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110) 您好!臺灣時間:2025/09/29 05:29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王菁萍
研究生(外文):Chin-Ping Wang
論文名稱:社區環境對安養機構住民整體生活滿意度及自覺健康狀況之相關性分析
論文名稱(外文):Effects of community neighborhood environments on elder residents'' living satisfaction and self-rated health status in long term care facilities
指導教授:林妍如林妍如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中國醫藥大學
系所名稱:醫務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學門:商業及管理學門
學類:醫管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0
畢業學年度:98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78
中文關鍵詞:社區環境老人安養機構自覺健康狀況整體生活滿意度
外文關鍵詞:community neighborhood environmentelderlylong term care facilityself-rated health statusliving satisfaction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2
  • 點閱點閱:319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背景與目的:人口老化的議題,已是全球熱門的話題,且人口老化後所衍生的相關問題也為大家所重視。本研究之目的,在於瞭解安養機構住民對社區環境感受與其整體生活滿意度及自覺健康狀況之相關性。

方法:本研究主要以個案安養機構之住民共212位為研究對象進行結構式問卷訪查,蒐集了受訪安養機構住民們對其所居住機構之社區鄰里的整體環境感受、休閒景觀環境感受、公共設施環境感受、安全管理與社區發展環境感受、無障礙環境感受、機構內部居住環境感受、人口學特徵、整體生活滿意度、自覺健康狀況等資料,並將蒐集之資料以次數分配、描述性統計與複迴歸分析呈現,共計有效問卷為137份,回收率為64.62﹪。

結果:研究結果發現安養機構住民於社區鄰里的整體環境感受上對空氣清新度、街道乾淨度之滿意度較高;於休閒景觀環境感受上對社區整體景觀視野、社區綠蔭數量(綠地)之滿意度較高;於公共設施環境感受上對活動中心活動安排、活動中心活動空間之滿意度較高;於安全管理與社區發展環境感受上對社區治安安全度、社區管理完善度之滿意度較高;於無障礙環境感受上對公共建設之照明設備、公共建設路面防滑之滿意度較高;而於內部居住環境感受上對房間通風性、房間採光度、麻將娛樂之滿意度較高。利用複迴歸分析發現安養機構住民對於社區鄰里的安全管理與社區發展環境感受與其整體生活滿意度達統計顯著且呈正相關,但與其自覺健康狀況並未達統計上的相關性,其他在機構內部居住環境感受則與整體生活滿意度及自覺健康狀況達統計顯著且呈正相關。

結論:安養機構住民在其社區環境的各構面感受中,以社區鄰里的安全管理與社區發展環境感受,與其整體生活滿意度達統計顯著且呈正相關。本研究建議相關單位於設立安養機構時應著重社區鄰里的安全管理與社區發展之環境考量,建造一個讓安養機構住民能安心且滿意的社區環境,進而提升安養機構住民的整體生活滿意度。


Objectives: Aging population has become as one of global hot issues and been gradually paid attentions. The study aimed to explore how the elder residents in long term care facilities perceived their community neighborhood environments and the effects on their quality of life.

Methods: Two hundred and twelve elder residents in two long term care facilities were interviewed with a developed structured questionnaire. In terms of the perceptions for community neighborhood environments around the long term care facilities, it covered the dimensions of facility neighborhoods’ holistic environments, leisure landscapes, public settings, community security and development, and barrier-free environment designs. Elder residents’ quality of life was measured as self-rated health status and overall living satisfaction. The elder residents’ personal and living characteristics were also collected as confounding factors. Descriptive, univariate, and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es were performed in this study.

Results: Overall, it was found that the interviewed elder residents rated higher satisfaction on air and street cleanness of community holistic environments; views and green space of leisure landscapes; activities and space of public centers; safety and management of community security and development; and community lighting and fall prevention of barrier-free environment designs. Controlling by elder residents’ personal and living characteristics, it was found that the elder residents’ satisfaction on community security and development was positively related to their overall living satisfaction. However,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was found about the effects of community neighborhood environments on the elder residents’ self-rated health status. In addition, this study revealed that facility living characteristics played a positive role in the elder residents’ overall living satisfaction and self-rated health status.

Conclusion: Perceptions of community security and development played a key role in the elder residents’ living satisfaction. It suggests the relevant national authority could focus more on securing community safety and development surrounding long term care facilities to enhance the elder residents’ living satisfaction.



摘 要 i
Abstract iii
誌謝 v
目 錄 vi
表目錄 viii
圖目錄 x
第一章 緒 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6
第一節 人口老化議題 6
第二節 我國老人福利機構類型簡介 8
第三節 老人住宅與社區環境的相關論述 11
第四節 生活品質的相關理論論述 17
第三章 研究方法 23
第一節 研究流程與架構 23
第二節 研究假設 27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對象 27
第四節 測量方法 31
第五節 統計分析方法 40
第四章 結果 42
第一節 安養機構住民基本人口學特性資料描述 42
第二節 安養機構住民對居住之社區環境、機構内部居住環境、整體生活滿意度、自覺健康狀況之描述分析 45
第三節 安養機構住民對所居住之安養機構社區環境感受與其整體生活滿意度及自覺健康狀況之單變量分析 57
第四節 安養機構住民對所居住之安養機構社區環境感受與其整體生活滿意度及自覺健康狀況之複迴歸分析 61
第五章 討論 63
第一節 研究主要發現 63
第二節 假設檢定與控制變項之討論 64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69
參考文獻 71
表目錄
表3-3-1 機構內居住環境特色 29
表3-3-2 機構外居住環境特色 30
表3-4-1 自變項:社區鄰里的整體環境感受 33
表3-4-2 自變項:社區鄰里的休閒景觀環境感受 34
表3-4-3 自變項:社區鄰里的公共設施環境感受 35
表3-4-4 自變項:社區鄰里的安全管理與社區發展環境感受 36
表3-4-5 自變項:社區鄰里的無障礙環境感受 37
表3-4-6 依變項:安養機構住民整體生活滿意度及自覺健康狀況
37
表3-4-7 控制變項:安養機構住民對機構內部居住環境之感受 38
表3-4-8 控制變項:安養機構住民人口學特性 39
表4-1-1 安養機構住民基本人口學特性之描述分析 44
表4-2-1 安養機構住民對目前居住的安養機構,其社區鄰里的整體環
境感受之描述性分析 49
表4-2-2 安養機構住民對目前居住的安養機構,其社區鄰里的休閒景
觀環境感受之描述性分析 50
表4-2-3 安養機構住民對目前居住的安養機構,其社區鄰里的公共設
施環境感受之描述性分析 51
表4-2-4 安養機構住民對目前居住的安養機構,其社區鄰里的安全管
理與社區發展環境感受之描述性分析 52
表4-2-5 安養機構住民對目前居住的安養機構,其社區鄰里的無障礙
環境感受之描述性分析 53
表4-2-6 安養機構住民對安養機構內部居住環境感受之描述性分析 54
表4-2-7 安養機構住民對目前居住安養機構的整體生活滿意度及自
覺健康狀況之描述性分析 56
表4-3-1 安養機構住民基本人口學特性之單變量分析(簡單迴歸)
59
表4-3-2 安養機構住民對所居住之安養機構社區環境、機構內部居住
環境感受與其整體生活滿意度、自覺健康狀況之單變量分析
(簡單迴歸) 60
表4-4-1 安養機構住民對所居住之安養機構社區環境感受、機構內部
居住環境感受與其整體生活滿意度、自覺健康狀況相關性之
複迴歸分析 62





圖 目 錄
圖3-1-1 研究流程 24
圖3-1-2 研究架構 26




一、英文部分

Felce, D., & Perry, J. (1995). Quality of life: Its definition and measurement. Research in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16(1), 51-74.

Fogg, G. E., & Fulton, R. F. (1994). Leisure site guidelines for people over 55. Arlington, VA : National Recreation and Park Association.

Gill, T. M., & Feinstein, A. R. (1994). A critical appraisal of the quality of quality-of-life measurements.The Journal of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272(8), 619-626.

Hooyman, N. R., & Kiyak, H. A. (2003). Social Gerontology: A multidisciplinary perspective. Boston: Allyn and Bacon.

Harper, E. B., & Dunham, A. (1959). Community Organization in Action. Basic literature & critical comments. New York: Association Press.

Maddox, G. L. (1996). The encyclopedia. New York: Springer publishing company.

McGuire, S. L. (2002). The Well Elderly: Needs and Services. In Clemen-Stone S., McGuire, S. L. & Eigsti, D.G. (2002). Comprehensive Community Health Nursing: Family, Aggregate, & Community Practice. St. Louis: Mosby.

Moss, A. B. (1992). Are the Elderly Safe atHome? Journal of Community Health Nursing, 9(1), 13-19.
Scharlach, A. E., & Kaye, L. W. (1997). Controversial issues in aging. Boston: Allyn and Bacon.

The WHOQOL Group(1994).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quality of life assessment instrument (the WHOQOL). In Orley J. and Kuyken W. (Eds). Quality of life assessment: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s, 41-60. New York: Springer-Verlag.

Tsuruoka, H., Masuda, S., Ukai, K., Sakakura, y., Harada, T., & Majima, Y., (2001). Hearing impairment and quality of life for the elderly in nursing homes. Auris Nasus Larynx: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RL & HNS, 28 , 45-54.

二、中文部分
內政部戶政司(2008)。人口政策白皮書。線上檢索日期:2010年6月1日。
網址:http://www.ris.gov.tw/version96/pe_004.html

內政部戶政司(2010)。民國98年重要人口指標。線上檢索日期:2010年6月1日。網址:http://www.ris.gov.tw/version96/stpeqr_01.html

內政部戶政司(2010)。歷年年底人口數三階段年齡結構、依賴比、老化指數及扶養比。線上檢索日期:2010年6月20日。網址:http://www.ris.gov.tw/version96/stpeqr_01_04.html

內政部社會司(1999)。社區發展工作綱要。線上檢索日期:2010年6月6日。網址:http://sowf.moi.gov.tw/06/new06.htm

內政部社會司(2003)。建築技術規則增訂老人住宅專章(令頒)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線上檢索日期:2010年5月26日。
網址:http://sowf.moi.gov.tw/04/02/02.htm

內政部社會司(2005)。老人住宅綜合管理要點。線上檢索日期:2010年5月26日。網址:http://sowf.moi.gov.tw/04/02/02.htm

內政部社會司(2007)。老人福利機構設立標準。線上檢索日期:2010年5月26日。網址:http://sowf.moi.gov.tw/04/02/02_3.htm

內政部社會司(2009)。中華民國九十七年社政年報。線上檢索日期:2010年5月25日。網址:http://sowf.moi.gov.tw/17/97/index.htm

內政部社會司(2009)。老人福利法。線上檢索日期:2010年5月20日。網址:http://sowf.moi.gov.tw/04/02/02_1.htm

內政部社會司(2009)。老人福利法施行細則。線上檢索日期:2010年5月20日。網址:http://sowf.moi.gov.tw/04/02/02_2.htm

內政部社會司(2009)。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線上檢索日期:2010年5月20日。網址:http://sowf.moi.gov.tw/05/new05.htm

內政部統計處(2010)。內政統計通報98年底老人長期照顧及安養機構概況。線上檢索日期:2010年6月30日。網址:ttp://sowf.moi.gov.tw/stat/week/list.htm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994)。社區總體營造。線上檢索日期:2010年6月2日。文建會台灣社區通。網址:http://sixstar.cca.gov.tw/

內政部社區發展雜誌社(2000)。社會工作辭典。台北縣:作者。

白秀雄(1982)。社會工作。台北市:三民。

吳老德(2003)。高齡社會理論與策略。台北:新文京開發出版有限公司。

吳明隆、涂金堂(2008)。SPSS與統計應用分析。台北市:五南。

林建煌(2002)。現代管理學二版。台北市:華泰。

朱美珍(1997)。台灣社區發展的歷史過程與未來發展。人文學報,23(4),61-81。

侯錦雄、宋念謙(1998)。台中市黎明住宅社區居民社區意識之研究。建築學報,24,51-65。

姚開屏(2000)。簡介與評論常用的一般性健康相關生活質量表兼談對未來研究的建議。測驗年刊,47(2),111-138。

張彧、王顏和、游正芬、鍾智文、王榮德(2000)。以焦點團體方式探討影響脊髓損傷患者生活品質之因素。中華復健醫誌,28(2),87-95。

郭瑞坤、莊明德、郭彰仁(2003)。安養者個人特質對老人公寓服務品質認同與其滿意度之影響研究。公共事務評論,4(1)。

陳輝宇(2009)。老年人常見的輔具。台灣老年學論壇,3。

曾思瑜(1995)。老人公寓用後評估—以高雄市立仁愛之家老人公寓松柏樓為例。建築學報,14。

曾善霞、張金鶚(1991)。臺北市住宅品質指標之研究。都市與計劃,18(1),83-106。

廖俊松(2004)。社區營造與社區參與:金鈴園與卲社的觀察與學習。社區發展季刊,107,133-145。

楊慎絢、黃芬芬、莊美幸、李志清(2006)。老人之健康相關生活品質評估。北市醫學雜誌,3(7),693-701。

蕭伃伶、陳靜敏、周桂如(2008)。老人安全之概念分析應用。長期照護雜誌,12(2),227-233。

詹火生、盧瑞芬、張菁芬(2009)。因應長期照護保險法制規劃檢視「我國長期照顧十年計畫」成效及發展方向(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研究計畫成果報告編號:97121604-1)。台北: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謝碧晴、蘇慧芳、吳玲娟、林佳慧(2003)。我國長期照護機構老人生活品質之研究(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編號:NSC91-2314-B-227-008)。台北: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吳垂楊(1996)。都市居民社區滿意程度與遷移傾向之研究:以臺南都會區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台南市。

林學宜(2004)。老人住宅環境偏好相關因素研究─以潤福生活新象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原大學,桃園縣。

洪千雅(2008)。高齡者休閒活動參與與生活滿意度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
文,亞洲大學,霧峰鄉。

孫青雯(1994)。台中市生活環境品質評估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逢甲大學,台中市。

馬立文(1994)。社區環境權之研究--從社區意識、環境意識之角度。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市。

陳子超(2005)。都市老人公寓與鄰里活動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台北市。

陳亦暉(1994)。影響安養機構內老人生活滿意度的因素-以中部某榮民之家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雲林縣。

陳淑嬌(2000)。大台北區高齡族理想住宅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淡江大學,台北縣。

陳清江(2002)。眷村居民居住品質滿意度與對社區改建需求之研究:以高雄市明建新村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

黃珠茵(2004)。老人社區居住環境之剖析-以台北市南機場公寓社區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臺灣大學,台北市。

楊明崇(2003)。台灣民間銀髮養生住宅市場型態及發展趨勢之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靜宜大學,台中縣。

董壽山(2003)。以環境行為觀點探討單身榮民宿舍之公共空間-以台北市某單身榮民宿舍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原大學,桃園縣。

劉郡宏(2008)。以Kano二維模式分析臺灣老人公寓住宅品質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長榮大學,台南縣。

蔡耀如(2006)。銀髮族安養住宅顧客入住意願之探討-以長庚養生文化村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長庚大學,台北縣。

鄭洲楠(2004)。社區環境對居住滿意度影響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台南市。

賴慧儀(2000)。都市原住民社區類型與環境品質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逢甲大學,台中市。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曾思瑜(1995)。老人公寓用後評估—以高雄市立仁愛之家老人公寓松柏樓為例。建築學報,14。
2. 侯錦雄、宋念謙(1998)。台中市黎明住宅社區居民社區意識之研究。建築學報,24,51-65。
3. 郭瑞坤、莊明德、郭彰仁(2003)。安養者個人特質對老人公寓服務品質認同與其滿意度之影響研究。公共事務評論,4(1)。
4. 廖俊松(2004)。社區營造與社區參與:金鈴園與卲社的觀察與學習。社區發展季刊,107,133-145。
5. 朱美珍(1997)。台灣社區發展的歷史過程與未來發展。人文學報,23(4),61-81。
6. 姚開屏(2000)。簡介與評論常用的一般性健康相關生活質量表兼談對未來研究的建議。測驗年刊,47(2),111-138。
7. 曾善霞、張金鶚(1991)。臺北市住宅品質指標之研究。都市與計劃,18(1),83-106。
8. 楊慎絢、黃芬芬、莊美幸、李志清(2006)。老人之健康相關生活品質評估。北市醫學雜誌,3(7),693-701。
9. 李佳貞,「兩岸資金流動情況之探討」,經濟研究,5期,2004年
10. 林培州,「韓國問題金融機構重整機制與經驗」,經濟情勢暨評論季
11. 黃家星,「兩岸資金流動問題之探討」,展望與探索,2卷10期,
12. 廖幸嫺,「當前南韓經濟金融現況與問題分析」,國際金融參考資料,
13. 謝佳雯,「日本銀行法修正發展之研究」,中央銀行季刊,20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