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參考文獻
(一)公文檔案
1.行政院衛生署,〈烏腳病奇症防治〉,衛字類,全宗號605.36-16/1,國史館,1958。
2.行政院衛生署,〈台灣省烏腳病防治工作檢討報告〉,檔號070/33006/2/1/010,總統府,1981。
3.行政院衛生署,〈烏腳病防治〉,衛署防字第52348號,檔號0063/3501619/1/3/009,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1974年。
4.台灣省衛生處,〈興建烏腳病防治中心〉,檔號034000019038A,國史館,1977。
(二)專書
1.《聖經》,和合本•新國際版,香港:國際聖經協會,1997。
2.Arthur Kleiman, Peter Kunstadter, E. Russell Alexander, and James L. Gale, Medicine in Chinese Cultures: Comparative Studies of Health Care in Chinese and Other Societies. University Press of Pacific, Hawaii Press, 1974.
3.Barbour Allen,潘咸廷、陳建州、陳三能譯,《醫病關係:生物醫學的迷思》,台北縣:藝軒文化出版社,2002。
4.Burnham John, “What is Medical History?” Cambridge: Malden Polity Press, 2005.
5.Mac Mahon Brain, Thomas F. Pugh, “Epidemiology: Principles and Methods”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Boston Press, 1970.
6.Mac Mahon Brain, Dimitrios Trichopouslos, “Epidemiology: Principles and Methods”.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Boston Press, 1996.
7.Dr. Kenneth L. Wilson,《天使在她身旁》,台北市:基督教芥菜種會,1982。
8.Susan Sontag,刁筱華譯,《疾病的隱喻》,台北市:大田出版有限公司,2000。
9.王金河口述、林雙不著,《側寫王金河—台灣烏腳病之父的生命點滴》,台北市:草根出版社、台南縣:王金河文化藝術基金會,2009。
10.王金河口述、陳正美、黃宏森主編,《台灣烏腳病之父王金河回憶錄》,南投市:台灣文獻館、台南縣:台南縣政府、台南縣:王金河文化藝術基金會,2009。
11.台灣人民俗編輯小組,《台灣人民俗—民間信仰、神明廟寺》,台北市:橋宏書局,2000。
12.台灣省文獻委員會,《台灣省通誌卷三政事志衛生篇》,台北市: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72。
13.台灣省政府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主編,《烏腳病之成因及其防治方法》,南投縣:台灣省政府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1971。
14.台灣省政府衛生處編,《烏腳病防治研究結果彙編》,南投縣:台灣省政府衛生處,2003。
15.台灣烏腳病醫療史紀念館籌備處編,《北門嶼足有情》,台南縣:人光出版社,2004。
16.成令方主編,《醫療與社會共舞》,台北市:群學出版社,2008。
17.行政院衛生署編,《臺灣地區公共衛生發展史》,台北市:行政院衛生署,1995。
18.亨綠文化編輯,《台南縣北門鄉三寮灣東隆宮「王爺信仰文化館」導覽手冊》,台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1。
19.余治瑩,《冬瓜奶奶有法寶—孫理蓮的故事》,台北市:財團法人基督教宇宙光全人關懷機構,2006。
20.余鳳高,《瘟疫的文化史》,香港:中華書局有限公司,2004。
21.吳新榮,《吳新榮全集—琑琅山房隨筆》,台北市:遠景出版社,1981。
22.吳嘉苓、傅大為、雷祥麟主編,《科技渴望社會》,台北市:群學出版社,2004。
23.李淑娟編,《發現台灣公衛行腳:台灣十大公衛計畫紀實》,台北市:玉樹出版社,2001。
24.肖水源、劉愛忠編,《瘟疫的歷史》,台北市:知青文化出版社,2005。
25.林金悔編,《鹽分地帶文學》,台南縣:漚汪人薪傳文化基金會,2005。
26.孫理蓮,《這是我的同胞》,台北市:基督教芥菜種會,1972。
27.國立編譯館,《健康與教育》,台北:國立編譯館,1996。
28.張苙雲,《醫療與社會─醫療社會學的探索》,台北市:巨流出版社,1998。
29.莊永明,《臺灣醫療史:以台大醫院為主軸》,台北市:遠流文化出版社,1998。
30.許整備、江正雄,《如何解決台灣省烏腳病之問題》,台北市:台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研究所、台灣省環境衛生實驗所,1970。31.陳永興,《臺灣醫療發展史》,台北市:月旦出版社,1997。
32.陳勝崑,《醫學、心理、民俗》,台北市:橘井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2。
33.傅大為,《亞細亞的新身體:性別、醫療與近代台灣》,台北市:群學出版社,2005。34.曾文賓,《烏腳病論文集》,台北市,1979。35.曾迺敦、毛一波纂修,《台南縣誌》,台南縣:台南縣政府,1980。
36.費德廉、羅效德編譯,《看見十九世紀台灣—十四位西方旅行者的福爾摩沙故事》,台北市:如果出版社,2006。
37.黃文博,《南瀛地名誌》,台南縣:台南縣立文化中心,1998。
38.黃文博,《南瀛歷史與風土》,台北市:常民文化出版社,1995。
39.黃文博,《尋找北門嶼》,台南縣:台江出版社,1996。
40.黃崇雄,《一隻鳥仔哮啾啾》,台北市:臺笠出版社,1989。
41.黃崇雄,《烏腳病房》,台南縣:台南縣立文化中心,1996。
42.劉寧顏總纂,《重修台灣省通志卷七政治志衛生篇》,南投縣: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85。
43.劉寧顏總纂,《重修台灣省通志卷四經濟志水利篇》,南投縣: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85。
44.謝大立,《謝緯和他的時代》,台南市:人光出版社,2001。
45.謝玲玉,《南瀛鹽分地帶藝文人物誌》,台南縣:台南縣政府,2006。
46.謝緯著、謝大立編,《謝緯日記》,台南市:人光出版社,2001。
47.瘂弦主編,《小說潮:聯合報第十三屆小說獎暨附新詩獎、報導文學獎作品集》,台北市:聯合報出版,1992。
48.柯源卿,《醫的倫理─一老醫的回憶及留言》,台北市:台大醫學院環境醫學同學會,1990。
(三)學位論文
A.博士論文
1.李雅湘,《腐植酸引起脂肪細胞分化機制之硏究 : 對烏腳病病因的探討》,國立臺灣大學生物化學硏究所博士論文,1999。2.沈琳琥,《生理為基礎之藥理動力及動態模式硏析台灣烏腳病地區養殖魚類砷累積》,國立臺灣大學農業工程學硏究所博士論文,2001。
3.邱弘毅,《台灣西南沿海烏腳病盛行地區及蘭陽盆地居民無機砷之代謝能力與健康危害之流行病學硏究》,國立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硏究所博士論文,1996。4.梁菁平,《整合空間資訊分析攝食烏腳病盛行地區養殖魚貝類之人體健康風險評估及管理》,國立臺灣大學環境系統工程學硏究所博士論文,2008。
5.許鈴宜,《台灣烏腳病盛行地區移行上皮膚癌之流行病學研究》,國立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硏究所博士論文,2001。6.曾慶孝,《烏腳病盛行區居民週邊血管疾病及微循環障礙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硏究所博士論文,1996。7.楊美齡,《過氧化體增生接受子(PPAR)在烏腳病流行區域多樣化疾病所扮演角色之探討 降尿酸藥-sulfinpyrazone清除自由基能力之探討》,國立臺灣大學生物化學曁分子生物學硏究所博士論文,2002。B.碩士論文
1.王聖緯,《底泥對烏腳病地區養殖生態系統中物種砷分布之影響》,國立臺灣大學環境系統工程學硏究所碩士論文,2003。
2.呂明芬,《烏腳病患地區井水中螢光物質的誘變性分析》,國立臺灣大學生物化學硏究所碩士論文,1989。3.呂靜儀,《烏腳病地區井水中螢光物質對動物血清、組織內脂質過氧化物的影響》,國立臺灣大學生物化學硏究所碩士論文,1985。4.林育君,《臺灣烏腳病盛行地區皮膚癌與麩胺基硫轉移酵素及DNA修補基因多形性之相關性分子流行病學硏究》,國立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硏究所碩士論文,2000。5.林信德,《烏腳病地區飲水螢光物質之再研究》,國立臺灣大學生物化學硏究所碩士論文,1980。6.林啟文,《烏腳病地區井水中麥角生物鹼之鑑定》,國立臺灣大學生物化學硏究所碩士論文,1982。
7.林莉茹,《烏腳病盛行地區居民缺血性心臟病之流行病學研究》,國立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硏究所碩士論文,1993。8.洪申發,《烏腳病盛行地區居民肺癌之長期世代追蹤研究》,國立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硏究所碩士論文,1993。9.徐玫平,《烏腳病盛行地區居民高血壓及糖尿病之流行病學研究》,國立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硏究所碩士論文,1991。10.許益祥,《臺灣慢性砷中毒曁烏腳病地區皮膚癌病例與健康對照之週邊淋巴細胞姐妹染色分體交換、微核、染色體斷裂之硏究》,國立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硏究所碩士論文,1995。
11.許翔雁,《台灣烏腳病地區含砷地下水菌種Bosea sp. str. L7506的分離與分析》,國立臺灣大學環境系統工程學硏究所碩士論文,2007。12.郭鴻銘,《臺灣省烏腳病地區井水之過濾除砷硏究》,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64。13.陳淑媛,《烏腳病地區皮膚慢性砷中毒症之多重危險因子研究》,國立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硏究所碩士論文,1991。14.傅貴紅,《烏腳病流行地區癌症流行病學:布袋鎮死亡資料之長期觀察》,國立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硏究所碩士論文,1988。15.黃鳳美,《食用烏腳病地區魚貝類對人體物種砷暴露之風險評估》,國立臺灣大學環境系統工程學硏究所碩士論文,2004。16.黃蘭如,《烏腳病患區井水抽取物誘導小白鼠肝臟中過氧化體增生之硏究》,國立臺灣大學生物化學硏究所碩士論文,1991。17.楊重光,《嘉南烏腳病患區井水螢光物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生物化學硏究所碩士論文,1976。
18.雷少平,《改進米糠油煉製過程提高所含米糠醇量以供烏腳病膳食治療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農業化學硏究所碩士論文,1980。19.廖崑富,《烏腳病盛行地區下泌尿道癌之長期世代追蹤研究》,國立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硏究所碩士論文,1993。20.劉東明,《烏腳病患區井水中螢光物質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生物化學硏究所碩士論文,1986。21.劉彗華,《孫理蓮(Lillian R. Dickson, 1901-1983)與基督教芥菜種教會(The Mustard Seed,Inc.1954-)》,國立清華大學歷史硏究所碩士論文,1996。
22.蔡志斌,《群體醫療執業中心對衛生所醫療化之影響:一個歷史發展的考察》,國立成功大學公共衛生硏究所碩士論文,2007。23.薛玉梅,《臺灣烏腳病盛行地區下皮膚癌之流行病學研究》,國立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硏究所碩士論文,1993。24.龐一鳴,《烏腳病地區井水含砷量與各種癌症死亡率之相關研究》,國立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硏究所碩士論文,1989。25.蘇莠媚,《走入烏腳病的原鄉—烏腳病「人」之病痛經驗》,國立成功大學護理系碩士論文,2007。(四)期刊論文
1.吳新英、李悌元、柯丁選,〈烏腳病之流行病學研究〉,《烏腳病之研究報告》,第1冊9輯(台中縣:台灣省烏腳病防治小組,1980),頁12-23。
2.王榮德、楊緒玲、吳新英〈飲用水和烏腳病發生率之關係〉,《烏腳病之研究 報告》,第2冊25輯(台中縣:台灣省烏腳病防治小組,1985),頁30-46。
3.成令方,〈醫「用」關係的知識與權力〉,《台灣社會學》,第3卷3期(台北市:中央硏究院社會學硏究所籌備處,2002.6),頁11-714.江東亮、吳淑瓊、吳新英,〈烏腳病地區民眾的健康情況與求醫行為〉,《烏腳病之研究報告》,第3冊38輯(台中縣:台灣省烏腳病防治小組,1992),頁11-22。
5.吳新英、陳拱北、曾文賓、許見來,〈台灣省所謂地方性烏腳病之研究〉,《台灣醫誌》,第57卷2期(台北市:台灣醫學會,1958.4),頁830。6.吳新英、楊志良、李悌元、蔡淑芬,〈烏腳病地區衛生醫療信念及行為之調查研究〉,《烏腳病之研究報告》,第1冊11輯(台中縣:台灣省烏腳病防治小組,1982),頁1-63。
7.呂宗學,〈不同科學典範 「看到」 不同東西?以1854年倫敦霍亂流行調查為例〉,《成大醫訊》,第17卷2期(台南市:成功大學醫學中心,2006.4),頁26-30。
8.呂鋒洲,〈烏腳病地區飲水中螢光物質之研究及烏腳病致病原因之再檢討〉,《科學發展》,第6卷4期(台北市: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1978),頁388-403。9.呂鋒洲,〈嘉南烏腳病患區景水中「螢光物質」研究之回顧與瞻望─地方性疾病病因研究之方針〉,《烏腳病之研究報告》,第3冊34輯 (南投縣:台灣省政府烏腳病防治小組,1989),頁20-51。10.呂鋒洲,〈螢光物質、腐植酸與烏腳病之相關研究〉,《中華公共衛生雜誌》,第15卷3期(台北市:中華民國公共衛生學會,1996),頁139-149。11.呂鋒洲、Kurt J Irgolic、林啟文、林國煌、董大成,〈烏腳病患區井水中螢光物質之研究井水內含麥角胺〉,《烏腳病之研究報告》,第2冊17輯(台中縣:台灣省烏腳病防治小組,1983),頁1-10。12.呂鋒洲、李豐,〈螢光腐植酸與砷所引起動物組織的病理變化〉,《台灣醫學》,第1卷6期(台北市:中華民國台灣醫學會,1997),頁689-695。13.呂鋒洲、林信德、許隆隆、林國煌,〈烏腳病地區地下飲用水中螢光物質之再檢討〉,《烏腳病之研究報告》,第1冊12輯(台中縣:台灣省烏腳病防治小組,1982),頁1-6。14.李貞德,〈從師母到女宣—孫理蓮在戰後台灣的醫療傳道經驗〉,《新史學》,第16卷2期(台北市:新史學雜誌社,2005.6),頁95-147。15.林宜長、馮孝芬、陳叡瑜、吳新英、陳美蓮、毛義方、藍忠孚、呂鋒州、李陵旭、林啟東,〈宜蘭地區井水砷含量及螢光強度與居民之烏腳病發生及癌症死亡率之相關研究之研究〉,《烏腳病之研究報告》,第3冊27輯(台中縣:台灣省烏腳病防治小組,1986),頁1。
16.林國明,〈朝向醫療社會學創造性的對話與整合「醫療與社會」專題導論〉,《台灣社會學》,第3卷3期(台北市:中央硏究院社會學硏究所籌備處,2002.6),頁11-71。17柯丁選,〈序言〉,《烏腳病之研究報告》,第1冊6輯(台中縣:台灣省烏腳病防治小組,1978),頁1-2。
18.高聰明、高上榮,〈考察特發性脫疽的原因〉,《台灣醫學會雜誌》,第53卷2期(台北市:台灣醫學會,1954),頁272。
19.高聰明、高上榮、侯書宗,〈考察復榮村所謂怪病的原因〉,《台灣醫學會雜誌》,第53卷4期 (台北市:台灣醫學會,1954),頁65-66。
20.張良澤,〈小烏腳病者的一天生活〉,《夏潮》,第15卷2期(台北市:夏潮論壇,1977),頁52-56。
21.梁妃儀、蔡篤堅,〈烏腳病與小兒麻痺症的隱喻在台灣〉,《中外文學》,第31卷12期(台北市:中外文學月刊社,2003.5),頁94-116。22.許文憲,〈交感神經切除以改善烏腳病症狀〉,《中華民國外科醫學會雜誌》,第31卷1期(台北市:台灣外科學會,1998.4),頁35-38。
23.許文憲、王銘玉,〈腰部交感神經切除合併深股動脈整型術以改善烏腳病末梢循環〉,《中華民國外科醫學會雜誌》,第34卷1期(台北市:台灣外科學會,2001.3),頁16-18。
24.郭宗波、陳茂雄,〈烏腳病之外科治療長期成績〉,《台灣醫學會雜誌》,第68卷6期(台北市:台灣醫學會,1969.6),頁275-289。
25.陳建仁,〈烏腳病的奧秘─多階段、多因子致病機轉的探討〉,《科學月刊》,第20卷238期(台北市:科學月刊雜誌社,1989.10),頁758-763。26.陳洵瑛、蔡信德、蕭莉莉,〈烏腳病患者感覺神經傳導速度之測定〉,《中華民國復健醫學會雜誌》,第8卷1期(台北市:台灣復健醫學會,1980.2),頁18-21。27.曾文賓,〈使用Doppler超音波血流測量器對烏腳病之診斷〉,《烏腳病之研究報告》,第1冊7輯(台中縣:台灣省烏腳病防治小組,1978),頁11-17。28.曾文賓,〈專題討論:烏腳病〉,《台灣醫學會雜誌》,第77卷10期(台北市:台灣醫學會,1978.11),頁723-726。(五)報紙
1.〈怪病不容忽視,復榮村民王連順皮膚病變突發身亡〉,《中華日報》(台北),1956年1月27日,第5版第3頁。
2.〈內長王德溥昨蒞新營即赴沿海地區訪問鹽民漁民〉,《中華日報》(台北),1955年7月9日,第5版3頁。
3.〈彰縣中醫師義診隊抵復榮村開診〉,《中華日報》(台北),1956年4月8日,第5版第3頁。
4.〈復榮村怪病趨嚴重,月中又有兩人死亡〉,《中華日報》(台北),1956年3月21日,第5版3頁。
5.〈復榮村遷新址進入實現階段,連震東視察後召開座談會,會中決定遷村鑿井兩方案〉,《中華日報》(台北),1956年8月23日,第5版3頁。
6.〈復榮舉行村民大會,決定遷村各項細節〉,《中華日報》(台北),1956年12月7日,第5版3頁。
7.〈訪大同村〉,《中華日報》(台北),1957年6月16日,第4版3頁。
8.〈專家多人昨日南來考察皮膚怪病,同意飲水含砷中毒之說認須改善水質方能根絕〉,《中華日報》(台北),1957年6月21日,第4版2頁。
9.〈學甲發現九人似患烏腳病,詳情日內發表〉,《中華日報》(台北),1956年11月29日,第5版第3頁。
10.〈烏腳病兩種治療法,究以何者為宜各界至表重視〉,《中華日報》(台北),1956年11月17日,第5版第3頁。
11.〈學甲鄉烏腳病患者計有二十八人,其中男十二人、女十六人,縣衛生院專案報省請求防治〉,《中華日報》(台北),1957年1月14日,第5版第3頁。
12.〈嘉縣烏腳病情勢頗言重,防治委會昨集會,請縣府撥助經費〉,《中華日報》(台北),1957年7月19日,第5版第3頁。
12.〈學甲患烏腳病者多達二十八名,台大醫學院教授抵鄉實地調查〉,《中華日報》(台北),1957年7月20日,第5版第3頁。
13.〈六塊寮水質將再作化驗〉,《中華日報》(台北),1956年1月1日,第5版第3頁。
14.〈布袋四里發生怪病—患者已有四十餘人〉,《中華日報》(台北),1956年5月15日,第5版第3頁的報導。
15.〈謝緯與烏腳病情緣〉,《台灣教會公報》(台南),2008年6月9日~6月15日,第5張第12-13頁的報導。
(六)口訪資料
1.〈台南縣安定鄉大同村吳村長之口訪稿〉,2009/02/07。
2.〈台南縣安定鄉大同村耆老之口訪稿〉,2009/02/07。
3.〈烏腳病醫療紀念館—王綉雲女士之口訪稿〉,2009/04/24。
4.〈萬芳醫院許文憲醫師之口訪稿〉,2009/04/24。
(七)數位影片
1.華岡興業基金會製作、公共電視台監製,《戰役—台灣流行疾病第四集(烏乾蛇、烏腳病)》,台北市:公共電視文化,2004。
2.張志勇導演,《一隻鳥仔哮啾啾》,台北市:囈舍電影有限公司,1997。
(八)網頁
1.中央健康保險局http://www.nhi.gov.tw/
2.行政院衛生署新營醫院http://www.syh.doh.gov.tw/
3.國立台灣博物館http://www.ntm.gov.tw/tw/
4.台灣烏腳病醫療紀念館http://www.blackfoot.org.tw/index.html
5.國立台灣大學圖書館館藏目錄http://www.lib.ntu.edu.tw/catalog/webpac/webpac.asp
6.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http://web1.nsc.gov.tw/
7.國立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http://www.cph.ntu.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