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158) 您好!臺灣時間:2025/11/26 08:51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洪啟展
研究生(外文):Chi-Chan Hung
論文名稱:從區域工會聯合組織的運作探究台灣工會組織的發展: 台南市產業總工會的個案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An Explor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Labor Union in Taiwan through the Operation of Regional Confederated Labor Union Organizations: A Case Study of Tainan Confederation of Trade Unions
指導教授:黃良志 
指導教授(外文):Liang-Chih Huang
口試委員:黃良志 溫金豐林淑慧
口試委員(外文):Liang-Chih HuangJin Feng UenShu-Huei Lin
口試日期:2018-06-25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中正大學
系所名稱:勞工關係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學門: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
學類:綜合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8
畢業學年度:106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99
中文關鍵詞:區域性工會聯合組織產業總工會工會運動
外文關鍵詞:Regional confederated labor union organizationsConfederation of trade unionsLabor union movement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4
  • 點閱點閱:486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7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台灣工會體制從早期的統合式工會體制,在1990年代初遭遇自主工會運動的挑戰,因為廠場工會體質的羸弱,從1994年台北縣產業總工會籌組開始,發展出由縣市產業總工會作為工會運動主體的策略,至今已經超過20年。
產業總工會是以一個或數個直轄市及縣(市)之行政區域為組織區域範圍,並以企業工會、產業工會為組織成員的工會聯合組織,但非單一業別的工會聯合組織。
本研究採質性研究方式,以下列三類研究方法從事資料蒐集:(1)個案研究法;(2)歷史研究法;(3)深度訪談法。並藉由台南市產業總工會為個案,透過對曾經擔任台南市產業總工會的理事長、總幹事/秘書長、及會員工會理事長的工會幹部的訪談,以釐清:(1)區域性工會聯合組織的運作模式;(2)區域性工會聯合組織的行動類型;(3)區域性工會聯合組織的功能。
本研究發現,產業總工會的運作試圖採取集體領導制,以匯集並反映基層工會的需求與訴求。但不可避免的,受限於經費來源的限制,與政府間仍處於一定的合作型態。雖然如此,從客觀的組織數量及工會幹部的自我認知,產業總工會的行動,相對來說,集中於促進產業工人自我組織、協助勞工維護權益,並爭取勞動政策改善的面向。透過對工會幹部的訪談,通常認為產業總工會的基本功能是對勞工的經濟保護,同時產業總工會也需加強對勞工的教育功能及在政治上發揮功能、發展勞工自主的政治力量,以擴大產業總工會在社會上的影響力及能更進一步保障勞工權益。
最後,依據研究結果提出具體結論與建議,以提供實務界與後續研究參考。

關鍵字:區域性工會聯合組織、產業總工會、工會運動

In Taiwan, the labor union system started from state corporatism. In early 1990s, the system confronted the challenges of independent labor union movement. Due to the weak system of factory labor union, since 1994, Taipei County Confederation of Trade Unions started its organization, and it developed the strategy to use local confederation of trade unions as the principle of labor movement, which has been over 20 years.
A confederation of trade unions is based on the organization range of the administrative area consisted of one or several municipal and county/city. The members of confederated labor union organizations are consisted of corporate union and industrial union instead of a single trade union.
This qualitative research gathered data through three research methods in below: (1) case study; (2) historical research; (3) in-depth Interview. By the case of Tainan Confederation of Trade Unions and through the interview with Tainan Confederation of Trade Unions former chairperson, former Secretary-general, and the cadre, the study explored: (1) the operation model; (2) the action plan; (3) the function of regional confederated labor union organizations.
It can be known from this research that the operation model of regional confederated labor union organizations tried to take collective leadership to gather and reflect the needs and request of labor union grassroots. But unavoidably, due to the limited funds, it still maintains the cooperating situation with the government. However, from objective organization quantity and the self-awareness of labor union cadre, the confederation of trade unions concentrate on promoting self-organization of industry workers, assisting workers to protect their rights and fighting for improvement of labor policy on the contrary. Through the interview with labor union cadre, a basic function of the confederation of trade unions is usually thought to give economical protection to workers, but it’s also pointed out that confederation of trade unions should strengthen the function of workers’ education and have function in politics to develop workers’ self-political power to expand the influence of confederation of trade unions in society and to protect the right of workers in further.
Finally, based on the research results, the concrete conclusions and suggestions will provide for practice of unionism and further study as the references.
Keywords: Regional confederated labor union organizations, Confederation of trade unions, Labor union movement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5
第三節 名詞解釋 10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1
第一節 工會體制與工會組織的發展 11
第二節 工會的運作模式與行動類型 17
第三節 工會的功能 22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25
第一節 研究方法 25
第二節 資料蒐集與訪談對象 30
第三節 研究問題與訪談大綱 32
第四節 效度與研究倫理 33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37
第一節 台南市產業總工會的對內運作模式 37
第二節 台南市產業總工會的對外行動特點 54
第三節 台南市產業總工會的功能 67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81
第一節 研究發現及結論 81
第二節 研究建議 86
第三節 研究限制與後續研究建議 88
參考文獻 91
附錄一:工會幹部訪談大綱 95
附錄二:南市產總總幹事/秘書長訪談大綱 97
附錄三:訪談說明與訪談同意書 99


一、中文部份
丁仁方(1999),威權統合主義:理論、發展與轉型,台北:時英。
王文科(1986),教育研究法,台北:五南。
王怡中(2013),新工會法實施後教師工會團體協商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昭正、朱瑞淵 譯(1999),Danny L. Jorgensen著,參與觀察法,台北:弘智文化。
王雲東(2007),社會研究方法:量化與質化取向及其應用,台北:五南。
王躍生(1997),新制度主義,台北:揚智文化。
司徒達賢(2015),非營利組織的經營觀禮,台北:遠見天下文化。
任煌、王佳煌 譯(2005),John Lofland and Lyn H. Lofland著,質化研究法:社會情境的觀察與分析,台北市:學富文化。
朱柔若 譯(1999),Robert L. Sauer and Keith E. Voelker著,勞工關係:結構與過程,台北:國立編譯館。
朱柔若 譯(2002),W. Lawrence Neuman著,社會研究方法:質化與量化取向,台北:揚智文化。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2011),工運春秋:工會法制80年,台北:行政院勞工委員會。
吳坤明(2012),服務創新與服務品質對會員加入工會行為意向之研究--以高雄市保險業務職業工會會員為例,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高階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吳炳南(2014),職業工會辦理勞工教育訓練現況之研究:以屏東縣營造業職業工會為例,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宋昱嫺(2013),台灣環境運動與勞工運動的司法化:法律策略的使用,國立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允傑(1999),台灣工會政策的政治經濟分析,台北:商鼎文化。
李允傑(2012),政府與工會,新北市:國立空中大學。
李玉如(2013),職業工會對會員服務滿意度、組織認同之研究-─以嘉義市芳療整體保養職業工會為例,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李清賢 (2009) ,工會勞工教育功能對工會認同與工會參與之研究:以C工會為例,國立中正大學勞工關係學系暨研究所碩士論文。.
汪可威(1997),國家、資本、與層峰組織:工業總會如何代表與實踐資本家的利益,國立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沈暄晨(2015),工會導入人才發展品質管理系統之助益性探討-以大台南總工會為例,嘉南藥理大學職業安全衛生系碩士論文。
林大鈞(1987),我國工會立法之研究,台北市:工商教育出版社。
林大鈞(1994),勞工政策與勞工法論,台北市:華泰文化。
林育如 譯(2012),Geoff Payne and Judy Payne著,研究方法五十個關鍵概念,台北市:韋伯文化。
林佳和(2011),工會行動權基礎理論,收錄於政治大學法學院勞動法與社會法研究中心(編),工會行動權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18,台北:政治大學法學院勞動法與社會法研究中心。
林佳和(2014),工會組織型態與範圍-一些誤解的澄清/北高行99訴1616,臺灣法學雜誌,188,頁190-194。
林燕萍(2011),台灣政府與工會之統合關係研究(1949-2008),國立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邱毓斌(2016),政黨輪替與勞工運動:民進黨執政時期下的自主工運,收錄於曾光正、林育諄(編),變遷與整併:南台灣的發展危機、轉型與重生(頁55-68),屏東:國立屏東大學。
邱顯貴(2010),非營利組織營運參考模式和關鍵因素:以台灣為例,中華管理評論國際學報,13(2),頁1-23。
姚光祖(2009),從地方產業總工會運作探討台灣工會組織狀況:以桃園縣產業總工會為例,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柳春夏(2011),職業工會服務滿意度及組織承諾之研究:以M工會為例,國立中正大學勞工關係學系暨研究所碩士論文。.
徐正光(1987),統合政策下的台灣勞工,收錄於第一屆勞資關係研討會論文集,頁189-204,台北:中華民國勞資關係協進會。
徐正光(1990),從異化到自主:台灣勞工運動的基本性格和趨勢,收錄於徐正光、宋文里(編),台灣新興社會運動(頁103-216),台北市:巨流。
徐國淦(2004),台灣工運領袖類型分析,國立政治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迪皓(2011),後國家統合主義的工會體制-產業總工會組織架構與功能的變遷,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梁婉玲 譯(2010),Uwe Flick著,質性研究的品質控管,台北市:韋伯文化。
許繼峰、吳育仁 譯(2004),Richard Hyman著,比較工會運動,台北市:韋伯文化。
郭昭男(1999),打造新社會之夢:全產總籌委會簡介,高市勞工,36,頁20。
陳怡仲(1994),台灣組合主義體制的形成與轉化,東海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武雄(1996),台灣地區工會運作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政智(2010),非營利組織管理,台北:華都文化。
陳繼盛(1994),我國工會法制之研究,台北:行政院勞工委員會。
曾國翔(2014),教師工會集體協商運作現況之研究:以臺南市教育產業工會為例,國立臺南大學教育學系教育經營與管理碩博士班碩士論文。
舒詩偉 譯(1993),美國工運史,台北:台灣工運雜誌社。
黃育德(2000),工人如何形成政治行動?-台南縣自主工會運動的個案研究,國立成功大學政治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霙儒(2014),台灣自主工會運動的發展:團結工聯之考察,國立中正大學勞工關係學系暨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躍華 譯(1994),C. Douglass North著,制度、制度變遷與經濟成就,台北市:時報文化。
衛民(2010),新「工會法」重要修法內容與對勞資關係衝擊之研究,台北: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社會(研)090-007號。
衛芒 譯(1994),Jean Bruhat and Marc Piolot原著,法國總工會簡史,台北:台灣工運雜誌社。
聶崇信、朱秀賢 譯(1987),Paul Frederick Brissenden,世界產業工會:美國工團主義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
藍科正(1992),台灣工會組織及其功能之研究,勞動學報,1,頁1-25。
二、英文部份
Congiu, Francesca (2012). Taiwan: The organized labor movement and its obstacles. Rivista degli studi orientali (Sapienza, Università di Roma), 84(1), 217-234.
Ho, Ming-sho (2006). Challenging state corporatism: Politics of labor federation movement in Taiwan. The China Journal, 56, 107-127.
Wang, James W. Y. (2010).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collective labour legislation in Taiwan. Journal of Current Chinese Affairs, 39(3), 51-85.
Zhu, Ying (2008). Trade unions in Taiwan confronting the challenge of globalization and economic restructuring. In John Benson and Ying Zhu (Eds.), Trade Unions in Asia: An Economic and Sociological Analysis (pp.63-80). London: Routledge.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無相關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