辭典及專書
Joyce Bourne.,. The Oxford Dictionary of Music. associate editor, 2nd ed., rev. Oxford : Oxford University, c2006.“folk music,”by Michael Kennedy.
Stanley Sadie, ed. The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ians. London: Macmillan, 1980. S.v.“folk music,”by Klaus P. Wachsmann.
《中國民間歌曲集成.福建卷》,福建省编委會编。中國ISBN中心,1996.12。
《中國音樂詞典》,丹青藝叢編委會編。台北:丹青圖書有限公司,1986。
《中國戲曲志‧福建卷》。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93。
陳郁秀總策劃:《台灣音樂百科辭書》。台北:遠流出版社,2008.11.15。
王耀華:《福建傳統音樂》。中國:福建人民出版社,2000.9。
呂訴上:《台灣電影戲劇史》。台北:銀華出版社,1961.5初版。
呂鈺秀:《臺灣音樂史》。台北:五南圖書出版,2003.10初版。
呂錘寬:《北管戲曲賞析》。彰化縣文化局,2001.12。
¬¬ :《北管古路戲的音樂》。宜蘭:國立傳統藝術中心,2004.9。
:《台灣傳統音樂概論.歌樂篇》。台北:五南圖書出版,2005.3。
:《台灣傳統音樂概論.器樂篇》。台北:五南圖書出版,2007.5初版。
呂錘寬輯註:《【傳統音樂輯錄-北管卷】絃譜集成》。台北: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籌備處,1999。
:《【傳統音樂輯錄-北管卷】細曲集成》。台北: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籌備處,1999。
林二、簡上仁:《台灣民俗歌謠》。台北:眾文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80.6四版。
林吳素霞:《南管音樂賞析》。彰化縣文化局出版,1999.6初版。
林珀姬:《南管曲唱研究》。台北:文史哲出版社,2002.11初版。
吳玲宜:《郭芝苑【野地的紅薔薇】》。台北:時報文化出版,2002.12.20。
吳榮順:《台灣南部客家八音紀實系列(四)新春、光明、新興、潘榮客家八音團》。宜蘭:國立傳統藝術中心,2002.6。
:《台灣南部客家八音紀實系列(六)鍾雲輝、陳美子客家八音團》。宜蘭:國立傳統藝術中心,2002.6。
施德玉:《中國地方小戲及其音樂之研究》。台北:國家出版社,2004.10。
莊永明、孫德銘合編:《台灣歌謠鄉土情》。台北:臺灣的店,1994.6初版。
曾永義:《台灣歌仔戲的發展與變遷》。台北:聯經出版社,1988.5。曾永義、沈冬主編:《兩岸小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台北: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籌備處,2001.5。
徐進堯:《客家三腳採茶戲之研究》。台北:育英出版社,1984。
徐麗紗:《歌仔戲曲調之美》,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宜蘭縣政府文化局蘭陽戲劇館,2004.12。
陳芳主編:《臺灣傳統戲曲》。台北:臺灣學生書局,2004.9。
陳郁秀編:《台灣音樂閱覽》。玉山社,1997.1。
陳郁秀主編:《音樂台灣一百年 論文集》。白鷺鷥文教基金會,1997.11.30。
陳郁秀、孫芝君:《呂泉生的音樂人生》。台北:遠流出版社,2005.10.1。
許常惠:《巴黎樂誌》。台北:百科文化公司,1983.10。
:《民族音樂論述搞(二)》。台北:樂韻出版社,1988.2。
:《台灣音樂史初稿》。台北:全音樂譜出版社,1996.10.20。
:《台灣福佬系民歌》。台北:百科文化事業,1982.9。
:《多采多姿的民俗音樂》。台北:行政院文建會1984.6。
許常惠、呂錘寬、鄭榮興:《台灣傳統音樂之美》。台中:晨星出版,2002.2.28初版。陳進傳等著:《宜蘭布馬陣-林榮春生命紀實》。宜蘭:國立傳統藝術中心,2007.9。
張炫文:《台灣歌仔戲音樂》。台北:百科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82.9。
:《歌仔調之美》。台北:漢光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8.7.31。
楊兆禎:《台灣客家系民歌》。台北:百科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82.9。
:《客家民謠-九腔十八調的研究》。台北:育英出版社,1974.6。
:《臺灣民謠》。台北:天同出版社,1979。
楊佈光:《客家民謠之研究》。台北:樂韻出版社,1983.8。
:《賴碧霞的台灣客家山歌》。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992.5。
趙琴:《許常惠【那一顆星在東方】》。台北:時報文化出版,2002.12。
楊馥菱:《臺閩歌仔戲之比較研究》。台北:學海出版社,2001.12。
鄭榮興:《台灣客家音樂》。台中:晨星出版有限公司,2004.5.31。
:《臺灣客家三腳採茶戲研究》。苗栗:財團法人慶美園文教基金會,2001.2。
簡上仁:《台灣福佬系民謠-老祖先的台灣歌》。台北:漢光文化,1998.7.31。
:《臺灣福佬系民歌的淵源及發展》。台北: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1991.9。
簡上仁編輯:《福爾摩沙之美-台灣的傳統音樂》。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1.12。
賴碧霞:《台灣客家民謠薪傳》。台北:樂韻出版社,1993.8。
:《台灣客家山歌-一個民間藝人的自述》。台北:百科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83。
顏文雄:《中國音樂文化與民謠》。台北:眾文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89.3.10。
:《臺灣民謠》。台北:華岡文化,1967.6。
藍雪霏:《閩台閩南語民歌研究》。中國: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10。
《民俗曲藝-民間劇場專輯》,第37期。台北:財團法人施合鄭民俗文化基金會,1985.9。
《民俗曲藝》:〈客家音樂專輯(下)〉,第71期。台北:財團法人施合鄭民俗文化基金會,1991。
《找尋老歌仔調》,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宜蘭縣政府文化局,2000.12。
學位論文
林子傑:《台灣閩南、客家小戲的互動滲透—以〈桃花過渡〉、〈十八摸〉、〈病仔歌〉為主的考察》。銘傳大學應用中國文學系碩士在職專班,2007。林韻:《許常惠音樂作品之分析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6。吳美瑩:《論台灣作曲家音樂創作中的傳統文化洗禮─以郭芝苑、許常惠、
馬水龍的作品為例》。國立藝術學院音樂學系碩士班,1999。
高明瑋:《論本地歌仔呂蒙正》。台北大學民俗藝術所碩士論文,2003。莊文達:《郭芝苑生平與作品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陳玉惠:《嬉旦戲丑-〈桃花搭渡〉、〈買胭脂〉演出說明》。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劇場藝術研究所表演組畢業製作暨作品說明,2003.6。
黃文正:《臺灣車鼓戲源流之探考》。臺北: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
黃伊清:《鋼琴音樂在台灣的發展與作品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1992。黃玲玉:《台灣車鼓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1986.6。張禎娟:《臺灣時令歌謠初探》。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1993。楊秀汶:《北管提絃之製作與演奏技巧研究》。台北教育大學音樂學系碩士班,2006.12。蔡奇燁:《南瀛車鼓在表演形式的轉型與創新》。國立成功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6.20。顏文雄:《台灣民謠曲調研究》,私立中國文化學院三民主義研究所博士論文,1975.3。
期刊
王三慶:〈「車鼓弄」研究上的幾個問題〉,《臺灣民間文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南投:省文化處,1998.3。
李佳蓮:〈從潮州傳說「蘇六娘」說到閩臺小戲〈桃花過渡〉〉-兼談民間文藝的流播與衍變,《民俗曲藝》146:285-342。臺北:財團法人施合鄭民俗文化基金會,2004.12。李娟:〈淺談民間音樂的特點與審美特徵〉,《音樂天地》,2009.8。
周純一:〈桃花搭渡研究(上)〉,《民俗曲藝》58:54-97。台北:財團法人施合鄭民俗文化基金會,1989.3。:〈桃花搭渡研究(下)〉,《民俗曲藝》59:85-108。台北:財團法人施合鄭民俗文化基金會,1989.5。
許常惠:〈興趣與責任〉,自立晚報。1983.3.17。
郭芝苑:〈從廟口到音樂殿堂-我的台語歌曲創作演出〉,台灣日報。2003.1.25。
楊馥菱:〈有關臺灣車鼓戲的幾點考察〉,《兩岸小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籌備處,2001。
顏綠芬:〈郭芝苑歌樂的民俗風格〉,《關渡音樂學刊第八期》。國立台北藝術大學音樂學院,2008。
鐘珮煖:〈田螺吐囝為囝死——閩南孕產文學內容探析〉,國立花蓮教育大學民間文學研究所博士班二年級。http://74.125.153.132/search?q=cache:ZxsMsUwafcEJ:203.64.42.21/giankiu/GTH/2006/TSIT/lunbun/2-5%E9%90%98%E7%8F%AE%E7%85%96%E8%AB%96%E6%96%87.pdf+%E9%90%98%E7%8F%AE%E7%85%96&cd=5&hl=zh-TW&ct=clnk&gl=tw&client=firefox-a 2009.11
樂譜
沈錦堂:〈病子歌〉無伴奏混聲四部合唱,1982。(未出版)
周以謙、柯銘峰、陳孟亮:《歌仔戲唱腔》,國立復興劇藝實驗學校,1996.6。
徐松榮:〈病子歌〉(室內樂作品之第二樂章)。(未出版)
國立編譯館主編:《臺灣歌曲合唱集(一)》。台北:樂韻出版社,1994.7.1。
許常惠:《百家春》Op.36。台北市立國樂團出版,1992。
郭芝苑:〈桃花過渡〉管絃樂與混聲合唱,1994.4.8。(未出版)
《歌子戲識譜》。國立復興劇藝實驗學校 出版,1996.6。
有聲資料
《台灣本土音樂系列‧八音1》,BCC-0401。亞洲唱片,1995。
《台灣有聲資料庫全集‧傳統器樂篇‧客家八音》,CIRD 1038-2。台北:水晶有聲,1995。
《台灣南部客家八音紀實系列四(3)-光明客家八音團【一】》,GSC-520。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發行,2002。
《百家春》,九十一年度臺灣傳統民間藝術有聲數位典藏計畫,YAC00570。台北:月球唱片,2002。
《百家春》,九十一年度台灣傳統民間藝術有聲數位典藏計畫,YAC02836。麗麗,2002。
《吾鄉吾土-台灣民謠交響詩4》,C-940012005,財團法人和成文教基金會。1994.12。
《找尋老歌仔調》,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宜蘭縣政府文化局,2000.12。
《宜蘭調》,九十一年度臺灣傳統民間藝術有聲數位典藏計畫,YAC02662。洪
建全文教基金會。(出版時間不詳)
《客家八音》,CD-MEV-8806。月球唱片。(出版時間不詳)
《客家新韻》,行政院客家委員會,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8.11。
《浪漣譜》,九十一年度臺灣傳統民間藝術有聲數位典藏計畫,YAC02649。台
北:神音唱片。(出版時間不詳)
《病子歌》,九十一年度臺灣傳統民間藝術有聲數位典藏計畫,YAC00562。台北:
月球唱片。
《郭芝苑台語歌曲輯》,靜宜大學人文教育中心。順韻唱片,2004.10.8。(出版序號不詳)
《郭芝苑合唱作品選集》。台中市傑人會、苗栗縣郭芝苑音樂協進會,2005.10.15。(出版序號不詳)
《福祿壽》,九十一年度臺灣傳統民間藝術有聲數位典藏計畫,YAC00553。台北:月球唱片,2002。
《賴碧霞之台灣客家山歌》,九十二年度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客家藝術與文化資料中心建置計畫」,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1.12再版。
許常惠:《百家春》Op.36,SMCM007。聲美唱片,1981。
國立臺灣傳統藝術總處籌備處 臺灣音樂中心http://rimh.ncfta.gov.tw/rimh/a2-4.asp#1 2009.9
楊兆禎數位典藏紀念集http://www.lib.nhcue.edu.tw/teacher_yang/mysite3/song/90.mp3 2009.9
其他
台北漢聲合唱團
http://www.cyberstage.com.tw/troupe/troupe_page.asp?id=1257&ap=2 2009.10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全球資訊網
http://www.hakka.gov.tw/ 2009.10
國家資料庫 http://nrch.cca.gov.tw/ccahome/search/search_meta.jsp?xml_id=0005680618&dofile=cca100036-mu-tflss0006_0042-0001-w.jpg 2008.1
http://nrch.cca.gov.tw/ccahome/index.jsp 2008.1
國立台灣交響樂團
http://www.ntso.gov.tw/web/magazine_content.asp?N_ID=49 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