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182) 您好!臺灣時間:2025/10/10 04:06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林維言
研究生(外文):Wei-Yen Lin
論文名稱:台灣地區東南亞女性外籍配偶之社會福利需求初探
論文名稱(外文):An Exploratory Study on Social Welfare Needs of South-Eastern Asia Female Spouses in Taiwan
指導教授:陳麗欣陳麗欣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系所名稱: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
學門:社會服務學門
學類:社會工作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5
畢業學年度:93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42
中文關鍵詞:東南亞女性外籍配偶社會福利需求
外文關鍵詞:Southeast Asian female foreign spousesocial welfare needs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51
  • 點閱點閱:1657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31
本研究係以自編之問卷針對台灣地區東南亞女性外籍配偶為對象來進行研究,為便於外籍配偶填答,特將問卷翻譯成越南文、泰文、印尼文、英文等四種文字以探討她們在台灣的生活狀況、了解她們的社會福利需求內涵、社會福利需求的優先性和差異性,以及影響其社會福利需求之相關因素等,並就研究發現提出建議,供政府作為規劃外籍配偶社會福利政策及措施之參考。
本研究先進行集體問卷預試,刪除不適合的題目後,於2004年6月至9月底止,選擇陸續辦理「外籍配偶生活適應輔導班」之15縣市進行集體施測,共計回收752份問卷,有效問卷為580份,運用SPSS for WINDOW 10.0中文版套裝軟體就外籍配偶的社會福利需求現況及相關影響因素方面進行統計分析,其主要發現如下:
一、外籍配偶以學習語言文化、法律協助、提供工作機會和交通協助的需求為最高。
二、外籍配偶對於融入社會生活的需求最為迫切。
三、社經條件較高者在資訊及社會參與的需求相對較高,社經條件較低者在經濟支持與家人照顧的需求相對較高。
四、居住都市地區外籍配偶之整體社會福利需求相對較高。
五、未取得身分證和沒有工作之外籍配偶的各項福利需求均相對較高。
六、外籍配偶的教育程度越高其整體社會福利需求越高,而25歲至29歲之外籍配偶的整體社會福利需求較其他年齡組為高。
七、實際在台居住期間在5年以下之外籍配偶其社會福利需求相對較高。
八、先生領有身心障礙手冊之外籍配偶其社會福利的需求相對較高。
九、有照顧負擔者在經濟支持與家人照顧的需求較高,而沒有照顧負擔者在資訊及社會參與的需求、被了解與接納的需求較高。
十、與家人溝通有困難和認為會被社會大眾看不起之外籍配偶,其整體社會福利需求相對較高,
十一、家庭支持或社會參與程度較高之外籍配偶,其整體之社會福利需求相對較高;曾經使用過政府福利服務之外籍配偶,其各項需求亦較高。
基於上述研究發現,本論文提出下列之建議:
一、加強外籍配偶來台前、後的教育訓練;
二、加強規劃托育、臨托、課後輔導等服務方案;
三、開發更多適合外籍配偶之職業種類;
四、對於身心障礙男性娶外籍配偶的情形應更加關切與輔導;
五、營造有利外籍配偶社會參與之環境;
六、與媒體合作規劃節目並報導東南亞國家相關訊息;
七、加強民眾的多元文化認知與教育宣導;
八、對於被隔離在家庭中之外籍配偶提供更積極的輔導;
九、考量外籍配偶的不同需求規劃不同的服務方案等政策建議。
This research targeted the social welfare needs of the Southeast Asian female foreign spouses in Taiwan and the factors affected the contents, the priority and the differences of these social welfare needs.
The research was conducted through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The questionnaire was translated into Vietnamese, Thai, Indonesian, and English in their respective language for all these foreign female spouses to fill-out. The data were collected during June and September 2004 from the 15 counties and cities in Taiwan. Totally, 752 questionnaires were collected, and 580 were valid.
The major findings are as following::
1)The social welfare needs of these female foreign spouses were, in order, learning of the local language, understanding the local culture, having access to legal assistance, providing job opportunities and transportation assistance.
2)The assimilation into Taiwan society was the most urgent need for these female foreign spouses.
3)Those with better socio-economic conditions correspondingly expected a higher need for acquiring information and being more involved in the society. Conversely, those with less favorable socio-economic conditions expected a greater need for economic support and household assistance.
4)The following groups of female foreign spouses expect the greater need for social welfare:
a.Those who residing in urban areas
b.Those who having not obtained National Identification Card or not having a job
c.Those who with higher education
d.Those who age between 25 and 29
e.Those who having resided in Taiwan less than 5 years
f.Those who with disability husbands
g.Those who having difficulty communicating with family members and feeling being looked down in Taiwan
h.Those who having greater family support or greater involvement in the society
i.Those who having utilized the government’s social welfare service
5)Those who had the responsibility of care-giving in the family tended to expect the greater need for economic support and care-giving support for social welfare assistance. Conversely, those who didn’t bear such responsibilities tended to expect the greater need in acquiring and having access in information, active involvement in the society, and also a stronger need to be understood and accepted by the society.
Based on the research findings described above, the researcher had proposed the following suggestions:
1)To strengthen the educational training for those female foreign spouses before and after they arrive in Taiwan,
2)To develop the more service programs such as day-care, temporary day-care, and after-school tutoring for children of foreign spouses,
3)To create the more job which being suitable for those female foreign spouses in Taiwan,
4)To pay more attention and to provide the counseling to those mentally or physically disabled Taiwanese men who marry female foreign spouses.
5)To create a friendly environment for the female foreign spouse and encourage them involve in this society.
6)To collaborate with the media to develop programs which regularly report the news related to Southeast Asia,
7)To enrich Taiwanese the knowledge about multicultural society, especially about the Southeast Asian culture,
8)To actively provide the counseling services to those female foreign spouses who were isolated from the society,
9)To provide the suitable social service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needs of different female foreign spouse.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問題背景與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4
第三節 相關名詞釋義與研究範圍 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7
第一節 跨國婚姻的相關研究 7
第二節 台灣地區東南亞女性外籍配偶的現況與處境 12
第三節 社會福利需求的相關研究 20
第三章 研究架構與研究方法 31
第一節 研究架構 31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過程 33
第三節 資料處理與統計分析 35
第四節 效度與信度分析 38
第五節 修正後之研究架構 41
第四章 台灣地區東南亞女性外籍配偶之生活狀況 43
第一節 外籍配偶之基本資料分析 43
第二節 外籍配偶之國籍、家庭與生活狀況分析 50
第五章 台灣地區東南亞女性外籍配偶之福利需求及其相關因素之分析
67
第一節 外籍配偶之社會福利需求狀況 67
第二節 外籍配偶之社會福利需求及其個人因素間之關係 71
第三節 外籍配偶之社會福利需求及其家庭因素間之關係 85
第四節 外籍配偶之社會福利需求及其社會因素間之關係 91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109
第一節 研究發現 109
第二節 分析與討論 117
第三節 建議 122
第四節 研究限制與後續研究之建議 127
後記 129
參考文獻 131
附錄
附錄一: 台灣地區東南亞女性外籍配偶社會福利需求問卷 136
附錄二: 台灣地區東南亞女性外籍配偶人數統計表 140
附錄三: 台灣各直轄市、縣市婚姻狀況﹘有偶男性娶東南亞女性外籍配偶百分比 141
附錄四: 台灣地區15歲以上有偶女性人數表 142
表次
表3-1 各直轄市、縣市問卷回收情形統計表 35
表3-2 社會福利需求之因素分析結果摘要表 40
表3-3 福利需求之信度分析 41
表4-1 外籍配偶之人口變項摘要表 43
表4-2 外籍配偶居住情形摘要表 44
表4-3 外籍配偶之語言能力與教育程度摘要表 45
表4-4 外籍配偶之工作情形摘要表 46
表4-5 外籍配偶先生的人口變項摘要表 47
表4-6 外籍配偶先生的就業情形摘要表 48
表4-7 外籍配偶的家庭狀況摘要表 49
表4-8 外籍配偶的家庭與社會支持摘要表 50
表4-9 不同國籍配偶之年齡狀況 51
表4-10 不同國籍配偶的教育程度 52
表4-11 不同國籍配偶為華裔之情形 53
表4-12 不同國籍配偶取得國民身分證情形 54
表4-13 不同國籍配偶會用國語溝通情形 55
表4-14 不同國籍配偶會用台語溝通情形 56
表4-15 不同國籍配偶會用客語溝通情形 57
表4-16 不同國籍配偶來台前接受中文訓練情形 58
表4-17 不同國籍配偶實際在台實際居住期間 59
表4-18 不同國籍配偶居住地區 60
表4-19 不同國籍配偶居住地區之都市化程度 61
表4-20 不同國籍配偶先生的身分別 62
表4-21 不同國籍配偶先生的教育程度 64
表4-22 不同國籍配偶先生的年齡 65
表4-23 不同國籍配偶先生的收入 66
表5-1 社會福利需求因素之統計摘要表 69
表5-2 外籍配偶的華裔身分與社會福利需求之t檢定摘要表 72
表5-3 外籍配偶來台前接受中文訓練情形與社會福利需求之t檢定摘要表 73
表5-4 外籍配偶取得國民身分證情形與社會福利需求之t檢定摘要表 74
表5-5 外籍配偶居住地區的都市化程度與社會福利需求之t檢定摘要表 76
表5-6 外籍配偶的工作狀況與社會福利需求之t檢定摘要表 77
表5-7 外籍配偶之國籍與社會福利需求之ANOVA摘要表 78
表5-8 外籍配偶之年齡與社會福利需求之ANOVA摘要表 80
表5-9 外籍配偶之教育程度與社會福利需求之ANOVA摘要表 82
表5-10 外籍配偶實際在台居住期間與社會福利需求之ANOVA摘要表 84
表5-11 外籍配偶的先生領有身心障礙手冊情形與社會福利需求之t檢定摘要表 85
表5-12 外籍配偶自己照顧子女情形與社會福利需求之t檢定摘要表 87
表5-13 外籍配偶需照顧行動不便家人的情形與社會福利需求之t檢定摘要表 88
表5-14 外籍配偶與先生溝通互動情形與社會福利需求之t檢定摘要表 89
表5-15 外籍配偶與家人溝通互動情形與社會福利需求之t檢定摘要表 91
表5-16 外籍配偶的家人鼓勵參加生活適應輔導班或識字班情形與社會福利需求之t檢定摘要表 92
表5-17 外籍配偶的家人鼓勵參加認識同胞或朋友的活動情形與社會福利需求之t檢定摘要表 94
表5-18 外籍配偶來台後參加社團組織情形與社會福利需求之t檢定摘要表 95
表5-19 外籍配偶來台後參加社區或村里民活動情形與社會福利需求之t檢定摘要表 96
表5-20 外籍配偶被先生看不起情形與社會福利需求之t檢定摘要表 98
表5-21 外籍配偶被家人看不起情形與社會福利需求之t檢定摘要表 99
表5-22 外籍配偶被先生的親戚朋友看不起情形與社會福利需求之t檢定摘要表 100
表5-23 外籍配偶被社會大眾看不起情形與社會福利需求之t檢定摘要表 101
表5-24 外籍配偶的家人領過政府津貼情形與社會福利需求之t檢定摘要表 102
表5-25 外籍配偶使用過政府提供之福利服務情形與社會福利需求之t檢定摘要表 104
表5-26 外籍配偶先生的教育程度與社會福利需求之ANOVA摘要表 105
表5-27 外籍配偶先生的收入與社會福利需求之ANOVA摘要表 107
圖次
圖1 研究架構 31
圖2 修正後研究架構 42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中國時報(2003)。台灣之子外籍娘 比例竄升,92.05.08。
中國時報(2003)。拉拔外籍新娘 陪孩子成長,92.05.05。
內政部(2000)。社會工作辭典。內政部社區發展雜誌社。
內政部(2003a)。外籍與大陸配偶照顧輔導措施專案報告。
內政部(2003b)。外籍及大陸配偶人身安全保護措施資料。
內政部(2004a)。外籍與大陸配偶生活狀況調查。
內政部(2004b)。社會救助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口頭報告。
內政部(2004c)。輔導外籍配偶補習教育、籌組民間團體及成立照顧輔導基金專案報告。
內政部統計處(2005a)。臺閩地區各縣市外籍與大陸配偶人數(1987年1月至2004年8月底止)。
內政部統計處(2005b)。台閩地區現住人口婚姻狀況(2003年)。
內政部統計處(2005c)。台閩地區人口數按性別、年齡及婚姻狀況分。2004年12月 20日取自網際網路:http//www.moi.gov.tw
內政部統計處(2005d)。92年新婚與再婚者年齡統計。2004年12月20日取自網際網路:http//www.moi.gov.tw
內政部統計處(2005e)。臺閩地區十五歲以上人口數按性別、年齡及教育程度分。2004年12月20日取自網際網路:http//www.moi.gov.tw
內政部統計處(2005f)。93年6月底身心障礙統計人數。2004年12月20日取自網際網路:http//www.moi.gov.tw。
內政部統處(2005)。臺閩地區現持外僑居留外籍配偶(2004年12月底止按國籍分資料)。
王正(2002)。社會福利政策的新思維-機會平等。社會福利財源措與分配之探討。台北:厚生基金會。
王宏仁(2001)。社會階層化下的婚姻移民與國內勞動市場:以越南新娘為例。台灣社會研究季刊,41,99-127。
王怡婷(2001)。初探女性成年智障者的婚姻與照顧。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保進(1999)。視窗版SPSS與行為科學研究。台北:心理。
王慶中、萬育維譯(2000)。人類需求:多面向分析(Len Doyal &Ian Gough原著)。台北:洪業。
本間美穗(1996)。「異國情、異域結」-在台台日通婚的現況及問題之探討。國立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民生報(2003)。4年後,外籍新娘相當縣轄市人口,92.02.26。
朱玉玲(2002)。澎湖縣外籍配偶生活經驗之探討。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自由時報(2003)。外籍新娘激增 社會問題日多,92.04.11。
行政院主計處(2004)。92年家庭收支調查報告。2004年12月20日取自網際網路:http//www.
吳美雲(2001)。識字教育作為一個「賦權」運動:以「外籍新娘生活適應輔導班」為例探討。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呂美紅(2001)。外籍新娘生活適應與婚姻滿意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以台灣地區東南亞外籍新娘為例。中國文化大學生活應用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玫臻(2002)。外籍新娘的社會網絡與生活適應。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萍(2002)。外籍新娘社會適應之研究-以越南新娘為例。台北:中華民國基督教女青年會協會。
周美珍(2001)。新竹縣「外籍新娘」生育狀況探討。公共衛生,28(3),255-265。
官有垣譯(2000)。社會福利:結構與實施(David Macarov原著)。台北:雙葉。
林瓊怡(2001)。單親家庭的福利需求分析-以嘉義市為例。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
邱方晞(2003)。東南亞外籍新娘家庭問題與協助需求之探討。社區發展季刊,101,176-181。
邱汝娜、林維言(2004)。邁向多元與包容的社會-談現階段外籍與大陸配偶的照顧輔導措施。社區發展季刊,105,10-12。
邱皓政(2000)。社會與行為科學的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台北:五南。
邱琡雯(1999)。在地國際化:日本農村菲律賓新娘。當代,141,108-117。
邱琡雯(2001)。女性移民:文化邊界標誌與認同。當代,164,92-103。
邱琡雯(2002)。賦權與東南亞新娘:「嘉義媳婦識字/生活專班」。台灣婦女人權發展與弱勢婦女關懷國際會議-會議手冊。台北:台灣婦女團體全國聯合會。
邱琡雯(2003)。性別與移動:日本與台灣的亞洲新娘。台北:時英。
邱毓玲(2001)。自閉症者父母之照顧需求探討。東海大學社會工作系碩士論文。
邱黎明(2000)。接受長期照護老人對照護服務需求與滿意度之探討。國防醫學院公共衛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韋薇(2002)。疼惜台灣的媳婦 外籍新娘的困境。台灣婦女人權發展與弱勢婦女關懷國際會議-會議手冊。台北:台灣婦女團體全國聯合會。
夏曉鵑(2000)。資本國際化下的國際婚姻-以台灣的「外籍新娘」現象為例。台灣社會研究季刊,39,45-92。
高迪理(1999)。服務方案之設計與管理。台北:揚智。
張書銘(2002)。台越跨國婚姻市場分析:「越南新娘」仲介業之運作。淡江大學東南亞研究所碩士論文。
莊國良(2002)。外籍勞工在台灣的福利與基本權益之探討。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
莊淑雯(2000)。偏差行為少年父母在家庭教養福利服務需求之研究。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
許皆清(2000)。老人生活需求之研究。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
許雅惠(2004)。東南亞外籍配家庭兒童生活狀況研究。台中:內政部兒童局委託研究。
陳美惠(2002)。彰化縣東南亞外籍配偶教養子女經驗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庭芸(2002)。澎湖地區國際婚姻調適之研究:以印尼與越南新娘為例之比較。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嘉誠(2001)。台灣地區外籍新娘幸福感之探討。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麗玉(2001)。來自東南亞的「新娘」-一個後殖民女性主義觀點的深度報導。國立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彭淑華(2003)。建構單親家庭支持系統之研究。台北:內政部委託研究。
彭懷真(2003)。為什麼沒有男性福利服務?社區發展季刊,101,129-133。
黃芸芳(2000)。高雄地區精神醫療日間留院病友家屬對服務需求之探討。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
黃湧焜(2002)。獨居老人居家照護需要之探討-以南部某縣市為例。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詠梅(2002)。台灣印尼籍跨國婚姻婦女之健康關注。高雄醫學大學護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萬育維(1996)。社會福利服務-理論與實踐。台北:三民。
葉郁菁(2004)。台南市外籍配偶家庭暨子女生活狀況與福利需求調查研究。台南市政府委託研究。
葉燕如(2000)。台中市單親國中少女教養需求與社會支持需求之探討。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
詹火生(2002)。社會福利政策的新思維-台灣社會福利發展的政治、經濟、社會、環境分析。台北:厚生基金會。
詹火生譯(1987)。社會政策要論(Kathleen Jones, John Brown & J. Bradshaw合著)。台北:巨流。
廖正宏(1985)。人口遷移。台北:三民。
劉芳君(2000)。社區老人及其家屬對長期照護保險之需求探討。國防醫學院公共衛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美芳(2001)。跨國婚姻中菲籍女性的生命述說。高雄醫學大學護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貴珍(2001)。外籍新娘跨文化適應與對現行管理制度態度之探討。大業大學工業關係碩士班碩士論文。
潘中道(1996)。社會福利分工的理論性探討。社區發展季刊,73,125-134。
潘淑滿(2003)。東南亞籍婦女在台之生活適應與親職教育。外籍配偶子女生活適應研討會-會議手冊。台中:內政部兒童局。
蔡雅玉(2001)。台越跨國婚姻之初探。國立成功大學政治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文揮(1980)。我國社會福利支出之研究。行政院研考會委託研究。
鄭雅雯(2000)。南洋過台灣:東南亞外籍新娘在台婚姻生活探究-以台南市為例。國立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盧佳香(2000)。紅斑性狼瘡患者社會心理需求之研究。東海大學社會工作系碩士論文。
蕭昭娟(2000)。國際遷移之調適研究:以彰化縣社頭鄉外籍新娘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博士論文。
顏錦珠(2002)。東南亞外籍新娘在台生活經驗與適應歷程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英文部分
Black, J.S. & Mendenhall, M. (1990). “The U-curve Adjustment Hypothesis Revisited: A Review and Theoretical Framework”.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22, p. 225-247.
Etzioni A. (2002).Diversity Within Unity:A Communitarian Approach To Immigration Policy. Migrationworld, 15(1-2),14-19.
Goldstein, J.(1985). Basic human needs: the plateau curve. World Development, 13, 5.
Hsia, Hsiao-Chuan(1997). Selfing and othering in the’foreign bride’phenomenon: A study of class, gender and ethnicity in the traditional marriages between Taiwanese men and Indonesian women, University of Florida, Ph.D. Dissertation.
Ishii, Yuka(1996). Forward to Better Life: The Situation of Asian Women Married to Japanese Men in Japan in the 1900s, Asian Women in Migration, 147-164.
Lysgaard, S.(1955). Adjustment in a foreign society: Norwegian Fulbright grantees visiting the United States.. International Social Science Bulletin, 7, 45-51.
Oberg, K.(1960).”Cultural Shock: Adjusting to a new cultural environment”. Practical Anthropologist, 7, 177-182.
Perdue, William D.(1986)。Sociological Theory:Explanation, Paradigm, and Ideology. Palo Alto, CA:Mayfield Publishing Company.
The China Post(2000). Foreign Bride, (01.09.2000).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