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188) 您好!臺灣時間:2025/10/07 19:29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吳孟珊
研究生(外文):Wu, Mengshan
論文名稱:朱雲嵩作品《大廣弦、殼仔弦與樂隊》之分析與詮釋
論文名稱(外文):An Analysis and Interpretation of Zhu Yun-song’s Composition “Da-Guang-xian, Ke-zai-xian and Orchestra”
指導教授:林昱廷林昱廷引用關係高韶青
指導教授(外文):Lin, YutingGao, Shaoqing
口試委員:林昱廷高韶青桑慧芬
口試委員(外文):Lin, YutingGao, ShaoqingSang, Hueifen
口試日期:2012.03.30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音樂學系碩士班
學門:藝術學門
學類:音樂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2
畢業學年度:100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04
中文關鍵詞:民歌大廣弦殼仔弦朱雲嵩
外文關鍵詞:Folk songsDa Guang XianKe Zai XianChu Yun-Song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2
  • 點閱點閱:2677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6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由朱雲嵩創作之《大廣弦、殼仔弦與樂隊》運用了臺灣歌仔戲主要的兩個伴奏樂器,大廣弦與殼仔弦,並以四首臺灣民歌《桃花過渡》、《丟丟銅仔》、《思想起》、《草螟弄鷄公》為素材創作而成,將傳統音樂元素與現代國樂融合,對演奏技術也有很大挑戰,是一首優秀的作品。
本文首先對創作者朱雲嵩的求學背景及樂曲的創作背景進行梳理,第二步對大廣弦及殼仔弦的源流與形制特性做探討,第三步針對樂曲本身進行樂曲及技法分析,最後綜合以上觀點,筆者提出自己對此曲的詮釋方法。
大廣弦與殼仔弦是臺灣傳統戲曲中重要的文化資產,但對此二樂器之學術論文卻非常稀少,本篇論文透過對樂器的形制及特性的研究,加上樂曲的探討與詮釋,希望能對未來研究者提供素材,為傳統音樂的研究與保存達拋磚引玉之效。
“Da-Guang-xian, Ke-zai-xian and Orchestra”by Chu Yun-Song, using two main accompaniment string instruments (which are Da-Guang-xian and Ke-zai-xian) in Taiwanese folk opera, is an excellent and challenging with a fusion of four exquisite folk songs and a touch of traditional elements in contemporary composition.
Firstly, this dissertation aims to collate the composer's education background and the refinement of this composition, following by review the structure of both instruments. Thirdly, is to analayse the form arrangement and of this composition. Lastly, is comprehensing above outcomes and attempts to address own interpretation towards this work.
Both Da Guang Xian and Ke Zai Xian are jewels of Taiwanese Traditional Theater Arts, while this dissertation hopes to enrich, improve and preserve the study of both instruments in traditional music.
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 ii
目 錄 iii
圖目錄 v
表目錄 v
譜例目錄 v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文獻探討 2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6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7
第二章 朱雲嵩《大廣弦殼仔弦與樂隊》之創作背景 9
第一節 朱雲嵩生平背景 9
第二節 《大廣弦、殼仔弦與樂隊》創作背景及內容 14
第三章 大廣弦、殼仔弦之介紹 17
第一節 大廣弦、殼仔弦的形制 17
第二節 大廣弦、殼仔弦的功能 21
第三節 大廣弦、殼仔弦演奏技法探討 22
第四章 樂曲《大廣弦、殼仔弦與樂隊》之分析 26
第一節 樂曲分析 26
第二節 技法分析 46
第三節 詮釋分析 55
第五章 結論 69
參考資料 71
附錄一 朱雲嵩訪談記錄 74
附錄二 許永仁訪談記錄 78
附錄三 《大廣弦、殼仔弦與樂隊》技法詮釋譜 83
附錄四 四首台灣民歌原譜 89
一、書目
王友蘭
 2005 《陳冠華的吹拉唱彈》。宜蘭: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林勝儀 編譯
 2008 《新編音樂辭典(樂語)》。臺北:美樂出版社。
陳彬、陳松民 合編
 1986 《薌劇傳統曲調選》。福建:人民音樂出版社。
陳松民
2009 《俚歌雅韻敘漳台》。福建:海風出版社。
陳耕
2003 《閩台民間戲曲的傳承與變遷》。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
許常惠
 1982 《臺灣福佬系民歌》。臺北:百科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曾永義
1988 《台灣歌仔戲的發展與變遷》。臺北:聯經出版社。
莊永明
 1995 《臺灣歌謠追想曲》。臺北:前衛出版社。
鄭恆隆
 1989 《臺灣民間歌謠》。臺北:南海圖書文具有限公司。
臧汀生
 1980 《臺灣閩南語歌謠研究》。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樂 聲
 2002 《中華樂器大典》。北京:北京民族出版社。
簡上仁

 1987 《台灣民謠》。臺北:眾文圖書公司。
簡上仁
 2001 《福爾摩莎之美-臺灣的傳統音樂》。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藍雪霏
 2003 《閩台閩南語民歌研究》。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

二、期刊

王立容
2010 〈歌仔戲大廣弦的形制及其演奏特色〉,《福建論壇.社科教育版》,
    2010年專刊。頁113-114。
林銘輝
2002 〈殼仔弦與板胡的比較〉,《器樂學堂》,器樂刊授,頁68-69。

三、學位論文

李永亦
2006 《台灣福佬系與客家系民歌曲調之比較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音樂
     學系碩士論文。
林純宇
2005 《思想起歌謠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語文科教學碩士論文。
林子傑
2007 《臺灣閩南、客家小戲的互動滲透──以〈桃花過渡〉、〈十八摸〉、
〈病子歌〉為主的考察》,銘傳大學應用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
歐光勳
2004 《客家平板唱腔及伴奏頭手弦》,副教授升等論文。
賴達逵
2003 《台灣歌仔戲胡琴音樂研究》,南華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張玉芬
2012 《高雄汕尾國小車鼓表演藝術探討──以『桃花過渡』劇目為例》,長
 榮大學台灣研究所碩士論文。

四、樂譜

張 韶
 1989 《二胡廣播教學講座》。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
簡上仁
 1987 《台灣民謠》。臺北:眾文圖書公司。

五、網路資源

台灣歌謠音樂資料庫  http://www.taiwan123.com/
           瀏覽時間:2012年3月10日 18:30
台灣古典音樂網    http://www.t-classical.com/
           瀏覽時間:2012年3月13日 20:30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http://dict.revised.moe.edu.tw/
           瀏覽時間:2012年4月18日 13:00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