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之成立,能協助政府分擔社會福利責任,因此負 有對資源作最佳運用的責任。組織績效為衡量基金會運作的指標,而組織 結構又為影響組織績效的重要因素。因此對基金會組織結構與組織績效間 之關係做探討是必要的。在現階段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中,企業附設 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有持續成長之趨勢,並可善加運用企業之人力、 物力、財力、組織網路,應較具組織雛形。因此,本研究以企業附設社會 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為研究對象,研究組織結構與組織績效間之關係。期 望能作為基金會未來發展與改進的參考。本研究以國內所有的企業附設社 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為研究對象,研究單位為組織層次,以最高行政主 管為受訪對象,取得有效問卷 44份 (回收率 86.54% ),經統計分析後的 主要發現如下:一、基金會傾向於小規模,成立基金會之企業以製造業最 多、服務業次之。二、基金會之組織結構傾向於集權化。主管領導型態大 多為民主式的領導型態。而組織結構在複雜化及正式化程度上則分歧極大 。三、基金會大多任用兼職人員,缺乏激勵、及管理之制度規章,不重視 教育訓練。四、基金會離職率低、符合目的事業之救助比率高、但基金增 加比率低、在尋找案主及服務方式上缺乏創新性。五、基金會組織結構的 複雜化程度越高,則基金會符合目的事業的救助比率越低、案主抱怨頻率 越高。而當組織結構的正式化程度越高,則基金會在尋找案主及服務方式 上越具創新性。六、規模小的基金會不適於採用複雜化、及正化式程度較 高的組織結構。依研究發現本研究提出幾點建議:一、建議基金會聘請具 有專業知識之專職人員,並建立管理制度,尤其激勵、及教育訓練。二、 建議基金會加強資源取得的能力(不論來至企業或社會大眾),並多嘗試不 同的業務推展方式。三、善用企業組織網路。四、基金會應依據基金會的 成立宗旨及發展重點,選擇適合基金會之組織結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