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部份
中華民國統計資訊網:http://www.stat.gov.tw/mp.asp?mp=4。
內政部警政署:http://www.npa.gov.tw/。
方柏翔(2009)。台灣暴力犯罪與失業率之關聯性分析—向量自我迴歸模型之運 用。東吳大學經濟學系碩士論文。李建強(1999)。竊盜犯罪行為之經濟分析—臺灣的實證研究。嶺東學報,10, 169-188。李湧清、蔣基萍(1994)。犯罪與經濟—一個宏觀的時間序列分析。警政學報, 24,127-146。周立勳(1993)。社會變遷中教育、經濟與犯罪之關係。嘉義師院學報,7,118。周素憫(1995)。暴力犯罪與社會經濟極化現象之關係研究 。警政學報,26, 283-302。
林昆鋒(2007)。以共整合分析台灣地區犯罪函數。國立中山大學經濟研究所碩 士論文。
林明仁、劉仲偉(2006)。 失業真的會導致犯罪嗎?以臺灣 1978 年至 2003 年縣 市資料為例。經濟論文叢刊(Taiwan Economic Review),34(4),445-482。姚雅清(2008)。影響犯罪率之社會經濟因素實證分析。國立中興大學應用經濟 學研究所碩士論文。高美玲(2010)。臺灣經濟犯罪之影響因素實證分析。國立中正大學國際經濟研 究所碩士論文。莊忠柱、楊淑芬(2002)。影響台灣普通刑事犯罪率因素的探討。環境與管理研 究,3(1),77-98。
陳姿文(2003)。臺灣地區經濟發展、教育發展與犯罪問題之關係研究。國立屏 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陳奕璁 (2007)。高等教育與犯罪率—台灣實證研究。國立台灣大學經濟學研究 所碩士論文。陳泯蓁(2009)。 刑罰對竊盜的嚇阻效果。逢甲大學經濟學系碩士論文。
葉昶成(2011)。失業率與刑事案件之關聯性分析。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國際 企業系碩士論文。張文俊、林雅慧(2013)。所得來源類別與犯罪行為—以臺灣 1999-2008 年縣市資 料為例。當代財政,27,7-22。溫家諭(2004)。竊盜犯罪之經濟分析。國立中興大學應用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 文。
詹智凱(2013)。犯罪的經濟分析:台灣的實證研究。逢甲大學經濟學系碩士論 文。劉孟奇、盧敬植(2011)。所得分配不均與犯罪:台灣縣市動態追蹤資料分析。 經濟論文叢刊,39(2),243-276。劉念本、尤仕隆(2015)。低收入戶比率和犯罪率。真理大學經濟學系暨財經碩 士班會議論文。
謝高橋(1983)。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犯罪類型及其特徵的改變趨勢。政治大學 學報,(47),157-193。
二、英文部份
Becker, Gary S. (1968), “Crime and Punishment: An Economic Approach.”,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 76 (2) , 169 -217.
Cantor, D. and K. C. Land (1985), “Unemployment and Crime Rates in the PostWorld War II United States: A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Analysis.”,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50(3), 317-332.
Cook, P. J. and G. A. Zarkin (1985), “Crime and the Business Cycle.”, Journal of Legal Studies, 14(1), 115-128.
Chiu, W. Henry and Paul Madden (1998), “Burglary and income inequality.”, 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69,123–141.
Fajnzylber, P., Lederman, D. and Loayza, N. (2002a), “What causes violent crime ?” European Economic Review, 46, 1323-1357.
Fajnzylber, P., Lederman, D. and Loayza, N. (2002b), “Inequality and violent crime” Journal of Law & Economics, 45 (1), 1-41
Wooldridge, J. M. (2009), Introductory Economics: A Modern Approach 4e, South Western Colle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