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陳惠邦,初等教育專論:新世紀教育家的信念與實踐,臺北市:元照,2004。
2.徐仁斌,用後評估在校園設施規劃應用之研究,載於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
會(主編),e世紀的校園新貌(404.418頁),臺北市: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
究學會,2001。
3.吳建邦,新設國中學校建築用後評估之研究─以台南縣大橋國中為例,國立高
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高雄市,2006。
4.湯志民,學校建築與校園規劃(第二版),臺北市:五南,2000。
5.黃世孟,論用後評估與建築設計之規劃研究,載於黃世孟(編著),學校建築
研究:黃世孟學校建築論文集,臺北市:建築情報,2000。
6.黃玉英,學校建築與學生學習之關係,載於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主編)
,優質的學校環境,臺北市: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2002。
7.吳財順、候世昌(主編),學校工程實務,臺北市:心理,2002。
8.陳凱鈿,學校建築規劃使用者參與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2001。
9.黃世孟,開放教育學習環境之學校建築計畫課題,載於黃世孟(編著),學校
建築研究:黃世孟學校建築論文集,臺北市:建築情報,2000。
10.畢光建,建築可以為教育作什麼?,建築師,358,2004。11.林逸青,學校建築:規劃設計與工程發包,高雄市:高雄復文,2005。
12.許碧蕙,校園規劃「用後評估」之研究..以南投縣九二一震災重建國小為例,
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教育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臺北市,2002。
13.教育部,新校園運動。臺北市:作者,2001。
14.教育部,國民中小學設備基準。臺北市:作者,2002。
15.林亭廷,國民小學班群教室空間規劃設計之用後評估,國立臺灣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2001。
16.薛方杰,國民小學班群教室多元彈性規劃與評估研究,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
學研究所博士學位論文,未出版,臺北市,2002。
17.湯志民,學校建築評鑑:用後評估的發展與模式,載於國立教育資料館(主編),
教育資料集刊─教育評鑑專輯,臺北市:國立教育資料館,2004。
18.陳格理,圖書館建築與用後評估研究,大學圖書館,1(4),取自http://www.lib.ntu.edu.tw/pub/univj/uj1.4/uj4.3.html,2008/1
19.賴協志,臺北市國民小學運動場地規劃與用後評估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
學系教育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臺北市,2003。
20.湯志民,學校建築用後評估:理念、實務與案例,載於國立教育資料館(主編),
學校建築與學習,臺北市:國立教育資料館,2005。
21.湯志民,臺灣的學校建築,臺北市:五南,2002。
22.曾旭正,再深化新校園運動—一些建議與互勉,建築師,358,2004。23.游春生、許添明,宜蘭縣校園建築更新規劃與經費使用原則,教育研究月刊,108,2003。
24.游春生,校園更新規劃設計過程中使用者用後評估之探討─以頭城國中為例,
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花蓮縣,2002。
25.陳任遠,南投縣立延平國小九二一災後重建校園用後評估,國立成功大學建築
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2005。
26.王文科、王智弘,教育研究法(八版),臺北市:五南,2005。
27.黃世孟,從建築物用後評估探討學校建築規劃與設計之研究,載於中華民國學
校建築研究學會(主編),國民中小學學校建築與設備專題研究,臺北市:中
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1988。
28.黃世孟,校園物語..大學總務長日記,高雄市:麗文,2006。
29.黃富祥,以「用後評估」探討國中校園空間之規劃設計—以臺北市百齡國中為
例,私立中原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1995。
30.黃瓊儀,校園建築規劃報告書應用成效之檢討─以台北市國民小學為例,國立
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台北市,2000。
31.湯志民,學校空間革新的思維-「人.境」互動,載於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
學會(主編),二十一世紀的學校建築與設施,臺北市: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
究學會,2000。
32.湯志民,優質學校環境規劃之探析,載於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主編),
優質的學校環境,臺北市: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2002。
33.簡夙蓮,從使用後評估的觀點探討國小校園空間,國立臺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
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縣,2004。
34. Department for Education and Skills (2002) Schools for the Future . Designs for Learning Communities (Building Bulletin 95). London, UK: The Stationery Off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