如能跨領域強強結盟,應該可以快速研發,並利用其豐富的製造經驗、充足的資金及內、外銷通路進軍市場,應具有強大的競爭優勢,為 MADE IN TAIWAN 擦亮招牌。

第五章 案例討論
5.1 技術、風格、價值分析
技術 - 當本分項計畫初始階段,即滙集了本校工業設計、機械工程系所的師、研究生及長庚醫院醫師群跨領域的團隊組合。所以從輪椅的機械設計, 到復健模組,知識監控模組, 反應導航模組的研發, 以及人因外形意像設計等, 都已有初步的慨念及雛形。這些相關技術有些採用既有廠商的技術加以改造應用, 有些則是自行研究開發, 並且已由廖駿偉老師提出「坐姿轉換機構」,郭重顯老師提出「觸覺動力輔助驅動器」兩個專利申請案。
風格- 智慧型的輪椅設計特點, 在整體外形、顏色已除去冰冷的機械感, 並展現親切、舒適的家具感受;另可依使用者各人喜好或尺寸調整坐椅座面及靠背高度, 而其坐墊採用可拆換的材質,令使用者感覺乾淨、熟悉, 以減少其心理上的抗拒。

圖 5-1 智慧型的風格與造型
智慧型輪椅的出現, 可以提供輪椅使用者在行動與復健的兩難情況中,得到一個解決方法。而若能進一步結合醫師、復建師及廠商的合作,使每一個使用者的特殊需求得到最大的滿足。異言之, 復健功能由醫師或復健師加以指導訓練而處方化, 而輪椅的機械功能由廠商加以客制化;當輪椅不僅具有行動功能, 而更轉化為行動復健處方時, 其獨特的價值即躍然而出。
價值- 任何工具再如何地具有”智慧 “,也無法自己運作,而是要靠使用者如何加以運用,來產生更多的有用資訊,以增加其聰明的程度。
故智慧型輪椅必須與醫療體系緊密結合,才能透過醫師、復健師長期的臨床診療,從累積的資料中發掘寶貴知識,因為有詳實的系統記錄,智慧型輪椅在不同的醫療院所推廣時,才能迅速而有效率;甚至在外銷市場上也才能很快地被認同,這對有意願要合作的廠商,會是很大的誘因。 故採用授權廠商長期合作,對於後續的再創新、再研發,才能有堅實的基礎,這就是智慧型輪椅結合長庚醫療體系,與其他相類似產品差異化之所在,也是最大價值所在。
5.2 iNPD程序 (Integrated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所謂的「整合型新產品開發」, 是指新產品在初開發時, 對最終產品或服務尚無明確的定位, 藉由跨領域的團隊成員, 由腦力激盪的方式, 從宏觀面的粗略輪廓, 逐漸至具體的微觀聚焦, 而最終歸結出使用者導向的產品或服務, 此方法簡稱為iNPD。
從本文第三章的(3.1)定義機會、(3.2)了解機會、(3.3)概念化機會,到(3.4)實現機會即是iNPD的整個程序。
5.3 產學合作的價值
經過跨領域團隊長時間研發出的新產品, 如何將其成功地推向市場, 是整個計畫成功與否的關鍵;智慧型輪椅的原創地在台灣, 所以應先將此產品在台灣落實。
目前台灣的輪椅業界不乏生產廠商, 上下游生產鏈完備,如果僅是注重輪椅的生產,再如何努力都僅是行動輔具的生產價值而已,附加價值有限,而且市場競爭激烈。 如果將智慧型輪椅從「工具」的角色,提昇為復健處方,一種經由專業醫師、復健師所開具的「藥方」,則輪椅不但有行動的機械功能,而且有深厚臨床經驗的知識含量,則其附加價值自然大為不同。 這種硬體加軟體的產學合作方式,不但可提高市售價格,而且可以與其它競爭者拉大差異化,創造出自己的新藍海,這就是本計畫的最好合作模式, 相信它更能造福萬千的殘障者及失能者。
長庚醫院的體系有基隆、台北、林口、嘉義、高雄等院區, 透過相關醫師、復健師的引薦與推介,國內使用者應很容易接受該產品;而對於合作的生產廠商,在國際市場上更能以台灣經驗來創造收益;輪椅業者、長庚大學及使用者,將因產學合作而共創三贏。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6.1 結論
一個創新產品的研發過程,充滿了許多人的心血結晶,而要該產品成功上市, 並真能滿足廣大使用者的需求, 實屬不易。本案所討論的智慧型輪椅,其最大的機會點在於將復健工具,轉化為復健處方,並且要由醫師、復建師長臨床期診斷與記錄,才能詳細收集可靠的參數,為後續的患者提供精準地診療,如此才能將智慧型輪椅的復健價值最大化,來造福廣大的老齡者及失能者。
6.2 建議
當開始研究輪椅後,心想,如果將輪椅觸覺動力輔助驅動器裝在旅行箱輪子上,或者裝在高爾夫球袋上,是否會是一種新的商品機會嗎? 如果將坐姿變換機構的專利運用在辦公椅,會有賣點嗎?如果B公司能將電動代步車裝上頂蓬,為何智慧型輪椅不能遮風避雨?
因此建議,如果能將學界科專計畫的研發成果,開放給不同的產業,或許可柳暗花明,走出一條意想不到的路徑。
學界科專計畫的政策, 雖然是以學界的人才為主體, 但如果在研發的過程中, 讓產業界者更深入的參與, 相信在材料的研發使用, 及製造成本的分析控制, 都能夠更精準的掌握, 以免閉門造車而成本過高, 在上市後叫好不叫座。
6.3 心得
自從上了創新與設計管理的課程後,的確穫益良多;過去每當一有新鮮的點子,總以為好點子值千金,害怕為他人所知,殊不知千死存三,無法通過試煉。而今方知,從點子要變成商品是有方法、有步驟的。 而工作坊的實作過程,徹底地顛覆我的思考慣性,將一個東西從無到有,透過跨領域成員的集思廣益,確實領受到iNPD的實用性。
輪椅雖然是個傳統的老產業,但能運用新思維、新科技, 創造出新功能、新價值, 自然就會產出新的商品機會、新的市場,而iNPD 正是將之實踐的最佳工具。如果輪椅真的可以做到, 其它產品或服務為何不可?
參考文獻
徐業良,洪永杰,2004,高齡者相關輔具之運用與實務。臺北市永樂老人人力資源服務中心講座課程講義。
產業經濟與趨勢研究中心,2008。www.iek.itri.org.tw
國際厚生健康園區網站,2008。
http://www.24drs.com/Special_Report/ALS/treatment_0.asp
中華民國專利資訊網,2008。http://www.twpat.com/Webpat/Default.aspx
Buckwalter, J.A. (1997). Maintaining and restoring mobility in middle and old age: theimportance of the soft tissues. Instructional Course Lectures, 46, 459-469.
Burnham, R.,Chan, M., Hazlett, C., Laskin, J. and Steadward, R. (1994). Acute median nerve dysfunction from wheelchair propulsion: the development of a model and study of the effect of hand protection. Arch. Phys. Med. Rehabil, 75, 513–518.
Curtis, K. A. and Dillon, D. A. (1985). Survey of wheelchair athletic injuries common patterns and prevention. Paraplegia, 23, 3, 170–175.
Gellman, H., Chandler, D., Sie, I., Petraset, J. P., Adkins R. and Waters, R.L. (1993). Carpal tunnel syndrome in paraplegics: a study of carpal tunnel pressures. J. Bone Jnt. Surg, 70, 4, 517–519.
Hook, F. W. D. and Demonbreun., B. D. ( 2003). Ambulatory devices for chronic gait disorders in the elderly. Ame. Fam. Phy, 67, 8, 1717-1724.
Marcell, T. J. (2003). Sarcopenia: causes, consequences, and preventions. Journals of Gerontology Series A-Biological Sciences & Medical Sciences, 58,10, 911-916
Jonathan Cagan and Craig M. Vogel . Creating Breakthrough

Products,FT Press,USA.(Eighth Printing 2007)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