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81) 您好!臺灣時間:2025/10/05 22:47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葉毓茹
研究生(外文):Yu-ju Yeh
論文名稱:失敗公司財務變數萃取及Tobin''sQ之應用
論文名稱(外文):Application of Financial Parameters Extracts and Tobin''s Q on Failure Firms
指導教授:陳月霞陳月霞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Yueh H. Chen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中山大學
系所名稱:財務管理學系研究所
學門:商業及管理學門
學類:財務金融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5
畢業學年度:93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09
中文關鍵詞:財務危機失敗公司財務變數萃取Tobin''s Q比率因素分析
外文關鍵詞:Failure FirmsFactor AnalysisTobin''s Q RatioFinancial DistressFinancial Parameters Extracts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3
  • 點閱點閱:330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財務危機之議題是財務管理領域中一直以來都相當重視,而2004年以來,電子產業眾多企業相繼爆發財務危機,使得投資大眾遭受重大損失外,更對於台灣股票市場健全體質造成嚴重之不良影響。
而企業發生財務危機,除外在總體經濟環境因素、公司監理不佳以及經營決策不當等公司治理因素導致外,財務變化亦是觀察企業經營成長之關鍵。而考量投資大眾對於投資企業內部公司治理訊息接受不易,且參考之依據大多都來自於企業所公告之財務資訊,故本研究將依循過去各產業發生財務危機之公司,運用其財務報表所揭露之各項資訊,分析並衡量相關財務變數所反應之財務資訊,進而瞭解企業財務之變化,以確實預先掌握企業發生財務危機之狀況。
本研究根據2000年以後台灣證交所上市公司因爆發財務危機而導致公司經營不善,甚或導致下市及列為全額交割之公司做為研究樣本;並依照產業分類為食品、紡織、電子及營建四大產業進行財務危機變數萃取及Tobin’s Q分析。
在財務變數萃取方面共分為財務結構、償債能力、經營能力、獲利能力、現金流量、成長力以及財務報表重要揭露訊息等七大財務構面運用因素分析萃取各產業發生財務危機之重要關鍵因素;爾後再透過Tobin’s Q之計算,衡量並觀察樣本公司在上市至發生財務危機期間內經營績效之變化。
根據研究分析獲致以下幾點結論:
一、透過因素分析所萃取之觀測財務危機發生之共通因素,實因產業間之差異而有所不同。
二、透過產業間發生財務危機之個別企業所歸納出之各產業發生財務危機之共通因素外,研究發現現金流量為各產業觀測其可能爆發財務危機之共同財務指標,顯示現金流量為觀察企業興衰重要財務關鍵變數。
三、以Tobin’s Q之單一準則來判斷並衡量企業經營績效,並無法充份反應各產業之特性及經營變化;但各產業經由Tobin’s Q分析後,可發現各產業之Tobin’s Q在財務危機發生前1至2年左右就會開始呈現明顯下降之趨勢。
四、將各產業內部份個別危機公司對應同性質之正常公司相比較,可以發現各產業平均而言在公司爆發財務危機之前2年左右,危機公司之Tobin’s Q之變化即與正常公司有明顯的落差。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 2
第三節 研究限制 -------------------------------- 2
第四節 研究架構 -------------------------------- 3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4
第一節 財務危機定義 ---------------------------- 4
第二節 因素分析運用於財務危機及相關領域之研究 -- 7
第三節 運用Tobin''s Q衡量企業經營績效 ----------- 9
第三章 研究方法 ----------------------------------------12
第一節 主要研究流程 ----------------------------12
第二節 研究變數及其定義 ------------------------13
第三節 因素分析(Factor Analysis)--------------18
第四節 Tobin''s Q比率(Tobin''s Q Ratio)---------23
第四章 實證研究 ----------------------------------------24
第一節 樣本選取 --------------------------------24
第二節 各產業財務因素分析之結果 ----------------27
第三節 各產業Tobin''s Q計算及分析結果 -----------41
第五章 結論 --------------------------------------------67
第一節 結論 ------------------------------------67
第二節 後續研究與建議 --------------------------71
第六章 參考文獻 ----------------------------------------72
附 錄 --------------------------------------------------75
Beaver, W. H., 1966, “Financial Ratios as Predictors of Failure”,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Vol. 4, pp. 71-111.
Chung, K. H., and S. W. Pruitt., 1994, “A simple approximation of Tobin’s q”, Financial Management, Vol. 23, pp. 70-74.
Foster, G., 1986, Financial Statement Analysis, Second Edition, Prentice-Hall International.
Ganesalingam and K. Kumar, 2001, “Detection of Financial Distress via 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Analysis”, Managerial Finance, Vol. 27, No. 4, pp. 45-55.
Lang, H. P. and R. M. Stulz and R. A. Walking., 1989, “Managerial Performance, Tobin’s Q and the Gains from Successful Tender Offers”,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Vol. 24, pp. 137-154.
Lang, H. P. and R. M. Stulz., 1994, “Tobin’s Q, Corporate Diversification, and Firm Performance”, Th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Vol. 102, Iss. 6, pp. 1248-1280.
Lau, H. L., 1987, “A Five State Financial Distress Prediction Model”,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Vol. 25, pp. 127-138.
Lindenberg, E. B. and S. A. Ross., 1981, “Tobin’s Q Ratio and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Journal of Business, Vol. 54, pp. 1-32.
Mark G. and T. Sheridan., 2002, Financial Markets and Corporate Strategy, Second Edition, N.Y. McGraw-Hill Companies.
Michael S. P., 2004, “Using an Alternative Estimation Method to Perform Comprehensive Empirical Tests:An Application to Interest Rate Risk-Management”, Review of Quantitative Finance and Accounting, Vol. 23, Iss. 4, pp. 377.
Spearman, C., 1904, “A General Intelligence--Objectively Determined and Measured”,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ology, Vol. 15, pp. 201-293.
Tim O. and S. Titman, 1993, “The Determinants of Leveraged Buyout Activity:Free Cash Flow v.s. Financial Distress Costs”, The Journal of Finance, Vol. 48, No. 5, pp. 1985-1999.
Tobin, J. and W. Brainard., 1968, “Pitfalls in Financial Model Building”,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Vol. 58, pp. 99-122.
Zavgren, C. V., 1985, “Assessing the Vulnerability to Failure of American Industrial Firms--A Logistic Analysis”, Journal of Business Finance and Accounting, Vol. 12, Iss. 1, pp. 19-45.
尤宜珍,2003,以公司治理與徵信資訊建構銀行授信戶財務危機預警模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財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俊傑,1999,財務危機預警模式--以現金流量觀點,台北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凱仁,2002,建設公司財務危機動態預警模型之研究,交通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
江健成,2001,公司治理對目標公司績效影響之研究,輔仁大學金融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羿儒,2003,財務危機預警模式之再探討--運用支撐向量機及Logit模式,高雄第一科技大學財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祖培,2001,財務報表分析,三版,台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林昭穆,2002,建築業財務績效評做及財務危機預測模式之研究,高雄第一科技大學營建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
邱皓政,2001,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SPSS中文視窗版資料分析範例解析,初版,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俞海琴、陳慧娟,1999,「我國上市公司成長、槓桿與托賓Q關聯之研究」,風險管理學報,第1卷,第1期,pp. 81-101。
姜義軒,2000,台灣電子產業與非電子產業Tobin’s Q之差異及其成因之研究,交通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施思佳,2001,電子業財務危機預警模式之研--以現金流量觀點,台北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夏百陽,2001,上市公司財務危機預警模式之建立,銘傳大學金融研究所碩士論文。
高偉柏,2000,企業財務危機預測,中山大學財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涂雅萍,2001,台灣上市、櫃公司Tobin’s Q之衡量,中正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大成、薛人瑞、黃建隆,2003,「財務危機模型之變數選取研究」,貨幣觀測與信用評等,第39期,pp. 96-105。
張毓菁,2002,利用財務比率分析偵測公司之財務危機,長庚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謙諒,2003,我國上市公司財務危機預警資訊之研究--考慮公司治理因素,銘傳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漢沖、楊佳寧,2003,「產業別財務變數差異研究」,貨幣觀測與信用評等,第40期,pp. 87-94。
陳肇榮,1984,財務危機之預測,初版,台北:華泰圖書文物公司。
曾祥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巫有鎰(民88),〈影響國小學生學業成就的因果機制,以台北市和台東縣作比較〉,《教育研究集刊》,頁213-242。
2. 俞海琴、陳慧娟,1999,「我國上市公司成長、槓桿與托賓Q關聯之研究」,風險管理學報,第1卷,第1期,pp. 81-101。
3. 李坤崇(民74),〈中部地區國中一年級學生學習適應問題之調查〉,《研究輔導月刊21卷》2:頁212-216。
4. 林明地(民85),〈學校與社區關係—從家長參與的理念談起〉,《教育研究》51:頁30-40。
5. 林義男(民82),〈國中學生家庭社經背景、父母參與及其學業成就的關係〉,《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學報》11:頁95-141。
6. 孫志麟(民83),〈台灣地區各縣市國民小學教育資源分配之比較〉,《教育與心理研究》17:頁175-202。
7. 陳小娥、蘇建文 (民66),〈父母教養行為與少年生活適應〉,《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報》10:頁91-106。
8. 陳麗珠(民88),〈以德懷術評估台灣省教育優先區補助政策實施成效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刊》,15期,頁35~64。
9. 傅仰止(民83),,〈台灣原住民困境的歸因解釋:比較漢人觀點與原住民觀點〉,《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77,頁127-150。
10. 黃毅志(民87),〈台灣地區新職業分類的建構與評估〉,《調查研究(5)》,頁5-36。
11. 楊國樞(民75),〈家庭因素和子女行為:台灣研究的評析〉,《中華心理學刊》,18(1):頁7-28。
12. 詹馨(民74),〈適應的性質初探〉,《國教世紀20卷》6:頁6-7。
13. 劉鎮寧(民88),〈推展學習型家庭方案的一些想法與作法〉,《社教雙月刊》91:頁46-48。
14. 鄭翠娟(民86),〈國小學童的學習適應、焦慮人格特質及其相關背景變項之研究〉,《嘉義師院學報》11:頁119-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