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一、 中文部份
中國武術精華(1991):中國武術精華。香港:珠海出版公司。
方世榮譯(民86)::行銷學原理(Kotler原著)。台北:東華書局。
王大琛(民76):展望未來的國術研究。中華國術季刊,3卷3期,7-8頁。
王文科(民85):教育研究法。台北:師大書苑。
行政院主計處(民76):中華民國職業分類標準。台北:行政院主計處。
行政院主計處(民82):統計調查資訊季報。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
行政院主計處(民86):中華民國行業分類標準及職業標準分類系統(第六次修正)。行政院主計處。
行政院體育委員會(民88a):第一次全國體育會議參考資料16。我國青少年休閒運動現況、需求暨發展對策之研究(初稿) 。台北:行政院體育委員會。
行政院體育委員會(民88b):第一次全國體育會議參考資料 6。我國體育專業人力供需、運用及管理制度之研究(初稿) 。台北:行政院體育委員會。
行政院體育委員會(民88c):第一次全國體育會議參考資料7。國民參與休閒運動人口調查研究(初稿) 。台北:行政院體育委員會。
行政院體育委員會(民88d):第一次全國體育會議參考資料10。國民體適能促進策略研究(初稿) 。台北:行政院體育委員會。
行政院體育委員會(民88e):第一次全國體育會議參考資料15。我國民俗體育活動現況與發展策略之研究(初稿) 。台北:行政院體育委員會。
行政院體育委員會(民88f):中華民國體育白皮書(初稿) 。台北:行政院體育委員會。
行政院體育委員會(民88g):國民體育法修正後建立後續制度座談會報告書 。台北:行政院體育委員會。
司徒達賢(民86):策略管理。台北:遠流出版公司。
如魚簡訊:第1期至第72期(民70.1.5-88.6.18日)。
李宜芳(民84):國術教練得共識與作為。國術研究,8期,100-107頁。宋志堅(民75):太極拳的全民體育功能。中華國術季刊,3卷2期,13-16頁。何靜寒(民88):傳統武義與二十一世紀。國術研究,15期,39-48頁。
杜光玉(民85):長春學苑學員參與運動性休閒活動課程目標之調查研究─以台北市及高雄市例。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李金泉(民82):spss/pc+實物與應用統計分析。台北:松崗電腦圖書資料股份有限公司。
李明軒、邱如美譯(民88):競爭優勢(上) (Porter原著)。台北:天下遠見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李敏玲(民86):運動連鎖服務業生命週期與經營策略之研究─以韻律舞蹈業為例。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邱瑞瑯(民78):由跆拳道的發展談國術今後有的努力。中華國術季刊,5卷3期,15-17頁。邱金松(民77):不同對象之體育經營策略。國民體育季刊,17卷1期,3-6頁。邱金松(民80):民間體育組織的發展模式現代化觀點的試圖建購。國民體育季刊,20卷4期,72-76頁。吳文忠(民46): 體育史。 台北:正中書局。
吳文忠(民69):中國歷代體育活動分類項目-民俗運動與國術教育發展問題研討。體育學報,2輯,1-12頁。吳文忠(民73):中國武術的傳統與創新。中華國術季刊,1卷1期,2-15頁。
吳文忠、林偉立、陳雍元(民74):全國各級學校國術教學活動現況調查研究報告。中華國術季刊,2卷2期,10-17頁。吳文忠(民78):重點體育學院武術專業教育概況。中華國術季刊,5卷3期,2-4頁。吳弘達(民87):太極拳迷思。國術研究,14期,71-84頁。
吳志濱(民82):民國初年國術團體之組織與教學研究。國術研究,4期,3-14頁。吳玠儒主編(民89) :台灣加盟連鎖體系介紹。 台北:聯經出版社。
吳國忠(民69):中國武術史料集刊第五集。台北:教育部體育司。
余朝權(民80):現代行銷管理。台北:五南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呂博裕譯(民86):服務管理(J.A.Fitzsimmons原著)。台北:高立圖書有限公司。
何雍慶、周逸衡和譯(民74):行銷管理(上冊)。台北:華泰書局。
林永森(民87):運動商品化過程之研究─以運動大眾傳播媒體、運動經紀顧問業、運動設施服務業為例。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娟娟(民79):影響連鎖經營型態之因素─我國零售業之實證研究。國立中興大學企管管理碩士論文。周業峰(民87):塑造形象-淺談國術賽會的塑造形象。國術研究,14期,96-102頁。
施振榮(民85):營造生生不息的台灣競爭力。經濟部中小企業處印製。
施儀良、胡智超(民85):太極拳動態平衡對人生保健管理之研究。國術研究,10期,3-14頁。
品照(民73):國術教育的價值。中華國術季刊,1卷1期,78-80頁。
洪敦耕(民78):現代社會之武術價值。中華國術季刊,6卷1期,36-37頁。
范文偉(民83):休閒產業經營之關鍵成功因素分析─以台灣職業棒球業為實證。國立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高俊雄(民85a):台北市健康體適能俱樂部經營管理型態之研究。運動管理論文集,台北:品度股份有限公司。
高俊雄(民85b):台灣地區職業棒球產業分析模式。國民體育季刊,25卷1期,107-115頁。高俊雄(民86):台灣地區運動服務業之發展概況。國民體育季刊。26卷3期, 頁135-143。高俊雄(民87):運動商品化之探討─台灣經驗。中華民國大專體育學術研討會專刊,中華民國大專體育總會。
莊嘉仁(民82):清代台灣民間習武組織西螺振興社支源流及發展。名國術研究,4期,15-30頁。莊嘉仁(民85):國術師徒制與運動教練制度之比較研究。私立中國文化大學運動教練研究所碩士論文。莊嘉仁(民86a):國術師徒制之研究。國術研究,11期,45-58頁。
莊嘉仁(民86b):中國武術之傳承模式探討。國術研究,12期,15-21頁。
莊嘉仁(民86c):中國武術傳承模式中師徒制之探討。國民體育季刊,26卷2期,38-44頁。翁志成(民80) :我國大專學生國術社團研究。桃園:國立體育學院。
陳金冰(民80):休閒俱樂部行銷策略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陳俊忠(民81):太極拳運動之腦腦波研究。桃園:國立體育學院國術研究中心。
陳振遠、陳振田邊譯(民81):行銷管理─分析、規畫與控制。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教育部體育司(民65):中國武術史料集刊第三集。台北:教育部體育司。
國立體育學院(民80):台灣區地方國術發展史專題研究第一階段研究成果報告。桃園:國立體育學院國術研究中心。
國立體育學院(民81a):國術振興及推展研討會報告書。桃園:國立體育學院國術研究中心。
國立體育學院(民81b):國際中華武術推廣現況調查專題研究。桃園:國立體育學院國術研究中心。
國立體育學院(民81c):台灣地區國術發展國術振興及推展研討會報告書。桃園:國立體育學院國術研究中心。
國立體育學院(民81d):國術資深專家門派調查專題研究研究成果報告。桃園:國立體育學院國術研究中心。
國立體育學院(民83):台灣與大陸地區推展國術組織和方式之比較研究。桃園:國立體育學院國術研究中心。
國術史稿撰述小組(民74):國術武德及宗師之歷史形象。國民體育季刊,14卷4期,70-78頁。
國術史稿撰述小組(民75):簡介國術史稿之編撰。國民體育季刊,15卷3期,46-52頁。
國術史稿撰述小組(民76):國術門派。國民體育季刊,16卷1期,39-46頁。
崔樂泉、張純本(民82):中國武術史。台北:文津出版社。
程紹同(民83):國內運動休閒與體適能企業之慨況介紹及經營策略分析。桃園:1994年國際體育管理科學研討會專刊。
張在山編譯(民80):非營利事業的行銷策略。台北:國立編譯館。
張瑞仁(民76):專業性服務業行銷策略之研究。私立中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張耿介(民83):我國公立高中體育教師對體育教材意見之調查研究。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永賢(民83):探討太極拳對中老年人的運動效益。國術研究,5期,57-65頁。黃金柱(民81):體育運動策略性行銷。台北:師大書苑。
黃金柱(民82):體育管理。台北:師大書苑。
黃寧一(民78):提深中國武術的品質。中華國術季刊,5卷3期,5-7頁。
黃廣治(民71):中國武術的科學化。國民體育季刊,11卷4期,22-26頁。
楊宗文(民87):傳統武術展的策略性思維論。國術研究,14期,31-45頁。
詹德基(民82):台灣與大陸地區推展國術組織之比較研究。國術研究,3期,17-34頁。葉憲清(民87):體育教材教法。台北:正中書局。
趙錫民(民69):中國武術史料集刊第五集。台北:教育部體育司。
廖運正(民83):跆拳道館業者經營重要因素與行銷策略分析研究。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樊正治(民75):民俗體育的倡導與推廣。國民體育季刊,15卷3期,1-7頁。樊正治(民81a):台灣區地方國術發展史專題研究第二階段研究成果報告。桃園:國立體育學院國術研究中心。
樊正治(民81b) :國術的體育本質運動本質及特性表解初探。 國術研究,2期,62-73頁。樊正治(民82):台灣地區國術田野調查訪問及問卷設計與實施。國術研究,3期,84-96頁。樊正治(民83):太極拳與史學研究。國術研究,5期,3-18頁。樊正治(民88):省思傳統體育的意義及推。國術研究,15期,35-38頁。
鄭曼青(民46):鄭子太極拳十三篇。台北:時中拳社。
鄭曼青(民66):鄭子太極拳自修新法。台北:時中拳社。
劉文宏(民80):我國服務業行銷策略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劉照金(民80):我國體育專業人員證照制度之研究。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寶玉、黃連順(民88):談太極拳的養生特點。國術研究,15期,71-78頁。
鄧仁榮(民82):我國連鎖體系加盟策略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謝伸裕(民85):身體活動研究法。台北:力大圖書有限公司。
謝智謀(民80):職業棒球運動觀賞行為之研究。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戴遐齡(民84):台北市高爾夫練習場運動參與者參與動機行為之研究。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藍克銘(民71):會計師從事業務廣告可行性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會計研究所碩士論文。蔣宜龍(民87):國術運動如何有效的尋求企業贊助。國術研究,14期,85-89頁。
蔡宗信(民84):民俗體育範疇與特性之探討。國民體育季刊,24卷3期,68-76頁。鍾志強(民80):中國武術之行銷管理。中華體育季刊,18輯,38-42頁。鍾志強(民86):傳統體育之推廣與振興。國民體育季刊,26卷2期,39-42頁。藍孝勤(民84):國術門派形成與分類之探討。國術研究,8期,17-28頁。藍孝勤、邱丕相(民84):論太極拳的修身養性價值。國術研究,8期,90-96頁。羅開明(民73):國術分類法研究。中華國術季刊,1卷1期,53-60頁。羅開明(民75):國術之倡導及推廣。國民體育季刊,15卷3期,8-11頁。蘇士博(民82a):台灣地區國術館問卷調查分析報告。體育學報,16輯,165-182頁。
蘇士博(民82b):台灣區唐手道發展之探討。國術研究,4期,44-59頁。蘇士博(民84):國術堂號之命名方式暨其相關行業之探討。國術研究,8期,73-89頁。二、英文部份
Bolton,R.N.and James,H.D.(1991).A Multistage Model of Consumers Assessments of Service Quality and Value.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17 ,375-384.
Brooks, C. M. (1994). Sport marketing: Competitive business strategies for sport. Englewood Cliffs: Prentice Hall.
Chelladurai,P.(1992).A classification of sport and physical activity service: implication for management . Journal of Sport Management, 6, 38-51.
Cornwell, T. B. & Maignan, I(1998). An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sponsorship research. Journal of Advertising, 27(1), 1-21.
Donald, R.C. & Willian, E.(1995). Business Research Methods. Chicago: Richard D. Irwin Co.
Ishikawa,S.,Stotlar,D.K.,& Walker, W.L.(1996).Olympic Ga- mes Marketing in Japan. Sport Marketing Quarterly, 5(4), 17-25.
Kinney,L.&McDaniel,S. R.(1996). Strategic implication of attitude-toward-the-ad in leveraging event. Journal of Sport Management, 10(3), 250-261.
Kotler, P.(1984). Marketing management.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
Kesler , L. (1979).Man created ads in sport’s own image.Advertising Age ,8 5-8.
Mitchell, A. A. & Olson, J . C.(1961). Are product attribute beliefs the only mediator of advertising effects on brand attitude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18, 318-332.
Mullin, B.J., Hardy, S., & Sutton, W.A.(1993). Sport marketing. Champaign, IL: Human Kinetic.
Petty,R.E. & Cacioppo,J. T.(1983). Central and peripheral route to persuasion: Application to advertising, in advertising and consumer psychology. MA: Lexington Books.
Porter¸ M E (1985).Competitive advantage: Creating superior performance. NY:The Free Press.
Stotlar, D. K.(1993) Successful Sport Marketing.Benchmaek , NJ:Brown
Stotlar, D. K.(1993) Sponsorship and Olympic Winter Game.Sport Marketing Quarterly, 2(3), 35-43.
Solomon, M.(1996). Consumer behavior.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
Sloves, S.(1998). Do sponsorships provide a gold mine or black hole?Marketing News, 32(3), 9.
Turco, D. M.(1994) Event sponsorship: Effects on consumer bra- nd loyalty and consumption. Sport Marketing Quarterly, 3 (3), 35-37.
Zeithaml,V.A.(1988).Consumer Perception of Price, and Value:A Means End Model and Synthesis of Evidence. Journal of Marketing, April, 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