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176) 您好!臺灣時間:2025/09/06 07:44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張家銘
研究生(外文):Chia-Ming Chang
論文名稱:可拓物元理論發散性思維應用於設計創作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Applied Extension Theory Divergent Thinking in Design Creation
指導教授:陳振輝陳振輝引用關係林文昌林文昌引用關係張妃滿張妃滿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作者未提供作者未提供作者未提供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銘傳大學
系所名稱:設計創作研究所碩士班
學門:設計學門
學類:其他設計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8
畢業學年度:96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19
中文關鍵詞:可拓學發散樹創意思考
外文關鍵詞:creative thinkingdivergent treeExtenics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
  • 點閱點閱:284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本設計創作旨在研究可拓物元之概念應用於設計創作上,提出一個以轉化創意為主軸,進 一步將發散樹的物元發散特性思維應用於實務個案與個人創作做例證,以提供相關業界與研究人士做參考。經研究發現,「發散樹之物元發散特性」可運用於設計創作的思考中,發散樹的物元發散特性旨在拓展創意的概念並從中獲得大量發散出的辭彙並以不同角度來思考設計創作。
本研究從理論的提出與實際應用中,得到以下的結論:
一、發散樹之物元發散特性的思維應用上,首重發想時的流暢度,勿陷入制式名詞或公式的框架中。
二、發散樹之物元發散特性的思維應用與其他創意思考法互為結合使用,更能拓展設計創作不同的面向。
三、發散樹之物元發散特性的思維應用為外顯的思考法,設計者本身對相關設計知識的養成與生活經驗的多寡,對於發散思維有相當的關係。
The purpose of the present design is to apply the concept of extension matter-element to design creation. It provides examples of a practical application and an individual design that use conceptual transformation as an axis and develop the properties of divergent trees as a reference for professionals and researchers.
From our research, we discovered that the properties of divergent trees could be used in design thinking at the stage of creation. The divergent nature of the matter-element of divergent trees extends the conceptual range of ideas. It amasses a huge amount of divergent vocabulary, and generates a better concept of creation and performance from association.
From these theoretical propositions and their practical application,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can be drawn from the present research:
1.In terms of the application of the divergent nature of matter-element of divergent trees, free flow of creation is of the utmost importance. One should avoid being trapped by standard terms or formulae.
2.Through combining the application of the divergent nature of matter-element of divergent trees with other creative thinking methods, more facets of design creation can be discovered.
3.The application of the divergent nature of matter-element of divergent trees is an explicit thinking method. For designers, learning about design and life experience are related to divergent thinking.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研究背景………………………………………………………1
第二節:研究動機………………………………………………………2
第三節:研究目的………………………………………………………2
第四節:研究範圍………………………………………………………3
第五節:研究限制………………………………………………………3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可拓學範疇……………………………………………………4
2-1-1.可拓學的產生背景………………………………………………4
2-1-2.可拓學語發散樹的從屬關係……………………………………5
2-1-3.矛盾問題…………………………………………………………5
2-1-4.研究事物可變性…………………………………………………6
2-1-5.可拓學的基本概念………………………………………………6
2-1-6.物元描述注意事項………………………………………………8
第二節:發散樹的內容
2-2-1.一物多徵…………………………………………………………9
2-2-2.一徵多物…………………………………………………………10
2-2-3.一值多物…………………………………………………………10
2-2-4.一特徵元多物……………………………………………………11
2-2-5.一物一值多徵……………………………………………………11
2-2-6.一物一徵多值……………………………………………………12
第三節:創造力
2-3-1. 什麼是創造力……………………………………………………13
2-3-2. 創造是一種歷程…………………………………………………14
第四節:與可拓學之發散樹相關的創造力思考法………………………15

第三章 發散樹創造思考之研究方法
第一節:研究架構與程序…………………………………………………17
第二節:發散樹的物元物元發散特性概念與設計思考的關係
3-3-1. 物元邏輯概念……………………………………………………19
3-3-2. 發散樹的物元發散性與設計思考關係…………………………22
第三節:小結………………………………………………………………27

第四章 發散樹的物元發散特性思考應用提出
第一節:發散樹的物元發散特性思考模式應用原則掌握………………28
第二節:發散樹的物元發散特性思考模式應用的態度…………………30
第三節:發散樹的物元發散特性思考模式應用的評選基準……………32
第四節:小結………………………………………………………………33

第五章 創作實例說明與個人實務設計案例
第一節:實務設計案例
5-1-1. 案一 巨光廣告招牌與周邊商品設計……………………………34
5-1-2. 案二 銘傳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成果光碟設計……………………48
第二節:個人創作案例
5-2-2. 案一音樂水墨—境外化境………………………………………63
5-2-1. 案二「Old is New時尚故宮」摩登T恤設計大賽………………71
第三節:小結………………………………………………………………81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結論………………………………………………………………82
第二節:建議………………………………………………………………83
第三節:後續研究…………………………………………………………84

參考文獻………………………………………………………………………85

附錄……………………………………………………………………………88
■ 中、外文書籍
1.王其敏著(民86)。《視覺創意:思考與方法》。臺北市:正中。
2.丘永福 編著(民79)。《設計基礎》。台北市:藝風堂出版。
3.尼可拉斯.魯卡斯原著(民84)。《設計的表現形式:想像力的激發》。臺北市:六合。
4.米甘幹•理佛客主編。《探索聰明的規律-(下)》。中華原住民知識經濟協會。
5.佐口七朗 編著(民79)。《設計概論》。台北市:藝風堂。
6.吳俊杰著(民93)。《設計意識與設計服務》。台北市:亞太圖書。
7.李錫津著(民76)。《創造思考教學研究》。臺北市:臺灣書店。
8.林品章著(1990)。《商業設計:理論基礎實務》。台北市:藝術家。
9.林崇宏著(民90)。《設計概論》。台北市:全華科技。
10.林慶昭著(民92)。《激發創意力》。台北縣中和市:大慶出版社。
11.孫易新著(民91)。《心智圖法基礎篇─多元知識管理系統》。台北縣:耶魯國際文化。
12.孫易新著(民91)。《心智圖法進階篇─多元知識管理系統》。台北縣:耶魯國際文化。
13.辜振豐(民92)。《布爾喬亞:欲望與消費的古典記憶》。台北市:城邦文化。
14.陳龍安、朱湘吉合著(1994)。《創造與生活》。台北市:空大印行。
15.陳瓊花著(民84)。《藝術概論》。台北市:三民書局。
16.傅皓政著(民92)。《大師不敢翹的課─聰明思考的十個邏輯》。台北市:御書房。
17.楊朝陽著(民77)。《企業實用創意法》。臺北市:朝陽堂出版。
18.經觀榮著(民94)。《創造學:理論與應用:theory and practice》。臺北縣中和市:新文京開發。
19.蔡文,楊春燕原著(民90)。《可拓行銷》。台北市:全華科技。
20.蔡文、楊春燕、何斌著(2002)。《可拓策劃》。中國北京:科學出版社。
21.蔡文、楊春燕、何斌著(2003)。《可拓邏輯初步》。中國北京:科學出版社。
22.蔡文、楊春燕、林偉初原著(民90)。《可拓工程方法》。台北市:全華科技圖書。
23.龐諾著(民85)。《水平思考法》。台北市:桂冠。
24.羅賓琳達著(民90)。《創意的思考:以新方法解開你的視覺想像力》。台北市:六合出版。
25.Graham Wallas (1926)。《The art of thought》。New York:Harcourt。

■ 學術論文
1.李佳珍(1999)。《符合意象圖形在平面廣告中應用與表現研究─以海報設計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研究所。
2.李根在(民90)。《複數相加創意思考法之開發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設計研究所。
3.李麗紅(1997)。《應用CPS概念與設計方法之探究》。國立交通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
4.許和捷(1997)。《三段式設計方法在視覺傳達計應用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
5.陳坤成(1998)。《以聯想與類比推理來激發創意之研究》。國立交通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
6.程娟娟(民92)。《圖解思考在創意設計之應用:以噴泉物象法操作叉枝複活法》。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在職進修。
7.鄒永勝(1997)。《視覺修辭技巧在平面設計的應用探討》。國立交通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
8.劉靜純(1998)。《應用三十六計與設計創意激發之探討》。國立交通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
9.謝雯雅(民91)。《焦點聯想法於設計創意激發之應用研究》。大葉大學設計研究所。

■ 中文期刊
1.柯凱仁(民90)。《福田繁雄創意思維初探》。銘傳大學數位媒體設計系。頁69-72。
2.黃幸美(民84年2月)。《教育研究雙月刊》第4期─類比推理教學方法之探討。
3.趙燕偉 楊春燕 張國賢(民90)。《可拓方法在機械產品概念設計中的應用》。國立台灣 大學工程學刊。頁11-20。
4.蘇盈真 張士行(民90)。《應用可拓理論於供應商評選模式之研究》。中華技術學院學報。頁164-169。

■ 網站
1.http://web.gdut.edu.cn/~extenics/h.htm
2.http://www.cnic.org/index.php?title=%E5%8F%AF%E6%8B%93%E5%AD%A6&variant=zh-tw

■ 講義
柯凱仁(民93)。進階設計專題上課講義。
電子全文 電子全文(本篇電子全文限研究生所屬學校校內系統及IP範圍內開放)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