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81) 您好!臺灣時間:2025/10/05 22:47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歐如芳
論文名稱:國小綜合活動學習領域運用多元智能理論實施自我探索與管理教學方案之行動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Action Research on Self-Exploration and Management Program by Using Multiple Intelligences Theory for Integrated Activities Learning Area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
指導教授:丘愛鈴丘愛鈴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系所名稱:教育學系
學門:教育學門
學類:綜合教育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0
畢業學年度:98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87
中文關鍵詞:綜合活動學習領域多元智能理論自我探索自我管理行動研究
外文關鍵詞:integrated actions learning areamultiple intelligences theoryself-explorationself-managementaction research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1
  • 點閱點閱:622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8
  本研究旨在發展一套適合國小六年級「自我探索與管理」教學方案,分析教學方案實施的歷程與遭遇困境,並探討學童的學習改變與成長,藉此省思教師自我的專業成長。為達研究目的,本研究採取行動研究方式,以任教班級二十位學生為研究對象,進行二十二節課的「自我探索與管理」課程,透過多元智能理論為基礎,教導學童認識自己的智能分佈,以增進自我探索,並發展優勢智能以探究自我學習方式,進而探討壓力管理面向。在行動研究過程中,以觀察、省思札記、訪談、學習單、檢核表等資料,進行蒐集與分析。本研究的發現如下:
壹、自我探索與管理教學方案的發展與實施歷程
一、自我探索與管理教學方案與多元智能理論相互交融
二、體驗遊戲、資訊融入教材呈現與實作練習等教學策略深受學童喜愛,教材內容也要能與學生經驗聯結。
三、教導學童學習策略可善巧運用空間、語文與音樂智能,學童方能理解並類化。
四、壓力管理宜重視學童的分享討論,引導其從正、負向思考中去歸納,將遠比教條式的宣導容易獲得其同理。
貳、方案實施所遭遇的困境與因應策略
一、學童內省智能缺乏寬廣的思考,多侷限於缺點的反省,可從學童作品及觀察來使其瞭解。
二、由教師主導的問答方式不易使學童探索多元智能,可試著拋下原先設定的想法,使其自由透過同儕互動中習得。
三、自我學習管理策略會受到教師本身優勢智能侷限,不能合乎每位學童的需要,教師應嘗試以協同教學方式改善。
參、學童改變與成長
一、多元智能理論增進學童對自我的探索
二、透過評量與回饋增進學童瞭解自己也欣賞別人
三、學童能善用自己的優勢智能解決學習問題
四、透過討論與調查增進學童對壓力來源的覺察,並能找出紓壓之方法
肆、行動歷程中的省思與專業成長
一、增進看待學童的多元視角
二、透過協同促使再省思和再實踐
三、在實務與理論中找到共舞的步調
基於上述研究發現,研究者針對教學實務及未來研究提出建議。

This research aims to achieve four purposes:(1) To develop a self-exploration and management program for sixth graders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2) To analyze the process of the implementation and the difficulties encountered.(3) To explore the students』 change and growth. (4) To reflect the teacher’s professional growth. To achieve above purposes、action research was adopted. There are 20 students participate in this research.Through implementing self-exploration and management program which lasted twenty-two periods based on Multiple Intelligences Theory、students learned to know their own distribution of intelligences to improve self-exploration、develop dominant intelligence to explore ways of self-learning、and examine the dimension of stress management. Observations、reflective journals、interviews、worksheets,and checklists were applied to collect and analyze the data in this action research.
The conclutions were summarized as follows:
I. The development and process of conducting self-exploration and management education project
1. Self-exploration and management program and Multiple Intelligences Theory were integrated mutually.
2. Teaching strategies such as games experiencing、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o curriculum、and performance practices were favored by students. The contents of the curriculum had to connect with students』 experiences.
3. Students could understand and generalize by making use of spatial、language、and musical intelligences in learning strategies.
4. In stress management、emphasizing students』 discussion and guiding students how to induce from positive and negative thinking were far more easily to gain empathy than doctrinal instruction.
II. Difficulties encountered when conducting the project and coping strategies
1. Due to the lack of broad thinking in intrapersonal intelligence、students were mostly restricted to reflection of drawbacks. Students』 productions and observation could be the solving strategies.
2. It is not easy for students to explore multiple intelligences by question answering dominated by the teacher. The teacher could try to put aside prepared thoughts to let students learn from the interaction in peers.
3. Every student』 need could not be satisfied because of the restriction of the teacher’s own dominant intelligence. Team teaching had to be adopted.
III. Students』 change and growth
1. Students』 self-exploration was improved by Multiple Intelligences Theory.
2. Evaluation and feedback promoted students to understand themselves as well as appreciate others.
3. Students could take advantage of their own dominant intelligence to solve problems in learning.
4. Students』 aware of the source of stress could be promoted through discussion and surveys、and they could find ways of releasing.
IV. The teacher’s reflection and professional growth during the process of this research
1. Multiple viewpoints towards students were be furthered.
2. Rereflection and repractice could be upgraded by team teaching.
3. Theory and practice acting in harmony could be found.

According to the above conclusions、relative suggestions were provided for the reference of future teaching and researches.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緣起……………………………………………………………..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6
第三節 名詞釋義……………………………………………………………..7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多元智能理論……………………………………………………….9
第二節 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與多元智能理論之交融……………………….21
第三節 多元智能與綜合活動相關研究…………………………………….28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一節 研究情境與研究參與者…………………………………………….43
第二節 行動研究探析……………………………………………………….46
第三節 研究架構與流程…………………………………………………….48
第四節 研究工具…………………………………………………………….51
第五節 資料蒐集與分析…………………………………………………….52
第六節 研究倫理…………………………………………………………….55

第四章 教學歷程與分析
第一節 「自我探索與管理」教學方案的發展歷程……………………….57
第二節 「自我探索與管理」教學方案之實施歷程……………………….65
第三節 「自我探索與管理」教學方案之實施成效……………………….103
第四節 自我省思與專業成長……………………………………………….121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125
第二節 建議………………………………………………………………….129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131
貳、西文部分………………………………………………………………………137

附錄
附錄一 「自我探索與管理」教學方案之專家審核建議及修正表………....139
附錄二 課程實施之家長同意書………………………………………………142
附錄三 自我探索與管理教學方案設計………………………………………143
附錄四 自我探索主題學童檢核表……………………………………………175
附錄五 自我管理主題學童檢核表……………………………………………176
附錄六 自我探索與管理課程回饋表…………………………………………177
附錄七 自我探索與管理課程家長回饋單……………………………………179
附錄八 給家長的一封信:「自我探索與管理」課程實施的回饋與分享…..181
附錄九  智得其樂歌曲…………………………………………………………182
附錄十 學生作品………………………………………………………………183

表   次
表 2-1 八項多元智能內涵………………………………………………………16
表 2-2 Lazear多元智能三種教學取向的內涵…………………………………..17
表 2-3 2003 / 2008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課綱主題軸、
核心素養(指定內涵)、能力指標與本研究之相關性…………..……24
表 2-4 國內近五年多元智能理論教學相關實證研究(2005~2009)……….31
表 2-5 國外多元智能相關研究(2005~2009)……………………………….35
表 2-6 國內近五年綜合活動學習領域相關研究(2005~2009)…………….38
表 3-1 協同夥伴學經歷………………………………………………………….45
表 3-2 本研究原始資料編碼符號意義對照表………………………………….53
表 4-1 教學方案內容綱要……………………………………………………….60
表 4-2 教學活動內容綱要……………………………………………………….61
表 4-3 學習單修正之內容……………………………………………………….77
表 4-4 瞭解自我智能與興趣契合之三角校正資料表………………………….103
表 4-5 學童瞭解每個人有不同的智能組合之三角校正資料表……………….104
表 4-6 學童發掘自己未知智能的美妙之三角校正資料表…………………….105
表 4-7 學童認識自己也瞭解別人智能之三角校正資料表…………………….105
表 4-8 學童從別人回饋中認識自己也欣賞別人之三角校正資料表………….106
表 4-9 學童透過小組合作中相互學習了解之三角校正資料表………..……...107
表 4-10 學童自我探索主題檢核表……………………………………………….107
表 4-11 學童空間智能學習成效之三角校正資料表…………………………….109
表 4-12 學童語文與音樂智能學習成效之三角校正資料表…………………….109
表 4-13 學童自我學習管理計畫學習成效之三角校正資料表………………….110
表 4-14 學童了解壓力的來源之三角校正資料表……………………………….112
表 4-15 學童紓解壓力方法之三角校正資料表………………………………….112
表 4-16 自我管理檢核表………………………………………………………….113
表 4-17 自我探索與管理課程喜歡的單元活動………………………………….114
表 4-18 自我探索與管理課程最喜歡的活動…………………………………….115
表 4-19 自我探索與管理課程最有幫助的活動………………………………….115
表 4-20 自我探索與管理課程不滿意之處……………………………………….116
表 4-21 自我探索與管理課程喜歡的學習方式………………………………….117
表 4-22 自我探索與管理課程喜愛及助益程度………………………………….117


圖   次
圖2-1 綜合活動學習領域之理論基礎架構……………………………………22
圖3-1  研究架構圖………………………………………………………………48
圖3-2  研究流程圖………………………………………………………………50
圖4-1  「探索自我、智得其樂」主題課程結構圖……………………………59
圖4-2  許願星的社會課本內文概念圖…………………………………………84
圖4-3  智慧星的社會課本內文概念圖…………………………………………84
圖4-4  我會遵守交通規則創作…………………………………………………85
圖4-5  這樣洗手最乾淨創作……………………………………………………85
圖4-6  爺爺一定有辦法詞曲創作………………………………………………86
圖4-7  新詩運用說白節奏創作…………………………………………………86
圖4-8  S7的速率公式概念圖…………………………………………………...88
圖4-9  學生製作壓力調查海報(一)…………………………………………93
圖4-10 學生製作壓力調查海報(二)…………………………………………93
圖4-11 五孝壓力管理調查海報展示……………………………………………94
圖4-12 五忠壓力管理調查海報展示……………………………………………96
圖4-13 六孝壓力管理調查海報展示……………………………………………96
圖4-14 S18的社會筆記摘錄…………………………………………………….111
圖4-15 S18的數學筆記摘錄…………………………………………………….111

壹、中文部分
卞娜娜、陳怡君、凱恩譯(2008)。Rafe著。第56號教室的奇蹟(Teach like your hair’s on fire)。臺北市:高寶。
方德隆(2001)。行動研究的行動研究:研究歷程的反思。輯於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主編:行動研究與課程教學革新。台北:揚智。
方德隆(譯)(2004)。A. C. Ornstein & F.P. Hunkins著。課程發展與設計。臺北市:高等。
王為國(2006)。多元智能教育理論與實務。臺北市:心理。
王紅宇(譯)。W. E. Doll著。後現代課程觀。臺北市:桂冠。
王綵鳳(2005)。利社會行為融入國小三年級綜合活動領域教學實施成效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王琇姿(2006)。學習風格融入綜合活動學習領域之指定內涵-自我探索與瞭解之行動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丘愛鈴(2006)。綜合活動學習領域的理論初探。教育學刊,271,45-174。
田玉真(2007)。國小五年級看圖作文教學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語文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田耐青(1999)。多元智慧理論。臺北市:世紀領袖教育。
田耐青(2006)。知道你是誰-善用多元智能與學習風格。臺北市:日月文化。
田耐青(譯)(2002)。H. F. Silver.、R. W. Strong.、& M. J. Perini著。統整多元智慧與學習風格(Integrating learning styles and multiple intelligences)。臺北:遠流。
田耐青、張家碧、張雅惠、高禎苑、王德慈、劉瓊宜(2004)。帶領學生認識自 己的多元智能:綜合活動「自我探索與瞭解」指定內涵之課程發展。國民教育,45(2),75-84。
吳木崑(2005)。國小二年級綜合活動實施體驗學習之行動研究。國台臺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吳佩珊(2009)。國小綜合活動學習領域實施樂觀寬恕情緒教育方案之行動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吳明隆(2001)。教育行動研究導論—理論與實務。臺北市:五南
吳武典(2003)。多元智能與學校經營。教育研究月刊,110,20-39。
吳武典(2007)。多元智能量表乙式指導手冊。台北市:心理。
吳武典、簡茂發(2001)。以人事智能為核心的多元智能課程對國小學生個人成長與因應行為的影響。資優教育研究,1(1),1-28。
吳芝儀(譯)(2001)。R. C. Bogdan、& S. K. Biklen著。資料分析。載於黃光雄(主譯),質性教育研究理論與方法(Qualitative research for education : An introduction to theory and methods)(頁220-263)。嘉義市:濤石。
吳靜吉(2003)。多元智慧(能)的架構。教育研究月刊,110,41-47。
李乙明、李淑貞(譯)(2008)。H. Gardner著。多元智能。臺北市:五南。
李平(譯)(2003)。T. Armstrong著。經營多元智慧(增訂版)(Multiple intelligences in the classroom)。臺北市:遠流。
李玉花(2005)。國小一年級生活課程與綜合活動領域統整課程之研究。國立臺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市。
李坤崇(2001)。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材教法。臺北市:心理。
李坤崇(2004)。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概論。臺北:心理。
李奉儒(譯)(2001)。R. C. Bogdan、& S. K. Biklen著。質性教育研究之基礎。載於黃光雄(主譯),質性教育研究理論與方法(Qualitative research for education : An introduction to theory and methods)(頁6-68)。嘉義市:濤石。
李宣俞(2005)。國小品格教育融入綜合活動學習領域學習成效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周甘逢、劉冠麟(譯)(2003)。R. J. Sternberg& W.M. Williams著。教育心理學(Educational pshcyology)。臺北市:華騰。
林心茹(譯)(2005)。M. Kornhaber.、E. Fierros&S.Veenema著。活用多元智慧-哈佛零方案MI研究成果:41所學校的成功祕訣與最佳課程範例 (Multiple intelligences:Best ideas from research and practice)。臺北市:遠流。
林宛瑩(2006)。運用繪本帶領國小學童認識自己的多元智能-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認識自己的多元智能」之課程發展。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國民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林義涵(2007)。多元智能取向科學課室中學童自我效能及熱認知現象之研究。國立花蓮教育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花蓮市。
邱淑珮(2005)。生命教育課程-「蜜蜜甜心派」融入綜合活動對兒童尊重與關懷態度影響之行動研究。國立臺南大學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邱碧瑩(2007)。品格教育融入國小三年級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學成效之探討。南華大學生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洪昭岑(2006)。多元智能融入國小低年級生命教育課程之行動研究-以應用繪本為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洪翠芬(2005)。生死教育教學融入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課程之探討—以國小五年級為例。南華大學生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孫旭紅(2007)。應用多元智能理論於國小音樂課程對學童音樂學習成就及音樂學習態度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音樂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張文哲(譯)(2005)。R.E.Slavin著。教育心理學(Educational psychology:theory and practice、7th ed)。臺北市:培生。
張文靜(2007)。體驗理論融入國小綜合活動領域教學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張春興(2007)。教育心理學:三化的理論取向與實踐。臺北市:東華。
張景媛(2003)。我喜歡的事:綜合活動與多元智能。教育研究月刊,109,144-151。
教育部(2001)。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臺北:
教育部(2003)。92年國民中小學課程綱要綜合活動學習領域。2010年5月5日取自http://www.edu.tw/eje/content.aspx?site_content_sn=4420
教育部(2008a)。97年國民中小學課程綱要綜合活動學習領域。2010年5月5日取自http://www.edu.tw/eje/content.aspx?site_content_sn=15326
教育部(2008b)。97年國民中小學課程綱要生涯發展教育修正草案對照表。2010年5月5日取自http://www.edu.tw/eje/content.aspx?site_content_sn=15326
梁雲霞(譯)(2000)。L. Campbell、B. Campbell著。多元智慧和學生成就。臺北市:遠流。
畢恆達(1998)。社會研究的研究者與倫理。載於嚴祥鸞主編(1998)。危險與秘密-研究倫理。p.31-91。臺北市:三民。
許淑玲(2009)。運用多元智慧理論的國語文創意教學實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在職進修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許淑莞(2007)。應用多元智能理論於繪本教學之行動研究。國立台南大學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郭文魁(2006)。鄉土教材融入綜合活動領域教學之研究-以板橋市埔墘國小為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藝術與藝術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郭俊賢、陳淑惠(譯)(1999)。L. Campbell.、B. Campbell & D. Dickinson著。多元智慧的教與學(Teaching & learning through multiple intelligences)。台北市:遠流。
郭俊賢、陳淑惠(譯)(2000)。D. Lazear著。落實多元智慧教學評量(Multiple intelligence approaches to assessment)。台北市:遠流。
陳之華(2009)。每個孩子都是第一名:芬蘭教育給台灣父母的45堂必修課。臺北:天下文化。
陳佩正(譯)(2001)。T. R. Hoerr著。多元智慧融入教學與領域:新城小學的發展歷程與現身說法(Becoming a multiple intelligences school)。臺北市:遠流。
陳建燈(2006)。電子繪本融入國小綜合活動對學童多元智能之影響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課程與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陳惠邦(1998)。教育行動研究。臺北市:師大書苑。
陳惠美(2006)。多元智能理論應用於國小一年級品格教育之研究。台南科技大學生活應用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縣。
陳蓉蓉(2008)。運用ICPS課程提升國小學生人際問題解決能力之行動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國民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陳麗卿(2006)。實施多元智能品格教育課程對國小中年級學童自我概念影響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學系教師在職進修課程與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曾琦雅(2008)。國小四年級應用文寫作教學研究-以台中市某國小為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語文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曾瓊瑤(2006)。運用多元智能教學策略於一年級兒童繪畫教學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視覺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黃可甄(2009)。多元智慧的兒歌創作教學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語文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黃光雄(主譯)(2001)。質性教育研究理論與方法(Qualitative research for education:An introduction to theory and methods)。嘉義市:濤石。
黃郁婷(2009)。國小綜合活動學習領域實施正向情緒教育方案之行動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黃桂敏(2008)。資訊融入國小綜合活動領域教學之行動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葉重新(2001)。教育研究法。臺北市:心理。
董奇、申寄亮(2003)。心理與教育研究法。臺北市:東華。
甄曉蘭(2001)。中小學課程改革與教學革新。臺北市:元照。
歐慧敏(2005)。多元智慧理論在綜合活動學習領域之教學應用。教育研究月刊,129,126-140。
潘世尊(2005)。教育行動研究:理論、實踐與反省。臺北市:心理。
潘慧玲(2004)。教育研究的取徑:概念與應用。臺北市:高等教育。
蔣苓(2007)。以多元智慧理論觀點在身心障礙資源班閱讀理解教學的行動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臺北市。
蔡敏玲(2001)。教育質性研究報告的書寫:我在紀實與虛構之間的認真與想像。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學報,14,233-260。
蔡清田(2000)。教育行動研究。臺北:五南。
蔡清田(2004)。課程行動研究:反思實務工作者的方法與資源手冊。高雄:麗文文化。
鄭瑞隆(譯)(2001)。R. C. Bogdan、& S. K. Biklen著。實地工作。載於黃光雄(主譯),質性教育研究理論與方法(Qualitative research for education : An introduction to theory and methods)(頁106-156)。嘉義市:濤石。
蕭梅芬(2007)。運用多元智能理論在國小非正式的英語戲劇教學:二年級低成就學生之個案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兒童英語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賴羿潓(2007)。多元智能融入健康與體育領域課程設計之行動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賴韻晴(2007)。「認識與關懷身心障礙者課程」之設計及其教學實驗研究。國立花蓮教育大學特殊教育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市。
謝文芳(2007)。合作學習在國小高年級綜合活動領域教學之應用。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謝秀宜(2008)。一位具視覺空間智能優勢兒童智能發展的個案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謝凱蒂(譯)(2009)。 K. Robinson & L. Aronica 著。讓天賦自由(The element:How finding your passion changes everything)。臺北:天下文化。
簡媜(2007)。老師的十二樣見面禮。臺北:INK印刻。
蘇碧麗(2008)。創造思考教學融入國小綜合活動學習領域對學生創造力之影響。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貳、西文部分
Armstrong、T. (2000). Multiple intelligences in the classroom. 2nd ed. V.A.: 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Baum、S.、Viens、J.、& Slatin、B. (2005). Multiple intelligences in the elementary classroom: A teacher’s toolkit. NY: Teachers College.
Bellflower、J. B.(2008). A case study on the perceived benefits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 instruction: Examining its impact on student learning. (Doctoral dissertation、Fielding Graduate University、2008). 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69,878.
Buschick、M. E.、Shiption、T. A.、Winner、L. M.、Wise、M. D. (2007). Increasing reading motivation in elementary and middle school students through the use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 Unpublished master's thesis、Saint Xavier University、Chicago.
Conroy、M. B.、Marchand、T.B.、Webster、M. B. (2009). Motivating primary students to write using writer’s workshop. Unpublished master's thesis、Saint Xavier University、Chicago.
Fink、L. A. (2008). Teaching and assessing using multiple intelligences theory: A classroom-based action research study. (Doctoral dissertation、University of Missouri – Saint Louis、2008). 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69,827.
Gardner、H. (1993). Mutliple intelligences:The theory in practice. New York:Basic Books.
Gardner、H. (1983). Frames of mind: 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 NY: Basic Books.
Gardner、H. (1999). Intelligence reframed: Multiple intelligences for the 21st century. New York: Basic Books.
Gardner、H.(2006). Multiple Intelligences: New Horizons. NY: Basic Books.
Hardy、R. J. (2005). How can multiple intelligences empower secondary students to confront the traditional instructional practices of the dominant culture? (Doctoral dissertation、Saint Joseph’s University、2005). 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66,1227.
Hoerr、T. (2000). Becoming a multiple intelligences school. Alexandria、Va.: 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Kelly、T. (2005). A study of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of mathematics through multiple intelligences and differentiated instruction with selected third grade teachers. (Doctoral dissertation、Union Institute and University、2005). 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66,91.
Kornhaber、M. L.、Fierros、E. G..、& Veenema、S. A. (2004). Multiple Intelligences: Best ideas from research and practice. Boston: Pearson Education、Inc.
Lazear、D. (1992). Teaching for multiple intelligences. Bloomington、Ind.: Phil Delta Kappa Educational Foundation.
Lazear、D. (2003). Eight ways of teaching: The artistry of teaching with multiple intelligences(4th ed). IL: IRIISkylight.
Mussen、K. S. (2007). Comparison of the effect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 pedagogy and traditional pedagogy on grade 5 students』 achievement and attitudes towards science. 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68、222.
Sternberg、R. J. (1988). The triarchic mind: A new theory of human intelligence.New York: Viking.
連結至畢業學校之論文網頁點我開啟連結
註: 此連結為研究生畢業學校所提供,不一定有電子全文可供下載,若連結有誤,請點選上方之〝勘誤回報〞功能,我們會盡快修正,謝謝!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