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172) 您好!臺灣時間:2025/09/10 05:55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周上欽
研究生(外文):Shang-Chin Chou
論文名稱:運用標準化管理推動安全衛生管理系統之知識管理模式先期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Prototype of Standardization Management-based Knowledge Management Implementation Model of Safety-Health Management System
指導教授:王銘宗王銘宗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大學
系所名稱:工業工程學研究所
學門:工程學門
學類:工業工程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5
畢業學年度:93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212
中文關鍵詞:安全衛生管理系統OHSAS 18000標準化管理知識管理
外文關鍵詞:OHSAS 18000Standardization ManagementKnowledge ManagementSafety-Health Management System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
  • 點閱點閱:450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3
企業組織在現今全球化市場競爭環境及國際貿易需求下,實施標準化管理,已成為企業確保競爭優勢的基本條件與措施;另一方面,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知識」已成為企業經營運作最重要的資產,知識的管理與創造已成為企業確保競爭優勢的關鍵因素。由於知識管理沒有終點,不是順利運作知識管理計畫就算完成,而是必須評核實行成效後回饋運作體系,使知識管理機制得以持續發展。在面臨國內職業災害發生率無法大幅降低下,如何有效落實高標準並推行OHSAS 18000安全衛生管理系統已變成一項重要的挑戰,亦是產業界必須正視的課題。因此,如何協助企業組織推動安全衛生管理系統之知識管理,乃是目前企業組織經營所面臨的重要問題。

本研究旨在探討企業組織如何以OHSAS 18000安全衛生管理系統為基礎,運用其四大項目(1)政策規劃(2)實施與運作(3)檢查與矯正措施(4)管理階層審查,所架構的過程模式,結合企業經營發展的願景,推動發展安全衛生管理系統之知識管理。本研究從建構研究命題開始,透過相關文獻探討,彙整分析組織推行標準化管理及知識管理之相關理念,說明組織知識對知識管理及安全衛生管理系統之關係,並以理論分析及文獻案例探討為基礎,分析說明標準化管理各要項所具備之安全衛生管理系統知識管理功能,據以發展運用標準化管理推動安全衛生管理系統之知識管理模式。本研究之主要貢獻如下所述:

一、在標準化管理所具備之安全衛生管理系統知識管理功能研究中,探討推行安全衛生管理系統之知識管理活動時,OHSAS 18000之安全衛生政策、規劃、實施與運作、檢查與矯正措施、管理階層審查等內容要項,如何達成安全衛生知識遠景、安全衛生知識創造、安全衛生知識蓄積及安全衛生知識擴散之安全衛生管理系統知識管理功能。

二、運用標準化管理推動安全衛生管理系統之知識管理模式,包括四個安全衛生管理系統之知識管理實踐類別:
(一)安全衛生管理系統之知識彙集與再利用。
(二)運用安全衛生管理系統之知識解決安全衛生問題。
(三)組織學習與累積安全衛生管理系統之知識。
(四)創新安全衛生管理系統之知識與革新。
冀望以標準化管理運做為基礎,從安全衛生管理系統之知識彙集與再利用,逐步提升至企業組織進行安全衛生管理系統之策略規劃時,能進一步創新安全衛生管理系統之知識與革新。

三、本研究之結果可提供已實施OHSAS 18000的企業組織,為擴大並持續改進安全衛生管理的運作績效,而推動實行安全衛生管理系統知識管理之應用參考。


Nowadays, many enterprises are on the stress of global business competition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requirements, the Standardization Management led to business that has become the basic strategy to ensure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for enterprises. And then, companion with knowledge economic generation’s coming, “knowledge ”has become the most important resource and key point to ensure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for enterprises. If just to follow knowledge management plan can not ensure business’s success, the business need to assess the results of feedback system, then knowledge management system will get development continually. In the face of nondecrease occupational injuries in our country, attaining a high and consistent level of safety-health management system on the basis of the recently developed new standards, OHSAS 18000, is becoming an important issue for manufacturers to fit international trends. Therefore, the way to cut into the knowledge management of safety-health management system field is the most important issue for enterprises.

This research aims to explore the enterprise organization how to base on the OHSAS 18000. It has four terms: (1) Policy Planning, (2) Implementation and Operation, (3) Checking and Corrective Action, (4) Management Review. The enterprise organization can utilize the skeleton of process to combine their vision of management to impel the knowledge management of safety-health management system. This research begins with the construction of thesis and through the exploration of related documents, embodies and analyzes the organization to impel Standardization Management and related idea of the knowledge management. Comment the relation on the management of systematic knowledge and the management of the safety-health management system. Analyze the example of the related documents ideally to comment all terms of the function of knowledge of safety-health management system and develop the Standardization Management-based Knowledge Management Implementation Model of Safety-Health Management System. The main contributions of this research are summarized as follows,

1.Researching for the knowledge management of safety-health management system within Standardization Management, the activities for practicing knowledge management of safety-health management system including: safety-health policy, planning, implementation and operation, checking and corrective action, and management review. Those activities will help to get good functions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of safety-health management system, such as safety-health knowledge vision, safety-health knowledge creation, safety-health knowledge accumulation and safety-health knowledge expansion.
2.Using the Standardization Management-based Knowledge Management Implementation Model of Safety-Health Management System, there are four practice modes for knowledge management of safety-health management system in the following:
Knowledge of safety-health management system collection and reuse,
Knowledge of safety-health management system for solving safety-health problems,
Organization learning and knowledge of safety-health management system accumulation,
Knowledge of safety-health management system creation and innovation.
When business organization plan to draw up the strategy of safety-health management system, just follow the four modes to operate, that will improve the safety-health managment for enterprises.

3.This research results will provid to enterprises that have been certified by OHSAS 18000,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operation efficiency of safety-health management, and to promote the abilities for enterprises. The studies will be good references to practice the knowledge management of safety-health management system.


摘 要 I
目 錄 V
圖目錄 VIII
表目錄 XI
第一章 緒論 1
1.1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1.2 文獻回顧與背景探討 2
1.3 研究目的與範疇 19
1.4 研究方法 20
1.5 研究限制 21
1.6 研究貢獻 21
1.7 研究流程與架構 22
第二章 運用管理系統標準落實標準化管理 25
2.1 管理系統標準探討 25
2.1.1 管理系統標準比較及整合 25
2.1.2 過程導向模式 36
2.1.3 持續改善模式 37
2.2 安全衛生管理之標準化模式 40
2.2.1 OHSAS 18000為基礎之過程導向模式 40
2.2.2 OHSAS 18000為基礎之持續改善模式 41
2.2.3 組織安全文化與TSM 44
第三章 運用標準化管理推動知識蓄積分類擴散激發歷程 49
3.1 企業知識對知識管理及標準化管理之關係 49
3.1.1 企業知識的類型-結構化知識與非結構化知識 49
3.1.1.1 結構化知識與非結構化知識的特質 50
3.1.1.2 非結構化知識的形成 51
3.1.1.3 經營與知識管理 51
3.1.2 知識結構化對知識管理及標準化管理之關係 52
3.2 標準化管理與知識管理關鍵理念比較 53
3.2.1 推行動機及效益方面 54
3.2.2 推行關鍵要素方面 56
3.2.3 知識管理與標準化管理推展之共通性 57
3.3 標準化管理導入知識管理之具體作為 58
3.3.1 安全衛生政策 60
3.3.2 規劃 61
3.3.3 實施與運作 63
3.3.4 檢查與矯正措施 67
3.3.5 管理階層審查 68
第四章 以標準化管理為基之安全衛生知識管理推動模式 70
4.1 標準化管理具備之安全衛生知識管理功能 70
4.1.1 安全衛生知識遠景 70
4.1.2 安全衛生知識創造 72
4.1.3 安全衛生知識蓄積 75
4.1.4 安全衛生知識擴散 78
4.2 運用標準化管理推動安全衛生知識管理之模式架構 81
4.2.1 安全衛生知識彙集與再利用 82
4.2.2 運用安全衛生知識解決安全衛生問題 82
4.2.3 組織學習與累積安全衛生知識 83
4.2.4 創新安全衛生知識與革新 85
第五章 國內職災型態及安衛知識管理之推動模式應用 88
5.1 職業災害概況 97
5.2 勞工個人狀況對職災發生的影響 101
5.3 高科技產業與傳統產業職災比較分析 102
5.3.1 半導體及螺絲產業職業災害現況比較 102
5.3.2 液晶顯示器製造業及紡織業災害現況比較 110
5.4 營造業職災現況分析 114
5.4.1 營造業與其它產業之職災比較 115
5.4.2 營造業死亡原因分析 117
5.5 安全衛生知識管理之推動模式應用 119
5.6 安全衛生管理現況及安全衛生知識管理推動之問題點 132
5.6.1 建築工地感電事故分析 132
5.6.2 高雄市承攬作業重大職災分析 146
5.6.3 安全衛生知識管理推動之問題點 165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168
6.1 結論 168
6.2 後續研究與建議 171
參考文獻 173
附錄一 ISO 9000品質管理系統要求項目及基本法則 188
附錄二 ISO 14000環境管理系統要求項目及基本法則 195
附錄三 OHSAS 18000安衛管理系統要求項目及基本法則 203
作者簡歷 213




Afuah, A. (1998). “Innovation Management: Strategies, Implementation, and Profit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Andreas, A., Bernardi, A., Hinkelmann, K., Kuhn, O. & Sintek, M. (1998). Toward a Technology for Organizational Memories. IEEE.
Arthur Andersen Business Consulting (1999). Zukai Knowledge Management. Tokyo: Toyo Keizai. /劉京偉(2000)。知識管理的第一本書。台北市:商周。
Atkinson, R. D., Court, R. H. & Ward, J. M. (1999). The State New Economy Index: Benchmarking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in the States. U.S.: Progressive Policy Institute.
Bailey, C. & Clarke, C. M. (2001). “Managing knowledge for personal and organizational benefit”, MCB University Press: Journal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Vol. 5, Iss. 1.
Barton, L D., (1995). Welsprings of Knowledge:Building and Sustaining the Sources of Innovation.Boston:Harvard Business School. /王美音(1998)。知識創新之泉。台北市:遠流。
Beechner, A. B. and J. E. Koch., (1997). Integrating ISO 9000 and ISO 14000. Quality Process, Vol. 27, No. 5, pp. 33-36.
Charles, L. (1999). Living on Thin Air-The New Economy with a New Blueprint for the 21st Cenury. Big Apple Tuttle-Mori Agency. /李振昌(2001)。知識經濟大趨勢。台北市:時報文化。
Davenport, T. H. & Prusak, L. (1998). Working knowledge: How Organization Manage What They Know.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Davenport, T. H. (2000). Some Principles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Retrieved from the World Wide Web: http://bus.utexas.edu.
Davenport, T. H., De Long, D. W. & Beers, M. C. (1998). “Successful Knowledge Management Projects”, Sloan Management Review, Winter.
Davis, M. C. (1998). Knowledge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trategy, The Executive’s Journal, Fall.
Dillingham A. E. (1981). Sex Difference in Labor Market Injury Risk. Industrial-Relations, Winter, 117-122.
Drucker, P. F. (1964). Managing for Results: Economic Tasks and Risk-taking Decisions. Big Apple Tuttle-Mori Agency. /陳琇玲(2001)。成效管理。台北市:天下遠見。
Drucker, P. F. (1993). Concept of the Corporation. Big Apple Tuttle-Mori Agency. /徐聯恩(2000)。企業的概念。台北市:天下遠見。
Drucker, P. F. (1999). Management Challenges for the 21st Century. Big Apple Tuttle-Mori Agency. /劉毓玲(2000)。21世紀的管理挑戰。台北市:天下遠見。
Dunning, J. H. (1997). Alliance Capitalism and Global Business, London: Routledge.
Earl, M. J. (1997). Knowledge as Strategy: Reflections on Skandia International and Shorko Films. Knowledge in Organizations. Boston: Oxford.
Edvinsson, L. & Malone, M. S. (1997). Intellectual Capital. New York:HarperCollins.
Gates, B. (1999). Business at the Speed of Thought: Succeeding in the Digital Economy. Warner Books. /樂為良(1999)。數位神經系統。台北市:商周。
Gross D. (1996). Forbes-Greatest Business Stories of All Time. John Wiley & Sons. /楊美齡(1998)。富比士二百年英雄人物榜。台北市:天下遠見。
Hansen, M. T., Nohria, N. & Tierney, T. (1999). What’s Your Strategy for Managing Knowledge?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March - April. 106-116.
ISO/TC 176(2000a). ISO 9000:2000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s - Fundamentals and vocabulary. Geneva:ISO.
ISO/TC 176(2000b). ISO 9001:2000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s - Requirements. Geneva:ISO.
ISO/TC 176(2000c). ISO 9004:2000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s - Guidance for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Geneva:ISO.
ISO/TC 176/SC 2(1997). Quality Management Principles and Guidelines on their Application. Geneva:ISO.
ISO/TC 176/SC 2(1999). The Year 2000 Revision of ISO 9000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Standards. Geneva:ISO.
ISO/TC 176, 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 (FAQs), http://www.bsi.org.uk/iso-tc176-sc2 /faq2.html.
ISO/TC 176/SC 2(1990). Vision 2000:A Strategy for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Implementation in the Quality Arena during the 1990s. Geneva:ISO.
I.S.R.S(1992). International Loss Control Institute. New York: Edition Mcgraw-Hill.
James, A. F. & Mona, J. F. (2001). Service Management: Operations, Strategy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New York: McGraw-Hill.
Joel, A. B. (1992). Future Edge. Bardon Far Eastern Agents. /徐聯恩(1995)。未來優勢。台北市:長河。
Julien, F. & Rieger, L. (1998). Winning of the Game: Strategic Rish Management. Bank Securities Journal, 7, 1-16.
Kalakota, R. & Whinston, A. B. (1996). Electronic Commerce: A Manager''s Guide. Sydney: Addison-Wesley. /陳雪美(1998)。電子商務管理指南。台北市:和碩。
Karapetrovic, S. and Willborn, W. (1998). Integration of quality and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ystem. The TQM Magazine, Vol. 10, No. 3, pp. 204-213.
Knapp, E. M., Coopers & Lybrand. (1998). Knowledge Management. Business & Economic Review, July-Sept, 5.
Koenig, M. (1998). Report from the field. The 1998 Conference Board Conference.
Landen D. D., Hendricks S. A. (1992). Estimates from The National-Health Interview Survey on Occupational Injury among Older Workers in The United-States. Scandinavian Journal of Work Environment of Health, 18-20.
Natarajan, G. & Shekhar, S. (2000). Knowledge Management, New York: McGraw-Hill.
Negroponte, N. (1995). Being Digital. Nicholas Negroponte. /齊若蘭(2000)。數位革命(2nd)。台北市:天下遠見。
Nesheim, John L. (1997). High Tech Start Up-The Complete Handbook for Creating Successful New Tech Companies. Big Apple Tuttle-Mori Agency. /李秋湄(2000)。非常競爭優勢-知識創業十四步驟。台北市:天下雜誌。
Nichols T. (1989). The Business Cycle and Industrial Injury in British Manufacturing over a Quarter of a Century: Continuities in Industrial Injury Research. Socio Logical Review, Vol. 37, 38-50.
Nonaka, I. & Takeuchi, H. (1995). The Knowledge-Creating Company. Oxford University. /楊子江、王淑雯(1997)。創新求勝。台北市:遠流。
Nonaka, I. & Takeuchi, H. (1995). The Knowledge-Creating Company: How Japanese Companies Create the Dynamics of Innovation.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楊子江、王美音(2000)。創新求勝---智價企業論。台北市:遠流。
Nonaka, I., Byosiere, P., Borucki, C. & Konno, N. (1994). International Business Review. Organizational Knowledge Creation Theory: A First Comprehensive.
Nonaka, I. (1998). The Concept of `Ba’: Building a Foundation for Knowledge Creation. 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 40(3), 40-54.
Oliver, R. W. (2000). The Coming Biotech Age. McGraw-Hill. /曹國維(2000)。生物科技大未來。台北市:McGraw-Hill。
Papows, J. (1999). Enterprise.com. Perseus. /李振昌(1999)。16定位。台北市:大塊文化。
Porter, M. E. (1990).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 New York: Simon & Schuster. /李明軒、邱如美(1996)。國家競爭優勢(下)。台北市:天下文化。
Purser, R. E., & Pasmore, W. A. (1992). Organization for Learning. Research in Organizational Change and Development, London: JAI, 37-114.
Quinn, J. B., Baruch, J. J. & Zien, K. A. (1997). Innovation Explosion: Using Intellect and Software to Revolutionize Growth Strategies. New York: Simom & Schuster. /洪明洲(2000)。知識管理與創新。台北市:商周。
Ruggles, R. & Holtshouse, D. (1999). The Knowledge Advantage. USA: Capstone.
Ruser J. W. (1984). Workers’ Compensation Insurance, Experience Rating, and Occupational Injuries. 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 Working Paper, Vol. 146, 32-32.
Sarvary, M. (1999). 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Competition in the Consulting Industry. 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 Vol. 41, No. 2, Winter.
Senge, P. M. (1990). The Fifth Discipline-The Art and Practice of the Learning Organzation. Bantam Doubleday Dell. /郭進隆(1994)。第五項修鍊-學習型組織的藝術與實務。台北市:天下文化。
Senge, P. M. (1994). The Fifth Discipline Fieldbook-Strategies and Tools for Building a Learning Organization. New York: The Marsh Agency and The Spieler Agency. /齊若蘭(1997)。第五項修鍊II實踐篇(下)-思考、演練與超越。台北市:天下文化。
Spek, R. V. D. & Spijkervet, A. (1997). Knowledge Management: Dealing Intelligency with Knowledge Management. New York: CRC.
Tapscott, D. (1996). The Digital Economy. New York: McGraw-Hill. /卓秀娟、陳佳伶(1997)。數位化經濟時代。台北市:聯經。
Tapscott, D. (1998). Growing Up Digital: The Rise of the Net Generation. New York: McGraw-Hill. /陳曉開、袁世珮(1998)。N世代:主導二十一世紀數位生活的新新族群。台北市:美商麥格羅˙希爾(台灣)。
Thomas, A. S. (1997). Intellectual Capital: The New Wealth of Organizations. Bantam Doubleday Dell. /宋偉航(1999)。智慧資本:資訊時代的企業利基。台北市:智庫。
Thurow, L. (1999). Building Wealth: The New Rules for Individuals, Companies and Nations in a Knowledge-Based Economy. Big Apple Tuttle-Mori Agency. /齊思賢(2000)。知識經濟時代。台北市:時報文化。
Vries, K. D. & Treacy, F. (2000). The New Global Leaders. Jossey-Bass. /唐明曦(2000)。誰與爭鋒。台北市:高寶。
W.H.Heinrich.(1989). Industrial Accidents Prevention. New York: Edition Mcgraw-Hill.
Zack, M. H. (1999). Developing a Knowledge Strategy, 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 Vol. 41. No. 3 , 125-145.
大前研一(2000). The Invisible Continent-Four Strategic Imperatives of the New Economy. HarperCollins. /王德玲、蔣雪芬(2001)。看不見的新大陸。台北市:天下雜誌。
于樹偉(1997)。英國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系統(BS 8800)國際研討會。八十六年度經濟部工業局。台北市。
于樹偉(2001)。由OHSAS 18001談管理制度整合。環境工程會刊。台北市。
工研院環安中心(2001)。OHSAS 18001職業安全衛生評估系列(中英文對照:1999)。新竹市。
天下編輯(1999)。新經濟 新機會 新領袖。台北市:天下雜誌。
天下編輯(2000)。新經濟的魔幻與寫實。台北市:天下雜誌。
方至民(2000)。企業競爭優勢。台北縣:前程企業。
王立德(2000)。中國大陸知識經濟概念之探討—以電信與網際網路的整合為例。花蓮縣:國立東華大學。
王世煌(2002)。工業安全風險評估。台北市:揚智文化。
王如哲(2000)。知識管理的理論與應用。台北市:五南。
王坤(1999年8月)。論ISO9000族標準中的品質體系。品質管制月刊。台北市:中華民國品質學會。
中華民國工業安全衛生協會(1998)。勞工安全衛生教材管理員訓練。台北市。
王勝宏、吳博雯、范佳馨、張薰仁、陳佳麟、陳盈儒、陳朝智、陳雯欣、黃昌慧、黃建智、劉至強、劉尚志、劉惠鳳、劉毓雯(2000)。e化狂潮。台北市:大椽。
王新中(1999)。關於知識經濟。台北市:投資中國。
王銘宗(2001)。知識經濟時代競爭力。廿一世紀新經濟時代知識管理研討會,台北市。
王銘宗、吳秋文(2000)。ISO 9000品質管理系統簡介及2000年版改訂重點說明。國立台灣大學工業工程學研究所88年上半學年技術報告。台北市:國立台灣大學。
王銘宗、許宏德、周上欽(2004)。運用標準化管理推動安全衛生管理系統之知識管理模式先期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工業工程學研究所內部技術報告。台北市:國立台灣大學。
王銘宗、王淑娟、王雯宗、王頌平、甘芸瑄、田潔、朱子君、朱如君、池文海、吳秋文、吳進榮、杜昇陽、林大景、林光勳、邱正瀚、韋淑真、張鴻仁、許宏德、陳國嘉、黃敏亮、黃煥榮、葉亭妤、詹偉強、劉彩玫、賴文同、薛復興、顏景澤、嚴秀芬(2001)。服務型政府之知識管理。台北市:行政院人事行政局。
王銘宗、王淑娟、許宏德、吳明芳、吳序弘、賴正霖、陳冠宇、湯佳穎、歐陽鳳儀(2004)。知識文件與社群管理研究暨其推動參考模式初探。中國工業工程學會九十三年度年會暨學術研討會,台南市。
王銘宗、簡佩宜(1997)。ISO 9000之推行對組織文化及TQM影響之探討。國立台灣大學工業工程學研究所86年上半學年技術報告。台北市:國立台灣大學。
王瑜瑋(2003)。品質、環境與安全衛生管理系統績效指標之研究。台中縣:私立朝陽科技大學。
王黃湘(1999)。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系統應用ISO 14001管理系統模式之研究。新竹市:私立中華大學。
王進鴻(2000)。以ISO 14001與ISO 9001管理系統整合創造企業競爭優勢。2000年環境管理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市。
伍忠賢、王建彬(2001)。知識管理-策略與實務。台北市:聯經。
江岷欽、劉坤億(1999)。企業型政府-理念、實務、省思。台北市:智勝文化。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1995)。我國各行業職業災害損失立即顯示系統-營造業。IOSH84-S363。台北市。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2001)。知識經濟發展方案具體執行計畫。台北市:行政院。
朱浤源(1999)。撰寫博碩士論文實戰手冊。台北市:正中。
何飛鵬(2000)。股東:員工=五О比五О。2000年12月31日,取自:http://www.epaper.com.tw。
何耀宗(2000)。知識產業中知識管理系統之研究-工業技術研究院「產業資訊服務」知識管理系統先導專案之個案研究。中壢市:私立中原大學。
吳永智(2000)。建構高階主管品質資訊系統(EQIS)之規劃參考模式的初期先導研究。台北市:國立台灣大學。
吳季松(1998)。知識經濟。北京:北京科學技術。
吳宗憲(2001)。一個整合性知識管理架構的建置與應用。台北市:私立銘傳大學。
吳思華(1996)。策略九說。台北市:麥田。
吳昭瑩,應用品質管理模式評量資訊系統,國防管理學院國防資訊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
吳秋文(2000年6月份)。2000年版ISO 9000系列標準改訂作業說明。品質月刊。台北市:中華民國品質學會。
吳秋文(2000年7月份)。新品質管理標準 – ISO 9001與ISO 9004之特色。品質管制月刊。台北市:中華民國品質學會。
吳秋文(2001)。從ISO 9000改版,前瞻管理系統整合趨勢。工安環保報導2001年1月份。台北市:經濟部。
吳秋文(2002)。運用ISO 9000推動知識管理之模式雛型先期研究。台北市:國立台灣大學。
吳萬益、譚大純及汪昭芬(1999)。企業智價理論在組織創新能力上之應用-以「知識創造論」與「組織學習論」為觀點之實證研究。1999年中華民國科技管理研討會。台北市。
吳萬益、汪昭芬(2001)。知識管理策略:文獻回顧命題及研究議題。第三屆亞太管理學術研討會。台南市。
卓雅文(2001)。半導體產業環境與安全衛生績效指標之研究。雲林縣: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呂執中、田墨忠(2001)。國際品質管理-ISO 9001:2000 品管系統之建立與稽核。台北市:新陸書局。
李文亮、莊耀瑋、張炳坤(2000)。安全衛生環保管理系統建置實務。2000年環境管理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市。
李友智(1999)。知識管理、產品創新與影響兩者關係的干擾變數之研究。台北市:國立政治大學。
李宜真(1998)。知識密集產業的知識管理架構。台北市:國立台灣大學。
李昆林(1998)。ISO 9001與ISO 14001的整合。第四屆全國品質管理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市。
李昆林(2001)。全面品質管理、知識管理與學習型組織整合模組之構建。嘉義縣:國立中正大學。
李昆林(2001)。「從PDCA循環觀點看QuEnSH整合之必要性」,工業安全衛生技術研討會。台北市。
李昌樺(2002)。工業意外後果模擬軟體之研發。雲林縣: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李國光(2001)。E時代知識管理。台灣科技大學資管系教案。台北市:台灣科技大學。
李龍堯(2002)。職業安全衛生與環境管理系統整合需求之探討。台北市:國立台北大學。
汪昭芬(2000)。組織學習、知識創造、知識蘊蓄與創新績效之關聯性研究:科技製造業、一般製造業及服務業之實證研究。台南市:國立成功大學。
林士智(2000)。知識管理理論模式初探-組織取向與資訊科技運用。台中市:私立東海大學。
林公孚(1996)。突破ISO 9000-國際化品質經營之道。台北市:中華民國品質學會。
林公孚(1997)。追求卓越品質-邁向TQM之道。台北市:中華民國品質學會。
林公孚(1998)。TQM之標準與模式-國際標準與標準做法介紹。台北市:中華民國品質學會。
林永芬(1999)。半導體廠及光電廠二次災害防治標準作業程序建立。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工業安全衛生中心。取自:http://www.itis.itri.org.tw/sh/。
林利國(2001)。營建知識管理。台北市:科技圖書。
林利國(2003)。科技廠房防災與知識管理。台北市:科技圖書。
林秀英(2000年5月)。知識經濟衡量指標建構之探討。台灣經濟研究月刊。
林欣吾(2000年5月)。知識經濟時代政府應有之作為。台灣經濟研究月刊。
林佳潾(2002)。我國未來安全衛生立法趨勢之研究。台北市:私立文化大學。
林韋如(1999)。高科技產業知識管理之研究-以百略企業為例。台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林俊男(1999)。DNV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系統標準介紹。經濟部工業局BS 8800種子人員訓練教材。台北市。
林威邦(2001)。營造業自護制度與國際安全衛生標準結合認證制度之設計。台中市:國立中興大學。
林彥澤(2001)。品質與環境管理系統整合模式與績效評估之研究。台中市:私立逢甲大學。
林淳一(1999)。建立知識管理資料庫以提昇企業競爭力之研究。彰化縣:私立大葉大學。
林逸銘(1999)。營建業因應ISO 9000(2000年版)修訂草案之對策研究。台北市:國立台灣科技大學。
林奧(2002)。職業安全衛生與環境管理整合推動實務。經濟部工業局九十一年度工業區工安週。台中市。
林耀煌(2001)。OHSAS 18001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系統之解說。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北區勞動檢查所。台北市。
邵敏華(1998)。建構開放性之企業知識管理系統-以行銷公司為例。台北市:國立政治大學。
邱顯盛(1999)。我國DVD光碟機競爭優勢之探討-以DVD Player為例。台北市:國立政治大學。
金玉梅、藍麗娟(2001)。許朱勝:我們是標準的時代過了。載於 金玉梅,CEO變法 企業復活。台北市:天下雜誌。
施振榮(2000a)。影響創新的9種因素。台北市:大塊文化。
施振榮(2000b)。io連網組織-知識經濟的經營之道。台北市:天下生活。
施振榮(2000c)。創新的6種形式。台北市:大塊文化。
施振榮(2000d)。再造的時機與流程。台北市:大塊文化。
施振榮(2000e)。願景如何實現。台北市:大塊文化。
施振榮(2000f)。願景與企業文化。台北市:大塊文化。
施純協(2000)。企業流程資訊自動化概念與實務。台北市:知行文化。
段翰文(2001)。以知識管理為基之整合性品管模式設計。台北縣:國防大學國防管理學院。
洪中凱(2002)。企業永續發展新競爭力:環境、職安衛管理系統整合之研究。嘉義縣:私立南華大學。
洪圭輝(2002)。台灣地區各職業傷害類型致災因素之統計分析。台北市:國立台灣科技大學。
洪根強、楊明枝、曾傳銘(1996)。工業安全衛生管理與實務。台北市:揚智文化。
洪蜜芬(2001)。營造業導入OHSAS 18001之研究。台北市:國立台灣科技大學。
洪榮昭、陳亞玲(1999)。企業學習型組織之探討。人力資源發展月刊第135期。
洪綜禧(2003)。我國高科技與傳統工業職業災害率與災害原因之比較分析。台南市:國立成功大學。
洪儒瑤(2000)。台灣企業知識管理應用現況及其模式之研究。台北市:國立臺北大學。
美商蓮花(1999)。Lotus知識管理應用方案。台北:美商蓮花公司。
胡佑長(2001年3月)。ISO 9000 2000新版標準與軟體業之應用。軟體產業通訊第34期。
胡佑長(2001年6月)。軟體業ISO 9000 之推行重點。軟體產業通訊第37期。
苗豐強(1997)。雙贏策略-苗豐強策略聯盟的故事。台北市:天下遠見。
唐校慶、陳永昇(2000年11月)。以ISO 9000設計組織外顯知識管理系統架構之芻議(上)。品質管制月刊。台北市:中華民國品質學會。
唐校慶、陳永昇(2001年3月)。以ISO 9000設計組織外顯知識管理系統架構之芻議(下)。品質管制月刊。台北市:中華民國品質學會。
徐作聖(1999)。全球化科技政策與企業經營(二版)。台北市:華泰文化。
徐啟銘、周煌傑(2002)。企業安全衛生管理制度規劃。台北市:揚智文化。
徐福祥(2000)。企業知識系統建置之研究-以台灣地區為例。中壢市:私立元智大學。
徐聯恩(1996)。企業變革系列研究。台北市:華泰。
高希均(2000)。知識經濟的核心理念。載於 高希均,知識經濟之路(第一章)。台北市:天下文化。
高志(2000)。雅虎成功法則。台北市:福爾摩沙。
高毅民(1997)。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系統標準簡介。DNV立恩威國際驗證公司。台北市。
桂美俊(2002)。工業安全與衛生:理論與實務。台北市:全華。
張君強(1999)。專業服務業知識管理之研究-以會計師事務所為例。台北市:國立政治大學。
張其文(2004)。虛驚事件檢討為基礎之安全管理機制先期研究。高雄市: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
張泊皓(2000)。研發流程的知識管理模式之研究。新竹市:國立清華大學。
張俊揚(2000)。公共組織網絡化之研究-資訊科技的觀點。台北市:國立政治大學。
張良玄(2003)。營建知識管理的研究發展趨勢。台北市:國立台灣科技大學。
張忠正(2002)。環境、安衛與品質整合管理系統要項建構之研究。台北市:國立台灣科技大學。
張明廉(2002)。國軍聯保廠推動ISO 14001與OHSAS 18001管理系統整合之研究。新竹市:國立交通大學。
張國龍(2002)。國內紡織工業推行OHSAS 18001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系統之研究。台北市:國立台北科技大學。
梁翰鳴(1997)。學習型雙階段變革模式之研究。台北市:國立台灣大學。
莊柏青(2001年4月)。八大品質管理原則。軟體產業通訊第35期。
莊柏青(2001年9月)。淺談知識管理與ISO9000。軟體產業通訊第40期。
許宏德、盧昆宏(2004)。建築工地電氣危害分析及用電實況訪視。2004年度特定領域系列研討論壇--安全系統與管理研討會論文集。pp.70-81。高雄市: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
許書銘(2000)。產業國際競爭力之發展及其影響因素分析。台北市:國立台灣大學。
連麗文(2000)。消費金融產品創新知識管理之研究。台北市:私立東吳大學。
郭志欽(2000年11月)。知識管理的品質。品質管制月刊。台北市:中華民國品質學會。
郭今玄、余榮彬、劉鑫、劉亭君(2002)。環安衛與品質管理系統整合推動實務。工業安全衛生技術研討會。台北市。
郭純學(2000)。整合型管理系統模式之建構-以ISO 9001、ISO 14001及OHSAS 18000三合一為例。台南市:國立成功大學。
陳木生(2002)。知識管理下組織學習之研究-以盛餘公司為例。高雄市:中山大學。
陳日光(1998年8月)。ISO 9000 2000年版先探」。品質管制月刊。台北市:中華民國品質學會。
陳文德(2002)。國際標準品質、環境及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系統整合之研究。台北市:國立台北科技大學。
陳正信(1992)。台灣省近十年來重大職業災害統計分析報告。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八十一年度全國勞工安全衛生研討會資料彙編pp.17-54。台北市。
陳世運(1999)。知識屬性、網路關係與知識移轉關連之研究。台北市:國立政治大學。
陳百裕(1998)。ISO 9000應用在軟體發展程序品質控制之研究。台北縣:國防大學國防管理學院。
陳伯俞(1996)。企業推動ISO 9000系列活動之研究─以組織學習觀點分析。台北縣:私立輔仁大學。
陳依蘋(1999年12月)。知識管理的建立與挑戰。會計研究月刊第169期。
陳彥銘(1998)。推行ISO 9000系統認證與製造積效之研究-以台灣製造業為實證研究對象。嘉義縣:國立中正大學。
陳昱維(2000)。消費品產業中知識管理之研究-以寶僑與聯合利華為例。台北市:國立政治大學。
陳俊勳、張承明(2002)。光電廠危害預防研究。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台北縣。
陳峻志(2000)。育成中心的知識獲得、加值、擴散與累積。台北市:國立政治大學。
陳瑞惇(1999)。以知識特性知識角色與智慧資本建構雙取向之知識管理研究。花蓮縣:國立東華大學。
陳銘嘉(2001)。管理知識導入之初探性研究。彰化縣:私立大葉大學。
陳儀澤(2001)。知識管理架構之建立與個案研究。台北市:國立台北大學。
陳聰榮(2002)。專案工程施工品質與安衛管理體系之研究-以PCM之角色探討。台北市:國立台灣科技大學。
陶德言(1998)。知識經濟浪潮。北京:中國城市。
森田松太郎、高梨智弘(1999)。Nyuumon Knowledge Management Kihon to Jitsurei. Japen: Kanki. /吳承芬(2000)。知識管理的基礎與實例。台北市:小知堂文化。
湯令儀(2000)。知識分享網路之研究。台北市:國立政治大學。
湯明哲(2000)。知識管理。導讀pp.3-8。台北市:天下。
湯皓宇(2000)。行政機關知識型組織之研究-以臺北市政府為個案。台北市:國立政治大學。
童景鬱(2000)。多國籍企業組織知識管理模式及實證研究。斗六市: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辜輝趁(2000)。企業電子化知識管理策略研究。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傅達勳(1999)。勞工安全衛生教育訓練推動情形。勞工安全衛生簡訊34期pp.9-10。台北市。
黃如瑋(2001)。輪班生活對健康影響知多少。勞工安全衛生簡訊47期pp.2-3。台北市。
黃宏瑞(2000)。中山大學推動ISO 14001之實證研究。高雄縣:國立中山大學。
黃峰蕙、鄭聰傑(1998年2月)。台灣中小企業推行ISO 9000之實證研究。品質管制月刊。台北市:中華民國品質學會。
黃國寶(2001)。品質、環境與安全健康管理系統整合性稽核之探討。2001年環境管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市。
飯塚悅功(1995)/先鋒企管(1997)。ISO 9000與TQM之再構築。桃園縣:編者。
飯塚悅功(1999)/鍾朝嵩(2000)。TQM 9000-ISO 9000與TQM的融合(上)。桃園縣:先鋒企管。
曾裕德(2003)。探討台灣半導體製造工廠如何建置符合OHSAS 18001規範之風險鑑別方法。新竹市:國立交通大學。
彭惠媛(2000)。高科技廠商工安支出決策因素及其績效之研究-以新竹科學園區為例。新竹縣:私立中華大學。
楊旭平(2000)。巨變時代的知識管理。Allproduct.com。2001年2月15日,取自:http://www.allproducts.com/news_art_china11.htm。
楊長瑋(2003)。知識管理應用於營建工程-以職業災害為例。新竹市:國立交通大學。
經濟部工業局(1999)。環境管理系統持續改善指引技術手冊。台北市。
經濟部工業局(2004)。工安環保報導。2004年11月17日,取自:http://she.moeaidb.gov.tw/trend.asp。
經濟部商業司(1999)。中華民國電子商務年鑑。台北市:編者。
經濟部標準檢驗局(2001a)。CNS 12681品質管理系統–要求。台北市:編者。
經濟部標準檢驗局(2001b)。ISO 9004品質管理系統–績效改進指導綱要。經濟部標準檢驗局二千年版ISO 9000系列標準研討會。台北市:編者。
解忠翰(1999)。知識管理系統架構之比較與研究。斗六市: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賈鴻偉(1999)。台灣企業集團營運績效與競爭策略之分析。桃園縣:私立元智大學。
廖盈昇(1999)。企業文化對於知識管理應用之影響:國內企業之實證研究。嘉義縣:國立中正大學。
廖肇弘(2000年4月)。善用知識管理系統。管理雜誌。
熊媛露(1999)。知識管理策略、程式及績效關係架構之建立。台北市:私立實踐大學。
趙定宇(2001)。ISO 9000品保系統為基礎之知識管理理論模式初探。台中市:私立東海大學。
劉文卿、馬芳資、張孟元(1999)。知識管理之理論與實務探討』。第十界國際資訊管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市。
劉玉明(2003)。承攬作業安全衛生管理之探討-以高雄市重大職業災害為例。高雄市: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
劉信志(2000)。知識管理參考模式之研究。台北市: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劉常勇(2000)。劉常勇管理學習知識庫。2001年3月6日,取自:http://cm.nsysu.edu.tw/~cyliu/。
劉蒼勁(1998)。知識經濟的興起和應採取的對策。北京大學學報,4。
劉權瑩(1998)。資訊服務業知識管理之研究-以台灣HP與台灣IBM為例。台北市:國立政治大學。
潘品昇(1999)。企業實施知識管理與電子商務關聯性之研究。彰化縣:私立大葉大學。
潘浙楠(1996年7月)。推行TQM常遇到的問題及其解決之道。品質管制月刊。
蔡永銘(2003)。現代安全管理(第三版)。台北市:揚智文化。
蔡采芳(1999)。顧問業知識管理系統架構之研究。彰化縣:私立大葉大學。
蔡炳程(2000)。以全面生產管理(TPM)建構企業競爭優勢之探討。新竹市:國立清華大學。
鄭世岳、李金泉、蕭景祥、魏榮男(1997)。工業安全與衛生。台北市:文京。
鄭聰傑(1997)。探討ISO 9000品保制度附加價值之影響因素-以台灣製造業為實證研究對象。嘉義縣:國立中正大學。
黎士群(1998)。組織公平、信任與知識分享行為之關係性研究-以Unix系統管理人員為例。台北市:私立銘傳大學。
黎義麟(2001)。植基於ISO 9001:2000標準之知識管理流程。台北縣:國防大學國防管理學院。
鮑丕宇(2002)。環安衛市場呈萎縮現象:嚴重衝擊驗證輔導顧問機構。環境╱職安衛管理綜合座談會。2004年11月19日,取自:http://she.moeaidb.gov.tw/eshm/eshm.htm。
賴毓晃(2001)。知識管理與ISO認證整合之研究。台北市:國立臺灣科技大學。
蕭乃沂(2001年5月18日)。化民意為施政知識:智慧型政府必備的能力。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國政研究報告。2001年7月8日,取自:http://www.npf.org.tw/PUBLICATION/CL/090/CL-R-090-028.htm。
謝占魁(2002)。利用IDEF方法論建構煉油廠工業安全衛生管理體系-以承攬商施工安全管制為例。新竹縣:私立元智大學。
謝武星(1999)。針對「學術論文」的知識管理技術研究。台北市:國立政治大學。
簡佩宜(1998)。組織文化典範轉移之標準化及持續改善過程研究-ISO 9000之推行對組織文化及TQM影響之探討。台北市:國立台灣大學。
鍾朝嵩(1996)。如何推行公司內標準化。桃園縣:先鋒。
譚大純、劉廷揚及蔡明洲(1999)。知識管理文獻之回顧與分類。1999年中華民國科技管理研討會。
譚大純、汪昭芬(2000)。策略觀點之知識管理:文獻回顧與分類。2000中華民國科技管理研討會。
魏道欽(2002)。OHSAS 18000與ISO 9000、ISO 14000整合運用於工安管理之研究-以台電為例。嘉義縣:國立中正大學。
魏漣邦(2001)。工業安全衛生。台北市:五南。
蘇炯明(2001)。營造業承攬事業單位間安全衛生管理之研究。台北市:國立台北科技大學。
盧昆宏(2003)。建築工地感電事故及其對策之探討。高雄市: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唐校慶、陳永昇(2001年3月)。以ISO 9000設計組織外顯知識管理系統架構之芻議(下)。品質管制月刊。台北市:中華民國品質學會。
2. 唐校慶、陳永昇(2000年11月)。以ISO 9000設計組織外顯知識管理系統架構之芻議(上)。品質管制月刊。台北市:中華民國品質學會。
3. 于樹偉(2001)。由OHSAS 18001談管理制度整合。環境工程會刊。台北市。
4. 胡佑長(2001年6月)。軟體業ISO 9000 之推行重點。軟體產業通訊第37期。
5. 吳秋文(2000年7月份)。新品質管理標準 – ISO 9001與ISO 9004之特色。品質管制月刊。台北市:中華民國品質學會。
6. 胡佑長(2001年3月)。ISO 9000 2000新版標準與軟體業之應用。軟體產業通訊第34期。
7. 洪榮昭、陳亞玲(1999)。企業學習型組織之探討。人力資源發展月刊第135期。
8. 吳秋文(2001)。從ISO 9000改版,前瞻管理系統整合趨勢。工安環保報導2001年1月份。台北市:經濟部。
9. 莊柏青(2001年4月)。八大品質管理原則。軟體產業通訊第35期。
10. 莊柏青(2001年9月)。淺談知識管理與ISO9000。軟體產業通訊第40期。
11. 郭志欽(2000年11月)。知識管理的品質。品質管制月刊。台北市:中華民國品質學會。
12. 陳日光(1998年8月)。ISO 9000 2000年版先探」。品質管制月刊。台北市:中華民國品質學會。
13. 陳依蘋(1999年12月)。知識管理的建立與挑戰。會計研究月刊第169期。
14. 黃如瑋(2001)。輪班生活對健康影響知多少。勞工安全衛生簡訊47期pp.2-3。台北市。
15. 黃峰蕙、鄭聰傑(1998年2月)。台灣中小企業推行ISO 9000之實證研究。品質管制月刊。台北市:中華民國品質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