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182) 您好!臺灣時間:2025/10/11 03:34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唐自常
研究生(外文):Tzu-Chang Tang
論文名稱:國中藝術與人文領域課程統整設計與實施
論文名稱(外文):The Curriculum Integration Design and Practice in Arts and Humanity Domain of Junior High School
指導教授:許智香許智香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慈濟大學
系所名稱:教育研究所
學門:教育學門
學類:綜合教育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畢業學年度:95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71
中文關鍵詞:課程統整藝術與人文領域
外文關鍵詞:curriculum intergrationArts and Humanity Domain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0
  • 點閱點閱:522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29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中藝術與人文領域課程統整設計與實施歷程,從教育部公佈「藝術與人文領域課程綱要」、課程統整及藝術與人文課程統整相關論述的探討,以為瞭解主題統整課程設計之可行,釐清本研究之課程設計模式,實施策略,建構統整課程主題發展出三個單元之課程統整計畫書。
課程主題單元設計有:一、「生命面觀」,為以共同的美學概念設計課程,二、「推動搖籃的手」,為配合節慶,實施生活美學之行動文案,三、「感恩與祝福展演」,為運用資源學習真實經驗;在教學歷程中探討學生課堂學習及展演成果,研究者試以對統整的意義、教學活動、師生互動、人文學習及實施情境作一省思,最後本研究依據研究過程發現與討論,歸納以下結論:
本研究課程設計的特色,在於將教育部九年一貫藝術與人文課程設計理
念與學校重視人文教育理念相緊扣,以人文素養為核心的藝術學習,透過主
題統整課程、與節令相結合的生活化課程、配合學校行事的課程及多元學
習,是本課程重點,因統整課程的實施,讓教師專業獲得成長,學生學習更具成效。
最後提出進一步反思與建議:一、藝術教師應堅持藝術教育理念,重視藝術課程。二、學校行政應支援課程之研究與發展。三、應持續本研究發展為學校本位課程。四、應加強教師共同參與討論課程。五、學校展演環境應再專業化。六、應減少授課時間。七、要有專業的諮詢。八、教育主管單位應反應更周全的九年一貫新課程。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probe into the integrated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process of the arts and humanity domain curriculum of junior
high school by studying the "Arts and Humanity Domain Curriculum Outline"
announced b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and relative discussions of curriculum
integration and arts and humanity domain curriculum integration, in order to find out the applicability of subject-oriented integration curriculum design, clarify the curriculum design model and implementation strategy of this research, and develop a three-unit curriculum integration scheme for building integration curriculum subjects.
The curriculum subject unit includes the following parts:
1. The aspect of life: Design the curriculum using the same esthetic concepts.
2. The Hands swinging the cradle: The implementation of life esthetics plan according to different festivals.
3. The gratitude and blessing demonstration: Using available resources to learn real experiences and look into students' learning efficiency and achievement demonstration.
The researcher tries to make an introspection to the meaning of integration,
teaching activities, interactions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learning of
humane, and implementation situations. Based on the research processes and
discussions, the researcher reaches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The main characteristic of this research is to closely integrate the design
concepts of the Nine-Year Integrated Curriculum of Arts and Humanity Domain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and the highly respect of humanity education of Tzu Chi Senior High School, which set up a arts learning curriculum with a core
value of humanity. Through the subject-oriented integration curriculum, the
curriculum tallying with real lives and the school's schedule, and diversified
learning modes, this curriculum can help teachers grow up professionally, and
students learn more efficiently.
At the end, this research also brings up some further introspections and
suggestions:
1. Teachers of Arts Domain should value arts courses and stick to the teaching concepts of arts education.
2. The administration of a school should support the researches and developments of curriculums.
3. This research should be carried on and become a part of the standard curriculum of schools.
4. Teachers should participate more in the discussions of curriculums.
5. Schools should have more professional exhibition auditoriums.
6. Reducing teaching times.
7. Providing professional consultations.
8. The supervisory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should improve and provide a more thorough Nine-Year Consistent Curriculum.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緣起………………………………………………………1
第二節、 研究目的………………………………………………………3
第三節、 名詞解釋………………………………………………………4
壹、 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 4
貳、 課程統整……………………………………………………… 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5
第一節、 我國藝術教育的發展與實施 …………………………… 5
第二節、 藝術與人文領域課程……………………………………… 10
壹、 藝術與人文課程綱要摘要……………………………………11
貳、 藝術與人文領域的內涵和特色………………………………18
第三節、 課程統整…………………………………………………… 31
壹、 課程統整的意涵………………………………………………31
貳、 課程統整的模式………………………………………………32
第四節、 藝術與人文課程統整相關論述的探討…………………… 39
壹、 相關論文研究內容……………………………………………48
貳、 相關論文研究方法……………………………………………49
參、 相關論文研究成果……………………………………………50
第三章 研究方法……………………………………… 53
第一節、研究情境…………………………………………………… 53
壹、 研究現場與對象………………………………………………53
貳、 研究團隊………………………………………………………54
第二節、研究方法…………………………………………………… 56
第三節、研究架構與步驟…………………………………………… 57
第四節、資料蒐集與分析…………………………………………… 59
第四章 研究歷程………………………………………… 61
第一節、統整藝術與人文課程設計的構思…………………………… 61
壹、本研究統整課程之目標………………………………………………61
貳、本研究統整課程之策略………………………………………………61
參、統整課程的範圍………………………………………………… 62
肆、統整課程模式……………………………………………………… …62
伍、建構統整課程主題……………………………………………………65
陸、建構教學單元…………………………………………………… 67
柒、發展統整課程計畫書…………………………………………………72
第二節、藝術與人文課程教學活動設計與實施……………………… 72
壹、教學活動設計…………………………………………………… 72
貳、教學活動實施…………………………………………………… 77
第三節、藝術與人文課程統整教學成果……………………………… 84
壹、學生學習能力提昇的心得……………………………………………84
貳、學生統整學習展演成果心得………………………………………..88
第四節、教師在統整課程的教學檢討………………………………… 100
壹、學生學習回饋意見……………………………………………… 100
貳、教師的教學省思………………………………………………… 106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112
第一節 結論………………………………………………………………112
壹、 本課程設計的特色與重點………………………………………112
貳、 課程統整的影響因素……………………………………………114
參、 統整課程實施的困難……………………………………………114
肆、 統整課程的實施教師專業獲得成長……………………………115
伍、 學生的學習結果…………………………………………………116
第二節 建議………………………………………………………………116
參考文獻………………………………………………………………119
附錄 ………………………………………………………………………… 125
附錄一:國二藝術與人文統整課程計畫書………………………… 125
附錄二:教案設計……………………………………………… … …136
附錄三:國中二年級藝術與人文課程問卷………………………… 154
附錄四:「生命面面觀」-面具草圖繪製學習單………………………157
附錄五:「生命面面觀」-面具彩繪製作………………………………158
附錄六:「推動搖籃的手」-母親卡製作學習單………………………159
附錄七:感恩與祝福展演-視覺藝術母親卡展覽…………………… 162
附錄八:感恩與祝福展演-表演藝術聽覺藝術演出………………… 163
壹、中文部分
王秀雄(1990)。美術與教育。台北:台北市立美術館。
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2000)。課程統整與教學。台北:揚智文化。
中央日報(1980)。教育部計劃加強中小學美譽。台北:中央日報69 年1 月
11 日;4。
古秋平(2002)。國小二年級應用社區資源的「藝術與人文」課程與教學研
究。屏東師範學院視覺藝術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台灣省政府(1980)。台灣省政府公報。南投:省府公報。夏字第33 期;14-17。
江淑美(2000)。個案研究。教育研究專題報告。
李坤崇、歐慧敏(2000)。統整課程理念與實務。台北:心理。
汪靜怡(2002)。國民小學藝術與人文課程設計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音
樂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吳俊傑(2002)。國小視覺藝術課程統整設計之初探。台北市立師範學院視
覺藝術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林玉山(2001)。藝術與人文領域課程設計理論與實務之探討。彰化:彰師
大文學院學報。
林佳燕(2003)。運用「故事」統整國小三年級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之行動
研究。國立新竹師院美勞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林怡秀(1999)。國民小學課程統整模式之研究。國立花蓮教育大學國民
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林曼麗(2000)。藝術與人文領域課程整合初探。台北:翰林文教雜誌。
林曼麗(2000)。台灣視覺藝術教育研究。台北:雄獅。
周佩儀(2000)。課程統整與課程分化。統整課程理念與實務。台北:心理
周淑卿(1999)。論九年一貫的統整問題。載於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 (主
編),九年一貫課程之展望(53-78 頁)。台北:揚智。
周淑卿(2002)。課程統整模式原理與實作。台北:濤石。
邱兆偉(1992)。美感教育的哲理與實踐。載於學校美感教育國際學術研討
會研究論文與研討紀錄,(127-153 頁)。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
研究所。
柯啟瑤(2000)。協同教學初探。翰林文教雜誌,15,8-35。
胡幼慧(1996)。質性研究。台北:巨流。
洪翠霞(2001)。國小藝術與人文課程設計與實施的行動研究。屏東師範學
院視覺藝術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高新建(2000)。發展以基本能力指標為本的種課程。課程統整與教學。
94-95。台北:楊智。
徐靜嫻(2000)。課程統整的另類思維。課程統整與教學。27-60。台北:楊
智。
莊佩螢(2000)。九年一貫藝術與人文領域課程統整之研究-以台北市國中
為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陳芸薇(2002)。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之情意教學行動研究-以921 災區國
小四年級為例。東華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陳美鈴(2003)。以屏東縣族群文化維內涵的國小藝術與人文課程設計與實
施。國立屏東師範學院音樂教育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陳皓薇(2004)。教師行動研究Easy Goo。康軒教育雜誌線上版。台北:康
軒。
陳梅生(1979)。教育研究法。台北:台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
陳菁繡(2003)。藝術教育課程與社區環境脈絡探索。社區文化與藝術教育
國際學術研討會。
陳新轉(2000)。課程統整之理論研究及其對九年一貫社會領域課程綱要(草
案)之啟示。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系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
未出版,台北。
陳瓊花譯(1998)。美國藝術教育國家標準/音樂教育家全國會議原編。台北:
教育部。
教育部教育年鑑編籌委員會編(1971)。中華民國第一次教育年鑑。台北:
傳記文學社,民國60 年影印本。
教育部(1992)。學校美感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研討紀錄。高雄:國立高雄
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
教育部(1998)。國民教育九年一貫課程總綱綱要。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0)。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1)。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
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1997)。藝術教育法案。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1993)。國民中學課程標準。台北:教育部。
張碧珍(2003)。開曠國小「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課程設計與實施之研究。
國立新竹師範學院美勞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單文經(1990)。美國中小學課程的新猷-統整教育。載於中華民國比較
教育學會主編,各國中小學課程比較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隆蕙芬(2002)。絕對表現主義應用於「藝術與人文」領與統整課程之行動
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黃壬來(2000)。台灣當前藝術教育改革的動向。香港:亞太區美術教育會
議。香港教育學院。
黃秀英(2002)。「創作性戲劇教學」應用與「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之課程
設計與教學實務。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未出版,台北。
黃政傑(1997)。教學原理。台北:師大書苑。
黃政傑(1998)。課程改革的理念與實踐。台北:漢文。
黃譯瑩(1999)。九年一貫課程統整相關問題研究。教育研究資訊,7(5),
60-81。
黃譯瑩(1998)。課程統整之意義探究與模式建構。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彙
刊:人文及社會科學,8,616-633。
楊思偉(2000)。規劃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基本能力實踐策略專題報告。
台北:教育部。
游家政(2000)。學校課程的統整及其教學。課程與教學,3(1),19-37。
管淑華(2002)。藝術與人文領域課程設計與實施之研究。國立台北師院課
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蔡清田(1998)。行動研究理論與「教師即研究者」取向的課程發展。行動
研究與偏遠地區教育問題診斷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國立台東師院主辦。
1998 年4 月24-25 日。
蔡清田(2000)。教育行動研究。台北:五南。
劉文潭(1967)。現代美學。台北:台灣商務書館。
賴美玲(1999)。台灣中小學音樂教育的發展(1895-1995)。一九九九藝
術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彰化師範大學。
薛梨真(1999)。國小課程統整的理念與實務。載於高雄市國小統整課程教
學種子教師培訓成果彙篇。高雄:高雄市政府教育局。
薛梨真、游家政、葉興華、鄭淑惠(編輯)(2000)。課程統整手冊。台北:
教育部。
歐用生(1998)。後現代社會的課程改革,國民教育,38,3-11。
歐用生(1999)。從「課程統整」的概念評九年一貫課程,教育研究資訊,7,
22-32。
簡承熙譯(1995)。美國教育哲學導論。台北:五南。
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2003)。世界重要國家中小學藝術教育課程統整模式
參考手冊。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
貳、西文部分
Barrett,J.R.,McCoy,C.W.&Veblen,K.K.(1997). Sound ways of
knowing-Music in the interdisciplinary curriculm. New York:
Schimer Books.
Beane,J.A.(1998). Curriculum Integration-Designing the Core of
Democratic Education. New York:Teachers College.
Barrett,J.R.(2001). Interdisciplinary work and music integrity.
Music educators journal, 3, 27-31.
Drake,S.M.(1993).planning Integrated Curriculum:The Call to
Adventure.Alexandria,VA.:ASCD.
Efland,A.D.(1995). The spiral and the lattice:change in cognitive
Learming theory with implication. Studies in Art Education.
Erickson,H.L.(1995). Stirring the head, heart, and soul:
Redefining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 Oaks, CA:Corwin.
Fogarty,R.(1991). Ten way to integrate curriculum. Educational
Leadership, 49, 61-65.
Jacobs,H.H.(1989).Interdisciplinary curriculum: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Alexandria,VA:ASCD.
Mckernan,J.(1991). Principles of procedure for curriculum action
research. Curriculum 12(3).156-164.
Reason,p.(1988). The co-operative inquiry group. In Peter Reason
(Ed.). Human inquiry in action:Developments in new paradigm
research. London:SAGE.
Torbert,W.R.(1991).The power of balance:Transforming self,
society, and scientific inquiry. Newbury Park, CA:SAGE.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