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書目
戈立秀(2007)。部落客之資訊蒐集與分享行為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王文彥(2002)。知識分享內外在動機與知識分享行為之研究-以 A 公司為例。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王秀卿(2001)。網路使用與資訊尋求行為之文獻探討。大學圖書館。5(1),144-162。
石育平、柯皓仁(2010)。半導體晶圓代工產業工程師資訊行為之研究。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48(1),87-118。
何幸娟(2008)。以計劃行為理論探討企業員工知識分享意圖與行為。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吳兆偉(2005)。資訊系統對知識分享之應用與評估之研究-以某電信公司為例。碩士論文。世新大學管理學院資訊管理學系。吳盛(2003)。以計劃行為理論探討資訊人員的知識分享行為。博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吳明隆(2000)。SPSS統計應用實務。台北市:松崗。
吳明隆、涂金堂(2005)。SPSS統計應用分析。台北市:五南。
汪金城(2001),研發機構分享機制之研究---以工研院光電所研發團隊為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
汪美香、楊棠堯、吳朝森(2006)。資訊系統開發團隊成員之自的效能、團隊互動、團隊信任對團隊效能之影響:知識分享之中介效果。臺大管理論叢,16(2),73-100。林明珍、張慶南、許麗玲(2004)。護理人員資訊需求與資訊尋求量表之發展與測試。慈濟護理雜誌。3(1),51-60。林彣瑾(2002)。公共圖書館使用者對資訊需求及尋求行為之研究。碩士論文。彰化師範大學商教所行政管理碩士班。林東清(2003)。知識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台北市:智勝文化。
林珊如(2002)。網路使用者特性與資訊行為研究趨勢之探討。圖書資訊學刊。17,35-47。林珊如(2003)。大學教師網路閱讀行為之探討。圖書資訊學刊,1(1),75-92。林珊如、許禎芸(2008)。從國內碩士論文探討資訊行為相關研究。圖書資訊學研究。3(1),51-74。林彩鳳(2007)。國防科技人員資訊尋求行為之研究-以中山科學研究院航空研究所為例。碩士論文。國立中興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邱雅萍、郭美資、莊文隆(2006)。組織內知識分享意願影響因素之研究-以高中職導師為例。企業管理學報。69期,97-134。胡述兆(1995)。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台北:漢美。
夏侯欣鵬(2000)。權力與信任對組織內知識分享意願影響之研究-以銀行放款部門為例。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張郁蔚(2011)。資訊需求及資訊尋求研究文獻特性之比較:書目計量及社會網絡分析。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48(3),347-380。
張婉玲(2009)。壽險業務團隊成員利他主義、自我效能、社會互動、賦權領導與團隊競爭對知識分享行為之跨層次研究。博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與技術學系。張慶南、林明珍、曾秋鑾、呂春美、鄔彩香、溫滿美(2006)。護理人員對健康照護資訊的尋求及相關因素之探討。志為護理。6(4),80-90。陳春蘭(1999)。成人之資訊需求、資訊尋求行為與其運用公共圖書館之調查研究。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陳詩吟(2007)。以知識需求者觀點探討職能本位、人際信任與需求者本位知識分享。碩士論文。大葉大學人力資源暨公共關係研究所。游雅祺(2011)。技術知識特性、知識整合機制與知識移轉績效關係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傅雅秀(1996)。從科學傳播的觀點探討中央研究院生命科學專家的資訊尋求行為。圖書館學刊。11,133-163。曾佩珊(2007)。Blog社群使用者資訊尋求及知識分享影響因素。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曾愛文(2010)。國會法案助理資訊行為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曾怡菁(2004)。網絡觀點之國際知識移轉實證研究-以知識特性為干擾變數。碩士論文。長榮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黃慕萱(1994)。情境模式在解釋資訊尋求行為之適用性探討。圖書館學刊。9,49-70。葉怡君(2011)。新住民使用公共圖書館之動機與行為之研究。碩士論文。輔仁大學圖書資訊研究所。劉文卿、張孟元、張景堯(2004)。知識管理與資訊科技。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劉廣亮(1997)。屏東縣國小教師資訊尋求行為之研究。碩士論文。輔仁大學圖書資訊研究所。蔡至欣(2011)。虛擬社群資訊分享行為—以美容社群為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資訊與圖書館學系碩士班。賴鼎銘、黃慕萱、吳美美、林珊如(2001)。圖書資訊學概論。台北:空大。
顏朱吟(2009)。大學行政人員自我效能與工作競爭力關係。屏東教育大學學報,33,335-364。
二、英文書目
Ajzen, I. (1985), From Intentions to Actions: A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In J. Kuhl &; J. Beckman(Eds.), Action Control: From Cognition to Behavior. Heidelberg:Springer.
Davenport, T.H. &; Prusak, L. (1998), Working Knowledge:How Organizations Manage What They Know, Boston: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胡瑋珊譯,知識管理,台北:中國生產力中心,1999。
Krikelas, J.(1983).”Information-seeking behavior: patterns and concepts”, Drexel Library Quarterly,19,5-20.
Lancaster,F.W.(1995).”Needs, demands and motivations in the use of sources of information”,資訊傳播與圖書館學,1(3),3-19.
Taylor, R.S.(1968).” Question-negotiation and information-seeking in libraries”, College and Research Libraries,29,178-189.
Taylor, R.S. (1991). Information use environment. In B. Dervin, &; M. J. Voigt (Eds.), Progress in communication sciences (pp. 217-255). Norwood, NJ: Ablex.
Wilson,T.D.(1997). “Information behavior: an interdisciplinary perspectiv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nd Management,33(4),551-572.
Wilson, T.D. (1999). "Models in information behaviour research", Journal of Documentation, 55(3) 249-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