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中文部分
王志嫻,1999,〈臺北市公立高中學生政治態度與班級氣氛之相關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浩博,1992,〈臺灣地區國小兒童政治態度的研究〉,行政院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計畫編號:NSC81-0301-H081B- 001。
王嵩山,2001,《臺灣原住民的社會與文化》,台北市:聯經。
古珮琳,1998,〈家庭溝通型態與高中職學生政治態度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吳乃德,1999,〈家庭社會化與意識形態:臺灣選民政黨認同的世代差異〉,臺灣社會學研究,第三期,53-85。吳明峰,2008,〈國中生家庭機制與民主價值之關連性研究-以臺北市國中為例〉,國立政治大學社會科學院行政管理碩士論文。吳榮輝,1987,《盧梭政治理論之研究》,臺北市:台灣商務印書館。
李玉瑞,2005,〈吞世代政治態度之分析-以臺北縣樹林市國小六年級學童為例〉,國立政治大學社會科學院行政管理碩士研究所碩士論文。李志強,2008,〈臺北市高職學生政治信任感之研究-學校社會化機制之觀察視角〉,國立政治大學社會科學院行政管理碩士研究所碩士論文。李育任,2005,〈家庭父母政黨態度一致性與大學生政黨傾向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呂亞力,1991,《政治學》,臺北:三民。
余俐薇,2007,〈國民中學學生政治知識與民主政治態度之關係-以臺中縣后里鄉國中學生為例〉,東海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邱賢俊,2003,〈國小學童政黨、政治知識與態度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周正勝,2007,〈直轄市國小學生政治社會化之探討〉,國立政治大學社會科學院行政管理碩士研究所碩士論文。林嘉誠,1989,《政治心理形成與政治參與行為》,臺北:商務。
林寶山譯,杜威著,1989,《民主主義與教育》,臺北:五南。
易君博,1993,《政治理論與研究方法》,臺北:三民。
侯淑嫣,2005,〈國小學生政治社會化成效之研究:以臺北市國小四至六年級學生為例〉,國立臺灣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胡 佛,1998,《政治文化與政治生活》,臺北:三民書局。
袁頌西,1969,〈政治社會化:政治學中一個新的研究領域〉,《思與言》,第7卷,第4期:216 -226。------,1972,〈家庭權威模式、教養方式與兒童之政治功效意識〉,《思與言》,第10卷,第4期:35 -53。
------,2004,《政治社會化:理論與實證》,臺北市:三民。
張佑宗,1990,〈民主轉型與台灣政治文化的變遷(1980年代)〉,國立台灣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張雪君,1995,〈國小學生政治社會化成效之研究〉,臺中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張經瑞,2005,〈學校對大學生政治態度與行為的影響─社會化觀點與分配觀點的分析〉,國立政治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陳文俊,1983,《臺灣地區中學生的政治態度及其行成因素—青少年的政治社會化》,臺北:資訊教育推廣中心基金會。
陳文俊,2000,〈政治的孟德爾定律?家庭與臺灣國小學童的政治學習〉,《國立中山大學社會科學季刊》,2〔2〕:99-136。陳文俊、郭貞,1999,〈臺灣地區中學生的政治態度與價值〉,《理論與政策》,第五期,頁:113- 136。陳秋燕,1994,〈北、高兩市國中生之政治認知與態度〉,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陳陸輝,2005,〈威脅、能力與容忍:臺灣民眾對威脅認知與政府能力評估對政府侵權行為容忍之初探〉,全球化時代的公民與國家暨臺灣社會變遷基本調查第十次研討會,臺北,中央研究院政治學研究所籌備處。
陳朝陽,1979,《臺灣地區兒童政治知識與民主政治態度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陳義彥,1979,《臺灣地區大學生政治社會化之研究》,臺北:德成書店﹐p.6.&p.138.。
陳義彥、陳陸輝,2004,〈臺灣大學生政治定向的持續與變遷〉,《東吳政治學報》,第18期:p.13。傅曉芬,2002,〈臺灣地區國小學童政治社會化之研究:家庭與學童的政治學習〉,國立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曾淯菁譯,M. Lindstrom與P. B. Seybold合著,2003,《人小錢大,吞世代》,臺北:商周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塗惠玲,1996,〈臺灣中部地區國小兒童民主法治知識與態度之調查研究〉,國立嘉義師範學院研究所碩士論文。葉佳文,2001,〈臺灣高中職學生政治社會化-以桃園地區為例〉,國立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葉啟政,1994,《社會科學概論》,臺北:空大。
劉嘉薇,2008,〈大眾傳播媒介對大學生政治支持的影響:一項定群追蹤的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政治學系博士論文。劉憶琪,2006,〈臺灣未來主人翁國家認同之研究-以臺北市國小六年級學童為例〉。
蔡壁煌,1994,《學校與學生政治社會化》,臺北:師大。
賴俔劭、顏禎慧、黃盟棋,2008,〈「洪潮」對學童政治社會化之影響:以臺北市小學生為例〉,臺北:中華傳播協會。
簡曉玲,2004,〈臺灣地區國小學生政治社會化研究-新店市國小學童個案分析〉,臺北市立師範學院社會科教研究所碩士論文。羅瑞玉,1989,〈國民中小學學生政治社會化態度傾向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貳、英文部分
Allport, G. W. 1935.〝Attitude〞. In C. Murchison(ed.).A Handbook of Social Psychology. Worcester, Mass: Clard University Press.
Almond,Gabriel.A. ﹐& Sidney Verba.1963. The Civic Culture:Political Attitudes and Democracy in Five Nations. Frinceton, New Jersey:Frinceton University Fress.
Dawson﹐R. ﹐& K.Prewitt﹐1969.Political Socialization: An analytic Study. Boston: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Jaros,D. 1973,Socialztion to Politics,N.Y.:Praeger Publishers, pp.139-145.
Easton, D. ﹐& J. Dennis, 1969. Children in the Political System:Origins of Political Legitimacy. New York:McGraw-Hill. p.7
Greenstein, Fred. I. 1968.“political Socialization”,in David. L. Sills et al.,Internationa Encyclopedia of the Social Sciences. The Macmillan Company and The Free Press, Vo1.14.
Hess,R.D. ﹐& J.V.Torney,1967.The Development of Political Attitudes in Children, N. Y.: Doubleday & Company.
Hyman, H. H. 1959. Political Socialization-A Study in the Psychology of Political N.Y.:The Free Press,p.18.
-------. 1963.〝Mass Media and Political Socialization: The Role of Patterns of Communication〞﹐ in Lucian W. Pye(ed.), Communications and Political Development,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参、網路部分
孔文吉(尤稀‧達袞),2004,〈從二OO四年總統大選看原住民之民意與前途〉,蜂報網:http://www.cyberbees.org/blog/ archives/003302.html。檢索日期:2004年3月31日。
書香滿校園,2008,〈台灣原住民14族〉,書香滿校園網:http://
sulanteach.msps.tp.edu.tw。檢索日期:2008年4月30日。
教育測驗出版社,2008,〈國中各學科基本學力指標 -社會學科〉,教育測驗出版社網:http:// www.edutest.com.tw/ way/ know/depend/
social.htm。檢索日期:2010年1月4日。
教育部, 2009,〈國中公民與道德課程標準〉,教育部資訊教育軟體與教材資源中心網址: http://content.moe.edu.tw。檢索日期:2010年1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