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部分
工商時報,焦點新聞,2001/6/20。
中央銀行經濟研究處(2003)中華民國台灣地區金融統計月報。台北:經濟研究處。
中華民國全國總工會(1997) 全總版勞工老年附加年金正式提出。勞資關係月刊16(4):198-207。
王能君(2002) 台灣勞動法治的形成與展開過程初探。思與言40(1):5-37。王惠玲(1999) 我國工會之法制與發展。政策月刊48:2-9。王惠玲(2002) 台灣勞動法制之成長與挑戰,發表於兩岸三地「變革中的就業環境與社會保障研討會」。北京。
成之約(2002)部分時間工作型態發展及其影響的探討,發表於「職訓局部分工時管理工作實務研討會」。台北。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統計處(2003)事業單位團體協約及勞資會議現況、臺閩地區勞資爭議案件按行業分。勞動統計月報122。
吳忠吉(1994) 台灣的勞資關係,台灣經濟發展論文集 : 紀念華嚴教授專集,pp.348-371。台北:時報文化。
呂建德(2001) 從福利國家到競爭式國家?:全球化與福利國家的危機。台灣社會學2:262-313。
呂建德(2002a) 全球化與社會不平等,發表於「民主政治與社會福利學術研討會」,台灣社會福利學會主辦,2002.04.19-20。嘉義:中正大學。
呂建德(2002b) 全球化與福利改革的政治經濟學:一個初步的分析。發表於「重返東亞:全球、區域、國家、公民研討會」,台灣社會學會暨文化研究學會主辦,91.12.14-15。台中:東海大學。
呂建德(2003a)「全球化與勞動階級的內部分化:台灣經驗的分析」(研究期間:2002.08.01-2003.07.31;計劃編號:NSC91-2412-H-126-001)國科會91年度專案研究計劃。
呂建德(2003b) 全民健保中社會團體參與能力衡量,未發表手稿。
呂建德、林志鴻(2003) 從充分就業到後充分就業:轉變中的台灣就業政策,中國公共政策分析2003卷,pp.329-354。香港:香港城市大學。
呂建德、吳明儒、陳昭榮(2001) 經濟全球化下三種福利體制的回應策略分析 -- 英國、德國與瑞典的比較分析,發表於「全球化與福利國家研討會」,社會福利學會主辦,90.04.27-28。台中:靜宜大學。
李允傑(1999) 台灣工會政策的政治經濟分析。台北:商鼎文化出版社。
李來希(2001) 勞資關係法制之發展:談工會法、團體協約法及勞資爭議處理法之修正,發表於「勞動與社會法制之改革-學術與實務的對話研討會」,台灣法學會等主辦,90.12.01。台北:政治大學。
李易駿(2001)全球化對社會政策的挑戰:兼論台灣個案初探。台灣社會福利學刊(電子期刊)2:119-154。
李易駿、古允文(2002) 東亞福利體制初探,發表於「重訪東亞:全球、區域、國家、公民研討會」,東海社會學系、台灣社會學會、文化研究學會主辦,91.12.14-15。台中:東海大學。
沈宗瑞(1994) 台灣工會的角色與發展(1950~1992)-國家統合主義角度的分析。台灣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博士論文。周添城、林志誠(1999) 台灣中小企業的發展機制。台北:聯經出版社。
林大鈞(1987) 我國工會立法之研究。台北:工商教育出版社。
林良榮、郭國文(2000) 我國工會體系的看法。勞資關係月刊19(4):25-35。林宗弘、鄭力軒、徐千惠、廖郁毓、林良榮、廖偉程(2000) 打拼為尊嚴-大同工會奮鬥史。台北:勞工陣線叢書。
林龍江(2000) 羅斯福與新政。歷史月刊 154:73-79。
邱毓斌(1998) 曙光乍現、美夢將圓。中華電信工會8。
柯志明(1993)台灣都市小型製造業的創業、經營、與生產組織:以五分埔成衣製造業為案例的分析。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洪惠芬、連詩敏與呂建德(2002) 全球競爭與制度回應:丹麥與荷蘭福利改革經驗的分析,發表於「民主政治與社會福利學術研討會」,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系主辦,91.04.19-20。嘉義:中正大學。胡幼慧主編(1996) 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巨流出版社。
張晉芬(2001) 台灣公營事業民營化-經濟迷思的批判。台北: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
許秀惠(1998)「二中」是威京的百億大金主。財訊(九月號):247-279。
許繼峰(2000) 全國性勞資談判中相對權力對議題與策略選擇的影響-瑞典集體協商的歷史分析,發表於「談判理論與實務研討會」,靜宜大學企管系主辦,89.06.09。台中:靜宜大學。
連詩敏(2002) 經濟全球化與荷蘭、丹麥的福利改革:政治經濟的分析。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永昇(1998) 我國工會聯合組織之研究。政治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陳凌(2000) 德國勞動力市場與就業政策研究。北京市: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
勞委會(2001) 部分工時勞工綜合實況調查報告。台北:行政院勞委會。
黃長玲(2003) 重新管制的政治:全球化與民主化下的台灣勞工運動,兩岸社會運動分析:69-94。台北:新自然主義公司。
經濟部中小企業處(2002) 中小企業白皮書。台北:經濟部。
經濟部統計處(2002) 製造業對外投資實況調查報告。台北:經濟部。
潘美玲(2001) 技術、社會網絡與全球商品鍊:台灣製造業部門間生產組織的差異。台灣的企業組織結構與競爭力:187-221。
潘淑雯 (2003) 我國外籍勞工政策制定過程之探討。中正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蔡明璋(2002) 經濟與工作,社會學與台灣社會(精簡本):299-305。台北:巨流出版社。
蕭萬長(1984) 中美一般貿易諮商談判報告書。台北:經濟國貿局。
謝國雄(1997) 純勞動-台灣勞動體制諸論。台北: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
瞿宛文(2000) 全球化與後進國之經濟發展。台灣社會研究季刊37: 91-117。
瞿宛文(2003) 全球化下的台灣經濟。台北:唐山。
簡春安、鄒平儀(1997) 社會工作研究法。台北:巨流出版社。
二、外文部分
Benner, M. and Vad, T. B. (2000) Sweden and Demark Defending the Welfare State, In: Welfare and Work in the Open Economy, Scharpf, Fritz W. & Schmidt, Vivien A. (eds),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Chao, K. (1991) Labor, Community, and Movement: A Case Study of Labor Activism in the Far Eastern Chemical Fiber at Hsinpu, Taiwan, 1977-1989. Ph. D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Kansas.
Deyo, F. (1998) Industrial Flexibility, Economic Restructuring, and East Asian Labor, The Four Asian Tigers: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Global Political Economy, Eun Mee Kim, pp.183-207. San Diego, CA : Academic Press.
Erik, O. W. (2000) Class Compromise, Globalization, and Technological Change, In: The Ends of Globalization: bringing society back in, Don Kalb, Marco Van Der Land, Richard S. (eds), Lanham, MD : Rowman & Littlefield Publishers.
Esping-Andersen, G. (1990) The Three Worlds of Welfare Capitalism, Cambridge: Polity Press.
Frenkel S. J. and Peetz D.( 1998) Globalization and industrial relations in East Asia: A three-country comparison, Industrial Relations, 37 (3):282-310.
Hemerijck, A. and Manow, P. (2001) the Experience of Negotiated reforms in the Dutch and German Welfare State, In: Comparing Welfare Capitalism-Social policy and Political Economy in Europe, Japan and the USA, Bernhard Ebbinghaus and Philip Manow (eds) ,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Huang, Chang-Ling (1997) State Corporatism In Question: Labor Control in South Korea and Taiwan, Chinese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28): 25-48.
James, F. (1991) Labour Movements Employers and the State-Conflict and Co-operation in Britain and Sweden, Oxford: Clarendon Press.
Kapstiein, Ethan B. (1996) Workers and the World Economy, Foreign Affairs 75(3): 16-37.
Kim, M. (1997) Corporatism, Neoliberalism, Free Trade, and the State, Workers in a Lean World: Unions in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y: pp.117-140, Verso Books.
Mishra, R.(1999)Globalization and the Welfare State, Cheltenham: Edward Elgar.
Pierson, P. (2002) Coping with Permanent Austerity Welfare State Restructuring in Affluent Democracies. Revue Francaise De Sociologie, ( 43): 369-406.
Rhodes, M. (1997) Globalization, Labour Markets and Welfare States: A Future of ‘Competitive Corporatism’? The future of European Welfare: A New Social contract?, London: Macmillan Press, pp.178-203.
Richard, W. (1999) Divergent Capitalism- the social Structuring and Change of Business Systems,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Scharpf, F. W. (1999) The Viability of Advanced Welfare States in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y: Vulnerabilities and Options. Max-Planck-Institut fuer Gesellschaftforschung (MPIFG) Discussion Paper.
Schmitter, P. C. (1975) Corporatism and Public Policy in Authoritarian Portugal, London: Sage Publications.
Schwartz, H. (2001) Round Up the Usual Suspects! Globalization, Domestic Politics, and the Welfare State, In: The New Politics of the Welfare State, Pierson P. (ed.) , PP. 17-44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Stephens, J. D. (1980) The Transition from Capitalism to Socialism. Atlantic Highlands, NJ.:Humanities Press.
Swenson, P. (1991) Bringing Capital Back In, or Social Democracy Reconsidered─ Employer Power, Cross-Class Alliance, and Centralization of Industrial Relations in Denmark and Sweden, World Polities, (43): 513-544.
-(1997) Arranged alliance: Business Interests in The NewDeal. Politics & Society 25(1): 66-117.
Taylor P. G. (2002) Open Markets and Welfare Values: Welfare Values, Inequality and Social Change in the Silver Age of the Welfare State, Paper presentated at Social Values, Social Policies Conference, Tilburg University, Tilburg, the Netherlands.
三、網址
主計處,基本國勢http://www.dgbas.gov.tw/dgbas03/bs7/yearbook/91/note3.htm (2002/11/25)
International Standard Industrial Classification of All Economic Activities(ISIC Rev.2) http://unstats.un.org/unsd/cr/registry/regcst.asp?Cl=8&Lg=1 (2002/12/4)
勞委會,勞動統計月報2003 / 勞資關係 / 3-1 各級工會數及會員數
http://www.cla.gov.tw/acdept/month/tab0301.xls (2003/3/17)
台灣經濟史辭典
http://61.218.108.67/taiwan-history (2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