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載入處理中...
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
網站導覽
|
首頁
|
關於本站
|
聯絡我們
|
國圖首頁
|
常見問題
|
操作說明
English
|
FB 專頁
|
Mobile
免費會員
登入
|
註冊
切換版面粉紅色
切換版面綠色
切換版面橘色
切換版面淡藍色
切換版面黃色
切換版面藍色
功能切換導覽列
(216.73.216.59) 您好!臺灣時間:2025/10/12 08:45
字體大小:
字級大小SCRIPT,如您的瀏覽器不支援,IE6請利用鍵盤按住ALT鍵 + V → X → (G)最大(L)較大(M)中(S)較小(A)小,來選擇適合您的文字大小,如為IE7或Firefoxy瀏覽器則可利用鍵盤 Ctrl + (+)放大 (-)縮小來改變字型大小。
字體大小變更功能,需開啟瀏覽器的JAVASCRIPT功能
:::
詳目顯示
recordfocus
第 1 筆 / 共 1 筆
/1
頁
論文基本資料
摘要
外文摘要
目次
參考文獻
紙本論文
QR Code
本論文永久網址
:
複製永久網址
Twitter
研究生:
洪雅玲
研究生(外文):
Ya-Ling Hong
論文名稱:
光強度對擬球藻生長之影響
論文名稱(外文):
Effect of Light Intensity on Growth of Nannochloropsis sp.
指導教授:
余世宗
指導教授(外文):
Shi-Zong Yu
口試委員:
葉啟輝
、
周正晃
、
余世宗
口試委員(外文):
Qi-Hui Ye
、
Zheng-Huang Zhou
、
Shi-Zong Yu
口試日期:
2014-01-23
學位類別:
碩士
校院名稱:
大葉大學
系所名稱:
工學院碩士在職專班
學門:
工程學門
學類:
其他工程學類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
2014
畢業學年度:
102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88
中文關鍵詞:
擬球藻
、
光強度
外文關鍵詞:
Nannochloropsis sp.
、
Light Intensity
相關次數:
被引用:0
點閱:309
評分:
下載:0
書目收藏:0
本研究以批次培養模式進行擬球藻的培養,探討光強度對擬球藻生長之影響,建立光強度對擬球藻生長之Haldane模式。根據Haldane模式,藉由模擬計算擬球藻之平均體積生產速率(g/l/d)及平均面積生產速率(g/m2/d),比較方形培養槽培養擬球藻生產生質原料之效能。結果顯示如下:
1. 擬球藻在光照強度12000 Lux時,有最高生質濃度及比生長速率。
2. 光強度對擬球藻生長之Haldane模式的最大生長比例常數為 0.53 hr-1,飽和常數為61000 Lux,抑制常數為1900 Lux。
3. 模擬結果顯示擬球藻的體積生長速率以光照強度12000 Lux、濃度1.0 g/L、培養槽深度2 cm為最佳條件。
4. 模擬結果顯示擬球藻的單位面積生長速率以光照強度30000 Lux、濃度1.0 g/L、培養槽深度30 cm為最佳條件。
The effect of light intensity on the batch growth of Nannochloropsis sp.was investigated in this study. The Haldane model for growth of Nannochloropsis sp.was established for growth simulation using volumetric productivity (g/l/d) and area productivity (g/m2/d) as criterions to evaluate cultivation performance at different biomass concentrations and pond depths. The results are shown below:
1. The highest biomass concentration and specific growth rate were obtained at the light intensity of 12000 Lux.
2. The Haldane model for light intensity on growth of Nannochloropsis sp.was established. The parameter of maximum specific growth rate was estimated to be 0.53hr-1, the saturation constant was 61000 Lux and the inhibition constant was 1900 Lux.
3. Based on the simulation results, the highest volumetric productivity of Nannochloropsis sp.was obtained with the cultivation condition at the light intensity of 12000 Lux, the concentration of 1.0 g/L and the depth of 2 cm.
4. Based on the simulation results, the highest area productivity of Nannochloropsis sp.was obtained with the cultivation condition at the light intensity of 30000 Lux, the concentration of 1.0 g/L and the depth of 30 cm.
中文摘要iii
英文摘要iv
誌謝v
目錄vi
圖目錄ix
表目錄xii
第一章 緒論1
1.1 前言1
1.2 研究目的2
第二章 文獻回顧3
2.1 溫室效應與地球暖化3
2.1.1 京都議定書5
2.1.2 二氧化碳減量與封存5
2.2 能源危機與因應對策10
2.2.1 能源危機10
2.2.2 生質能12
2.2.3 生質能的種類14
2.3 微藻21
2.3.1 微藻的特性21
2.3.2 淡水微藻與海水微藻的差異比較23
2.3.3 影響微藻生長的因素24
2.3.3.1 光24
2.3.3.2 溫度26
2.3.3.3 酸鹼值27
2.3.3.4 鹽度27
2.3.3.5 碳源28
2.3.3.6 營養29
2.3.3.7 攪拌29
2.3.4 微藻的培養模式30
2.3.5 微藻的培養系統32
第三章 實驗材料與研究方法33
3.1 實驗設備與材料33
3.1.1 實驗藻種33
3.1.2 實驗儀器與器材34
3.1.3 實驗藥品35
3.1.4 培養基配置36
3.2 研究架構38
3.3 分析方法39
3.3.1 溶氧計的校正與測定39
3.3.2 檢量線的製作40
3.3.3 擬球藻光強度衰減模式之建立42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45
4.1 不同光照強度對擬球藻生長的影響45
4.1.1 不同光照強度對擬球藻生質濃度之影響45
4.1.2 不同光照強度對擬球藻比生長速率之影響48
4.1.3 不同光照強度對擬球藻藻液pH之影響50
4.2 光照強度、濃度及培養槽深度對擬球藻生長影響之模擬51
4.2.1光照強度、濃度及培養槽深度對擬球藻體積生產速率之影響52
4.2.2光照強度、濃度及培養槽深度對擬球藻單位面積生產速率之影響62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72
5.1 結論72
5.2 建議73
參考文獻74
1.丁仁東,2010,能源枯竭的告警,科學教育月刊,第331期,P2-10。
2.王京明,2013,COP18杜哈氣候途徑的啟示,經濟前瞻,第146期,P50-52。
3.石家興,2010,沼氣能源與整合型農業之開發及產業化應用,農業生技產業季刊,安全農業,第24期,P47-52。
4.任莉紅、孫利芹、王長海,2008,用流加培養技術在光生物反應器中培養新月菱形藻的研究,大連水產學院學報,第23卷,第3期,P210-214。
5.朱鴻軍、劉翠玲、楊玉婷,2011,全球水產植物藻類研發現況與趨勢,農業生技產業季刊,水產生技,第26期,P6-12。
6.呂信賢,2010,光因子條件對擬球藻脂肪酸合成量之探討,中興大學生物產業機電工程學系碩士論文,台中。
7.呂錫民,2009,氣化技術,科學發展月刊,第435期,P62-66。
8.李中光、劉新校、侯佳蕙,2012,淺談利用微藻固定CO2實現碳減排,環保簡訊,第16期,桃園縣大學校院產業環保技術服務團,P1-7。
9.李澤民、周德珍、方孟德,2008,台灣藻類生物技術與產業發展之契機,海洋新世紀 海洋科技專題企畫,P110-116。
10.杜曉風、鄒寧、孫東紅、常林、趙萍,2011,光照強度對微綠球藻生長及有機質積累的影響,生物過程,P18-21。
11.林志生、邱聖壹,2010,光生物反應器於微藻培養之研究與產業化的進展,農業生技產業季刊,動物與水產生技,第22期,P44-51。
12.林忠亮、方炳勳、黃冬梨、李政誠、吳奇生,2006,生質柴油之製程發展與應用,石油季刊,第42卷,第1期, P49-59。
13.林哲毅,2008,以微藻生產生質柴油之未來發展,能源報導,P11-13。
14.林鎮國,2007,二氧化碳的封存,科學發展月刊,第413期,P28-33。
15.徐恆文,2007,二氧化碳的捕獲與分離,科學發展月刊,第413期, P24-27。
16.張嘉修,2009,生質氫能,科學發展月刊,第433期, P32-35。
17.陳明耀,1997,生物餌料培養,水產出版社,台北,P43-52。
18.陳曉薇、陳茂景、陳志聖、曹志明,2012,台電公司在微藻減碳技術的發展,能源報導,P8-10。
19.陳芃,2010,平民化的選擇,天然的尚好?簡述沼氣及其應用與發展,能源報導,P28-31。
20.黃啟峰,2007,二氧化碳與地球暖化,科學發展月刊,第413期, P6-12。
21.黃啓裕,2008,纖維素產氫技術在生質能源之發展,農業生技產業季刊,第13期,P54-60。
22.葉芷嫻,2010,微藻採收除水,量產生質油非夢事,工業技術與資訊月刊,228期,P25-27。
23.劉文宗,2007,二氧化碳的資源化利用,科學發展月刊,第413期, P34-39。
24.劉坤、陳銀廣、趙玉曉,2012,暗發酵-光發酵兩階段聯合生物製氫技術研究進展,微生物學通報,第39卷,第8期,P1145-1159。
25.劉翠玲、許嘉伊,2011,藻類應用 商機無限-全球水產藻類發展現況與趨勢,全球綠色商機與農業發展趨勢《系列5-9》,台灣經濟研究月刊,第34卷,第3期,P43-49。
26.歐陽湘、廖啟雯,2010,由二氧化碳減排看二氧化碳捕獲與封存技術發展,經濟前瞻,第132期,P87-92。
27.謝誌鴻、吳文騰,2009,微藻-綠色生質能源,科學發展月刊,第433期,P36-40。
28.謝志強、劉致中、江瑞容、林瀚淵,2008,生質精煉技術帶動化工產業新機會探索,工研院(IEK)。
29.蘇惠美,1999,餌料生物之培養與利用,台灣省水產試驗所,基隆,P47-54。
30.蘇惠美,1992,細說擬球藻,潮訊,第39期,P10-11。
31.郭致廷,生質能源概論(六)-生質酒精,生質能源趨勢,http://bioenergytoday.net/2011/02/12/bioenergy_intro_06/
32.微青海洋,http://vekin.pixnet.net/blog/post/29866649-%E9%A4%8C%E6%96%99%E7%94%9F%E7%89%A9%EF%BC%88%E5%85%AD%EF%BC%89%E8%97%BB%E9%A1%9E%E5%9F%B9%E9%A4%8A
國圖紙本論文
推文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文
網路書籤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網路書籤
推薦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薦
評分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評分
引用網址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引用網址
轉寄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轉寄
top
相關論文
相關期刊
熱門點閱論文
1.
光因子條件對擬球藻脂肪酸合成量之探討
1.
27. 謝誌鴻、吳文騰,2009,微藻-綠色生質能源,科學發展月刊,第433期,P36-40。
2.
23. 劉文宗,2007,二氧化碳的資源化利用,科學發展月刊,第413期, P34-39。
3.
20. 黃啟峰,2007,二氧化碳與地球暖化,科學發展月刊,第413期, P6-12。
4.
19. 陳芃,2010,平民化的選擇,天然的尚好?簡述沼氣及其應用與發展,能源報導,P28-31。
5.
16. 張嘉修,2009,生質氫能,科學發展月刊,第433期, P32-35。
6.
15. 徐恆文,2007,二氧化碳的捕獲與分離,科學發展月刊,第413期, P24-27。
7.
14. 林鎮國,2007,二氧化碳的封存,科學發展月刊,第413期,P28-33。
8.
13. 林哲毅,2008,以微藻生產生質柴油之未來發展,能源報導,P11-13。
9.
12. 林忠亮、方炳勳、黃冬梨、李政誠、吳奇生,2006,生質柴油之製程發展與應用,石油季刊,第42卷,第1期, P49-59。
10.
11. 林志生、邱聖壹,2010,光生物反應器於微藻培養之研究與產業化的進展,農業生技產業季刊,動物與水產生技,第22期,P44-51。
11.
7. 呂錫民,2009,氣化技術,科學發展月刊,第435期,P62-66。
12.
3. 石家興,2010,沼氣能源與整合型農業之開發及產業化應用,農業生技產業季刊,安全農業,第24期,P47-52。
13.
2. 王京明,2013,COP18杜哈氣候途徑的啟示,經濟前瞻,第146期,P50-52。
14.
1. 丁仁東,2010,能源枯竭的告警,科學教育月刊,第331期,P2-10。
1.
培養基組成及光質對擬球藻生長之影響
2.
生態工法淨水系統之案例研究
3.
生物添加對連續流活性污泥受難分解有機物之衝擊效果
4.
以藻類生質生產生質酒精之研究
5.
辦公棟綠建築的應用與用後評估之研究─以製造業A 公司為例
6.
生物添加對連續流活性污泥起動處理難分解有機物之效果
7.
利用廢棄生質原料生產生質酒精之研究
8.
植基於邊緣偵測技術之資訊隱藏方法研究
9.
鹿港街道家具用後評估之研究
10.
奈米碳管多花樣之複合式振膜與改質工程之研究
11.
製程條件對鋁胚軋延加工之缺陷研究
12.
複材殼狀零件畸變於金屬模具補償研究
13.
數位遊戲式合作學習對國小數學科學習成效之影響:以因數與倍數單元為例
14.
國小教師資訊素養對工作壓力與教學效能影響之研究:以苗栗縣為例
15.
影響國小教師持續使用專業成長導向數位學習平台因素之研究:以資訊系統成功模式為基礎
簡易查詢
|
進階查詢
|
熱門排行
|
我的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