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文獻:
1.高野敦(2014), 猜一猜,什麼是「工業4.0」, 商業周刊,第1372期,2月27日。
2.和田忠太 (1999),機械構造解剖圖鑑,台灣:世茂出版社,次版。
3.陳永耀 (2007),機器人核心技術-感測與感知,環球科學,2007年第2期、1月25日。
4.盧世元 (2009),機械手臂揮灑出自動化的願景,MM機械技術雜誌,第291期、2009年5月1日。
5.李芳繁、王智立 (1999),農業機械學刊,第8卷第3期,1999年9月。
6.賴玉輝(2014),應用六標準差DMAIC於儲位管理之研究,義守大學工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7.呂執中、陳銘男 (2008),以六標準差專案進行觸控面板之品質改善,品質學報,Vol. 第15卷,第4期。8.李明賢、沈信亨 (2004),六標準差管理於製程改善之運用-以主機板製造為例,逢甲大學工業工程學所,碩士論文。9.赤尾洋二(1991),新產品開發-品質機能展開之實際應用,中國生產力中心QFD 研發小組編。
10.李佳宜(2016),品質機能展開法在房屋整修需求管理之運用,長庚大學商管專業學院,碩士論文。11.劉芷吟(2013),運用QFD技術於精益生產專案之選擇與分派,屏東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所,碩士論文。
12.謝錦昇 (2015),運用品質機能展開於LED 崁燈設計與開發,聖約翰科技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系,碩士論文。13.劉志成(2003),TRIZ方法改良與綠色創意設計方法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機械工程學系,博士論文。14.江益鋐(2013),運用TRIZ方法改善造船製程及製具以符合PSPC法規要求─台灣某造船廠為例,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碩士論文。15.陳柏勳(2016),以TRIZ預期失效分析結合生態化設計考量發展綠色產品設計方法,中原大學工業與系統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16.張任宏(2016), 以TRIZ原則應用於設計發展之研究─ 流體噴塗機為例,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系,碩士論文。17.唐煒、劉細文(2005),專利分析法及其在企業競爭對手分析中的應用。現代情報,9,179-186。
18.劉亦增 (2016),混凝土科技之專利分析與研發策略,中華大學土木工程學系,博士論文。
19.李灝 (2016),虛擬實境專利分析之研究,實踐大學資訊科技與管理學系,碩士論文。20.呂聖華 (2016),血糖量測技術專利分析之研究,國立台灣科技大學專利研究所,碩士論文。英文文獻:
21.Jasperneite, Jürgen(2012), Was hinter Begriffen wie Industrie 4.0 steckt, Computer & Automation 19.,2012-12.
22.Charles Reese (2000), Material Handling Systems: Designing for Safety and Health, CRC Press.
23.Tennant, Geoff (2001),Six Sigma: SPC and TQM in Manufacturing and Services,Gower Publishing.
24.De Feo, Joseph A (2003),JURAN Institute's Six Sigma Breakthrough and Beyond - Quality Performance Breakthrough Methods., McGraw Hill Professional.
25.Larry Webber(2007), Quality Control for Dummies, For Dummies.
26.John R. Hauser (1988), The House of Quality,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May,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