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部分
(一)專書
1、朱浤源,撰寫博碩士論文實戰手冊(台北:正中書局,1999年)。
2、朱浤源,撰寫博碩士論文實戰手冊(台北:正中書局,2006年8月)。
3、呂亞力,政治學方法論(台北:三民書局,1997年)。
4、楊開煌,研究方法(2006年3月)。
5、潘錫堂,兩岸關係與大陸政策(台北:新文京開發出版社公司,2006年3月,版2)。
6、潘錫堂,兩岸政經關係與情勢(台北:新文京開發出版社公司,2009年2月16日,初版)。
7、劉復國,東南亞恐怖主義與亞太安全(財團法人兩岸交流基金會,2008年1月)。
8、劉復國、蕭新煌等編,2006亞太和平觀察(李寧出版公司,2006年12月)。
9、王逸舟,恐怖主義溯源(北京:四季青印刷廠,2002年9月,版1)。
10、潘志平、王鳴野、石嵐等編,東突的歷史與現狀(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年3月)。
11、羅蘭.賈卡著,陳浩譯,賓拉登秘密檔案(台北:聯經出版社公司,2001年1月)。
12、鄭坤亮,東突恐怖主義的歷史根源(大陸新疆研究大學政治學院,2003年)。
13、張舜芬譯,誰是恐怖主義、當恐怖分子遇上反恐戰爭(2005年)。
14、高永久、張小蕾等編,境內外、東突恐怖勢力對地緣政治格局平衡的破壞研究(西北第二民族學院學報,2006年2月)。
15、陳向陽,中國睦鄰外交(北京:時事出版社,2004年)。
16、傅仁坤,1993-2003年蒙古與中亞五國關係發展之探索(台灣中亞文化經貿協會,2005年)。
17、楊潔勉,國際合作反恐超越地緣政治的思考(北京:時事出版社,2003年12月)。
18、李琪,東突分裂主義勢力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年)。
19、陳欣之,東南亞安全(台北:生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9年10月)。
20、丁建偉,地緣政治中的西北邊疆安全(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年)。
21、楊發仁,泛伊斯蘭主義和泛東突厥主義研究(烏魯木齊新疆社會科學院,1994年)。
22、陸忠偉,國際戰略與安全形勢評估(北京:時事出版社2003年)。
(二)報(期)刊、論文
1、張中勇,「國際恐怖主義的演變與發展」,戰略與國際研究季刊第4卷,第1期,2002年1月。2、許乃權,「冷戰後中共新安全觀與反恐戰略研究」,2005年1月26日。
3、王少白,「從國際恐怖活動趨勢發展論我國反恐機制建構」,2006年7月1日。
4、王崑義,「美國的反恐戰爭與台灣的戰略選擇」,中興大學全球和平與戰略研究中心反恐學術研討會發表論文,2004年5月。
5、「恐怖主義簡史」,北京青年報(北京),2005年3月23日。
6、中國國民黨政策會,「現階段美國與中共互動關係的基礎」,大陸情勢雙週報,第1445期。
7、中國國民黨中央政策會,「美中互動的最新形勢」,大陸情勢雙週刊,第1445期。
8、高建中,「少數民族代表首次參加全國政協紀實」,中國民族2002年第3期。
9、中共中央文獻論輯委員會「鄧小平文選」,第1、2卷,1994年版。
10、于曉艷,「東突恐怖主義的治理困境及對策」,工會論壇第12卷,第2期,2006年3月。
11、趙鐘偉,「東突恐怖勢力與中國的國家安全」,太平洋學報2004年第8期。
12、朱沛幗,「奧運後的中國反恐形勢報告」,2008年9月29日,彙報資料。
13、中央社(台北)2001年1月11日。
14、中新網(北京)2002年9月21日。
15、中新社(北京)2002年1月10日。
16、聯合報(台北)2003年1月18日。
17、「新疆建構反恐特種部隊」,中央日報(台北),2001年12月27日,版7。
18、「上海合作組織首次多邊軍演」,聯合報(台北),2003年8月7日,版A13。
19、邱坤玄,「美伊戰爭後的中共與美國關係」學術研討會,政治大學國際學院,2004年6月12日。
20、「中共正以南北縱向戰略對抗美國東西包夾」,中國時報,2001年11月8日,版15。
(三)網際網路
1、上海合作組織網站:http://www.sectsco.oig/news-dstoil.asp (打擊恐怖主義、分裂主義和極端主義,上海公約)。
2、邵峰,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網站,2005年8月http://www.isepoorg,cn
3、新華網,「2001年9月18日外交部發言人朱邦造在記者招待會上答記者問」http://news.xinhuanet.com/zilliao/2003-01/21/content-699435hgm
4、人民網,錢彤、潘清,「江澤民會見普京談『東突』恐怖勢力」,2001年10月20日http://www.people.com.cn/big5/shizheng/252/7334/2001/0020/58641/htm
5、中國公安部網站,「第一批認定的東突恐怖組織、恐怖組織名單」,2003年12月5日http://www.mps.gov.cn/webpage/show news.asp Aid
6、姚匡乙,「三股勢力略調整及對我國週邊安全形勢的影響」,2005年3月10日,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網站,http://www.ciig.org.cn//item/2005-03-14/50869.html
7、林吉郎,「國家安全與危機管理」http://www.geocities.com/tranps 2000/book006/people conth/index.htm。
8、中國國民黨全球資訊網,「911事件對中共外交策略的影響」http://www.kmt.org.tw//content/html/pertiodical/mainland/20010517.207177html
二、英文部分
1.Alex P. Schmid. A., Bert Jongmanetal political Terrorism: A new Gwideto Actors Awtnors conceps duta bases.
2.Gamor Boaz, Defining Terrorism is one Man’s terrorist Another man’s Freedom, September 23.1998
3.Easton David, A Frame work for political Analysis (New York Englewood cliffs 1965)
4.East Tuokestan Terrorism and The Terrorist ARC: China’s Post-9/11 Anti-Terror strategy
5.Holsti, Ole R. Content Analysis, Gardner L indzey and Elliot Aronson eds’
The Handbook of Social Psychology (reading mass: Addison-Wwesley 1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