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代的學者每省視清代文壇,常以清初散文為桐城派的淵源,輕輕帶過, 然就歷史而言,清初一代有其獨特的社會背景與精神風貌。汪琬一生經歷 明清兩朝,二二歲時明朝覆亡,進入清朝後,長成為文壇的領袖人物。他 在世的時候,受到當代文人熱烈的推崇與讚揚,追隨他學習古文者眾,在 當時造成一股風潮,其本身足以代表清初一代的文風,因此經由汪琬本身 與散文作品的研究,可進一步勾勒出清初文壇的概況。本論文採取由外緣 而內在的研究方式,分個人與散文作品兩部份加以討論。論文第一章「緒 論」,說明個人研究動機、研究範圍、方法,並略述前人對堯峰的研究。 論文的第二章「汪琬傳略」,分故鄉與家世、生平事蹟、思想與性情、交 友等四個主題。第一節概述堯峰生存的背景,並經由他對故鄉的批評,解 析出與眾寡合與是非好惡,並宣於口的坦率特質。第二節為簡述生平事蹟 ,略述其一生發生的重大事故,心境的轉變,作品寫成刊行的年代。第三 節討論汪氏的思想與性情,第四節略述其具代表性的友人。第三章是「汪 琬的著述」,概述各書目對堯峰作品的記載,說明作品散佚的原因,並將 現今所存作品的集子,分為單人作品及合集兩部份,加以討論。第四章是 「汪琬散文的淵源」,從原典中提出明確的證據,歸納出根柢六經與取法 唐宋派古文兩部份,並就各部份所包含的特質詳細分析。第五章是「汪琬 的文學理論」,分為文道論、創作論、文學文體論、文學批評論等加以討 論。第六章是「汪琬散文的特色」。第七章是「歷來文家對汪琬散文的評 論」。第八章為「結論」,將前面各章由外而內關於汪琬其人與作品的討 論,作一個綜合的研究,從前代、現世與後世等三個不同角度考量,進一 步了解汪氏在清代文學史上所代表的意義與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