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59) 您好!臺灣時間:2025/10/11 06:10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顏妙軒
研究生(外文):Miao-hsuan Yen
論文名稱:舒伯特「降E大調彌撒曲」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f “Mass in E-flat Major” by Franz Schubert
指導教授:李德淋李德淋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Der-Lin Lee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南大學
系所名稱:音樂學系教學碩士班
學門:藝術學門
學類:綜合藝術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8
畢業學年度:96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239
中文關鍵詞:彌撒曲降E大調彌撒曲舒伯特
外文關鍵詞:MassMass in E-flat MajorSchubert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2
  • 點閱點閱:839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18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本論文分為四個部份:
一、舒伯特生平、舒伯特「降E大調彌撒曲」及其他五部拉丁文彌撒曲的文獻探討:
藉由探討舒伯特生平及其畢生所創作的六部拉丁文彌撒曲,以了解舒伯特的音樂特質及「降E大調彌撒曲」的創作精神,進而探討舒伯特「降E大調彌撒曲」中的音樂形式。
二、「降E大調彌撒曲」之音樂表現:
將整部作品分為垂憐經、榮耀經、信經、聖哉經、羔羊經等五節,探討經文及經文與音樂兩者間之關聯性,並探究「降E大調彌撒曲」每一曲中所運用之音樂架構、主題、調性、旋律、動機音型等之音樂表現,以提供音樂賞析或研究之參考。
三、「降E大調彌撒曲」之演唱詮釋:
根據「降E大調彌撒曲」的整體音樂表現,探究每一曲的音樂詮釋,以作為教學或演唱之參考。
四、就以上三個部份提出研究結論
This thesis consists of four parts:
The first part explores Schubert’s background and creative works throughout his life, including his six Latin masses, which gives an understanding to the spirit and culture of “Mass in E-flat Major”.
The second part contains analysis of Schubert’s “Mass in E-flat Major” ,which can be used as a reference of music performance and appreciation. Several musical aspects of this mass are studied: formal structure, motivic development, harmonic vocabularies, textures, and lyrics.
The third part gives an interpretation of each song, and provides suggestions for instructors and vocalists.
The last part concludes the study of Schubert’s “Mass in E-flat Major”.
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 II
誌 謝 III
目 次 IV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2
第三節 研究範圍及限制 2
第四節 研究名詞釋義 3
第五節 研究方法與架構 4
第二章 舒伯特的生平及音樂創作 7
第一節 早年生活和教育(1797~1813) 7
第二節 教師生涯及朋友的支援(1813~1822) 9
第三節 後期生活和作品(1822~1828) 14
第四節 逝世及影響(1828之後) 18
第三章 舒伯特之彌撒曲概述 25
第一節 舒伯特前期之彌撒曲 26
第二節 舒伯特後期之彌撒曲 46
第三節 舒伯特前後期彌撒曲之比較 56
第四章 舒伯特「降E大調彌撒曲」概述 69
第一節 起源與演出歷程 69
第二節 歌詞與音樂進行 71
第三節 音樂形式的探討 86
第五章 舒伯特「降E大調彌撒曲」之音樂表現 93
第一節 垂憐經 93
第二節 榮耀經 101
第三節 信經 120
第四節 聖哉經 139
第五節 羔羊經 150
第六節 音樂表現之歸納 162
第六章 舒伯特「降E大調彌撒曲」之演唱詮釋 171
第一節 垂憐經 171
第二節 榮耀經 178
第三節 信經 191
第四節 聖哉經 203
第五節 羔羊經 212
第六節 演唱詮釋之歸納 221
第七章 結論 229
參考文獻 237
中文部分
史坦利•薩迪主編,孟憲福主譯(2004)。劍橋音樂入門。台北:果實出版社。
平野昭,小林宗生等著,林勝儀譯(2002)。舒伯特。台北:美樂出版社。
卡爾•柯巴爾德著(2007)。舒伯特。台北:信實文化行銷有限公司。
李查•史多原著,游昌發譯(1984)。曲式學。台北市:藝友出版社。
李振邦(1993)。宗教音樂講座與文集。台北:天主教教務協進會出版社。
李振邦(2002) 。教會音樂。台北:世界文物出版社。
李德淋(2000)。巴赫《B小調彌撒曲》音樂表現與詮釋之研究。台南市:文 山書局。
武川寬海著,林道生編譯(1995)。大音樂家小故事。台北:全音樂譜出版社有限公司。
佩姬•伍德福特著,黃正喬譯(1995)。偉大作曲家群像舒伯特。台北:智庫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邵義強(2005)。宗教音樂精華2。台南市:復文書局。
施奈德著,陳鳳凰譯(1993)。舒伯特。台北:全音樂譜出版社。
侯錫瑾(2006)。西方早期合唱藝術。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徐頌仁(1983)。歐洲樂團之形成與配器之發展。台北:全音樂譜出版社。
張己任(1985)。音樂人物與觀念。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陳榮光(1986)。舒伯特藝術歌曲研究。台北:全音樂譜出版社。
陳榮光(1995)。舒伯特獨唱歌曲之研究。台北:全音樂譜出版社。
康謳主編(1980)。大陸音樂辭典。台北:全音樂譜出版社。
許鐘榮主編(1999)。浪漫派的先驅。台北:錦繡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楊鴻年(2004)。童聲合唱訓練學。台北:台北音樂家書房。
赫洛德•荀伯格著,陳琳琳譯(1993) 。浪漫樂派。台北:萬象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劉志明(1992)。曲式學。台北:全音樂譜出版社。
劉志明(1995)。聖樂綜論。台北:全音樂譜出版社有限公司。
劉志明(1996)。西洋音樂史與風格。台北:全音樂譜出版社。
劉明仁等(1997)。舒伯特200年。台北:雙木林出版社有限公司。
劉綺文主編(2003)。你不可不知的音樂大師及其名作。台北:高談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西文部份
Einstein, Alfred(1971):Schubert the man and his music.London: David Ascoli.
Gibbs , Christopher Howard (1997):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Schubert.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Schubert,Franz:“Mass in B-flat major” Piano Vocal Score Nr.8377. German: Breitkopf.
Schuber,Franz:“Mass in C major” Piano Vocal Score Nr.6668. German: Breitkopf.
Schubert,Franz:“Mass in F major” Piano Vocal Score Nr.8089. German:Breitkopf.
Schubert,Franz:“Mass in G major” Piano Vocal Score.German:Breitkopf.
Schubert,Franz:“Messe Es-dur”.Germany:Breitkopf Nr.1626.
Schubert,Franz:“Masses Nos.5 and 6” in full Score.New York:Dover Publcations,1995.
Schubert and the church:MacKay,Elizabeth Norma.Choir&Organ Jan/Feb1997,Vol.5 Issue1.

Stanley Sadie(1980):The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ians.
Vol. 16. London,Macmillam Pablishers LTD.

二、期刊
張己任(1982):論舒伯特的作品。全音音樂文摘,6(7)。
Harold Schonberg著,李鴛英譯(1986):歌曲之王舒伯特生平。全音音樂文摘,10(3)。

三、網路資源
大英線上百科全書http://tw.britannica.com/MiniSite/Article/id00042776.html
中國大百科智慧藏http://134.208.10.81/cpedia/Content.asp?ID=70497
葛洛夫音樂百科全書線上全文資料庫 http://www.grovemusic.com/shard/views/article.html?section=music.25109.1.6#music.25109.1.6
維基百科全書http://zh.wikipedia.org/wiki/
http://tjk.fhl.net/2007-07-17 htm

四、有聲資料
舒伯特宗教音樂作品集:沙瓦利許指揮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
EMICD 5860112 CD.
Schubert:Mass in E-flat major D950.Wiener Philharmoniker/Abbado.423 088-2
Schubert:Mass No.6 B.V.Oldenzaal/Holland. 1154602
Schubert:Masses D950,D678,D452,etc.St John’s College Choir/Guest,etc.
DECCA 452 405-2
Schubert:The Great Masses,D678&D950 Staatskapelle Dresden/Sawallisch.
PHILIPS 473 892-2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王婉容(1998)。「用劇場革命—顛覆劇場世界和自己的革命家」。聯合文學,14(8),109-112。
2. 呂燕卿(1989)。當今國小美勞教學之新趨勢。國教世紀,25,(2),18-22。
3. 吳宗立(2002)教師行動研究的實踐,國教天地,149,46-54。
4. 周靜家(1998)。觀看藝術—布萊希特劇場理論的重要貢獻。哲學與文化,25(8),706-179。
5. 林佩璇(2002)行動研究在課程發展中的理念與實踐,課程與教學季刊,5(2),81-96。
6. 林玫君(1999) 統整課程的新設計-「創造性戲劇」在語文教學的應用,班級經營,4(1),39-46。
7. 林玫君(2006a)。表演藝術之課程發展與行動實踐—從「戲劇課程1」出發。課程與教學季刊2006,9(4),119-139。
8. 林玫君(2006b)。英美戲劇教育之歷史與發展。美育,154,78-83。
9. 陳育淳(2001)。後現代藝術教育的內涵。美育雙月刊(121),29-37。
10. 張鈿富(2000)。行動研究的概念與執行。教師天地,105,9-12。
11. 張曉華 (1994)。教育戲劇之緒論。復興崗學報,51。台北市:政戰學校。
12. 廖順約(2006b)。表演藝術教教看:三年級表演藝術教學實例。美育,152,56-62。
13. 鄭芳雄(1998)。談《四川好人》的中國題材運用。聯合文學,164(14),117-123。
14. 鄭寶宗(1990)。學科取向藝術教育(DBAE)之基本理念與其價值觀之研究。教師之友,31(5),17-23。
15. 鄭寶宗(1991)。藝術的學科結構之探討。教師之友,32(1),3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