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王光宗(2003)。我是外籍新娘,也是一個母親-台南縣東南亞外籍新娘在孩子入學後初探。南縣國教,9,29-31。王宏仁(2001)。階層化下的「生產力」移動:婚姻移民與國內勞動市場:以越南新娘為例。台灣社會研究季刊,41,99-127。
王瑞壎(2004)。大陸和外籍新娘婚生子女與學習能力之探究。台灣教育,626,25-31。
朱玉玲(2001)。澎湖的外籍新娘。西瀛風物,8,60-75。江素芬、劉慈惠(2003)。喪偶單親媽媽與她的孩子之間-失去臂膀之後的日子與教養,載於台灣師範大學家庭教育研究與發展中心主辦之「生命歷程中的家庭教育」國際研討會會議論文手冊,台北。
佚名(2003)。文化差異與學習障礙是兩大困難-新台灣之子的悲哀。中國財經月刊,113,106-111。
吳百祿(譯)(2005)。D.Couchenour & K.Chrisman著。親職教育。華藤文化:台北。
吳俊緯(2004)。展臂迎新-談外籍新娘教育。師友,441,17-19。
吳清山(2004)。外籍新娘子女教育問題及其因應策略。師友,441,6-12。
吳雅玲(2004)。新台灣之子的學前教育契機。師友,441,13-16。
呂美紅(2001)。外籍新娘生活適應與婚姻滿意極其相關因素之研究-以台灣地區東南亞配偶為例。中國文化大學生活應用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李秀華(2001)。屏東地區母親教養信念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周仁伊(2004)。「新台灣之子」代溝現象對教育政策與學校行政之啟示。學校行政雙月刊,31,62-80。
林文瑛、王震武(1995)。中國父母的教養觀:嚴教觀或打罵觀?。本土心理學研究,3,2-92。林君諭(2003)。東南亞外籍新娘識字學習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林怡欣(2004)。外籍新娘就醫面面觀。社教雙月刊,119,58-62。林惠雅(1998)。母親信念、教育目標、教養行為和兒童發展關係。(國科會專案報告,計畫編號:NSC87-2413-H-031-002)
林惠雅(1999)。母親信念、教育目標與教養行為(一):內涵意義之探討。應用心理研究,2,143-180。林惠雅(2000)。母親與幼兒互動中之教養行為分析。應用心理研究,6,75-96。邱珍琬(2003)。親職教育。台北:五南。
邱琡雯(1999)在地國際化:日本農村菲律賓配偶。當代月刊,5,108-117。邱琡雯(2000)。在台東南亞外籍新娘的識字/生活教育。北縣成教:輔導季刊,18,8-15。
侯東成(2001)。巨變時代的親職教育。南投: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洪榮正(2003)。展臂迎接新台灣之子。師友,438,72-74。
唐文慧、蔡雅玉(1999)。全球化下的台灣越南新娘現象初探。載於台灣大學社會學系主辦之「全球化下的社會學想像:國家、經濟與社會」會議論文集,台北。夏曉鵑(1997)。女性身體的貿易-台灣/印尼新娘貿易的階段、族群關係與性別分析。東南亞區域研究通訊,2,72-83。夏曉鵑(2000)。資本國際化下的國際婚姻-以台灣的外籍新娘為例。台灣社會研究季刊,39,45-92。
夏曉鵑(2001)。「外籍新娘」現象之媒體建構。台灣社會研究季刊,43,153-196。
夏曉鵑(2003)。實踐式研究的在地實踐:以「外籍新娘識字班」為例。台灣社會研究季刊,49,1-47。
徐美琪、李小清、黃昱蒼(譯)(1993)。越南。台北:台英雜誌。
張君玫(譯)(1999)。N. K.Denzin原著。解釋性互動論。台北:弘智文化。
張翠娥(1998)。幼兒教材教法。台北:心理。
梁福鎮(2000)。詮釋學方法及其在教育研究上的應用。載於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主編),質的研究方法(頁221-238)。高雄:麗文。
許學政(2003)。我的媽媽是外籍新娘-跨國婚姻的親職協助與輔導。師友,第434期,頁74-78。
陳仕宗(2004)。「新台灣之子」的教育問題及其因應之道。載於國立花蓮師範學院行政與領導研究所舉辦之「人口結構變化對教育發展之影響」會議論文集(頁2-35),花蓮。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台北:五南。
陳伯璋(2000)。質性研究方法的理論基礎。載於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主編)質的研究方法(頁25-50)。高雄:麗文。
陳君宜(2001)。東南亞研究-越南。2005年3月31日,取自www.ncku.edu.tw/~cseas/report/vietnam-chai-2001.doc。
陳俊言(2003)。外籍新娘蛻變成台灣媳婦-談港元國小外籍新娘成人教育。南投文教,18,87-91。陳建甫(2003)。邁向多元族裔社會的教育願景與情節分析:外籍新娘與下一代所面臨的同化迷失。教育研究月刊,110,135-143。陳美惠(2002)。彰化縣東南亞外籍新娘教養子女經驗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陳雅鈴(2004)。新台灣之子-外籍新娘子女教養問題。幼教資訊,160,25-27。陳源湖(2002)。外籍新娘識字教育實施之探析。成人教育,68,25-34。陳佩足、陳小云(2003)。外籍子女的語言發展問題。國小特殊教育,35,68-75。陸錦英(2001)。一位華裔母親的教養觀。屏東師院學報,14,325-342。陽琪、陽琬(譯)(1995)。N. Goodman1992原著。婚姻與家庭,台北:桂冠。
黃政傑等(1996)。質的教育研究方法與實例。台北:漢文。
黃森泉、張雯雁(2003)。外籍新娘婚姻適應與子女教養問題之探討。社會科學教育研究,8,135-169。
黃瑞琴(2001)。質的教育研究方法。台北:心理。
黃儀娟(1999)。跨文化母職倫理與教養態度之質性研究-以移居美國之台裔女性知識份子為例。國立南華大學教育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賈馥茗(主編)(1992)。J. Dewey原著。我們如何思維,台北:五南。
廖正宏 (1985)。人口遷移。台北:三民。
廖筑君(2004)。她們的故事-外籍新娘在醫療體系中的掙扎與努力。社教雙月刊,119,54-57。黎氏紅雲(2003)。越南籍勞工甄選與訓練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劉美芳(2001)。跨國婚姻中菲籍女性生命述說。高雄醫學大學護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劉貴珍(2001)。外籍新娘跨國文化適應與對現行管理只度態度之探討。大業大學工業關係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劉惠琴(2000)。母女關係的社會建構。應用心理研究,6,97-130。劉慈惠(1999)。幼兒母親對中國傳統教養與現代教養的認知。新竹師院學報,12,311-345。劉慈惠(2001)。現代幼兒母親的教養信念-以大學教育程度者為例。新竹師院學報,14,355-405。潘慧玲(2003)。教育研究的取徑。台北:高等教育。
蔡文瑜(2004)。外籍新娘的解析與省思。社區發展季刊,105,208-216。
蔡春美、翁麗芳、洪福財(2001)。親子關係與親直教育。台北:心理。
蔡雅玉(2001)。台越跨國婚姻現象之初探。國立成功大學政治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鄭雅雯(2000)。南洋到台灣:東南亞外籍新娘在台婚姻與生活探究-以台南市為例。國立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盧美貴(1988)。幼兒教育概論。台北:五南。
蕭昭娟(2000)。國際遷移之調適研究:以彰化縣社頭鄉外籍配偶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鍾思嘉(1996)。親職教育。台北:空大。
鐘重發(2003a)。外籍新娘的困境。學前教育,25(10),62。鐘重發(2003b)。支援協助涉入外籍新娘家庭子女學齡前之兒童發展。兒童福利,4,251-257。
顏錦珠(2001)。東南亞外籍新娘在台生活經驗與適應歷程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羅美紅(2004)。東南亞外籍母親對子女教養信念之探討-以大台北地區為例。國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幼兒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釋自淳、夏曉鵑(2003)。識字與女性培力-以「外籍新娘識字班」為例。台灣教育社會研究,3(2),41-84。
英文部分
Bronfenbrenner, U. (1979) . The ecology of human development: Experiment by nature and design.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Del Rosario,V. O.(1994).Lifting the Screen: Dynamics of Mail-Order Bride Migration from the Philippines. Institute of Social Studies. The Hague. Unpublished Ph.D.Dissertation.
Ho,D.Y. (1986) . Chinese patterns of socialization: A critical review. In M.H. Bond(Eds.).The psychology of the Chinese people(pp.1-37). Hong Kong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Hoffman,L.W. (1987) .The value of children to parents and child rearing patterns. Social Behaviour,2,123-141.
Liou,T.H.(1997). Ideas of college-educated mothers in contemporary Taiwan about rearing young children. Unpublished doctori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
Lai,T.(1992).”Asian American Women: Not for Sale. ”In L.A. Margaret & P. H. Collins(Eds.). Race, Class, and Gender : An Anthology: An Anthology(pp.163-171). Belmont, CA: Wadsworh Publishing Company.
Sauvy,A.(1966).General Theory of Population. New Yourk : Basic Books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