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健、林谷恆(2018)。露營旅遊者的涉入程度與心流體驗之相關性研究,觀光與休閒管理期刊,6(1),167-176。
文崇一(1961)。九歌中的水神與華南的龍舟賽神。中央研究院民族研究所集刊,11,51-123。
文崇一(1990)。中國古文化。台北:東大圖書。
王大利(2013)。龍舟運動的發展現狀及其對策分析。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1(8),23-24。
白家倫(2005),青少年性別角色特質、休閒態度與休閒阻礙間關係之研究-以南投縣高中職學生為例(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彰化縣。江雯琪(2012)。臺北市樂齡游泳者休閒涉入、休閒效益與休閒阻礙之研究(碩士論文)。臺北市立體育學院,臺北市。
何根海(2002)。端午龍舟競渡的新解讀,歷史月刊,173,76-81。
吳士良(2016)。台灣發展龍舟競技運動推廣策略探討(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大學,桃園市。吳育誠(2010)。民俗運動賽會參與者之動機、滿意度與再遊意願之研究~以嘉義縣龍舟競賽為例(碩士論文)。臺灣體育學院,臺中市。吳明蒼、柳立偉、張珈瑛(2011),休閒阻礙階層模式之研究,臺中學院體育,7,89-100。
呂采縈(2013)。高雄市國中體育教師休閒運動參與動機及工作投入之研究(碩士論文)。樹德科技大學,高雄市。李文益、范良誌。淺談龍舟運動及划槳基本技術。萬能學報,35,131-141。
李佳容(2018)。登山健行活動者人格特質、休閒動機、休閒阻礙與休閒效益之研究(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李訓勝、巫昌陽、陳淑利(2012)。龍舟訓練對團隊凝聚力之成效研究,2012 年兩岸運動訓練科學研討會論文集,p22-28。
李崑璋(2014)。滑水運動參與者休閒參與動機與休閒阻礙之研究,輔仁大學體育學刊,13,1-19。
李嘉慶(2002)。屏東縣偏遠地區國小教師休閒運動參與現況與動機之調查研究
究,休閒研究,4(2),2012。
初昌樂、楊世傑(2012),女性海外自助旅遊者生活型態、涉入程度與主觀幸福感之研究,休閒研究,4(2),69-85。
周峻寬(2015)。台南市國際龍舟賽參與動機與滿意度、價值之研究(碩士論文)。臺灣體育學院,臺中市。周庭竹(2016)。鐵人三項參與者認真休閒特質、休閒阻礙、涉入程度及休閒參與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屏東縣。林志哲(2012)。中學教師休閒運動參與動機及休閒阻礙因素之研究(碩士論文)。長榮大學,臺南市。林季燕(2015)。大學生休閒運動涉入、休閒運動滿意度對真實快樂之影響,臺灣運動心理學報,15(2),19-37。
林延杰(2018)。休閒活動的休閒涉入、休閒效益及休閒阻礙之研究-以溯溪活動為例(碩士論文)。臺北城市科技大學,臺北市。林悅強(2018)。脊髓損傷者水域休閒動機、休閒阻礙及休閒涉入關係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中科技大學,臺中市。林清山(2014)。心理與教育統計學,臺北市:東華出版社。
林瑩昭(2015)。自行車騎乘者涉入程度、休閒覺知自由及幸福感之研究。運動與遊憩研究,10(2),56-77。
林蕙君、郭癸賓、吳崇旗(2015)。屏東賽嘉航空公園飛行傘活動參與者遊憩動機、活動涉入及遊後行為關係之研究,嘉大體育健康休閒期刊,14(3),16-31。
林濰榕、李明儒(2010),風浪板從事者其遊憩動機對活動涉入之影響,運動休閒餐旅研究, 5(3),152-170。
林寶山(1998)。教學論。臺北市:五南。
洪升呈(2011)。大專學生休閒動機量表之建構。輔仁大學體育學刋,10,27-44。
洪晉宏(2017)。女子路跑者之參與動機、阻礙因素及持續涉入因應策略(碩士論文)。中正大學,嘉義縣。范姜士金(2015) 。軍訓教官休閒涉入與滿意度及阻礙之研究 -以新竹縣 (市)軍訓教官為例(碩士論文)。萬能科技大學,桃園市。倪依克、孫慧(1998)。中國龍舟文化的社會品格。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4(3),16-20。
徐元民(1999)。台灣龍舟競渡文化之傳承。台北市:行政院體育委員會。
高拱乾(1968)。臺灣府志。台北市:國防研究院。
高群超(2011) ,水上安全救生訓練參與者之社會支持、參與動機與阻礙因素對涉入程度之影響研究, 運動休閒管理學報,8(1), 209-227。
張文騰(2004)。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教職員工休閒運動參與及阻礙因素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雲林縣。張作斌(2012)。對我國傳統體育項目入奧發展策略的思考.以競技龍舟運動為例。沈陽體育學院學報,31(3)。126-128
張良漢(2007)。登山健行活動涉入量表信度與效度之建構。運動休閒管理學報,4(1),34-.43。
張春興(1996)。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台北市:東華。
張春興、楊國樞(1980)。心理學。台北市:三民。
張淑青(2007)。風浪板運動者之參與動機、休閒阻礙對遊憩體驗、滿意度與未來參與意願的影響。觀光休閒學報,14(2),109-134。
曹校章、陳建文、黃智能 (2015)。海洋運動觀光與休閒活動涉入量表之發展。嘉大體育健康休閒期刊,15 (1),92-105。
梁惠茹(2013)。成年人休閒動機、休閒阻礙與涉入程度之研究-以桃園縣虎頭山公園為例(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彰化縣。郭秉寬、李福恩(2015)。2014 年鐵人三項國際邀請賽參與動機、涉入程度與休閒效益之研究,運動與觀光研究,4(1),11-28。
郭國正、戴麗淑、陳建廷(2017),高雄市國中教師路跑活動參與動機與阻礙因素之研究,中原體育學報,11,20-30。
陳東燕(2014),苗栗縣教師休閒參與動機、休閒滿意度與休閒阻礙因素關係之研究(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台中市。陳思倫、歐聖榮、林連聰(1997)。休閒遊憩概論。台北縣:空中大學
陳淑華、方文熙(2012)。臺北地區學齡前期兒童母親親子休閒阻礙與幸福感之研究,休閒與社會研究,6,27-40。
陳惠卿(2018)。教師休閒運動參與、工作滿意度與工作績效之研究-以高雄市國小教師為例。義守大學,高雄市。
陳睿凡(2018)。休閒動機、休閒涉入、休閒阻礙及休閒效益之研究-以醫學大學學生為例(碩士論文)。嶺東科技大學,台中市。曾沈連魁(2014)單車騎士運動參與動機、阻礙因素及持續涉入之研究,國立台灣體育大學學報,3(2),47-64。
曾振忠(2017)。臺北市、新北市地區農會員工休閒運動參與動機與阻礙因素之研究(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臺北市。温志豪(2018)。跑步的參與動機、休閒阻礙與休閒效益之研究-以馬拉松運動為例(碩士論文)。稻江科技暨管理學院,嘉義縣。湯雅琪(2014)。主題性路跑參與者參與動機、涉入程度與滿意度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覃群博(2018)。小琉球休閒水肺參與動機、休閒涉入與地方依附相關之研究(碩士論文)。樹德科技大學,高雄市。黃孟立、李嘉惠、鍾志強、蔡瑋娟(2012)。有氧舞蹈參與動機、涉入程度與生活滿意度相關之研究-以雲林縣婦女為例,休閒事業研究,10(4),100-118。
黃俊英、賴文彬(1990)。涉入的理論發展與實務應用。管理科學學報,7(1),15-29。
楊仁仁、陳健隆(2011)。高爾夫運動參與動機量表編制之研究,休閒保健期刊,6,99-108。
楊建夫(2007)。休閒遊憩概論。臺北市:華都文化。
楊登雅(2003)。休閒阻礙階層模式之驗證-以Crawford&Godbey之休閒阻礙三因子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楊順淵(2014)。龍舟競賽參與動機與社會支持之研究-以彰化縣國中組為例(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彰化縣。董文祥(2016)。休閒涉入、休閒阻礙與幸福感關係之研究-以墾丁後壁湖潛水者為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高雄市。雷樹水(1980),臺灣扒龍船的歷史,中央月刊,12(8),68-71。
臺南市政府(2012)。2012臺南市國際龍舟錦標賽秩序冊。臺南市:臺南市政府。
臺南市政府(2013)。2013臺南市國際龍舟錦標賽秩序冊。臺南市:臺南市政府。
臺南市政府(2014)。2014臺南市國際龍舟錦標賽秩序冊。臺南市:臺南市政府。
臺南市政府(2015)。2015臺南市國際龍舟錦標賽秩序冊。臺南市:臺南市政府。
臺南市政府(2016)。2016臺南市國際龍舟錦標賽秩序冊。臺南市:臺南市政府。
臺南市政府(2017)。2017臺南市國際龍舟錦標賽秩序冊。臺南市:臺南市政府。
臺南市政府(2018)。2018臺南市國際龍舟錦標賽秩序冊。臺南市:臺南市政府。
臺南市政府環境保護局(2019.3.25)。河川水質監測及水域生態調查臺南運河【公告】。臺南市:臺南市政府環境保護局。2019年3月25日,取自: https://web.tainan.gov.tw/epb/cp.aspx?n=16141&s=6437
劉昌緯(2018)。自行車參與者參與動機、休閒阻礙與休閒效益之研究-以大鵬灣車道為例(碩士論文)。美和科技大學,高雄市。劉盈足(2005)。公務員週末之休閒涉入與其休閒滿意度關係之探討以彰化地鄉鎮市公所為例(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彰化縣。劉照金(2007)。臺灣海洋海洋運動觀光發展現況之分析。國民體育季刊,36,22-31。
蔡宜臻、彭小惠、謝立文(2016)。2015 熊愛跑公益健康路跑參與動機、涉入程度對幸福感之相關研究。臺南大學體育學報,12,155-170。
蔡瑞宇(1996)。顧客行為學。台北市:天一圖書。
鄭伃晴(2016)。臺北市國小教師休閒運動參與動機與阻礙因素之研究(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臺北市。蘇玄贊(2018)。水陸域休閒遊憩活動課程休閒涉入、休閒效益與休閒阻礙之研究(碩士論文)。臺北城市科技大學,臺北市。Bread,J.G.,& Ragheb,M.G(1983).Measuring leisure motivation.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15(3), 219-228
Crawford,A.W.&Godbey,G.(1987).Reconceptualizing barriers to family leisure.Leisure Sciences,9,119-127.
Crawford,D.W.,Jackson,E.L.,&Godbey,G.(1991).A hierarchical model of lesisure constraints.Leisure Sciences,13,309-320.
Deci,E.L & Ryan,R.M(1985).Intrinsic motivation and self-determination in human behavior,New York:Plenum.
Dimanche, F., Havitz, M. E., & Howard, D. R. (1991). Testing the involvement profile(IP) Scale in the context of selected recreational and touristy activities. Journalof Leisure Research, 23(1), 51-66.
Ellis, G. D., & Witt, P. A. (1989). The leisure diagnostic battery users manual. StateCollege, PA: Venture Publishing, Inc.
Huang, C.-Y., Chou, C.-J., & Lin, P.-C. (2010). Involvement theory in constructing bloggers’ intention to purchase travel products. Tourism Management, 31(4), 513-526.
Jackson,E.L.(1988).Leisure constraints:A survey of past research.Leisure Sciences. 10(3),203-215.
Kapferer,J.&Laurent,G.(1985). Consumers’Involvement Profile:New Empirical Results.Advances in Consumer Research,12(1),290-295.
Kyle, G. T., Graefe, A. R., Manning, R. E., & Bacon, J. (2003). An examination of therelationship between leisure activity involvement and place attachment among hikers along the Appalachian Trail.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35, 249-273.
Kyle, G., Absher, J., Norman, W., Hammitt, W., & Jodice, L. (2007). A modified involvement scale. Leisure Studies, 26(4), 399-427.
Maslow,A,H(1993), A theroy of meta.motivation:The biological rooting of the value.life.In A.H.Maslow,The farther reaches of human nature.289-328.New York:Penguin/Arkana.
McIntyre, N. (1989). The personal meaning participation: Enduring involvement.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21(2), 167-179.
McIntyre, N., & Pigram, J. J. (1992). Recreation specialization reexamined: The case of vehicle.based campers. Leisure Sciences, 14(1), 3-15.
Samdahl,D.M.,&Jekubovich,N.J.(1997).A critique of leisure constraints:Comparative analyses and understanding.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29(4),430-452.
Selin,S.W & Howard,D.R.(1988),Ego involvement and leisure behavior:A conceptual specificatiom,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20(3),237-244.
Sheriff,M.,&Cantril,H.(1947).The psychology of ego-involvements,social attitudes and identifications.New York:John Wiley & Sons.
Torkildsen,G.,(1992),Leisure and recreation managment, New York:E.&F.N.Spon.
Zaichkowsky,J.L.(1985).Measuring the involvment construct.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12,341-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