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試驗之目的,旨在探討飼糧中纖維含量對生長鵝肝臟與血漿中脂質含量及肝臟中 脂質合成相關酵素活性之影響。 試驗鵝隻採用台灣省畜產試驗所彰化種畜繁殖場所育成之白羅曼母鵝(White Roman geese) ,進行三個試驗,試驗1 與試驗2 ,分別選取二週齡及六週齡體重 相近之母鵝32隻及48隻,每一試驗均區分成4 個處理組,每個處理組分別為4 隻( 試驗1) 與6 隻(試驗2) ,分別餵飼含3、6、9 及12%粗纖維含量之4 種等熱能 、等蛋白質之試驗飼料,每處理組重覆一次。2-5週齡之試驗飼料含粗蛋白質20% 、代謝能2900kcal/kg;6-9週齡之試驗飼料含粗蛋白質15%、代謝能2900kcal/ kg。試驗3 選取二週齡重相近之母鵝20隻;區分成二個處理組,分別餵飼含3 %粗 纖維之飼料(低纖維含量處理組)或3 %粗纖維飼料添加6 %纖維素之飼料(高纖 維含量處理組),每處理組5 隻,並重覆乙次。3 %粗纖維處理組之試驗飼料組成 同試驗1 之3 %粗纖維處理組。三個試驗之試驗期皆為4 週,試驗期間飼料與水採 任食,並飼養於25±2 ℃之環境溫度控制室中。 試驗結果顯示,三個驗鵝隻之隻日增重、飼料攝食量與飼料轉換率,各處理組間並 無顯著差異(p>0.05) ;但2-5週齡之鵝隻高纖維含量處理組之體增重有較高之 趨勢,而6-9週齡者則無此現象。在試驗1與3(2-5週齡)之鵝隻肝臟重量(公克 /100 公克體重),皆隨著飼糧纖維含量之增加而降低,但試驗2 (6-9週齡)之 各處理組間並無顯著差異(p>0.05) 。試驗2 與3 之鵝隻腹脂重量(公克/100 公克體重),各處理組間均無顯著差異(p>0.05) ,但試驗1 中之高纖維含量處 理組有顯著比低纖維含量處理組為低之現象。在肝臟各種脂質成分含量方面,三個 試驗均顯示高纖維含量處理組之鵝隻肝臟中總脂質與三酸甘油酯含量比低飼糧纖維 處理組為低之現象。 血漿中總脂質、三酸甘油酯及總膽固醇含量,大隨著飼糧中纖維含量之提高,而呈 降低之現象。其他各種脂質成分及葡萄糖濃度,則各處理組間均無大差異。三個試 驗鵝隻肝臟中脂質合成相關酵素之葡萄糖-6- 磷酸去氫*(glucose-6- phosphate dehydrogenase, E.C. 1.1.1.49;G-6-PDH)、NADP-蘋果酸去氫* (NADP-malic dehydrogenase, E.C. 1.1.1.40;MDH)、ATP-檸檬酸分解*( ATP-citrate cleavage enzyme, E.C. 4.1.3.8; CCE) 及脂肪酸合成*( fatty acid synthetase; FAS) 等之活性,皆隨著飼糧中纖維含量之增加而呈降 低或有降低趨勢。 #9201975 #92019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