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176) 您好!臺灣時間:2025/09/07 21:23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林義欽
研究生(外文):Lin,Yi-Chin
論文名稱:臺南縣新營、大同及保東國小老舊校舍重建用後評估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n Post-Occupancy Evaluation of the Obsolete School Building Reconstruction for Shin-Ying, Da-Tong and Bao-Dong Elementary Schools in Tainan County
指導教授:蕭炎泉蕭炎泉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Shiau,Yan-Chyuan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中華大學
系所名稱:營建管理研究所
學門:商業及管理學門
學類:其他商業及管理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9
畢業學年度:97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310
中文關鍵詞:學校建築用後評估新營國小大同國小保東國小
外文關鍵詞:Academic buildingsPost-Occupancy EvaluationShin-Ying Elementary SchoolDa-Tong Elementary SchoolBao-Dong Elementary School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8
  • 點閱點閱:635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48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1999年921大地震,許多原本規劃為社區防災避難的學校建築,在這次天災中倒塌毀損眾多,這種情況讓人存疑我國的學校建築到底出了什麼問題。一般學生每天有三分之一以上時間是在校中活動,與學校中的互動是相當密切的。為了確保教育的品質及學生在校的學習成效,在規劃及興建學校環境及建築時,應該有全方位及長遠的考量,才能因應未來廿一世紀各項教育政策及教育發展。在相關的研究及調查中發現學校建築在規劃設計上,大都缺乏考量使用者的需求,使校園環境普遍無法符合及滿足使用者的需求,這種現象亟需進行全面性的檢討與改善。
為了瞭解學校建築重建完成後的使用情形是否與當初規劃設計的預期目標相符合,本文以台南縣新營國小校舍重建為主要研究案例,再結合同時期由同一建築師設計的大同國小及保東國小等不同類型的重建學校納入用後評估,希望瞭解學校建築重建規劃過程中所遭遇的困境及三校師生、家長和社區民眾對重建後學校建築的使用後滿意情況與待改進事項,並提出相關建議及差異比較分析,以供教育主管機關、學校行政單位、建築師及其他相關研究之參考。
During 921 Earthquake in 1999, most of the academic buildings located in the disaster district had collapsed which were designed as protection shelter. The situation had frightened most people and doubt about what is the problem of academic buildings in Taiwan? Most students spend one third of daily time in schoo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udents and school environment are very close. In order to ensure the educational quality and teaching efficiency, the overall and long-term considerations shall be taken during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academic buildings. Under this circumstance the quality of academic buildings can response to the education policy of 21st century. In related research one can discover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school buildings does not meet the need of the majority users. This urgent problem shall be reviewed and improved comprehensively.
In order to discuss whether the functionality meet the original design goal, this study taking Shin-Ying Elementary School as example project, combined with Da-Tong Elementary School and Bao-Dong Elementary School which are designed by the same architect in the same period as Post-Occupancy Evaluation. The purpose is to find out the difficulties of the academic buildings in design phase. The satisfactory situation of faculties, students, guardians, and community populace will be discussed and analysis as the reference of educational authorities, school administration, architects and other relative researches.
第一章 緒論 01
1.1前言 01
1.2研究動機 02
1.3研究目的 03
1.4名詞定義與解釋 04
1.5研究範圍 07
1.6研究限制 09
1.7研究方法 10
1.8研究架構與流程 11
1.9研究期程 13
1.10預期成果 13
第二章 文獻回顧 15
2.1學校建築規劃設計基本理念 15
2.1.1校園規劃的程序 16
2.1.2學校建築規劃的涵義 17
2.1.3學校建築之規劃原則 18
2.2學校建築用後評估理論探討 19
2.2.1校建築用後評估之意義 19
2.2.2學校建築用後評估的目的 21
2.2.3學校建築用後評估的重要性 22
2.2.4學校建築用後評估的效益 22
2.3我國學校建築規劃設計演進探討 23
2.3.1日據時代學校建築 23
2.3.2台灣光復後學校建築 24
2.3.3宜蘭縣學校建築成功經驗 25
2.3.4台南縣打造南瀛新校園 26
2.3.5永續校園環境規劃 32
2.3.6參與式校園環境規劃設計 36
2.4台南縣新營國小老舊校舍重建歷程 37
2.4.1老舊校舍重建第一步-南北棟校舍拆除重建 37
2.4.2校園整體規劃 38
2.4.3校舍耐震評估 43
2.4.4參與式的規劃設計歷程 43
2.4.5龐大重建經費的申請及設計規劃費的核定 45
2.4.6教育部95-97學年度老舊校舍拆除重建專案 46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1研究架構 49
3.2研究對象 51
3.2.1問卷調查對象 51
3.2.2觀察對象 52
3.2.3訪談調查對象 62
3.3研究工具 53
3.3.1問卷調查部分 53
3.3.2編製過程 54
3.3.3重建校舍規劃設計和使用情形訪談大綱 55
3.3.4重建校舍使用情形觀察表 56
3.4研究之實施 56
3.4.1探討相關文獻 57
3.4.2編製問卷調查表 57
3.4.3實施問卷調查表預測 57
3.4.4實施問卷調查 57
3.4.5編製訪談大綱與實地觀察表 57
3.4.6進行訪談與實地觀察 58
3.5資料彙整及處理 58
3.5.1資料整理 59
3.5.2問卷調查表資料統計分析 59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分析
4.1三校老舊校舍重建工程基本資料分析 61
4.1.1新營國小老舊校舍重建工程基本資料分析 61
4.1.2大同國小老舊校舍重建工程基本資料分析 66
4.1.3保東國小老舊校舍重建工程基本資料分析 70
4.2三校學生、學校人員及家長社區人士對重建校舍滿意度分析 73
4.2.1三校滿意度統計分析 73
4.2.2三校學生、學校人員及家長滿意度情形分析 91
4.3三校重建校舍使用情形觀察結果分析 225
4.3.1師生上課情形 226
4.3.2學童下課情形觀察 229
4.4三校重建校舍規劃設計和使用情形訪談結果分析 233
4.5綜合討論 237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5.1結論 248
5.1.1三校學生、學校人員及家長滿意度的差異情形 248
5.1.2三校學生、學校人員及家長對學校建築使用情形 251  
5.2建議 253
參考文獻 257
附錄一 新營國小95-97年度老舊危險校舍整建訪視紀錄表 259
附錄二 95~97年度國中小老舊校舍整建概算提列基本資料 261
附錄三 臺南縣新營國民小學東西兩棟老舊校舍拆除重建工程需求計畫書 263
附錄四 臺南縣新營國小重建校舍使用情形問卷調查表(學校人員問卷) 269
附錄五 臺南縣新營國小重建校舍使用情形問卷調查表(家長及社區人士問卷) 275
附錄六 臺南縣新營國小重建校舍使用情形問卷調查表(學生用問卷) 280
附錄七 臺南縣大同國小重建校舍使用情形問卷調查表(學校人員問卷) 284
附錄八 臺南縣大同國小重建校舍使用情形問卷調查表(家長及社區人士問卷) 289
附錄九 臺南縣大同國小重建校舍使用情形問卷調查表(學生用問卷) 293
附錄十 臺南縣保東國小重建校舍使用情形問卷調查表(學校人員問卷) 297
附錄十一 臺南縣保東國小重建校舍使用情形問卷調查表(家長及社區人士問卷) 302
附錄十二 臺南縣保東國小重建校舍使用情形問卷調查表(學生用問卷) 307
1.陳惠邦,初等教育專論:新世紀教育家的信念與實踐,臺北市:元照,2004。
2.徐仁斌,用後評估在校園設施規劃應用之研究,載於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
會(主編),e世紀的校園新貌(404.418頁),臺北市: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
究學會,2001。
3.吳建邦,新設國中學校建築用後評估之研究─以台南縣大橋國中為例,國立高
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高雄市,2006。
4.湯志民,學校建築與校園規劃(第二版),臺北市:五南,2000。
5.黃世孟,論用後評估與建築設計之規劃研究,載於黃世孟(編著),學校建築
研究:黃世孟學校建築論文集,臺北市:建築情報,2000。
6.黃玉英,學校建築與學生學習之關係,載於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主編)
,優質的學校環境,臺北市: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2002。
7.吳財順、候世昌(主編),學校工程實務,臺北市:心理,2002。
8.陳凱鈿,學校建築規劃使用者參與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未出版,台北市,2001。
9.黃世孟,開放教育學習環境之學校建築計畫課題,載於黃世孟(編著),學校
建築研究:黃世孟學校建築論文集,臺北市:建築情報,2000。
10.畢光建,建築可以為教育作什麼?,建築師,358,2004。
11.林逸青,學校建築:規劃設計與工程發包,高雄市:高雄復文,2005。
12.許碧蕙,校園規劃「用後評估」之研究..以南投縣九二一震災重建國小為例,
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教育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臺北市,2002。
13.教育部,新校園運動。臺北市:作者,2001。
14.教育部,國民中小學設備基準。臺北市:作者,2002。
15.林亭廷,國民小學班群教室空間規劃設計之用後評估,國立臺灣大學碩士論文,
未出版,臺北市,2001。
16.薛方杰,國民小學班群教室多元彈性規劃與評估研究,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
學研究所博士學位論文,未出版,臺北市,2002。
17.湯志民,學校建築評鑑:用後評估的發展與模式,載於國立教育資料館(主編),
教育資料集刊─教育評鑑專輯,臺北市:國立教育資料館,2004。
18.陳格理,圖書館建築與用後評估研究,大學圖書館,1(4),取自
http://www.lib.ntu.edu.tw/pub/univj/uj1.4/uj4.3.html,2008/1
19.賴協志,臺北市國民小學運動場地規劃與用後評估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
學系教育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臺北市,2003。
20.湯志民,學校建築用後評估:理念、實務與案例,載於國立教育資料館(主編),
學校建築與學習,臺北市:國立教育資料館,2005。
21.湯志民,臺灣的學校建築,臺北市:五南,2002。
22.曾旭正,再深化新校園運動—一些建議與互勉,建築師,358,2004。
23.游春生、許添明,宜蘭縣校園建築更新規劃與經費使用原則,教育研究月刊,
108,2003。
24.游春生,校園更新規劃設計過程中使用者用後評估之探討─以頭城國中為例,
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花蓮縣,2002。
25.陳任遠,南投縣立延平國小九二一災後重建校園用後評估,國立成功大學建築
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2005。
26.王文科、王智弘,教育研究法(八版),臺北市:五南,2005。
27.黃世孟,從建築物用後評估探討學校建築規劃與設計之研究,載於中華民國學
校建築研究學會(主編),國民中小學學校建築與設備專題研究,臺北市:中
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1988。
28.黃世孟,校園物語..大學總務長日記,高雄市:麗文,2006。
29.黃富祥,以「用後評估」探討國中校園空間之規劃設計—以臺北市百齡國中為
例,私立中原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1995。
30.黃瓊儀,校園建築規劃報告書應用成效之檢討─以台北市國民小學為例,國立
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台北市,2000。
31.湯志民,學校空間革新的思維-「人.境」互動,載於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
學會(主編),二十一世紀的學校建築與設施,臺北市: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
究學會,2000。
32.湯志民,優質學校環境規劃之探析,載於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主編),
優質的學校環境,臺北市: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2002。
33.簡夙蓮,從使用後評估的觀點探討國小校園空間,國立臺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
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縣,2004。
34. Department for Education and Skills (2002) Schools for the Future . Designs for Learning Communities (Building Bulletin 95). London, UK: The Stationery Office.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