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23) 您好!臺灣時間:2025/10/25 08:49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嵇慶生
研究生(外文):Chi Ching-Sheng
論文名稱:文教行政人員參與回流教育碩士在職進修專班學習滿意度之調查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The Research on Learning Satisfaction for Cultural and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ve Personnel Participating in In-Service Recurrent Education for Master Degree
指導教授:王政彥王政彥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Wang Cheng-Yen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系所名稱:成人教育研究所在職專班
學門:教育學門
學類:成人教育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4
畢業學年度:92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66
中文關鍵詞:回流教育在職進修學習滿意度
外文關鍵詞:Recurrent EducationIn-Service EducationLearning Satisfaction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85
  • 點閱點閱:623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6
本研究旨在探究文教行政人員參與回流教育碩士在職進修專班學習滿意度之滿意情形。為達上述研究目的,首先透過文獻探討,建立本研究之理論架構;研究方法主要採問卷調查法,主要研究工具有改編之「文教行政人員參與回流教育碩士在職進修專班之學習滿意度」量表,預試問卷經由項目分析、因素分析後,修訂完成正式問卷,以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參與回流教育碩士在職進修專班之文教行政人員為研究對象,總共發出問卷230份,總計回收187份,回收率為81.30%,其中有效問卷為183份。問卷所得資料輸入電腦,以電腦統計套裝軟體SPSS 10.0 for Windows進行統計分析,包括次數分配、百分比分配、平均數、標準差、t考驗、單因子多變量變異數分析、二因子變異數分析等統計方法,加以處理。
本研究得到以下結論:
一、文教行政人員參與回流教育碩士在職進修專班學習滿意度最高層面為人際助力。
二、文教行政人員參與回流教育碩士在職進修專班學習滿意度最低層面為行政服務。
三、整體而言,文教行政人員參與回流教育碩士在職進修專班具有中等以上的學習滿意。
四、學生的學習滿意度會因其性別、現職類別、服務機構類別及就讀開班屆別之不同而有顯著差異。
五、「服務機構類別」與「進修學校所在地」在文教行政人員的學習滿意度上有顯著的交互作用。
根據以上結論,本研究提出對文教行政碩士在職進修專班之學生、教師、辦理學校及教育主管機關規畫開辦回流教育文教行政碩士在職進修專班之參考。
The main purpose of the research is to understand the situations of the learning satisfaction of cultural and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ve personnel participating in-service recurrent education for Master degree.
To achieve the purposes, the program is to adopt the literature analysis and study to build the theoretical structure of this research. This research uses the method of questionnaire investigate with cultural and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ve personnel participating in-service recurrent education for Master degree. The research tool is “The questionnaire on the learning satisfaction for cultural and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ve personnel participating in-service recurrent education for Master degree” which was designed by the researcher.
The previous questionnaire was edited by item analysis and factor analysis, and was established to this formal questionnaire. Our research object is students of cultural and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ve personnel participating in-service recurrent education for Master degree of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National Kaohsiung Normal University, National Taipei Teachers'' College, National Pingtung Teachers'' College. 230 questionnaires were sent out and 187 of them were returned, There were 183 effective questionnaires. The return rate was 81.30%.The data obtained from the completed questionnaires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 through the packaged software of SPSS 10.0 in computer. The statistical processing methods were based on frequency
distribution, percentage distribution, mean, S.D.(standard deviation),T-test, one-way MANOVA and two-way ANOVA.
Through statistical analysis we have five conclusions:
1. The aspect with highest satisfaction is “personnel’s auxiliary.”
2. The aspect with lowest satisfaction is “administrative services.”
3. On the whole the students are satisfied with the learning at in-service recurrent education for Master degree.
4. It is obvious differences in the learning satisfaction much by background variances. Such as gender, current position classification, service institution classification and participate college period of time.
5. There are remarkable interaction in service institution classification and participate college location for learning satisfaction of cultural and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ve personnel participating in-service recurrent education for Master degree.
According to the conclusions above, we could offer some suggestions to student, teacher, training organizations and government departments related on cultural and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ve personnel participating in-service recurrent education for Master degree as detailed references of education activities.
文教行政人員參與回流教育碩士在職進修專班
學習滿意度之調查研究
目 錄
第一章 緒 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2
  第二節 研究目的 ……………………………………………………4
  第三節 研究問題 ……………………………………………………5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6
第五節 名詞解釋 ………………………………………………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回流教育理念的探討 ………………………………………10
第二節 文教行政人員進修概況與分析 ……………………………30
第三節 成人學習滿意度之相關研究 ………………………………38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一節 研究架構 ………………………………………………………52
第二節 研究假設 ………………………………………………………54
第三節 研究方法 ………………………………………………………57
第四節 實施程序 ………………………………………………………66
第五節 資料處理 ……………………………………………………68
第四章 結果分析與討論
第一節 文教行政人員背景變項與進修機構變項之特性分析 …69
第二節 不同個人背景變項文教行政人員參與回流教育碩士
在職進修專班其學習滿意度之比較分析 …………………81
第三節 不同進修機構文教行政人員其學習滿意度之分析 ………93
第四節 不同背景與不同進修機構變項之文教行政人員在
學習滿意度之交互相關分析 ………………………………98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研究發現 ....…………………………………………………118
  第二節 結論 ………………………………………………………127
  第三節 建議 ……………………………………………………130
參考書目 .…………………………………………………………………137
附錄
附錄一 問卷授權同意書.……………………………………………145附錄二 問卷授權同意書.……………………………………………146附錄三 預試問卷.……………………………………………………147
附錄四 正式問卷.……………………………………………………154
附錄五 開放式問題之整理.…………………………………………160
三民書局大辭典編纂委員會編輯(1985)。大辭典,中冊, 2762,台北:三民書局。
王文科(1986)。進修教育之極化現象及因應策略。中華民國教育季刊,2,24-27。
王政彥(1997)。回流教育的理論。輯於中華民國成人教育學會主編,回流教育,33-63。台北:師大書苑。
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2004)。93年2月4日下載自http://www.csptc.gov.tw/。
行政院人事行政局(2004)。93年2月8日下載自http://www.cpa.gov.tw/cpa2004/fixpage/html2001。
考試院(2004)。93年2月4日下載自http://www.exam.gov.tw/law/law1.asp。
余 嬪(1998)。二年制技術系在職進修班學生滿意度調查,國立中山大學研究資料。
李明杉(1998)。國中學生學業學習困擾與技藝學習滿意度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李基常(1998)。台灣省高級進修補校第二專長教育班成效及發展策略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嵩義(2002)。空中大學學生自我調控學習策略與其學習滿意度之關係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麗美(2002)。松年大學學員自我導向學習傾向與學習滿意度相關之研究。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胡夢鯨、鄧進權(1997)。回流教育與終身學習。輯於中華民國成人教育學會主編,回流教育,97-131。台北:師大書苑。
林長宏(1994)。企研專業教育之服務滿意度衡量。國立中央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美智(2000)。空中大學師生互動與學生學習滿意度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清江(1995)。學習社會的教育改革。成人教育雙月刊,27,2-9。
林博文(1998)。綜合高中學生對工業類科職業學程學習滿意度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麗惠(1997)。成人參與在職進修訓練的自評成效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 以職訓局所屬職業訓練中心學員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明烈(1997)。回流教育與學習社會。輯於中華民國成人教育學會主編,回流教育,133-178。台北:師大書苑。
吳明隆(2000)。SPSS 統計應用實務。台北:松崗電腦圖書。
吳婉如(1992)。台灣地區長青學苑教師教學型態與學員學習滿意度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銘輝(2000)。台北市高職工業類科學生對新課程學習滿意度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嘉陵、謝忠武、榮佩琪(2001)。公教人員終身學習專題研究。公教資訊季刊,5(1),26-40。
吳嚴華(2002)。國市立空中大學高雄地區學生對課程實施滿意度之比較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法務部全國法規資料庫 (2004)。93年2月6日下載自http://law.gov.tw/f11.asp。
高瑞明(2003)。高雄市文教行政人員在職訓練滿意度對個體成效與組織績效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馬芳婷(1989)。我國社教機構短期研習班教師教學行為與學生學習滿意度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容芯(2000)。成人參與電腦第二專長教育學習滿意度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柏舟 (2000)。影響在職人士參與碩士課程進修之決策因素。彰化大學工業關係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國恩(1997)。空中大學學生學習風格與學習滿意、學習成就關係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靖治(1998)。台灣省高級補校辦理第二專長教育自評成效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許瑛峰(2002)。公務人員在職進修動機取向及其經濟效益之研究-以南部區域縣市政府為例。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許錫銘(1998)。試辦綜合高中學生學習滿意度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之碩士論文。
許慧卿(2000)。我國大學回流教育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教育部教育年鑑編纂委員會(1996)。中華民國教育年鑑。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1998)。邁向學習社會。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2)。教育統計。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 (2003)。92年12月13日下載自 http://www.edu.tw/EDU_WEB/Web/STATISTICS/index.htm。
教育部 (2004)。93年1月15日下載自http://www.high.edu.tw/03/。
陳茂祥(2003)。大學推廣教育理論與實踐。台北:師大書苑。
陳進元(2003)。公務人員參與回流教育之決定因素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順成(2003)。北高兩市社區大學學員學習需求、學習現況及繼續進修意願之比較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錕隆(2003)。動機與滿意度對教師參與網路進修影響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資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玉湘(2002)。我國社區大學學員學習動機與學習滿意度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佑安(1992)。學習動機取向﹑自重感及個人變因與教育訓練自評成效之相關性研究--以企管顧問公司學員為例。淡江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金花(2002)。高屏地區辦理成年婦女高等回流教育可行途徑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益松(2001)。在職進修部學生學習動機、學習滿意度與學習後行為關係之研究。中華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富順(1988)。比較成人教育。台北:五南。
黃富順(1994)。終生學習社會的成長及其因應。社教資料雜誌,191,1-4。
黃富順(1997)。回流教育的意義、發展與實施。輯於中華民國成人教育學會主編,回流教育,1-32。台北:師大書苑。
黃富順(2000)。我國回流教育的政策與實施。成人教育,56, 31-38。
黃富順(2003)。台灣地區的終身教育。輯於黃富順主編,比較終身教育,25-53。台北:五南。
黃臺生、任可怡 (1995)。中央政府機關訓練績效評估之調查分析。空大行政學報,3,227-251。
張素貞(2002)。高雄市國民中小學專任行政人員工作滿足與學習需求之關係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德永(1997)。回流教育與高等教育。輯於中華民國成人教育學會主編,回流教育,203-221。台北:師大書苑。
楊國德(1997)。回流教育的實施策略。輯於中華民國成人教育學會主編,回流教育,65-95。台北:師大書苑。
蔡良文(2003)。人事行政學-論現行考銓制度。台北:五南圖書。
蔡明砡(1991)。老人教育學員學習滿意度及相關因素之研究─ 以北市長青學苑為例。私立東吳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社會工作組碩士論文。
蔡亮長(2001)。應用諾爾斯(M. S. Knowles)成人教學模型於我國文官在職訓練機構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梅英(2002)。國小教師參與教學碩士班進修與專業成長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 田(1995)。交通部電信訓練所學員覺察之學習滿意度調查研究。國立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詹棟樑(1997)。經濟合作開發組織對回流教育的主張。輯於中華民國成人教育學會主編,回流教育,285-295。台北:師大書苑。
鄧欣怡(2000)。義工在組織中的學習滿意度與工作投入關係之研究-以義務張老師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信吾(1987)。空中學校留校與離校學生個人背景和心理因素之比較研究。台北:遠流。
韓春屏(2000)。國中補校教學取向、學生批判思考與學習滿意度相關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韓乃鎮 (2000)。台灣地區監獄管教人員學習需求與進修情形之調查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魏世台、盧美秀(1993)。台北醫學院學生學習滿意度與相關因素之分析研究。北醫學報,22(2),153-148。
魏明堂(2002)。高職教師對國中生職業試探與輔導活動實施工作滿意度研究。國立台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魏銀河(2002)。台南市社區大學學員學習滿意度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蕭安成(1998)。隔空與非隔空學習者自我導向學習傾向和學習滿意度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Apps, J. W. (1988). Higher Education in a Learning Society,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Bengtsson, J.(1989). Recurrent Education. In C. J. Titmus(Ed.).Lifelong Education for Adults:An International Handbook (pp. 43-51). New York:Pergmon.
Hendry, A. M. (1983). Measuring adult student satisfaction : A model. Canadian Vocational Journal, 19(1), 47-50.
Houghton, V. P. (1974). Recurrent education : an alternative future? Milton Keynes.
Jourdan, M.(1981). Recurrent Education in Western Europe. The
England NFER-Nelson Publishing Company Ltd.
Kolter, P. (2000). Marketing management (10th ed).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Hall.
Levin, H. M. & Schutze, H. G. (1983). Financing recurrent education: strategies for increasing employment, job opportunity, and productivity. California : Beverly Hills.
Locke, E. A. (1969). What is job satisfactio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Performance, 4(11), 309-336.
Long, H. B. (1985). Contradictory expectations? Achievement and Satisfaction in adult learning. Journal of Continuing Higher Education,3(3), 10-12.
McDougald, D. L.(1984). An analysis of the concept “satisfaction” as employed in ordinary language and adult education discourse.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Georgia, 1983, 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44(11), 3247A.
Malin, J. T., Dougherty, T. W., &Skinner, K. W. (1980). Factors Affecting the Performance and Satisfaction of Adult Men and Women Attending College, Research in Higher Education,13(2), 115-130.
Martin, C. L. (1988). Enhancing Children’s Satisfaction and Participation Using a Predictive Regression Model of Bowling Performance Norms, The Physical Educator, 45(4), 196-209.
OECD(1973). Recurrent education:A strategy for lifelong learning.Paris:OECD.
Ostrom, A.,& Dawn, I. (1995). Consumer trade: offs and the evaluation of services. Journal of Marketing, 59(1), 17-28.
Stoikov, V.(1975). The economics of recurrent education and training, Geneva: International Labor Office.
Sturtz, S. A. (1971). An analysis of age differences in college student satisfaction, Journal of College Student Personal,12, 220-222.
Tittle, C. K., & Denker, E. R. (1977). Re-entry women: A selective review of the educational process, career choice, and interest measurement.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47, 53l-584.
Tough, A. (1982). Some major reasons for learning.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033251).
Tuijnman, A. C.(1989). Recurrent education, earnings and well-being: A fifty-year longitudinal study of a cohort of Swedish men. Stockholm: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University of Stockholm.
Tuijnman, A. C. (1996). Recurrent Education. In A. C. Tuijnman (Ed.)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adult education and training(pp.99-106). Oxford, England: Pergaman.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