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176) 您好!臺灣時間:2025/09/07 16:45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張品德
研究生(外文):Chang, Pin-Te
論文名稱:YMCA幼兒園體能課程家庭支持與學習滿意度相關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f the Relevancebetween Learning Satisfaction and Family Support of Children Physical Education Courses in YMCA Kindergarten
指導教授:蔡博隆蔡博隆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Tsai, Po-Lung
口試日期:2015-05-21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臺北市立大學
系所名稱:體育學系體育碩士在職專班
學門:教育學門
學類:專業科目教育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5
畢業學年度:103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73
中文關鍵詞:幼兒體能家庭支持學習滿意度
外文關鍵詞:children PEfamily supportlearning satisfaction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6
  • 點閱點閱:610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85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本研究目的在於瞭解YMCA幼兒園體能課程家庭支持與學習滿意度之現況及各因素間之差異情形,比較不同背景變項之家庭支持與學習滿意度上之差異情形,並探討家庭支持與學習滿意度之相關情形。本研究以103學年度YMCA幼兒園幼兒與家長為研究對象,由蒐集彙整到相關文獻形成研究架構,並以修編問卷「YMCA家庭支持與學習滿意度量表」為研究工具,有效樣本數共計426份問卷,採用SPSS for windows 20.0版統計套裝軟體進行分析與處理,將所得資料,以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重複量數單因子變異數分析、LSD事後比較法等統計方法分析。所有研究之顯著水準定為p<.05。研究結果顯示:一、YMCA幼兒園體能課程家庭支持共有三個因素,其中「教師支持」最受重視;其次為「同儕支持」與「家人支持」;學習滿意度共有三個因素,其中「教師教學」最受重視;其次為「場地器材」與「教學行政」。二、不同背景變項之家庭支持在「性別」、「班別」、「家庭收入」、「家長子女數」和「入園方式」上皆達顯著差異;不同背景變項之學習滿意度在「性別」、「班別」、「家庭收入」、「家長子女數」和「入園方式」上皆達顯著差異。三、YMCA幼兒園體能課程家庭支持與學習滿意度成正相關。
Abstract
This study aims to understand the real situations, factors and variants of family backgrounds that influence the relevance between learning satisfaction and family support of children physical education courses in YMCA kindergarten.
This research studies children and their parents in YMCA kindergarten in the academic year of 2014-2015. Consolidating related data to design the questionnaire, “YMCA Learning Satisfaction and Family Support Scale,” this studyaccumulated 426 valid samples of questionnaire. The data from the questionnaire are analyzed with descriptive statistics,independent-samples t-test, one way ANOVA, one way RM-ANOVA, and LSD post hoc test, using SPSS for Windows 20.0. The level of significance in the research is set p<.05.
The conclusion of this study are threefold. First, there are thre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family support of children PE courses in YMCA kindergarten. The most significant factor is “Teacher’s Support,” and the next are “Peer Support” and “Family Support.” There are also three factors for learning satisfaction. The first is “Teacher’s Pedagogy,” which is above “Grounds and Facilities” and “Education and Executives.” Second,the different background variants of “Gender,” “Class,” “Family Income,” “Numbers of Children” and “Ways of Enrollment” display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in family support. Moreover, the different background variants of “Gender,” “Class,” “Family Income,” “Numbers of Children” and “Ways of Enrollment” also display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in learning satisfaction. Finally, the relevance between learning satisfaction and family support of children PE courses in YMCA kindergarten is in positive correlation.

目次………………………………………………………………ⅰ
表次………………………………………………………………ⅲ
圖次………………………………………………………………v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4
第三節 研究問題……………………………………………4
第四節 研究假設……………………………………………4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5
第六節 名詞操作型定義……………………………………5
第二章 文獻探討……………………………………………7
第一節 臺北YMCA相關概述…………………………………7
第二節 幼兒園體能課程之研究……………………………10
第三節 家長支持之理論與相關研究………………………14
第四節 學習滿意度之理論與相關研究……………………17
第三章 研究方法……………………………………………24
第一節 研究架構……………………………………………24
第二節 研究流程及實施程序………………………………26
第三節 研究對象與抽樣方式………………………………28
第四節 研究工具……………………………………………28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37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38
第一節 有效樣本人口統計特性之分析……………………38
第二節 YMCA幼兒園體能課程家庭支持與學習滿意度之現況
及各因素之差異分析………………………………40
第三節 不同背景變項之YMCA幼兒園家庭支持之差異比較…43
第四節 不同背景變項之學習滿意度持之差異比較…………48
第五節 YMCA幼兒園體能課程家庭支持與學習滿意度之相關…53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56
第一節 結論…………………………………………………56
第二節 建議…………………………………………………57
參考文獻 ………………………………………………………60
中文部份 ………………………………………………………60
英文部份 ………………………………………………………66
附錄 ……………………………………………………………68
預試問卷 ………………………………………………………68
正式問卷 ………………………………………………………71

一、中文部分
體育大辭典(1984)。臺北市:商務印書館。
大辭典編篡委員會(1985)。大辭典。臺北市:三民書局。
臺灣幼兒教育百科辭典(2001)。臺北市:五南。
王保進(2006)。中文視窗版SPSS與行為科學研究。臺北市:心理。
王敏男(2005)。體適能教學。臺北市:五南。
王健次(1981)。如何實施幼兒體育課程。臺北市:歐語。
方進隆(1993)。健康體能理論與實際。臺北市:漢文書局。
水谷英三(1981)原著。林春生、賴和海、邱金松、林曼蕙合譯(1981)。幼兒體力理論與實際。臺北市:幼獅文化出版社。
江良規(1968)。體育學原理新論。臺北市:商務印書館。
李欣瑩(2001)。桃園市國中生主觀生活壓力、社會支持、因應行為與身心健康之關係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呂素美(1998)。儲備二十一世紀新能力-幼兒體能活動的實施。學前教育,21(3),51-53。
呂寶靜 (2000)。老人朋友網絡支持功能之初探。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4(3),43-90。
何勇德(2010)。高雄巿國小教師休閒運動參與動機及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宋麗玉(2002)。精神病患照顧者負荷量表之發展與驗證─以實務應用為取向。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16(1),61-101.
余雅惠(2006) ,已婚婦女之家務分工滿意度、婚姻信念、家庭支持與婚姻滿意度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林風南(1990)。幼兒體能與遊戲。臺北市:五南。
林佩怡(1999)。二專餐飲管理科學生學習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臺北市。
林新枝(2011)。臺北市國小學童學校運動社團參與動機及學習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林家弘(1999)。我國大學生網路學習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吳明隆(2005)。SPSS 統計應用學習實務:問卷分析與應用統計。臺北市:知城數位科技。
吳美萱(2014)。康復之家住民的家庭支持對其生活適應的影響之研究—以桃園縣市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玄奘大學,臺北。
邱金松(1969)。幼兒運動能力的發展研究。國民體育季刊:1(2),
34-40。
呂奎延(2005)。台北市公立高中生運動價值觀影響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李招譽(2002)。臺北市幼稚園幼兒體能之調查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
,臺北市立體育學院,臺北市。
李文益、許秋玫、賴茂盛(2007)。不同體育課學生的期望與滿度之調
查研究—以萬能科技大學為例。北台灣運動休閒學刊,2,39-52。
李焜培、胡林煥、余育蘋、陳志一、曾郁嫻(2012)。國立臺灣大學學生體育課程目標認知與學生學習滿意度之研究。臺大體育學報,23,55-63。
李亭儀、楊仁仁、張育瑋(2012)。有氧舞蹈課程滿意度之研究-以朝陽科技大學為例。嶺東體育暨休閒學刊,10,1-10。
李孟芬(1993)。臺灣老人的非正式社會支持與生活滿意度之關係。
臺灣地區老人健康與生活研究論文集(第一輯),頁5.1-5.25。
臺中:臺灣省家庭計畫研究所。
李素菁(2002)。青少年家庭支持與幸福感相關之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靜宜大學,臺中市。
李欣瑩(2001)。桃園市國中生主觀生活壓力、社會支持、因應行為與身心健康之關係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
李慶泰(2002)。國小學童身心健康與體育課學習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屏東教育大學,屏東。
李麗美(2002)。松年大學學員自我導向學習傾向與學習滿意度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沈連魁(2007)。幼兒體能教師教學信念及有效教學表現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屏東師範學院,屏東縣。
柯雯綾(2013)。少子化趨勢下的政策-臺灣與日本托育政策之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嘉義大學,嘉義市。
洪于筌(2011):國中資源班學生主要照顧者對家庭支持服務之研究-以臺中市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
許士軍(2005)。管理學(第十版)。臺北市:東華書局。
許文敏(2001)。實用技能班學生學習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許義宗(1981)。幼兒體能遊戲。臺北市:理科。(Gallahue,D. L.,1996)許義雄(譯)(1997)。兒童發展與身體教育。臺北市:國立編譯館。
許麗鳳(1996)。幼兒體能遊戲。臺北市:書泉。
童洸智(2014)。臺中市高職綜職科學生家庭支持服務之研究。未出
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郭志輝(1991)。幼兒體育指導。臺北市:臺北市立體專體育學術研究
會。
曾沈連魁(2011)。幼兒體能遊戲。臺中市:華格那。
莊育源(2009)。臺北市社區大學休閒活動學習滿意度與忠誠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體育學院,臺北市。
秦夢群(2006)。教育概論。臺北市:高等教育。
胡文聰(2004)。宜蘭縣國小五年級學童心理健康和健康與體育領域學習滿意度調查。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師範學院,臺北市。
馬芳婷(1989)。社教機構短期研習教師教學行為與學生學習滿意度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孫麗卿(2011)。父母親的兒童發展信念和幼兒社會情緒行為之相關研究。幼兒教保研究期刊,6,41-64。
郭馥滋(2008)。幼兒運動遊戲參與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張至滿(1999)。體育測量與評價。臺北市:水牛。
張春興(1991)。張氏心理學辭典(二版)。臺北市:東華。
張郁芬(2002)。國小教師工作壓力、社會支持與身心健康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陳正專、吳家綺、張家銘(2008)。南投縣國小學童體育課運動樂趣之調查研究。休閒產業管理學刊;1:1,1-10。
陳信中、康正男、胡林煥(2013)。大專院校體育課程行銷對學習滿意度之影響成效。臺大體育學報,24,1-15。
陳素芬(2014)。休閒運動參與動機、家庭支持、休閒阻礙及休閒效益關係之研究-以網球活動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市。
陳毓茹(2005)。高雄縣市成人宗教態度、家庭支持與幸福感之關係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陳潔欣(2007)。啟智教養機構教保工作人員工作壓力、家庭支持及工作適應關係之研究-以雲嘉南地區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蒲逸生(2005)。臺北市國民中學籃球隊參與動機與社會支持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體育學院,臺北市。
黃光雄(1996)。教育概論。臺北市:師大師範。
黃光雄、蔡清田(2006)。課程設計-理論與實際。臺北市:五南。
黃若飴(2007)。探討性別和不同性質體育課程下教導方式、學習動機及學習策略與大學生桌球桌學習滿意度之間的關係。臺灣運動心理學報,10,15-36。
黃俐婷(2004)。家庭支持的結構與功能分析。社區發展季刊105期:367-380頁
黃俊勳(2001)。國中學生與犯罪少年社會支持與刺激忍受力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臺北市中華基督教青年會(1985)。臺北市中華基督教青年會四十年
史。臺北市。
舒新城(1980)。辭海。臺北市:臺灣中華。
曾慧雯(1999)。門診憂鬱症患之社會支持與希望狀態之探討。未出版
碩士論文,高雄醫學院,高雄市。
雷國鼎(1996)。教育概論。臺北市:五南。
廖學明(2007)。臺灣幼兒體育發展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
立體育學院,臺北市。
楊欽城 (2009) :朝陽科技大學體育課程滿意度之研究。運動健康休閒學報,創刊號, 24-33 。
歐國富(2010)。臺北市國小學童體育課學習滿意度、身體活動量及體育態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鄭照順(1996)。高壓力青少年所知覺的家庭、社會支持及其因應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市。
鄭增財、鄭靖國(2011)。中華科技大學通識教育課程學生學習滿意度及其相關因素。通識教育學報,1,221-268。
蔡嘉惠(1998)。國中生組織結構、生活壓力與憂鬱傾向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高雄市。
熊文宗(1996)。幼兒體育遊戲指導法。臺北市:五洲。
劉再清(2004)。澎湖縣國小學生對九年一貫課程「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學習滿意度調查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臺北市。
劉明川(2002)。臺北市國小學生體育課學習滿意度與學習成效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師範學院,臺北市。
謝美雲(2005)。臺南市國小高年級學生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學習滿意度調查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謝偉雄、曾明郎(2010)。中華大學學生對體育課程期望與學習滿意度之研究。靜宜體育,4,15-26。
賴錦堂(2004)。臺北縣國小學生體育課學習滿意度調查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蕭安成(1998)。隔空與非隔空學習者自我導向學習傾向和學習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魏玉琳(2014),中彰地區國小特教班多重障礙學生家庭支持服務需求及現況調查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台中市。
韓豐年(1989)。高職學生個人特質與學習環境滿意度之相關研究:以臺市大安高工印刷科學生為個案。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二、英文部分

Adams, J. S. (1963). Toward an understanding of ineduity.
Journal of Abnormal and Social Psychology, 67, 422-436.
Alderfer, C. P. (1972). Existence, relatedness,and growth.
New York: Free Press.
Beane, J. A., Toepfer, C. F. Jr., &;Alessi, S .J. Jr. (1986). Curriculum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 Boston: Allyn and Bacon.
Cohen &; Wills (1985). Stress, social support, and the buffering hypothesis. Psychological Bulletin, 98 (2) , 310-357.
Cutrona, C. E., &;; Russell, D. W. (1990). Type of social support and specific stress: Toward a theory of optimal matching.
Dol1, R. C.( 1992). Curriculum improvement :decision making and
process(8'hed.)Boston: Allyn and Bacon.Ebel, R. L. (1979). Essentials of Educational Measurement (3rd Ed.).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Hair, Anderson, Tatham, &; Black (1998).Multivariate data analysis.New Jersey: Prentice Hall.
Johnson, J. E., &; Martin, C. (1985). Parents’beliefs and home learning environments: effects on cognitive development. In I. E. Sigel, A. V. McGillcuddy-DeLisi, &; J. J. Goodnow (Eds.), Parental belief systems: The psychological consequences for children, (pp. 25-50). Hillsdale, NJ: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Kaiser, H. F.(1974). An index of factorial simplicitPsychometrika,39, 31-36.
Kidder(1981). Program Analysis and Monitoring (PAM).
Knowles, M. S. (1970). The modern practice of adult education.New York: Association.
Porter, L. W.A. (1961).Study of Perceived Need Satisfaction in Bottom and Middle Management Jobs.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1-10.
Price, J. L. (1972). Handbook of Organizational Measurement.Lexington, D. C.:Health and Company.
Martin, C. L. (1988).Enhancing children's satisfaction and participation using a predictive regression model of bowling performance norms. The Physical Educator,45(4), 196-209.
Maslow, A.H. (1970). 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New York: Harper and Row.
Smith, P. C ., Kendall, L. M., &;Hulin, C. L. (1969). Measurement of satisfaction inworkand retirement.Chicago: Rand McNally.
Simpson, J. A., &; Weiner, E. S .C. (1989).The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Oxford: Clarendon Press.
Thoits, P. A. (1982) Conceptual, merhodological, and theoretical, problems in studying social as a buffer against life stress. Journal of Health and Social Behavior, 23, 145-159。
Webster, I. M. (1986).Webster's Ninth New Collegiate Dictionary.

連結至畢業學校之論文網頁點我開啟連結
註: 此連結為研究生畢業學校所提供,不一定有電子全文可供下載,若連結有誤,請點選上方之〝勘誤回報〞功能,我們會盡快修正,謝謝!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呂素美(1998)。儲備二十一世紀新能力-幼兒體能活動的實施。學前教育,21(3),51-53。
2. 呂寶靜 (2000)。老人朋友網絡支持功能之初探。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4(3),43-90。
3. 宋麗玉(2002)。精神病患照顧者負荷量表之發展與驗證─以實務應用為取向。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16(1),61-101.
4. 邱金松(1969)。幼兒運動能力的發展研究。國民體育季刊:1(2),
5. 李亭儀、楊仁仁、張育瑋(2012)。有氧舞蹈課程滿意度之研究-以朝陽科技大學為例。嶺東體育暨休閒學刊,10,1-10。
6. 孫麗卿(2011)。父母親的兒童發展信念和幼兒社會情緒行為之相關研究。幼兒教保研究期刊,6,41-64。
7. 陳正專、吳家綺、張家銘(2008)。南投縣國小學童體育課運動樂趣之調查研究。休閒產業管理學刊;1:1,1-10。
8. 陳信中、康正男、胡林煥(2013)。大專院校體育課程行銷對學習滿意度之影響成效。臺大體育學報,24,1-15。
9. 黃若飴(2007)。探討性別和不同性質體育課程下教導方式、學習動機及學習策略與大學生桌球桌學習滿意度之間的關係。臺灣運動心理學報,10,15-36。
10. 黃俐婷(2004)。家庭支持的結構與功能分析。社區發展季刊105期:367-380頁
11. 鄭增財、鄭靖國(2011)。中華科技大學通識教育課程學生學習滿意度及其相關因素。通識教育學報,1,221-268。
12. 謝偉雄、曾明郎(2010)。中華大學學生對體育課程期望與學習滿意度之研究。靜宜體育,4,1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