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部分
[1]中國時報,民國九十二年八月八日,C2版。
[2]王詩君(2003),排放標準與又因機制結合下之水污染防治政策-以水汚當量為課徵基礎的方案比較分析,國立台灣大學農業經濟研究所。[3]丘昌泰(1995),環境管制政策,臺北市,淑馨出版社。
[4]伍啟元(1988),公共政策,下冊,臺北市台灣商務印書館。
[5]吳定(1999),公共政策,臺北市,華視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6]吳定(2000),公共政策,臺北市,華視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7]吳定(2004),公共政策辭典,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8]吳濟華、屠世亮譯著(1989) Leonard Ortolan 原著,環境規劃與決策,臺北市,金銘圖書有限公司。
[9]呂鴻光(2004),台灣環境永續發展研討會-人文與科技之融合,台中縣,台灣環境資源永續發展協會/朝陽科技大學環境工程與管理系/社會工作系。
[10]李允傑、丘昌泰(2003),政策執行與評估,臺北市,元照出版有限公司。
[11]林達雄(2003),環境保護政策批判評估模式之建立-以台灣地區空氣及水質為例。私立中國文化大學地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2]柯三吉(1998),公共政策:理論、方法與臺灣經驗,臺北市,時英出版社。
[13]孫岩章編著(2001),環境污染與公害鑑定,臺北市,科技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14]徐仁輝(1998),利益分配、制度與環保政策之制定,中國行政評論,第七卷第四期,頁77-91。[15]徐政訏(2001),臺灣地區河川污染分析,2001海峽兩岸財經研討會論文集。
[16]黃麗玲(1992),臺北市垃圾清運民營化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17]蔡勳雄(1999),國家環境保護計畫,行政院環保署。
[18]鄭勝分(2000),環保政策之理論與實務-石化工業污染管制性政評析,研考雙月刊第24卷第1期,頁63-69。[19]鄭詩音(2002),我國水污染防治制度之比較研究-高屏溪流域之應用。國立中山大學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英文部分
[1]Burrows, Paul, (1980) The Economic Theory of Pollution Control. Oxford: Robertson.
[2]Dewess, D.N., C. K.Everson, and W.A.Sims., (1977) Economic Analysis of Environment Policies. Toronto: University of Toronto Press.
[3]Olsen, M.(1965).G. J. The Logic of Collective Action.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4]Pressman, Teffrey. and Wildavsky, A. (1973). Implementation.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5]Siebert, Horst. (1987) Economics of the Environment: Theory and Policy, 2nd. New York: Springer-Verlag.
[6]Stigler, J. (1971).”The Theory of Economic Regulation,”Bell Journal of Economic and Management Science, No.2, pp.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