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23) 您好!臺灣時間:2025/10/25 08:49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劉素珠
研究生(外文):Liou Shu-Ju
論文名稱:高雄市國小教師在職進修碩士學位行為意向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f the Behavioral Intention of Elmentary School Teachers In-Service Education to Get Master Degree in Kaohsiung City
指導教授:林錦郎林錦郎引用關係
口試委員:李長安吳訂宜
口試日期:2015-05-15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高苑科技大學
系所名稱:經營管理研究所
學門:商業及管理學門
學類:企業管理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5
畢業學年度:103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06
中文關鍵詞:國小教師在職進修行為意向計畫行為理論
外文關鍵詞: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In-service EducationBehavior intentions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3
  • 點閱點閱:352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2
摘要
本研究以計畫行為理論(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TPB)為基礎,探討高雄市國小教師在職進修碩士學位之行為意向。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進行資料蒐集,並利用因素分析、cronbach’s α、獨立樣本t檢定、變異數分析(ANOVA)與結構方程式(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SEM)進行實證研究。
研究實證結果顯示,影響國小教師在職進修碩士學位「行為意向」中,「態度」、「主觀規範」與「知覺行為控制」對行為意向皆具有正向且極顯著的影響。其中以「態度」的影響最大,「知覺行為控制」次之,「主觀規範」的影響最小。在態度構面中,「個人相關利益」的影響程度高於「社會相關利益」;在主觀規範構面中,「次群體」的影響程度高於「主群體」;在知覺行為控制構面中,「自我能力」的影響程度高於「便利條件」。
依據本研究實證結果提出五項建議:
一、在行為意向方面:建議大學推廣碩士班時,要從教師的態度認知方面著手,加強宣導進修碩士學位可以增加個人相關利益與社會相關利益,以增強其進修意願。
二、在態度方面:建議大學推廣碩士班時,要強調完成學業可以提敘薪級,增加收入,另提供符合社會脈動及需求的多元課程,培養第二專長,以吸引國小教師就讀。
三、在主觀規範方面:建議大學推廣碩士班時,利用各式資訊管道(如各系所網路公告或服務學校公告等)或聘請專家學者座談,讓國小教師了解進修碩士學位是社會潮流趨勢,並請研究所的學生回去跟朋友、同事分享或回校做經驗交流與推薦,以提高國小教師參與進修碩士學位的意願。
四、在知覺行為控制方面:建議大學推廣碩士班時,將相關資訊放置在學校網頁顯眼之處,操作方式要要簡便易懂,方便查詢;另提供學習輔導,以降低國小教師對入學考之壓力,增加教師就讀之意願。
五、在外在變項方面:建議大學推廣碩士班時,可以依據不同外在變項對國小教師做市場區隔,並針對目標對象,進行差異化行銷,以提高國小教師進修碩士學位的意願,增強各大學的競爭優勢。





關鍵字:國小教師、在職進修、行為意向、計畫行為理論

Abstract
The research aimed at investigating the behavior intentions of Kaohsiung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who pursue master’s degree in service. Based on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TPB), the investigation was conducted through surveying the participants and verification by the methods of factors analysis, cronbach’s α, independent-sample t-test, analysis of variance (ANOVA), and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SEM).
The result indicates that “attitude,” “subjective norm,” “perceived behavioral control” have a positive and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participants’ behavior intentions. Ranked by theextent, attitude is the most influential factors, followed by perceived behavioral control and then subjective norm. From the aspect of attitude,“personal relative benefit” is more influential than “social relative benefit”; from the aspect of subjective norm, “secondary group” is more influential than “primary group”; from the aspect of perceived behavioral control, “self-efficacy” is more influential than “facilitation conditions.”
Based on the research, there were a total of five suggestions released from the aspectas follows:
1. Behavior intention —Colleges shall undertake from the angle of attitude and put an emphasis on the raise of personal and social benefit, triggering elementary schoolteachers’ interest in degree pursuing, when promoting master’s degree courses.
2. Attitude — Colleges shall put an emphasis on the possibility of a promotion and raises due to the cultivation of a second expertise when promoting master’s degree courses. By providing a variety of trends fulfilling courses, colleges can trigger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interests in degree pursuing.
3. Subjective norm—Colleges shall provide courses’ information through various channels (bulletins on colleges’ or departments’websites and campus, etc.) and invites specialty professionals to host seminars when promoting master’s degree courses.Hence, colleges can trigger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interest in degree pursuing.
4. Perceived behavioral control —Related information of master’s degree courses hall be visible and accessible on colleges’ websites; further, providing learning tutorships can reduce the pressure from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increase whose interests in degree pursuing.
5. External variables —To be competitive, colleges shall differentiate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by different external variables, and comply differentiated marketing respectively on each market segments of the participants.


Keywords: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In-service Education, Behavior intentions,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目錄
摘要…………………………………………………………………………………Ⅰ
英文摘要……………………………………………………………………………Ⅱ
謝誌…………………………………………………………………………………Ⅳ
目錄…………………………………………………………………………………Ⅴ
圖目錄………………………………………………………………………………Ⅶ
表目錄………………………………………………………………………………Ⅷ
第一章緒論…………………………………………………………………………1
第一節研究背景……………………………………………………………………1
第二節研究動機……………………………………………………………………2
第三節研究目的……………………………………………………………………4
第四節研究範圍及限制……………………………………………………………4
第五節研究流程……………………………………………………………………4
第二章文獻探討……………………………………………………………………6
第一節在職進修……………………………………………………………………6
第二節在職進修碩士學位之相關研究……………………………………………10
第三節計畫行為理論………………………………………………………………18
第四節影響國小教師在職進修碩士學位之相關因素分析………………………26
第三章研究架構與實施……………………………………………………………37
第一節研究架構……………………………………………………………………37
第二節研究假設……………………………………………………………………40
第三節各項變數之操作型定義與衡量……………………………………………42
第四節問卷設計……………………………………………………………………45
第五節問卷發放與回收……………………………………………………………54
第六節資料分析方法與工具………………………………………………………55
第四章研究結果與分析……………………………………………………………56
第一節研究對象基本資料分析……………………………………………………56
第二節國小教師在職進修碩士學位行為意向研究模式驗證……………………57
第三節各信念結構之敘述統計分析………………………………………………67
第四節外在變項差異分析…………………………………………………………73
第五章結論與建議…………………………………………………………………81
第一節研究結論……………………………………………………………………81
第二節研究建議……………………………………………………………………86
參考文獻……………………………………………………………………………89
附錄1:預試問卷 …………………………………………………………………97
附錄2:正式問卷…………………………………………………………………102






















圖 目 錄
圖1-1:85-102學年度國小教師具有研究所學歷之比率 …………………………3
圖1-2:研究流程圖 ……………………………………………………………………5
圖2-1:多屬性態度模式架構 ………………………………………………………18
圖2-2:主觀效用理論架構 …………………………………………………………19
圖 2-3:理性行為理論架構 …………………………………………………………20
圖2-4:計畫行為理論的基本架構……………………………………………………22
圖3-1:國小教師在職進修碩士學位行為意向之研究架構…………………………37
圖4-1:整體模式路徑圖………………………………………………………………59


















表 目 錄
表1-1:六都國中小教師具碩士以上學歷之比率…………………………………1
表2-1:教師在職進修定義彙整摘要………………………………………………7
表2-2:教師參與在職進修之相關研究文獻………………………………………10
表2-3:國內外運用「計畫行為理論」之相關研究………………………………22
表 2-4:影響國小教師在職進修碩士學位行為意向相關研究之結果摘要表 …26
表3-1:研究假設彙整表……………………………………………………………41
表3-2:研究變數操作性定義表……………………………………………………44
表3-3:預試問卷架構內容表………………………………………………………45
表3-4:預試問卷架構信度分析表…………………………………………………48
表3-5:因素負荷量顯著選取準則與樣本大小……………………………………48
表3-6:個人相關利益因素負荷量矩陣……………………………………………49
表3-7:社會相關利益因素負荷量矩陣……………………………………………50
表3-8:主群體因素負荷量矩陣……………………………………………………50
表3-9:次群體因素負荷量矩陣……………………………………………………50
表3-10:自我能力因素負荷量矩陣 ………………………………………………51
表3-11:便利條件因素負荷量矩陣 ………………………………………………51
表3-12:正式問卷架構內容表 ……………………………………………………51
表3-13:容許估計誤差值與樣本數之關係 ………………………………………54
表 3-14:有效問卷統計表…………………………………………………………54
表4-1:基本資料變項分析表………………………………………………………56
表4-2:正式問卷架構信度分析……………………………………………………58
表4-3:態度信念架構參數估計值表………………………………………………62
表 4-4:主觀規範信念結構參數估計表 …………………………………………64
表4-5:知覺行為控制信念結構參數估計值表……………………………………65
表4-6:態度的敘述性統計分析……………………………………………………67
表4-7:態度信念結構的敘述性統計………………………………………………68
表4-8:主觀規範的敘述性統計分析………………………………………………69
表4-9:主觀規範信念結構的敘述性統計…………………………………………69
表4-10:知覺行為控制的敘述性統計分析 ………………………………………70
表4-11:知覺行為控制信念結構的敘述性統計 …………………………………71
表4-12:行為意向的敘述性統計分析 ……………………………………………73
表4-13:性別之獨立樣t檢定分析…………………………………………………74
表4-14:學歷之獨立樣t檢定分析…………………………………………………75
表4-15:年齡對國小教師「在職進修碩士學位」之差異分析 …………………76
表4-16:婚姻狀況對國小教師「在職進修碩士學位」之差異分析 ……………77
表4-17:服務年資對國小教師「在職進修碩士學位」之差異分析 ……………79
表4-18:擔任職務對國小教師「在職進修碩士學位」之差異分析 ……………80
表5-1:研究假設檢定結果…………………………………………………………82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王乙祥(2012)。臺中市國小教師購買休旅車行為意向之研究(未出版的碩士論文)。高苑科技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高雄市。
王有榮(2009)。澎湖縣國民小學教師在職進修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的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澎湖碩士班,澎湖。
王昭婷(2010)。以TPB理論探討公司治理中高階經理人之創新行為(未出版的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高階管理碩士在職專班,台南市。
王啟仲(2009)。高職生升學整合行為意向之研究-以高雄縣高職生為例(未出版的碩士論文)。高苑科技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高雄市。
王雅慧(2010)。國民小學兼任行政職務教師參與碩士課程進動機之研究(未出版的碩士論文)。國立台中教育大學教育學系,台中市。
王鈴雅(2007)。教育系所碩士在職專班學生學習動機與學習滿意度之調查研究(未出版的碩士論文)。輔仁大學教育領導與發展研究所,新北市。
石麗娜(2011)。雲林縣國民小學教師參與在職進修動機與教學效能相關之研究(未出版的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教學專業發展數位學習碩士在職專班,嘉義縣。
古馨穎(2009)。桃園縣國民小學社會學習領域教師在職進修動機與教學效能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的碩士論文)。國立台東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班,台東市。
何春慧(2012)。消費者購買智慧型手機行為意向之研究(未出版的碩士論文)。高苑科技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高雄市。
何淳瑛(2012)。銀髮族使用電動代步車行為意向之研究(未出版的碩士論文)。高苑技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高雄市。
何福田(1982)。我國台灣地區中小學教師進修制度之研究。台北:正昇教育科學社。
何鯉(2009)。國中生選擇升學高職整合行為意向之研究-以高雄縣國中生為例(未出版的碩士論文)。高苑科技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高雄市。
吳明隆(1992)。高雄市國小教師在職進修教育的調查研究。教育資料文摘,29,133-161。
吳明隆(2006)。SPSS操作與應用-問卷統計分析實務。台北:五南圖書出版。
吳明隆(2009)。結構方程模式:方法與實務運用(初版),高雄市:麗文文化。
吳旻憓(2004)。大學教師參與產學合作之行為意向模式-計畫行為理論為應用(未出版的碩士論文)。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高雄市。
吳佳臻(2006)。國民中學特殊教育教師在職進修需求之研究(未出版的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研究所,彰化。
吳美麗(1997)。國小教師對參與學士後進修之態度及其影響因素(未出版的碩士論文)。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新竹。
吳清基(1995)。教師與進修。台北:師大師苑,頁85-87。
吳統雄(1985)。雜誌編輯電腦化初期電腦使用者的研究: 以﹤熱訊﹥雜誌為個案(未出版的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臺北市。
吳婉瑜(2012)。宜蘭縣國民小學教師在職進修方式與教師效能之研究(未出版的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教育行政與管理學系研究所,花蓮。
吳雅玲(2012)。以計畫行為理論探討教師在職進修學位之意向(未出版的碩士論文)。義守大學管理學院管理碩士在職專班,高雄市
李仁俊(2013)。消費者購買電動機車行為意向之研究(未出版的碩士論文)。高苑科技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高雄市。
李玉如(2014)。國小教師購買股票型共同基金行為意向之研究 (未出版的碩士論文)。高苑科技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高雄市。
李宜錚(2011)。我國教師在職進修專業成長之後設分析研究(未出版的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與技術學系,彰化縣。
李宗鴻(2010)。台日國小教師在職進修制度比較研究(未出版的博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屏東。
李燕靜(2013)。桃園縣國民小學教師在職進修動機對教學效能之研究(未出版的碩士論文)。銘傳大學教育研究所,台北市。
李靜馨(2014)。大專生購買名牌運動鞋行為意向之研究(未出版的碩士論文)。高苑科技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高雄市。
汪小琪(2014)。民眾住宿民宿行為意向之研究(未出版的碩士論文)。高苑科技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高雄市。
邢逸玲(2002)。預測與解釋國立東華大學學生從事跑步、唱KTV、上網咖三種休閒行為-計畫行為理論的應用(未出版的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觀光暨遊憩管理研究所,花蓮。
周文賢(2002)。多變量統計分析-SAS/STAT使用方法。台北:智勝文化。
周伯超(2008)。國民中小學教師參與在職進修動機、障礙與未來發展研究-以宜蘭縣為例(未出版的碩士論文)。佛光大學未來學系研究所,宜蘭縣。
林怡吟(2011)。女性消費者參加自助旅行行為意向之研究-以高雄市為例(未出版的碩士論文)。高苑科技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高雄市。
林秉毅(2007)。從計畫行為觀點探討網路購物顧客忠誠行為之研究(未出版的碩士論文)。開南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桃園。
林季燁(2010)。國小教師參與在職專班動機與學習經驗之研究(未出版的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教學專業數位學習碩士在職專班,嘉義縣。
林振盛(2006)。機車通路商電子化之接受模式探討—以某機車廠牌通路商e化為例(未出版的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研究所,高雄市。
林國甯(2009)。私立托兒所、幼稚園執行腸病毒通報行為意向及相關因素之研究-以台北縣及苗栗縣為例(未出版的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研究所,台北市。
林惠美(2011)。國小教師在職進修動機與教學效能之研究-以新北是埔墘國小為例(未出版的碩士論文)。台北市立教育大學社會學習領域教學碩士學位班,台北市。
林敬祥(2009)。教師參與進修動機與學習成效之關係研究-以台北市教師研習中心為例(未出版的碩士論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國民教育學系研究所,台北市。
林錦郎(2005)。多元社會之衝突管理-判斷分析之觀點(未出版的博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高雄市。
林錦郎、王乙祥(2012)。臺中市國小教師購買休旅車行為意向之研究。第六屆經營管理學術實務研討會,高雄市高苑科技大學。
林錦郎、何春慧 (2012)。消費者購買智慧型手機行為意向之研究。第六屆經營管理學術研討會(2012,APR09,未出版)。高苑科技大學,高雄。
林錦郎、林欲菁(2004)。消費者使用信用卡之整合行為模式研究。國科會大專學生參與專題研究計畫案成果報告書(編號:NSC92‐2815‐C‐244‐003‐H) ,未出版。
林錦郎、張雅敏(2012)家長安排子女就讀私立小學行為意向之研究。第六屆經營管理學術研討會(2012,APR 09,高苑科技大學,高雄),未出版。
林錦郎、陳嘉琳(2006)。大學生購買名牌商品之整合行為模式研究。國科會大專學生參與專題研究計畫案成果報告書(編號:NSC95-2815-C-244-004-H),未出版。
林錦郎、蘇怡雯(2003)。大學生升學意願整合行為模式研究,國科會大專學生參與專題研究計畫案成果報告書(編號NSC91-2815-C-244-008-H),未出版。
邱家範(2000)。高雄市家戶資源回收行為整合模式研究(未出版的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高雄市。
邱家範(2000)。高雄市資源回收行為整合模式(未出版的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高雄市。
邱皓政(2011)。結構方程模式(二版),台北市:雙葉書廊。
施淑娟(2005)。國小老師在職進修對家庭與子女的影響(未出版的碩士論文)。國立花蓮師範學院輔導碩士班,花蓮。
洪淩玉(2011)。國民小學教師在職進修之家長抱怨、學校行政支持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的碩士論文)。國立台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台南。
胡倩瑜(2008)。協助一位幼兒園在職進修教師課程轉型之行動研究。幼兒保育學刊,6,25-45。
胡耿賓(2008)。在職進修動機、障礙與意願之關聯研究-以國民小學教師為例(未出版的碩士論文)。亞洲大學經營管理學系研究所,台中市。
徐世宗(2012)。新北市國民小學教師在職進修動機與教學效能之研究(未出版的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新北市。
殷宛均(2013)。新竹縣國小教師參與在職進修碩士學位學習動機與專業發展之研究(未出版的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教學專業發展數位學習碩士在職專班,嘉義縣。
高淑莉(2013)。消費者購買平板電腦行為意向之研究(未出版的碩士論文)。高苑科技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高雄。
張育銓(2008)。國民小學教師在職進修對教學效能之影響-以台中縣、宜蘭縣為例(未出版的碩士論文)。佛光大學社會教育學研究所,宜蘭縣。
張彥中(2012)。製造廠商採用產品探足跡標籤行為意向模式之建構(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高雄市
張雅敏 (2012)。家長安排子女就讀私立小學行為意向之研究(未出版的碩士論文)。高苑科技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高雄市。
張鳳航、張玨和鄭雅文(2012)。從計畫行為理論觀點,探討雇主雇用精障者意願及其相關因素。中華心理衛生學刊,25(1),頁73-104。
張鄧文(2009)。我國地方行政主管對電子化參與之認知與行為-計畫行為理論觀點的檢證(未出版的碩士論文)。世新大學行政管理學系研究所,台北市。
莊文忠譯(2006)。Robert L.Miller等人著,《SPSS在社會科學的應用》,台北:五南圖書出版。
許文祺(2013)。屏東縣已婚國小教師在職進修壓力與教學工作投入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的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社會發展學系社會科學教學碩士班,屏東。
陳千惠(2009)。國小教師在職進修碩士學位與教職生涯規畫之研究-以台中縣豐原市為例(未出版的碩士論文)。東海大學公共事務碩士專班。台中。
陳金山(1997)。國民小學教師在職進修需求評估之研究(未出版的碩士論文)。淡江大學教育資料科學研究所,新北市。
陳秀琪(2012)。宜蘭縣國小教師在職進修動機與覺學校能知相關研究(未出版的碩士論文)。東華大學教育行政與管理學系究所,花蓮。
陳佳惠(2007)。我國推展電子化政府的顧客關係管理之行為意圖探討(未出版的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花蓮。
陳怡菁(2012)。國小教師社會支持、角色衝突與在職進修動機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的碩士論文)。逢甲大學公共政策所,台中市。
陳貞方(2011)。新竹縣國中教師在職進修關鍵影響因素之分析-從成人學習動機理論的觀點(未出版的碩士論文)。中華大學行政管理學系碩士班,新竹市。
陳建志(2005)。台北縣國民小學教師在職進修與專業成長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的碩士論文)。輔仁大學教育領導與發展研究所,新北市。
陳柏岑(2002)。國民小學教師在職進修之研究(未出版的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屏東市。
陳俊豪(2013)。消費者選擇家樂福之行為意向研究-以台南地區為例(未出版的碩士論文)。高苑科技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高雄市。
陳香蘭(2004)。某醫學中心護理人員終身學習行為意向及終身學習護照滿意度之探討(未出版的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醫務管理研究所,高雄市。
陳素蓮(2009)。國小教師在職進修碩士班動機與教師效能感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的碩士論文)。台北市立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課程與教學碩士學位班,台北市。
陳梅芳(2005)。國民中學社會學習領域教師在職進修與專業發展之研究-以中部地區為例(未出版的碩士論文)。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彰化。
陳敏銓(2010)。國中生在童軍團的服務行為意向之研究(未出版的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政治經濟學研究所,台南。
陳劉哲(2011)。台北市市民運動中心消費者行為亦向之研究-計畫行為理論之應用(未出版的碩士論文)。國立台灣體育運動大學運動管理學系碩士班,台中市。
曾孆慧(2015)。準銀髮族與銀髮族森林遊樂之行為意向研究 -以溪頭自然教育園區為例(未出版的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研究所,台中市。
舒緒偉(2001)。台灣地區中小學教師在職進修制度之沿革。載於楊深坑主編,各國中小學教師在職進修致度比較研究(221-278頁)。台北:揚智。
黃坤錦(2004)。教師在職進修語教師專業發展。教育資料集刊第28輯,241-258黃俊英(1994)。企業研究方法。台北:東華書局。
黃炳煌(1994)。我對國內中小學教師在職進修的一些期盼。教師天地,第68期,頁16-18。
黃思瑾(2012)。台中市國小女性教師購買小型車行為意向之研究(未出版的碩士論文)。高苑科技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高雄市。
黃憶萍(2010)。探討國小教師參與碩士在職進修之學習動機與專業成長情形(未出版的碩士論文)。中華大學科技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新竹市。
楊川榮(2007)。台南縣國小教師在職進修現況與需求之調查研究(未出版的碩士論文)。致遠管理學院教育研究所,台南縣。
楊正光(2009)。花蓮縣國小教師在職進修學習動機與學習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的碩士論文)。國立花蓮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花蓮。
楊正德(2010)。臺北縣國小教師在職進修動機、教學準備度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的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與行政專班,台北市。
楊光盛(2008)。消費者購買保健食品整合行為意向模式之研究(未出版的碩士論文)。高苑科技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高雄市。
溫昇樺(2004)。國民小學教師在職進修成效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的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嘉義。
詹文忠(2013)。教師網路社群使用行為意向之實證研究(未出版的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課程設計與潛能開發學系研究所,花蓮。
雷小娟、王誼邦(2006)。淺談國民中小學健體領域教師教學困擾、教師專業能力與在職進修。淡江體育,9期(2006/11/01),頁60-66。
廖志昇(2004)。研究生學習動機與學習滿意度關係之研究-以師院在職進修碩士班為例(未出版的碩士論文)。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屏東市。
趙沂源(2009)。高職電機電子群教師對教師在職進修態度與教師進階制度認知之研究(未出版的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與技術學系,彰化。
趙冠樺(2012)。消費者購買房屋行為意向之研究(未出版的碩士論文)。高苑科技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高雄市。
劉宇容(2007)。分析國小教師在職進修音樂教學碩士班之學習動機與成效滿意度(未出版的碩士論文)。台北市立教育大學音樂藝術研究所,台北市。
劉美玲(2013)。教師在職進修與教師專業成長相關性之研究-以台中市國小教師碩士學位進修為例(未出版的碩士論文)。東海大學公共事務碩士在職專班,台中市。
蔡芸(1997)。學校本位教師專業發展之研究─以臺灣省國中教師為例(未出版的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類研究所,高雄市。
蔡欣蓉(2015)。臺中市國民小學教師碩士學位在職進修動機與教學效能之研究(未出版的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終身學習與人力資源發展碩士學位學程碩士在職專班,南投縣。
蔡春綢(2004)。台北縣國民小學社會科教師在職進修動機與教學效能之相關性研究(未出版的碩士論文)。國立花蓮師範學院社會科教學碩士班,花蓮。
蔡雯瑾(2014)。兒童少年保護社工人員佳外垵致決策準則與安置保護行為意向之相關性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班,台中市。
鄭美節(2009)。以激勵保健因素理論探討國小教師在職進修意願之研究(未出版的碩士論文)。大葉大學管理學院在職專班,彰化縣。
鄭時宜(2004)。影響環保團體成員三種環境行為意向之因素的比較(未出版的碩士論文)。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高雄市。
鄭素雯(2009)。金門縣國民小學教師在職進修現況研究(未出版的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教育行政與政策發展研究所,嘉義。
鄭雅心(2012)。金門縣國民小學教師在職進修動機與教學效能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的碩士論文)。台東大學社會科學教育學系碩士班,台東市。
盧祖授(2011)。消費者購買進口汽車行為意向之研究(未出版的碩士論文)。高苑科技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高雄市。
蕭瑞琪(2000)。邁向教師進修的新境界。台灣教育,591,49-51。
謝京含(2005)。幼稚園主管在職進修之現況、需求與困難(未出版的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系,台中市。
鍾家亨(2012)。消費者購買美容SPA商品行為意向之研究(未出版的碩士論文)。高苑科技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高雄市。
韓諾萍(2002),國小教師參與學事後在職進修之動機與其專業發展情形之研究(未出版的碩士論文)。台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台東市。

二、英文部分
Ajzen, I. and M. Fishbein, (1970). “The prediction of behavior from attitudinal and normative
variables.”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6: 466- 487.
Ajzen I, et al.(1975).Attitude-Behavior Relations: A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review of
empirical research. Psychological Bulletin, 84(5), 888-918.
Ajzen I,& Fishbein M,(1980).Understanding Attitude and Predicting Social Behavior.
EnglewoodCliffs,N.J.:Prentice-Hall.
Ajzen, I. (1985). “From intentions to actions: A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In J. Kuhl & J.
Beckman (Eds.), Action-control: From cognition to behavior: 11- 39. Heidelberg,
Germany: Springer.
Ajzen I. (1989). Attitude Structure and Behavior, in A.R. Pratkanis,S. J. Breckler and A.G.
Ajzen, I. (1991).“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 50: 179-211.
Ajzen I, & Driver B. L.(1992).Application of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to Leisure Choice.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24(3), 207-224.
Blue C. L., et al. (2001). Exercise Among Blue‐CollarWorkers:Application of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Research in Nursing & Health,24(6), 481-493.
Cordano, M. , & Frieze , I.H. (2000) . Pollution redution preferences of U.S.
environmental managers . Applying Ajzen’s theory of planned behav ior.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 43 ( 4 ) , 642 - 662 .
Hair,J.F.,Anderson, R.E., Tatham, R.L., & Black,W.C. (1998). Multivariate dataanalysis. New Jersey:Prentice-Hall International.
Kotler.(1999).Marketing Management-an Asian Perspective. Singapore: PrenticeHall.10.
Martin Fishbein .(1967).A Behavioral Theory Approach to the Relations Betweenbeliefs about an Object and the Attitude Toward the Object, In MartinFishbein(Ed.),Readings in Attitude Theory and Measurement. New York:Wile.
Taylor,S. E.&P. A. Todd(1995).“An Integrated Model of Waste Management Behavior:A
Test of Household Recycling and Composting Intentions.”Environment and Behavior,
27(September),603-630。

三、參考網站
全國法規資料庫(2013)。教育基本法、教師法、教師法施行細則、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及幼稚園教師在職進修辦法、教師進修研究獎勵辦法、師資培育法。2014年11月22日取自http://law.moj.gov.tw/
張新仁(2000)。我國教師在職進修歷史沿革,教育大辭書,國家教育研究院。2014年11月25日取自網址:http://terms.naer.edu.tw/detail/1305679/
教育部(2010)。中華民國教師在職進修統計年報(ISSN:2076-8656),總述,1~5。2014年12月31日取自http://www3.inservice.edu.tw.
教育部統計處(2013)。主要教育統計圖表-國中小教師具有研究所學歷之比率。2014年12月10日,取自http://www.edu.tw/
高雄市政府主計處統計資訊服務網-高雄市教育局教育統計(2013)。 高雄市政府市政統計通報103年10月高雄市國中小教師概況。2014年12月27日取自http://kcgdg.kcg.gov.tw/kcgstat/page/default.aspx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