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書籍
王克先(1987)。學習心理學。台北:桂冠。
王誕生、宋美妹,(2001)。大專學生社團組織發展之研究。兩岸大專校園學生事務-社團輔導學術研討會論文。
林榮欽(2002)。組織行為。台北:揚智文化 。
陳義明、廖蒼洲(1997)。社團與人生。台北:中華扶輪教育基金會。
楊極東,(1988)。大學、教育、人生—大學窄門的前與後。台北:桂冠圖書公司。
周甘逢,蔡武志,羅志明(1988)。社團理念。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
張春興(1990)。現代心理學。台北市:東華書局。
程紹同(1998)。運動贊助策略學。台北市:漢文書局
賈馥茗(1991)。教育心理學。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盧俊宏(1996)。運動心理學。台北市:師大書苑
厲威廉(1983)。美國近年來大學學生課外活動之發展。臺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
Gagne, E.D., Yekovich, C.W., & Yekovich, F.R. (1993).The cognitive psychology of school learning (2nd Edition).New York: Harper Collins.
Pascarella, E. T., & Terenzini, P.T. (2005). How college affects students: A third decade of research.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二、期刊
井敏珠(1991) 。從青少年心理談中學生社團活動。師友月刊,284,8-9 。李郁文(2000)。社團輔導工作的心得與建言。訓育研究,39(1),40-46。李易儒、李易穎、林淑惠(2010)。臺北市國小學生休閒運動動機與利益知覺關聯性研
究。休閒事業研究,8(3),20。
林東泰(1994)。都會地區成人及青少年休閒認知和態度研究。 民意研究季刊,188(4),41-67。
林至善(2000)。學生社團之輔導與發展。訓育研究,39(1),6-15。洪生呈(2009)。淺談大專學生參與運動性社團之功能與價值。大專體育,104,46-52。
柯慧貞。南區大專校院學生之社團活動參與程度及其與社會支持、壓力因應型態、憂鬱、自殺之關係。中華心理衛生學刊,17(2),43-66。
曾建元(1990)。大學通識教育理念與學生社團參與。訓育研究,39(1),50。周慧菁(2003)。品格:新世紀的第一堂課。天下雜誌,287,34-40。
高德瑞(2000)。社團活動的實務建議。北縣教育,36,16-20。陳秀珍(1997)。女性舞蹈者參與動機之研究。體育學報,22,12。陳淑芬、章宏智(2010)。國小學童學校運動社團參與動機與社會化媒介關係之研究。
休閒與社會研究,1,14。
張仲豪、季力康(2011)。父母社會化模式與兒童運動社團參與行為。中華體育季刊,
25(1),9。
張良漢、蘇士博( 2000 )。大專院校學生社團經營管理之探討 — 以運動性社團為例。大專體育,51,140-147。
柴在屏(2006)。中部地區大學生參與社團對人格教育的影響之研究。中州學報,24,1-21。
鄭賀珍(2011)。大學生參與運動性社團之探討。嘉大體育健康休閒,10
(1),167-174。
謝靜敏(1995)。加強休閒教育的途徑。諮商與輔導,116 ,6-8。
Jackson (1988). Leisure constraints: A study of past research. Leisure Science , 10:203-215.
Crawford, D. W., & Godbey, G. C. (1987). Reconceptualizing barriers to family leisure. Leisure Sciences, 9, 119-127.
Crawford, D. W., Jackson, E.L., & Godbey, G.C. (1991). A hierarchical model of leisure constraints. Leisure Sciences, 13, 309-320.
三、論文
王秀慧(2011)。國小社團運作方式對高年級學童自我概念及社團活動滿意度影響之研
究-以龜山鄉為例。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社會與區域發展學系碩士班,未出版,台北
市。
林培堅(2011)。彰化縣國民小學高年級學童參與運動社團動機與學習滿意度之研究。
大葉大學運動事業管理學系,未出版,彰化縣。
林新枝(2011)。臺北市國小學童學校運動社團參與動機及學習滿意度之研究。臺北市
立教育大學體育學系體育教學碩士學位班,未出版,台北市。
吳美玲(2011)。臺北市國小學童參與武術運動動機與阻礙因素之研究。 臺北市立教
育大學體育學系體育碩士學位在職進修專班,未出版,台北市。
杜繐芬 (2009)。台灣南部大學生參與社團活動對公民素養之影響。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
究所,未出版,台南市。
李家蓉(2009)。宜蘭縣國小高年級學童社團參與動機、人際關係與幸福感之研究。 佛
光大學社會教育學研究所,未出版,宜蘭縣。
李三煌(2004)。台北市內湖區國小高年級兒童休閒活動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
民教育研究所,未出版,台北市。
李枝樺(2004)。台中縣市國小高年級學童休閒參與、休閒阻礙與休閒滿意度之相關。
臺中師範學院環境教育研究所,未出版,台中市。
洪齡襄(2010)。舞蹈社團學生參參與動機與學習滿意度相關研究-以高雄市國民小學
為例。國立臺灣體育學院,未出版,臺中市。
曾明淵(2009)。臺北巿國小學生課後運動社團學習滿意度與學習成效之研究。台北巿
立體育學院運動教育研究所,未出版,台北市。
曾安男(2009)。彰化縣高中職學生休閒運動參與現況及阻礙之研究。亞洲大學,未
出版,臺中。
陳月琴(2008)。高雄市國小學生課後運動社團參與動機及阻礙因素之研究。 國立屏
東教育大學體育學系,未出版,屏東縣。
陳心潔(2011)。澎湖縣國小學童社團活動的參與態度與阻礙因素之研究。 國立臺北
教育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學系,未出版,台北市。
陳志清(2006)。高年級學童之性別角色特質、休閒態度和休閒參與之探討—以彰化縣
國小為例。大葉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彰化縣。
楊淑娥(1996)。大學生社團參與及其心理社會發展之分析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
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楊宏志(1989)。遊客行為與森林遊樂經營管理之研究---以台北縣市民旅遊阻礙為例。國立台灣大學森林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廖松圳(2006)。彰化縣國小高年級學童社團活動參與、自我概念、社團學習滿意度之
研究。 大葉大學休閒事業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未出版,彰化縣。
游宗益(2008)。國小學生參與學校課餘社團活動動機、阻礙因素及學習成效之研究。
亞洲大學經營管理學系碩士班,未出版,台中縣。 鄧崇淡(2008)。臺北地區獨立學院學生運動性社團參與動機與阻礙因素之研究。台北巿立體育學院運動科學研究所,未出版,台北市。
四、研究計畫
行政院主計處(2004)。中華民國九十二年台灣地區社會發展趨勢調查報告。台北:行
政院主計處。
吳翠珍(2009)。2009全國兒童媒體使用行為研究調查報告。臺北:富邦文教基金會。
行政院主計處(2009)。98年青少年狀況調查統計結果綜合分析。臺北:行政院主計處。
五、譯著
林明地、楊振昇、江芳盛(譯)(2000)。教育組織行為(Robert G.Owens著)。
台北:揚智。
吳美連審訂(2004)。組織行為(Osland. Kolb. Rubin著)。台北:智勝文化事業有限
公司。
張美惠(譯)(1996)。EQ。(Daniel Goleman著)。台北:時報出版社。
蘇文賢、江吟梓(譯)(2009)。教育行政與組織行為 (E. Mark Hanson著)。臺北市 : 學富文化。
六、網路等電子化資料
李坤崇(2012)。國民教育社群網—國民中小學新舊課程銜接理念。2012年2月22日,
取自:http://teach.eje.edu.tw/9CC/fields/link/basic.php。
中華民國教育部布史全球資訊網-教育大事年表。2012年2月22日,取自:
http://history.moe.gov.tw/milestone.asp?YearStart=91&YearEnd=100&page=3。
富邦文教基金會。2009全國兒童媒體使用行為研究調查報告—變動的媒體行動的兒
童。2012年2月22日,取http://www.fubonedu.org.tw/projectActionView.aspx?itemID=new20091216170408P6U
臺中市政府教育局全球資訊網。2012年2月02日,取自:http://www.tc.edu.tw/school/list。
金車教育基金會。青少年網路休閒問卷調查。2012年2月12日,取自:
http://www.kingcar.org.tw/historicalEventDetail.php?id=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