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136) 您好!臺灣時間:2025/09/20 04:04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楊晏州
研究生(外文):Yen-chou Yang
論文名稱:曹魏政權的結構及其滅亡原因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The structure and extinct of Tsao-wei
指導教授:呂春盛呂春盛引用關係李聖光李聖光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Chuen-sheng LeuSheng-kuang Li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東吳大學
系所名稱:歷史學系
學門:人文學門
學類:歷史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0
畢業學年度:98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36
中文關鍵詞:曹魏士族魏明帝九品官人法
外文關鍵詞:Tsao-weiShih-tsuWei-Ming-TiChiu-Pin-Kuan-Jen-Fa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5
  • 點閱點閱:2404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288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曹魏政權是曹操在東漢中央集權瓦解後重新建立的政權。就時代而言,曹魏是位在兩個統一王朝之間的分裂時代,也是長期分裂的魏晉南北朝的開始。自陳寅恪指出晉朝代表儒學豪族(士族)的政權以來,兩晉南北朝便被當作士族政治或門閥政治的時代。 在這樣的論述下,曹魏政權並非士族政權。東漢世家大族是魏晉士族的前身。以社會階層來看,魏晉士族是東漢世家大族持續發展的成果。沒有東漢世家大族,也難以形成魏晉士族。但若以個別宗族、家族來看,魏晉士族大部分是在曹魏、西晉時因緣際會或攀龍附鳳得以上升,真正出自東漢世家大族的數量極為有限。北朝至唐的山東郡姓,便有許多是依靠其祖先在魏晉時期獲得的官位成為高門。 曹魏政權作為魏晉士族形成的淵源,其與士族的關係自然值得注意。曹操是否在未獲得士族支持下便建立曹魏政權?曹魏政權算不算是士族政權?士族在曹魏政權的地位如何?他們對曹魏政權抱持何種態度?這種態度是否影響到曹魏的興亡?其中尤以士族與曹魏政權興亡的關係最讓筆者感到興趣。
目前在解釋魏晉禪代的研究中,最具代表性質的是陳寅恪的階級升降論。這個看法對時代的大方向與單獨曹魏政權政治史的研究都有影響,此論首先抓住魏晉南北朝是士族政治的大時代特色,接著向下延伸,單獨探討整個曹魏政權結構的問題。陳寅恪與萬繩楠在論述曹魏滅亡原因時容易帶有一種結構上的必然論,即曹魏之亡與士族的興起息息相關。由於士族政治是魏晉南北朝的時代特色,曹魏政權身處士族興起的啟始年代,士族與曹魏的關係自然是必須注意的重點。因此本文在相當大的程度上,著重探討士族與曹魏政權的關係,並藉此確定曹魏政權的滅亡,是否與士族的興起之間保有必然的關係。
The establish and extinct of Tsao-wei is related to the attitude of shih-tsu(士族).After the decline and fall of Han dynasty, making a ideal regime of shih-tsu is a primary question.This study research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hih-tsu and Tsao-wei , trying to figure 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xtinct of Tsao-wei and establish of ideal regime of shih-tsu.
第一章 序論…………………………………………………………頁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回顧……………………………………………頁1
第二節 研究方向……………………………………………………頁11
第二章 曹操的階級性質與曹魏政權的構成基礎…………………頁13
第一節 曹操的階級性質……………………………………………頁13
第二節 曹魏政權的構成基礎與曹操時期的政治衝突……………頁18
壹 武力豪族…………………………………………………………頁19
貳 文法吏……………………………………………………………頁25
參 世家大族…………………………………………………………頁27
第三章 曹魏前期的政權結構與政治衝突:220-239年…………… 頁37
第一節 人事政策與政治衝突………………………………………頁37
壹 魏文帝時期的人事政策與政治衝突(220-226)……………… 頁37
貳 魏明帝時期的人事政策與政治衝突(226-239)……………… 頁43
第二節 禁衛軍與都督軍的人事政策………………………………頁65
壹 魏文帝時期的禁衛軍與都督軍人事政策(220-226)……… 頁65
貳 魏明帝時期的禁衛軍與都督軍人事政策(226-239)………… 頁68
第四章 曹魏後期的政權結構與政治衝突:239-265年…………… 頁81
第一節 人事政策與政治衝突………………………………………頁81
壹 高平陵政變前曹爽與司馬懿的政治衝突(239-249)………… 頁81
貳 高平陵政變後魏帝與司馬氏的政治衝突(249-265)………… 頁91
第二節 禁衛軍與都督軍的兵權爭奪…………………………………頁96
壹 高平陵政變前曹爽與司馬懿的軍權爭奪(239-249)………… 頁96
貳 高平陵政變後魏帝與司馬氏的軍權爭奪(249-265)………… 頁102
第五章 結論……………………………………………………………頁118
徵引書目
壹、文獻資料、筆記:

1.司馬遷,《史記》,北京:中華書局,1982。
2.陳壽,《三國志》,北京:中華書局,1965。
3.范曄,《後漢書》,北京:中華書局,1982。
4.劉義慶,《世說新語》,北京:中華書局,1991。
5.沈約,《宋書》,北京:中華書局,1966。
6.蕭子顯,《南齊書》,北京:中華書局,1966。
7.房玄齡,《晉書》,北京:中華書局,1965。
8.劉知幾,《史通》,台北:商務印書館,1968。
9.杜佑,《通典》,台北:商務印書館,1987。
10.司馬光,《資治通鑑》,北京:中華書局,1956。
11.洪适,《隸釋》,台北:商務印書館,1981。
12.葉適,《習學記言序目》,北京:中華書局,1977。
13.王鳴盛撰,《十七史商榷》,台北:世界書局,1962。
14.趙翼,《廿二史札記》,台北:世界書局,1962。
15.王懋厷,《白田草堂存稿》,台北:漢華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72。
16.劉義慶編,余嘉錫箋疏,《世說新語箋疏》,台北:華正書局,1984。
17.陳壽撰,盧弼集解,《三國志集解》,台北:新文豐書局,1975。
18.萬斯同《魏國將相大臣年表》、《魏將相大臣年表》、《魏方鎮年表》;洪飴孫《三國職官表》;吳廷?《三國方鎮年表》,收錄於《二十五史補編》,上海:開明書局,1925。

貳、近人論述:
一、專書:
(一)中文專書:
1.王仲犖,《魏晉南北朝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
2.田餘慶,《秦漢魏晉史探微》,北京:中華書局,2004。
3.田餘慶,《東晉門閥政治》,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4.何茲全,《讀史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
5.周一良,《魏晉南北朝史札記》,北京:中華書局,1985。
6.范文瀾,《中國通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53。
7.邢義田,《秦漢史論稿》,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87。
8.呂思勉,《秦漢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9.余英時,《中國知識階層史論》,臺北:聯經書局,1993。
10.胡志佳,《門閥士族時代下的司馬氏家族》,台北:文史哲出版社,2004。
11.祝總斌,《兩漢魏晉南北朝宰相制度研究》,北京:中華書局,1990。
12.唐長孺,《魏晉南北朝史論叢》,北京:中華書局,1959。
13.唐長孺,《中國通史參考資料》,古代部分第三冊,北京:中華書局,1965。
14.唐長孺,《魏晉南北朝史論拾遺》,北京:中華書局,1982。
15.柳春新,《漢末晉初之際政治研究》,長沙:岳麓書社,2006。
16.陳仲安、王素,《漢唐職官制度研究》,北京:中華書局,1993。
17.陳寅恪,《金明館叢稿初編》,台北:里仁書局,1981。
18.陳寅恪口述、萬繩楠整理,《陳寅恪魏晉南北朝史講演錄》,合肥:黃山書社,1987。
19.陳琳國,《魏晉南北朝政治制度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1994。
20.黃熾霖,《曹魏時期中央政務機關之研究》,臺北:文史哲書局,2002。
21.湯用彤、任繼愈,《魏晉玄學中的政治思想略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62。
22.張旭華,《九品中正制略論稿》,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4。
23.張金龍,《魏晉南北朝禁衛武官制度研究》,北京:中華書局,2004。
24.景蜀慧,《魏晉詩人與政治》,臺北:文津出版社,1991。
25.傅熹年主編,《中國古代建築史》第二卷《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建築》,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3。
26.楊筠如,《九品中正與六朝門閥》,上海:商務印書局,1930。
27.楊寬,《中國古代都城制度史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28.萬繩楠,《魏晉南北朝史論稿》,台北:雲龍出版社,1994。
29.熊德基,《六朝史考實》,北京:中華書局,2000。
30.閻步克,《品位與職位-秦漢魏晉南北朝官階制度研究》,北京:中華書局,2002。
31.衛廣來,《漢魏晉皇權嬗代》,太原:書海出版社,2002。
32.翦伯贊主編,《中國史綱要》,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33.嚴耕望,《中國地方行政制度史-魏晉南北朝地方行政制度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二)日文專書:
1.川勝義雄著,徐谷梵、李濟滄譯,《六朝貴族制社會研究》,北京:中華書局,2007。
2.矢野主稅,《門閥社會成立史》,東京:圖書刊行會,1976。
3.岡崎文夫,《南北朝於社會經濟制度》,東京:弘文堂,1935。
4.宮川尚志,《六朝史研究-社會政治篇》,東京:日本學術振興會,1956。
5.宮崎市定著,韓昇、劉建英譯,《九品官人法研究-科舉前史》,北京:中華書局,2008。
6.渡邊義浩,《三國政權構造「名士」》,東京都:汲古書院,2004。
7.渡邊信一郎,《中國古代的王權與天下秩序-從日中比較史的視角出發》,北京:中華書局,2008年。

二、論文:
(一)中文論文:
1.王大建,〈論曹魏的宗室政策〉,《東岳論叢》,23卷6期,2002。
2.方北辰,〈《三國志‧魏書》劄記(之一)〉《成都大學學報》,6期,2007。
3.仇鹿鳴,〈魏晉禪代史事探微〉《復旦學報》,2期,2008。
4.孔毅,〈論曹魏之黜抑“浮華”〉,《許昌師專學報》,19卷1期,2000。
5.王曉毅,〈正始改制與高平陵政變〉,《中國史研究》,4期,1990。
6.王曉毅,〈論曹魏太和“浮華案”〉,《史學月刊》,2期,1996。
7.王曉毅,〈司馬懿與曹魏政治〉,《文史哲》,6期,1998。
8.李志民、柳春藩,〈關於司馬懿曹爽之爭的評價問題〉,《史學集刊》,4期,1982。
9.何茲全,〈魏晉的中軍〉,《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17輯,1971。
10.李昭毅,〈魏明帝時期人事結構、人事政策與政局變化〉《中正歷史學刊》,4期,2001。
11.李昭毅,〈魏文帝時期的政局與人事政策〉,《中正歷史學刊》,7期,2004。
12.吳慧蓮,〈曹魏的考課法與魏晉革命〉,《台大歷史學報》,21期,1997。
13.祝總斌,〈都督中外諸軍事及其性質、作用〉,收入劉方編,《紀念陳寅恪先生誕辰百年學術論文集》,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9。
14.林校生,〈“八王之亂原因論”諸說述要及獻疑〉,《寧德師專學報》,1期,2000。
15.范兆飛,〈魏晉之際的黨派分野和士族升降—以淮南三叛中的太原士族群為中心〉,《復旦學報》,5期,2009。
16.徐高阮,〈山濤論〉《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41卷1期,1969。
17.陳琳國,〈曹魏都督制的淵源和定型-兼論中央和地方的關係〉,《北京師範大學學報》,5期,1996。
18.黃惠賢,〈曹魏中軍溯源〉,《魏晉南北朝隋唐史資料》,14輯,1996。楊德炳,〈試論曹操政權的性質〉,《中國古代史論叢》,3期,1982。
19.景有泉、李春祥,〈西晉“八王之亂”爆發原因研究述要〉,《中國史研究動態》,5期,1997。
20.楊晏州,〈青龍浮華案探微〉,《政大史粹》,17期,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研究部,2009。
21.楊晏州,〈諸葛誕的黨派歸屬-兼論西晉宗王都督的出現〉,《史轍》,6期,臺北:東吳大學歷史學系,2010。
22.萬繩楠,〈曹魏政治派別的分野及其升降〉,《歷史教學》,1期,1964。
23.楊耀坤,〈從傅嘏《難劉劭考課論》看曹魏為政的特點〉,《中國古代史論叢》總第九輯,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5。
24.楊耀坤,〈有關司馬懿政變的幾個問題〉,《四川大學學報》,3期,1985。
25.張偉國,〈司馬氏篡魏軍政憑藉考〉,《新亞學報》,22卷,2003。
26.張焯,〈從東漢督軍制到魏晉都督制〉,《史學月刊》,6期,1994。
27.鄭欽仁,〈九品官人法-六朝的選舉制度〉,收錄於《中國文化新論制度篇:立國的宏規》,臺北:聯經出版社,1982。
28.郭熹微,〈論魏晉禪代〉,《新史學》,8卷4期,1997。
29.薛軍力,〈魏晉時期都督制的建立與職能轉變〉,《天津師大學報》,4期,1992。
30.劉蓉,〈析魏明帝禁浮華〉,《北京師範大學學報》,5期,2004。
31.劉顯叔,〈論魏末政爭中的黨派分際〉,《史學彙刊》9期,1978。
32.盧建榮,〈魏晉之際的變法派及其敵對者〉,《食貨》10卷7期,1980。

(二)日文論文:
1.矢野主稅,〈魏晉社會入流〉,《長大史學》,11期,1967。
2.伊藤敏雄,〈正始政變-曹爽政權人的構成中心-〉,收入野口鐵郎編,《中國史?納U構圖-筑波大學創立十週年紀念東洋史論集》,東京都:雄山閣,1986。
3.佐藤達郎,〈曹魏文‧明帝期政界名族層動向-陳?U‧司馬懿中心-〉,《東洋史研究》52卷1期,1993。
4.津田資久,〈曹魏符瑞與司馬懿的政治地位〉,收錄至《魏晉南北朝史研究:回顧與探索》,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9。
5.堀敏一,〈九品中正制度成立-魏晉貴族制社會一考察〉,《東洋文化研究所紀要》,45期,1968。
6.渡邊信一郎著、孫歌等譯,〈元會的建構-中國古代帝國的建構與禮儀〉,收錄至溝口雄三、小島毅等主編《中國的思維世界》,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6。
7.渡邊信一郎,〈六朝隋唐期太極殿構造〉,收錄至《都城制研究》,2期,奈良:奈良女子大學,2009。
8.越智重明,〈領軍將軍護軍將軍〉,《東洋學報》,44卷1號,1961。
9.越智重明,〈九品官人法制訂〉,《東洋學報》,46卷2號,1963。
10.越智重明,〈州大中正制關諸問題〉,《史淵》,94期,1965。
11.葭森健介,〈魏晉革命前夜政界-曹爽政權州大中正設置問題〉,《史學雜誌》95篇1號,1986。

(三)學位論文

1.王惟貞,〈魏明帝曹叡之朝政研究〉,臺北: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