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部份
[1]元大投信,公開說明書:元大卓越.網址:http://www.taishinbank.com.tw/upload/F34040802/_20090716111951_file16.pdf.
[2]台灣證卷交易所, TWSE自行編製指數:發行量加權股價指數歷史資料.網址:http://www.twse.com.tw/ch/index.php.
[3]安芷誼,”技術分析對台灣股票市場投資績效之探討-移動平均線”,碩士論文,銘傳大學,國際企業學系(2005)。[4]吳伯炘,”ETF的價格發現與市場整合-以美國證交所上市之QQQ及ISHARE EWT為例”,修平學報,8,民93.03,pp.21-44 (2004).
[5]李建和,”運用RSI技術指標於台灣指數期貨市場價差交易之實證研究”,碩士論文,高雄應用科技大學,金融資訊研究所(2007)。[6]李洪成,”SPSS19統計分析入門講座”,台北:松崗資訊股份有限公司,頁4.1-9.5(2010)。
[7]林靖中,”台灣50指數股票型基金(ETF)對標的指數成分股之影響”,經濟與管理論叢,2,2,民95.07,pp. 187-205 (2005)。
[8]林蕙如譯,上田 和明 原著,資料分析與市場預測,台北:旗標出版股份有限公司,頁8.2-8.41 (2011)。
[9]金周刊,金周特刊:定期定額的實用操作技巧.網址:http://www.businesstoday.com.tw/v1/content.aspx?a=W20110500853.
[10]保德信投信,公開說明書:保德信高成長.網址:http:// www.taishinbank.com.tw/upload/F34040802/_20090812104714_file111.pdf.
[11]徐松奕,”以技術指標對台灣加權股價期貨指數報酬之研究” ,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企業管理學系(2003)。[12]基金投資理財及定期定額投資-群益投信理財網,http://www.polarisfund.com.tw/.
[13]張清良,”股票市場買賣研判指標的應用” ,碩士論文,中正大學,財務金融所(2008)。[14]張博皓,”定期定額投資的特性及其績效表現之實證” ,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2001)。[15]張嘉容,”台股指數選擇權市場效率之探討-以ETF與指數選擇權交易策略為例” ,碩士論文,成功大學,會計學系(2007)。[16]郭怡良,”以移動平均線穿越交易系統建立共同基金擇時投資策略之獲利能力研究” ,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企業管理所(2007)。[17]陳佑倫,”台灣50指數ETF上市對台股指數期貨定價效率之影響” ,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系(2004)。[18]陳彥志,”不同市場指數現貨、期貨與指數股票型基金價格關聯性之研究-以台灣、香港、新加坡為例” ,碩士論文,嶺東技術學院,財務金融研究所(2005)。[19]陳泰廷,”指數股票型基金波動性之資訊預測” ,碩士論文,淡江大學,財務金融學系(2004)。[20]陳應慶,”應用技術分析指標於台灣股票市場加權指數買進時機切入之實證研究-以RSI、MACD及DIF為技術指標” ,碩士論文,佛光人文社會學院,管理學研究所(2004)。[21]曾家鉅,”以全球觀點看ETF折價率與報酬率之關係” ,碩士論文,開南管理學院,企業管理系(2005)。[22]黃冠華,”技術分析與實證研究-以移動平均線、每週交易日為例” ,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財務管理研究所(2007)。[23]群益投信,公開說明書:群益馬拉松.網址:http:// www.taishinbank.com.tw/upload/F34040802/_20090716120712_file18.pdf.
[24]葉宗杰,”股票型共同基金定期定額獲利策略之研究” ,碩士論文,銘傳大學,資訊管理學系(2005)。[25]劉明漲,”技術指標與電子類股操作績效” ,碩士論文,中正大學,財務金融所(2007)。[26]劉映興,”多重技術指標之交易法則模擬在台灣加權股價指數交易的實證研究” ,碩士論文,大葉大學,事業經營研究所(2002)。[27]劉殷如,”指數股票型基金之績效評估及相關研究” ,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會計學系(2003)。
[28]劉偉健,”共同基金投資方法之比較定期定額與單筆投資” ,碩士論文,亞洲大學,國際企業系(2006)。[29]蔣岡霖,”證劵技術指標分析之修正研究”,萬能商學學報,11,民95.07,pp.201-208 (2006).[30]蔡俊隆,”以移動平均線法則為買賣策略應用於台灣加權股價指數之實證研究” ,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企業管理所(2005)。英文部份
[1]Chin-chen Lai “Dollar Cost Averaging and Value Averaging under Geometric Brownian Motion Model”,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2008.
[2]Coutts J. A., and K.C. Cheung, “Trading Rules and Stock Returns: Some Preliminary Short Run Evidence from The Hang Seng 1985-1997”, Applied Financial Economics, 2000 , pp.579-586.
[3]Harman, Parameswaran, and Witt, “Shares, bonds, or cash? Asset Allocation in the neweconomy using CART”, SALOMON SMITH BARNEY Quantitative Analysis, 2000.
[4]Lam,”Neural Network Techniques for financial performance prediction :integratingfundamental and technical analysis”,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2004.
[5]Lipper,基金評鑑機構:理柏. 網址: http://www.lipperweb.com/default.aspx.
[6]Paul S. Marshall,”A Statistical Comparison Of Value Averaging Vs. Dollar Cost Averaging And Random Investment Techniques”, Journal of Financial and Strategic Decisions, 2000.
[7]Ryan,” Dollar Cost Averaging vs. Value Averaging”, Cashmoneylife,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