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172) 您好!臺灣時間:2025/09/10 11:45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涂茂興
研究生(外文):Mao-hsing Tu
論文名稱:台灣非政府組織文化之研究─以慈濟(國際援助活動)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A Research of NGOs' Culture in Taiwan--Take Buddhist Tzu-Chi's (Foreign Aid) as An Example
指導教授:陳泓易陳泓易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Hung-yi Chen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南華大學
系所名稱:美學與藝術管理研究所
學門:藝術學門
學類:藝術行政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7
畢業學年度:96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14
中文關鍵詞:慈善團體非政府組織價值文化
外文關鍵詞:Charitable Organizationcultur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NGOs)value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3
  • 點閱點閱:958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5
  近年來,台灣民間團體非政府組織的國際援助活動蓬勃發展。他們藉由「以人為本」的思維與關懷行動,掀起了「非政府組織熱潮」促成一股龐大的社會力量。台灣NGOs在與全球社會接軌的開展上歷經多年,不但展現出身為國際社會的一份子所履行國際義務,並且承擔國際社會的責任與能力,突顯台灣人民參與全球事務的誠意與活力。
  
  台灣非政府組織大都是宗教團體,而宗教團體本身是一個複雜的文化形式,它又創造出一種相對獨立的宗教文化,成為世界文化的一種特殊形態,也是世界文化發展上的一個環節。在這複雜的世界體系中,人道援助及發展問題已衍生成為台灣援外政策的重要思考問題。而這些非政府組織在援外發展脈絡中,究竟傳達出何種結構性的文化意涵?本文研究對象慈濟係國內宗教慈善團體之一,又是非營利與非政府組織;慈濟援助活動為何能夠在政治結構之外而發展成功產生很大效應?慈濟為何能夠促使台灣社會結構改變?慈濟國際援助行動是在何種社會脈絡下發起?及其所產生的效應價值?這些乃是值得探討的議題。
  
  非政府組織研究和文化研究一樣,仍有其特定語境與發展脈絡,但兩者之間是可以對話的,進而開擴雙方視界和學術研究領域。文化研究問題意識來自於具體的歷史、社會、文化環境,是在於面對問題,而台灣所呈現的主題、主體已經累積到有相當的能見度而且需要被回顧、檢討與反省。本論文乃綜合非政府組織文化研究為旨趣,藉由以上的問題意識以慈濟國際援助的文化活動為研究對象。試圖從社會學、政治學觀點與文化理論的視角來詮釋和分析批評。研究目的在於:
〈一〉 探究慈濟對台灣社會的價值意義。
〈二〉 探究慈濟組織轉型成功的條件。
  
本論文分為六章。第一章,緒論;第二章,探討台灣非政府組織的發展與意涵;第三章,探索慈濟基金會在國內發展的條件、策略與文本理由;第四章,探究慈濟基金會國內往國外援助策略意義、慈濟與政府互動關係;慈濟與國外團體關係;第五章慈濟文化之特質與建構;第六章結論根據各章節中的討論分析,解決問題進而達成研究目的,對台灣非政府組織運作管理與國際服務功能討論分析並提出觀點。
  
  文化研究係經許多學者思考或沉澱。文化研究所發展出的這些理論,其中有些研究的對象與條件與慈濟現象頗為類似,筆者嘗試利用這種方式來詮釋慈濟,試圖讓我的論述更加深入與完善。
  In recent years, international relief activities of private non- official organizations have developed vigorously in Taiwan. It has raised "NGOs fever" to form a huge social strength by its “human-centric” thoughts and caring actions. NGOs in Taiwan have been globalizing for many years. They do not only demonstrate that being a part of international society is obligated to undertake the responsibility but also reveal that Taiwanese people are enthusiastic at participating in the global affairs.
  
  The Taiwan non- official organizations mostly are religious groups. However, religious group itself is a complex cultural form, and it also creates one kind of relatively independent religious culture. It’s a link in the world cultural development as well as a kind of special form in the world culture. In this complex universal system, the humanity aid and its development have grown into the most important issue to the policy of Taiwan’s assistance to foreign countries. Moreover, what kind of constitute cultural meaning does these non- official organizations in the aid to foreign countries actually transmit? The research object is” Tzu-Chi”, which is one of domestic religious charities, and also a non-profit and non- official organization. The article will discuss about how Tzu-Chi can develop successfully and furthermore, produce huge effects outside the politic constitute
  
  This research is based on the cultural activities of international assistance in Tzu-Chi; tries to analyze and interpret from the aspects of sociology, politics, and cultural theory. The research objectives are:
(1) Inquire the value and meaning of Tzu-Chi toward Taiwan Society.
(2) Inquire the conditions for Tzu-Chi‘s organization transformation and its achievement.
  
  There are six chapters in the article. The first chapter is introduction. The second chapter discusses the development and importance of NGOs in Taiwan. The third chapter explores the conditions, strategies and reasons for Tzu-chi to develop domestically. The fourth chapter looks into the meaning of Tzu-Chi’s international assistance; the interactions with the government; and the relations with foreign countries. The fifth chapter introduc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zu-Chi’s culture and its structure. The sixth chapter is the conclusion which is based on the previews discussions and analyses to provide reflections and findings in hope of enhancing the function and administration as well as the international service capability in NGOs in Taiwan.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研究架構…………………………………………… 3
 第三節 有關慈濟文獻回顧……………………………………………… 8
 第四節 研究限制…………………………………………………………10
  
第二章 台灣非政府組織發展與意涵…………………………………………12
 第一節 非政府組織定義與相關理論……………………………………12
 第二節 非政府組織源起與成立宗旨……………………………………16
 第三節 台灣非政府組織發展之歷史脈絡………………………………18
 第四節 慈濟與其他非政府組織國際參現況……………………………20
  
第三章 慈濟基金會在國內發展的條件策略文本理由………………………23
 第一節 慈濟國際援外之歷史溯源………………………………………23
 第二節 慈濟在台灣發展成功的理由與背景及條件……………………31
 第三節 慈濟對台灣社會結構意義………………………………………44
 第四節 小結………………………………………………………………48
  
第四章 慈濟基金會國內往國外援助策略意義與政府及國外團體互動關係53
 第一節 慈濟國內往國外援助策略意義…………………………………53
 第二節 慈濟與政府及國外團體互動關係………………………………59
 第三節 慈濟國外援助案例─南亞海嘯…………………………………66
 第四節 慈濟國外援助的效應價值………………………………………74
 第五節 小結………………………………………………………………78
  
第五章 慈濟文化之歷程轉化與特質建構……………………………………81
  
第六章 結論……………………………………………………………………98
  
參考書目………………………………………………………………… 103
  
附 錄 圖一:慈濟基金會之組織架構……………………………… 111
表一:慈濟基金會重要歷史脈絡…………………………… 112
表二:四法四門四合一新組織建構與特質………………… 112
表三:南亞海嘯地震災初期階段慈濟援助工作一覽表…… 113
表四:慈濟援助南亞中長期階段之賑災方向的計劃……… 114
1.丁仁傑, 1999,《社會脈絡中的助人行為:臺灣佛教慈濟功德會個案研究》,台北,聯經出版公司。  
 
2.慈濟,2005,《大愛進南亞,真情膚苦難,海嘯賑災活動紀實》,台北,慈濟文化出版社。  
 
3.方永泉,2005,《宗教與道德間的關係─兼論多元社會中的宗教與道德教育》,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教育學程中心講義。  
 
4.王順民,1999,《宗教福利》,台北,亞太圖書出版社。  
 
5.王振軒著,2005,《非政府組織議題與發展》,台北,鼎茂文化。  
 
6.王振軒著,2006,《非政府組織議題、發展與能力建構》,台北,鼎茂文化。  
 
7.王寧著,2003,《全球化與文化研究》,台北,揚智文化。  
 
8.王加微,1998,《行為科學》,台北,五南圖書。  
 
9.Richard Tarnas著,王又如譯,1997,《西方心靈的激情─後現代的心靈》,台北正中書局出版。  
 
10.Peter Brooker著,2004,王志弘、李根芳譯,,《文化理論詞彙》,台北:巨流圖書。  
 
11.司徒賢達,1999,《非營利組織的經營管理》,台北: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12.慈濟醫學記人文社會學院編,《國際援助與社會發展研討會論文集》,慈濟文化志業中心。  
 
13.Jeffrey C. Alexander、Steven Seidman編,古佳豔等譯,,2004,《文化與社會─當代論辯》,台北,立緒文化事業公司。  
 
14.江燦騰著,2000,《20世紀台灣佛教的轉型與發展》,高雄,淨心佛學圖書館。  
 
15.行政院研考會編,2002年,《台灣非政府組織國際參與策略之研究》,台北:行政院研考會。  
 
16.金元浦著,2004,《新思潮文檔•文化研究:理論與實踐》,河南省,河南大學出版社。  
 
17.洪鎌德著,2000,《人文思想與現代社會》,台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18.俞智敏等譯,2002,《文化》,Chris Jenks著,台北,巨流圖書有限公司。  
 
19.夏學理、陳尚盈、羅皓恩、王瓊英著,,2003《文化市場與藝術票房》,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0.黃俊英著,2003,《行銷學的世界》,台北,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1.曹惟忠著,2002《九一一敲醒了警鐘》,美國紐約,台灣佛教慈濟基金會美國總會,。  
 
22.陳慧劍著,1999,《證嚴法師的慈濟世界》,台北,慈濟文化志業中心。  
 
23.陳光興著,2001,《文化研究在台灣》,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24.詹明信著,吳美真譯,1998,《後現代主義或晚期資本主義的文化邏輯》,台北,時報出版。  
 
25.潘文化著,1995,《非營利組織公共關係策略之研究》,中興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  
 
26.蔡志忠,1996,《證嚴法師說--靜境的思惟》,台北,時報出版。  
 
27.劉淑芬,2001,《慈悲清淨:佛教與中古社會生活》,台北,三民。  
 
28.Malcolm Waters著,徐偉傑譯,,2000,《全球化》,台北,弘智文化事業出版社。  
 
29.Ziauddin Sardar著,陳貽寶譯,2004,《文化研究》,台北:立緒文化。  
 
30.Barry Smart著,蔡采秀譯,2004,《傅科》,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31.羅蘭•巴特著,李幼蒸譯,2004,《寫作的零度》,台北,桂冠圖書公司。  
 
32.Richard Tarnas著,王又如譯,1997,《西方心靈的激情─後現代的心靈》,台北正中書局出版。  
 
33.慈濟醫學記人文社會學院編,2004,《國際援助與社會發展研討會論文集》,台北,慈濟文化志業中心。  
 
34.Jeffrey C. Alexander、Steven Seidman編,古佳豔等譯,,2004,《文化與社會─當代論辯》,台北,立緒文化事業公司。  
 
35.江燦騰著,,2000,《20世紀台灣佛教的轉型與發展》,高雄,淨心佛學圖書館。  
 
36.洪鎌德著,,2000,《人文思想與現代社會》,台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37.俞智敏等譯,,2002,《文化》,Chris Jenks著,台北,巨流圖書有限公司。  
 
38.夏學理、陳尚盈、羅皓恩、王瓊英著,2003,《文化市場與藝術票房》,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39.黃俊英著,2003,《行銷學的世界》,台北,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40.曹惟忠著,2002,《九一一敲醒了警鐘》,美國紐約,台灣佛教慈濟基金會美國總會。  
 
41.陳慧劍著,1999,《證嚴法師的慈濟世界》,台北,慈濟文化志業中心。  
 
42.Philip G. Zimbardo╱Richard J. Gerrig著,游恆山譯,,1998,《心理學導論》,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43.傅偉勳著,2002,《西洋哲學史》,台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44.《慈濟年鑑》,1966~1992、1996~2006,台北,慈濟文化出版社。  
 
45.《慈濟道侶、隨師行記》彙編,,2003,台北,慈濟文化出版社。  
 
46.詹明信著,吳美真譯,1998,《後現代主義或晚期資本主義的文化邏輯》,台北,時報出版。  
 
47.經典雜誌編著, 2006,《善行:16個非政府組織的理念與實踐》,台北,經典雜誌。  
 
48.蔡志忠,1996,《證嚴法師說--靜境的思惟》,台北,時報出版。  
 
49.劉淑芬,2001,《慈悲清淨:佛教與中古社會生活》,台北,三民。  
 
50.歐崇敬,2003,《從結構、解構到超解構─超越後現代主義的理論基礎:超解構》,台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51.Malcolm Waters著,徐偉傑譯,2000,《全球化》,台北,弘智文化事業出版社。  
 
52.Barry Smart著,2004,采秀譯,《傅科》,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53.羅蘭•巴特著,李幼蒸譯,2004,《寫作的零度》,台北,桂冠圖書公司。  
 
54.釋證嚴,2003,《生命的至情:第二集》聯經出版公司。  
 
55.釋德凡著,2004,《證嚴上人衲履足跡》春、夏、秋、冬之卷,台北,慈濟文化出版社。  
 
56.釋德凡著,2005,《證嚴上人衲履足跡》春、夏之卷,台北,慈濟文化出版社。  
 
57.顧忠華,1999,《公民社會與非營利組織:一個理論性研究的架構》,台北,亞洲研究。  
 
58.Derek Layder著,簡守邦譯,2003,《社會科學研究的理論與方法》,台北,韋伯文化國際出版公司。  
 
59.Ralph Berry著,李美馨譯,2003,《最新研究論文寫作指導》,台北,韋伯文化國際出版公司。  
 
60.陳泓易著,2005,《文化研究》講義,嘉義,南華大學美藝所。  
 
61.Alexander,Steven Seidman主編,古佳豔等譯,2003,《文化與社會:當代辯論》,台北,立緒文化,頁420。  
 
62.David Lewis著,馮瑞麒譯,2007,《非政府組織管理初探》,台北,五南。  

(二)期刊論文  
 
1.丁仁傑,《文化脈絡中的積功德行為:以臺灣佛教慈濟功德會的參與者為例,兼論助人行為的跨文化研究》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88.04 。  
 
2.王見川,《透視故事的背後:略論「佛教慈濟功德會」的早期情況(1966-1971)》圓光佛學學報88.12。  
 
3.吳鄉泉,《佛教慈濟功德會的成人教育角色功能與發展途徑初探》成人教育88.01 。  
 
4.孫本初,《我國非營利組織未來之初探--以慈濟功德會發展為例》人事月刊93.09 。  
 
5.黃尚煃,《慈濟人文素材作為生命教育教材初探性的研究》中臺學報:人文社會卷92.05。  
 
6.黃俊英 耿筠,《社會行銷的成功案例--慈濟功德會骨髓捐贈活動》企銀季刊85.01。  
 
7.郭文般,評丁仁傑著《社會脈絡中的助人行為:臺灣佛教慈濟功德會個案研究》臺灣社會學90.12。  
 
8.黃森芳。《慈濟醫學暨人文社會學院體育課程之特色》國民體育季刊88.06  
 
9.吳鄉泉,《佛教慈濟功德會的成人教育角色功能與發展途徑初探》成人教育88.01 。  
 
10.吳坤霖著,《我國非政府組織於外交事務的角色與功能之研究─以國際同濟會台灣區總會為例》,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94。  
 
11.張維安,《人間佛教與臺灣社會:以社區為道場,以服務為修行》  
新世紀智庫論壇89.06。  
 
12.楊嘉馹,《論觀護工作與社會資源之運用--以慈濟功德會為例》 (上)司法周刊85.06。  
 
13.楊嘉馹,《論觀護工作與社會資源之運用--以慈濟功德會為例 》(下)司法周刊85.06。  
 
14.蔣駿,《宗教性非營利組織實踐中山先生大同思想之初探--以佛教慈濟基金會為例》國立國父紀念館館刊90.11。  
 
15.盧蕙馨,《現代佛教女性的身體語言與性別重建:以慈濟功德會為例》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89.06 。  
 
16.盧蕙馨,Gender and Buddhism in Contemporary Taiwan--A Case Study of Tzu Chi Foundation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Science Council(Part C)87.10。  

(三)全國博碩士論文
 
1.丁珮玉,《學習型組織之研究—以慈濟功德會為例》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8年。  
 
2.王順民,《宗教福利思想與福利服務之探究--以慈濟功德會、長老教會為例》東吳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79年。  
 
3.朱妍綸,《慈濟教師組織文化之研究─以高雄區教師聯誼會為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2年。  
 
4.李芳三,《從追隨者角度探討文化對領導的影響─以證嚴上人和佛教慈濟功德會為例》雲林科技大學應用外語系碩士論文,民國92年。  
 
5.李懷民,《宗教團體出版問題研究─以佛教慈濟文化為例》南華大學出版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1年。  
 
6.李月娥,《慈濟教師應用靜思語教學實施生命教育之質性研究---以台北市一所國...》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0年。  
 
7.李盈憲,《青年志願組織運作之研究-以慈濟大專青年聯誼會為例》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0年。  
 
8.李幼嵐,《台灣非政府組織之援外活動---以慈濟為個案研究》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0年。  
 
9.李政恩,《宗教性志願事業與非營利組織研究:以台灣慈濟功德會和韓國純福音...》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系碩士論文,民國88年。  
 
10.李鍇偉,《慈濟精神對慈濟教師生涯發展之影響研究-以台北市國小慈濟教師為例》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碩士論文,民國89年。  
 
11.沈莉真,《癌末病患及家屬接受安寧療護服務之分析-以佛教慈濟綜合醫院為例》國立陽明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7年。  
 
12.何淑華,《佛教慈濟綜合醫院志工服務隊之組織文化及其表達形式》東吳大學社會學系碩士論文,民國81年。  
 
13.林美玲,《佛教慈善事業之發展─佛光山慈悲基金會等個案研究》,佛光人文社會學院,宗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3年。  
 
14.林怡嘉,《「從無到有,佔個好位置」我的早療社工師之路在慈濟》東吳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民國91年。  
 
15.林家暉,《慈濟九二一希望工程重建中小學空間形式研究-以黃建興建築師作品為例》國立台灣科技大學建築系碩士論文,民國92年。  
 
16.林惠萍,《臺灣地區健康家庭特質之研究 : 以慈濟家庭為例》文化大學生活應用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5年。  
 
17.林宜璇,《人間佛教與生活實踐:慈濟現象的社會學解析》國立清華大學社會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5年。  
 
18.林義屏,《社會行銷市場區隔之研究-以骨髓捐贈活動為例》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3年。  
 
19.周倩慧,《靜思語教學對國小學生孝道態度、行為效果之研究》,慈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9年。  
 
20.吳宛倫。《宗教性節目之意義再現:以慈濟大愛劇場為例》,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9年。  
 
21.吳坤霖,《我國非政府組織於外交事務的角色與功能之研究─以國際同濟會台灣區總會為例》,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3年。  
 
22.范家榮,《跨文化助人工作者之經驗分析--以慈濟委員訪視原住民照顧戶之經驗為例》國立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9年。  
 
23.邱定彬,《慈濟社區志工的發展及其意涵--以嘉義慈濟組織為例》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系碩士論文,民國88年。  
 
24.吳正煌,《慈濟功德會、台灣世界展望會和中華聯合勸募協會決策菁英福利觀及...》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4年。  
 
25.姚泰山,《社會化治理下非營利組織的協力策略∼以慈濟基金會「921希望工程」...》,國立東華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2年。  
 
26.洪美萍,《慈濟教聯會社區成人教育方案發展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1年。  
 
27.涂建平,《慈濟功德會做為集體行動邏輯之個案研究》國立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1年。  
 
28.徐詩晴,《諾丁斯關懷倫理學及慈濟大愛理念會通之探究》慈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2年。  
 
29.夏俊輝,《宗教服務之研究-以佛教慈濟功德會為例》銘傳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6年。  
 
30.陳忠俊,《非營利組織募款方式及成效之研究-以慈濟基金會為例》長榮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2年。  
 
31.陳宗權,《上證下嚴法師感恩領導理念及其教育實踐之可能性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論文,民國92年。  
 
32.陳秀玲,《宗教性非營利組織國際化發展策略研究~以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為例》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民國90年。  
 
33.陳正興,《慈濟功德會創辦人領導風格之研究》南華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0年。  
 
34.陳振甫,《宗教慈善團體非營利組織管理特質分析-以佛教慈濟功德會為例》國立中山大學高階經營碩士班碩士論文,民國89年。  
 
35.陳香婷。《藉由助人產生超個人經驗之研究 ---- 以一位慈濟人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9年。  
 
36.陳健倫,《試析市場邏輯下之文化產製與媒體角色-以四個文化行銷個案為例》世新大學傳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民國92年。  
 
37.陳有德,《宜蘭縣地方行銷策略之研究》佛光人文社會學院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2年。  
 
38.陳達章,《台灣地區地方政府公辦國際文化活動之研究-以嘉義市文化局舉辦國際...》南華大學美學與藝術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9年。  
 
39.陳諭如,《非營利組織捐款資料庫之研究-以慈濟基金會為例》  
國立交通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2年。  
 
40.許淑燕,《文化脈絡中的社會行動--慈濟教聯會之社區教育個案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多元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9年。  
 
41.許良福,《非營利組織策略性行銷之研究--以慈濟功德會為例》東吳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民國88年。  
 
42.許庭彰,《慈濟志工環境價值觀與環境行為之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生態與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1年。  
 
43.黃琦智,《建立慈濟基金會電腦化勸募系統之研究》國立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1年。  
 
44.黃天長,《慈濟教師教學信念與教學行為之個案研究》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7年。  
 
45.曾逸群,《地區城鎮觀光發展之策略與行銷研究~ 以新竹縣新埔鎮為例》元智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2年。  
 
46.郭素芳,《非營利組織之知識管理研究以慈濟功德會為例》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8年。  
 
47.張琬琴,《靜思語教學對增進國小學童孝道實踐之成效研究》。屏東師範學院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3年。  
 
48.張培新,《臺灣宗教性非營利組織運作的社會資本考察--以慈濟功德會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博士論文,民國93年。  
 
49.張鎮昌,《運用靜思語教學發展學校本位課程之行動研究──以新竹縣一所國民..》.國立新竹師範學院/輔導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民國91年。  
 
50.張家銘,《我們非政府組織與國際人道救援行動之研究》,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4年  
 
51.黃毓珍,《響捐款者信任與價值對行為意圖之研究--以慈濟基金會為例》國立台北科技大學商業自動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1年。  
 
52.馮厚美,《靜思語教學對提升國小兒童生活適應之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0年。  
 
53.馮文饒,《志願福利服務組織形成及運作之探討──以慈濟功德會為例》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1年。  
 
54.賀正楨,《國民小學靜思語教學之研究》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8年。  
 
55.彭俊亨,《組織符號之研究:非營利組織─慈濟功德會的個案分析》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碩士論文,民國83年。  
 
56.楊明芳,《慈濟功德會與臺灣地區各政治勢力互動中所持立場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3年。  
 
57.楊繡勳,《台灣宗教型非營利組織之國際化策略探討─以慈濟基金會為例》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1年。  
 
58.熊毅,《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基隆地區推展資源回收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7年。  
 
59.劉惠美,《非營利組織志願工作人員組織承諾相關因素之研究--以慈濟功德會嘉...》國立中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1年。  
 
60.劉玉惠,《聖界與凡界:慈濟論述之幻想主題分析》輔仁大學大眾傳播學系碩士論文,民國82年。  
 
61.潘尚鋒,《花蓮在地志願組織發展歷程之個案研究》國立東華大學環境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3年。  
 
62.賴嘉祥,《慈濟基金會捐款人關係品質與行為意向之研究》國立台北科技大學商業自動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2年。  
 
63.賴家陽,《慈濟志業中心之制度化分析》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1年。  
 
64.盧俊澄,《非營利組織策略性志工管理模式之研究 --以慈濟功德會為例》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9年。  
 
65.鍾秋玉,《慈善機構的組織融入、組織文化與慈善行為:以「慈濟功德會」為例》國立臺灣大學心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0年。  

(四)網站

 
1.中華民國外交部http://www.mofa.gov.tw/newmofa/org/nation3_other.htm。
 
2.佛光山全球資訊網http://www.fgs.org.tw/main.asp。
 
3.慈濟全球資訊網http://www.tzuchi.org.tw/。
 
4.內政部志願服務資訊網http://vol.moi.gov.tw/now.aspx。
 
5.施正鋒,2002,《非政府組織的介紹》,淡江大學公共行政學系教授:http://mail.tku.edu.tw/cfshih/def6-4-020516.htm
 
6.台灣歷史協會http://www.twhistory.org.tw/
電子全文 電子全文(本篇電子全文限研究生所屬學校校內系統及IP範圍內開放)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6. 黃俊英 耿筠,《社會行銷的成功案例--慈濟功德會骨髓捐贈活動》企銀季刊85.01。  
2. 4. 孫本初,《我國非營利組織未來之初探--以慈濟功德會發展為例》人事月刊93.09 。  
3. 3. 吳鄉泉,《佛教慈濟功德會的成人教育角色功能與發展途徑初探》成人教育88.01 。  
4. 2. 王見川,《透視故事的背後:略論「佛教慈濟功德會」的早期情況(1966-1971)》圓光佛學學報88.12。  
5. 1. 丁仁傑,《文化脈絡中的積功德行為:以臺灣佛教慈濟功德會的參與者為例,兼論助人行為的跨文化研究》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88.04 。  
6. 57. 顧忠華,1999,《公民社會與非營利組織:一個理論性研究的架構》,台北,亞洲研究。  
7. 7. 郭文般,評丁仁傑著《社會脈絡中的助人行為:臺灣佛教慈濟功德會個案研究》臺灣社會學90.12。  
8. 8. 黃森芳。《慈濟醫學暨人文社會學院體育課程之特色》國民體育季刊88.06  
9. 9. 吳鄉泉,《佛教慈濟功德會的成人教育角色功能與發展途徑初探》成人教育88.01 。  
10. 12. 楊嘉馹,《論觀護工作與社會資源之運用--以慈濟功德會為例》 (上)司法周刊85.06。  
11. 13. 楊嘉馹,《論觀護工作與社會資源之運用--以慈濟功德會為例 》(下)司法周刊85.06。  
12. 14. 蔣駿,《宗教性非營利組織實踐中山先生大同思想之初探--以佛教慈濟基金會為例》國立國父紀念館館刊90.11。  
13. 15. 盧蕙馨,《現代佛教女性的身體語言與性別重建:以慈濟功德會為例》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89.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