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史富元,”切換式電源供應器之雜訊分析與其EMI濾波器之設計,博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電機工程學系,中華民國94年。
[2] 葉宇展,”雜訊分析與防治對策之研究與驗證”,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工程科學系,中華民國96年。
[3] 林明星、許崇宜、林漢年、邱政男、陳居毓、吳俊德,何子儀、謝漢
璋、王曉謙,”電磁相容理論與實務”,全華圖書股份有限公司,中華
民國96年。
[4] 楊克俊,”電磁相容原理與設計技術”,全華科技圖書股份有限公司”,中華民國95年。
[5] Tim Williams,”產品設計中的EMC技術”,全華圖書股份有限公司,中華民國96年。
[6] 林慶仁、宋自恆,"傳導性 EMI 量測系統的架構及原理",中央 研究院。[7] 林忠賢,"高功因半橋轉換器之電磁干擾濾波器研製",逢甲大學電機工程學系碩士論文,中華民國86年6月。[8] 蔡懷進,"EMI 濾波器與功因修正電路整合設計",中山大學電機工程學系碩士論文,中華民國89年6月。[9] 蘇欣龍,"低成本的共模及差模檢知電路及電源濾波器設計的軟體化", 中山大學電機工程學系碩士論文,中華民國89年6月。[10] 史富元,”切換式電源供應器之雜訊分析與其EMI濾波器之設計,博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電機工程學系,中華民國94年。
[11] 葉宇展,”雜訊分析與防治對策之研究與驗證”,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工程科學系,中華民國97年。
[12] 林國榮,”電磁干擾與控制”,電子工業出版社”,中華民國92年。
[13] 卓聖鵬,”EMC的基礎與實踐”,全華科技圖書股份有限公司,中華民國90年。
[14] 謝明展、陳秋麟、劉承瑋、唐永奇,”傳導性電磁干擾雜訊之量測技術比較”,中華民國第19屆電力工程研討會。
[15] 蘇欣龍,”低成本的共模及差模檢知電路及電源濾波器設計的軟體化,碩士論文,中華民國89年。
[16] 黃榮興,”印刷電路板上電源導線佈線和電容佈置對電磁干擾之影響與分析,碩士論文,逢甲大學資訊電機工程碩士在職專班,中華民國99年。
[17] 楊克俊,陳一鋒,“電磁相容原理與設計技術“,全華科技圖書股份有限公司,初版,2006 年10 月。
[18] 謝金明,“高速數位電路設計暨雜訊防制技術“,全華科技圖書股份有限公司,初版,2000 年7 月,PP.4-1-4-10。[19] 王耀賢,”電子式安定器電磁干擾量測與防制”,碩士論文,逢甲大學資訊電機工程碩士在職專班,中華民國95年。[20] 陳柏宏,”電磁干擾與防制對策”,二版,文笙書局,1997。
[21] 李世興,”常見雜訊測試與對策”,初版,全華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1。
[22] 廖財昌,”雜訊干擾及防止對策”,全華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2年。
[23] 汪榮城、王金墩,”電磁場概論與暴露限制標準”,電機技師87期,2006年6月。
[24] 冠磁公司,X電容技術資料。
[25] 安星電子,共模電感技術資料。
[26] 林能中,”電磁相容管理現況與未來發展”,第35期標準與檢驗月刊,2001。[27] 羅有綱、羅天賜”電腦輔助電磁擾雜訊量測與濾波器設計”,電力電子技術雙月刊,2000。
[28] 黃金濤,”EMC標準與實務”,能源與資源研究所-電能組,中華民國94年。
[29] CNS 13783-1 家用製品、電動工具盒類似裝置的電磁相容要求- 第1 部: 發射,中華民國九十三年九月二十七日。
[30] CNS 13306-1 無線電干擾和耐受性測量儀器及測量方法第一部: 無線電干擾和耐受性的測量儀器,中華民國八十七年六月十一日。
[31] M. Pozar ," Microwave Engineering ,"John Wiley & Sons, Inc., 2005,Pp.42-43,54。
[32] A.E. Baliley,O.C. Jones,And A.C. Lynch, "A Handbook For Emc Testing And Measurement,“ Iee Electrical Measurement Series 8, Peter Peregrinus Ltd.1994,Pp.165-171。
[33] MIL-W-22759/44A," Militry Specification Sheet" ,1988。
[34] Clayton R. Paul ," Introduction To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 , Wiley-Interscience ,2006.Pp304。
[35] Thomas S.Laverghetta," Handbook Of Microwave Testing," Artech House,Inc.,1981,Pp.66-78。
[36] IEC/EN 61000-3-3 Limitation Of Fluctuation And Flicker In Low- Voltages Supply Systems For Equipment With Rated Current ≤ 16A, 1995+A1:2001。
[37] K. Biswas And P. Dhanuka, “Design Considerations For Economical Electronic Ballasts,” Pp.411-416, IEEE Conference Record Of The 1995。
[38] C.Y. Lee, “The Proper Statistical Nature Of Assuring & Estimating,” Pp. 753-756, IEEE Conference Record Of The 1999。
[39] Y. Kato, Y. Tadamasa, N. Tadahashi, K. Okutsu, M. Matsuyama And M. Nakaoka, “Modified Push-Pull Electronic Ballast For Suppression Of Input Harmonic Currents,” IEEE Conference Record, Pp.306-310, 2001。
[40] Vinod Kumar Dhar, “Reduction Of Conducted EMI Levels In An Lighting Appliance To Meet Applicable Regulatory Limits – A Case Study,” Pp. 157-161, Proceedings Of INCEMIC 2001-2002。
[41] Marco A. Dalla Costa, Mario L. Landerdahl Jr, And Ricardo N. Do Prado, ”Independent Multi-Lamp Electronic Ballast,” Pp.1035-1070, IEEE Conference Record Of The 2002。
[42] CISPR 15/EN 55015 Limits And Methods Of Measurement Of Radio Disturbance Characteristics Of Electrical Lighting And Similar Equipment, Paragraph 10.3, Statistical Method Of Evaluation. 2000+A1:2001+A2: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