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208) 您好!臺灣時間:2025/10/02 23:39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謝宜蓉
論文名稱:國民小學教師參與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的動機、困境與影響之研究:以臺北市三所試辦學校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n the motives, dilemmas and impacts ofteachers' participation in evaluating teachers fo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three elementary schools in Taipei City
指導教授:張煌熙張煌熙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系所名稱:課程與教學研究所課程與教學碩士學位班
學門:教育學門
學類:綜合教育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9
畢業學年度:97
語文別:中文
中文關鍵詞:國民小學教師專業發展教師評鑑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47
  • 點閱點閱:970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358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4
  本研究旨在瞭解臺北市國民小學教師參與試辦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的動機、困境與影響,深入研究場域訪談教師,期望能藉由教師參與的歷程、經驗之描述與分析,充分瞭解個案學校教師參與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之實際情況。
  本研究以臺北市三所試辦國小的參與教師為研究對象,研究方法主要為半結構式訪談,採焦點團體訪談及個別訪談之方式進行,共訪談36位教師。另外輔以文件分析及研究者的觀察紀錄,進行資料的整理與分析,再歸納研究結果及發現作成結論及建議,提供教育行政機關、學校行政單位、國小教師及未來研究之參考。
  本研究根據訪談、觀察及文件分析,獲得研究結論如下:
一、教師較易受外在動機的影響而參與試辦。
二、強調「專業發展」重於「評鑑」,教師較易接受。
三、學校領導者的專業理念與實踐,能影響教師參與的意願。
四、「時間不足」是試辦教師面臨的最大困境。
五、入班觀察採同儕互評方式,較能減輕試辦教師壓力。
六、試辦教師期待能有更彈性、多元的檔案呈現方式。
七、研習課程的規劃要符應教師的需求,才能擴大試辦計畫的影響。
八、明確的評鑑指標有助於教師掌握課程、教學及班級經營的重點。
九、試辦計畫能促進教師專業對話與經驗分享。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3
第三節 研究問題………………………………………………… 4
第四節 名詞釋義………………………………………………… 4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6
第二章 文獻探討……………………………………………9
第一節 教師專業發展…………………………………………… 9
第二節 教師評鑑…………………………………………………17
第三節 我國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的發展…………………26
第四節 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之相關研究…………………………33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47
第一節 研究對象…………………………………………………47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工具…………………………………………53
第三節 研究流程…………………………………………………59
第四節 資料整理與分析…………………………………………61
第五節 研究的信效度與倫理……………………………………63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67
第一節 國民小學教師參與試辦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的動機……67
第二節 國民小學教師參與試辦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的困境……80
第三節 參與試辦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對國民小學教師所產生的影響……………………………………………………97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115
第一節 結論……………………………………………………115
第二節 建議……………………………………………………119
壹、中文部份
丁一顧(2006)。教師進階制度規劃與實施之雛議-從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談起。中等教育,57(5),頁60-73。
沈翠蓮(1994)。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成長、教學承諾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沈珊珊(2000)。教師專業成長的誘因與動力-自制度面分析。學校行政雙月刊,9,頁28-31。
李美穗(2007,5月)。臺北縣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之理論與實踐-迎接教育的春天。載於臺北縣政府教育局舉辦之「臺北縣教師專業發展研討會-教學領導與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實踐經驗探討」會議論文集(頁171-178),臺北縣。
李坤調(2007)。國民小學教務主任推動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之個案研究~以臺北縣試辦學校為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課程領導與管理碩士學位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李昆璉(2007)。國小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歷程之個案研究~石頭坑的故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學校行政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呂玉珍(2007)。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之研究-以台中市為例。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縣。
呂錘卿、林生傳(民90)。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成長指標及現況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教育學刊,17,45-64。
何縕琪(1999)。國小教師主題統整教學歷程之分析暨合作省思專業成長模式之建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與心理輔導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余昆旺(2007)。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實施意見之研究-以臺北縣市國民小學為例。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林松柏(2005)。台灣地區國民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指標建構之研究。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縣。
林榮彩(2002)。高雄市國小教師專業評鑑實施意見之研究。台南師範學院教師在職進修學校行政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吳和堂(2007)。教師評鑑:理論與實務。臺北市:高等教育。
吳明清(2002)。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策略。理論與政策,16(1),頁99-114。
吳武典(2004)。教師專業成長問題研究:理論問題與革新。載於中國教育學會、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合編),師資培育與教師專業的挑戰(頁3-24)。臺北市:學富文化。
吳政達(1999)。國民小學教師評鑑指標體系系統之研究—模糊德菲術、模糊層級分析法與模糊綜合評估法之應用。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吳清山、張素偵(2002)。教師評鑑:理念、挑戰與策略。載於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主編),師資培育的政策與檢討(頁177-192)。臺北市:學富文化。
吳裕益、劉佑星、郭丁熒和賴書通(1994)。師院結業生就讀動機、在校成績與知覺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教育研究資訊,2(1),頁96-121。
邱秀玲(2007)。高職商業類科教師對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的認知與態度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商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洪文芬(2007)。雲林縣國民小學教師對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態度之研究。雲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雲林縣。
洪幸如(2002)。國民中學教師專業發展之研究--以臺北市與屏東縣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洪劭品(2007)。臺北縣國民小學教師對教育部試辦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意見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洪孟真(2007)。雲林縣國小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規準認知層面與實際表現相關之研究。雲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雲林縣。
洪聖昌(2007)。苗栗縣國民小學教育人員對試辦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之認知與意見的調查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侯靖男(2006)。從教師專業發展的角度探討教師評鑑的問題與策略。南投文教,24,頁48-51。
高強華(1992)。樂在學習,樂在工作—談教師的終身學習與專業發展。教師天地,57,頁33-36。
高強華(1995)。論提升教師專業成長的「教師評鑑」。載於中國教育學會(主編),教育評鑑(頁247-272)。臺北市:師大書苑。
高熏芳(1998)。變革社會中教師專業發展的時代意義。教學科技與媒體,40,頁1-2。
孫志麟(2004)。教育政策與評鑑研究:追求卓越。臺北市:學富。
秦夢群(民88)。教育行政-理論部分。臺北市:五南圖書。
教育部(1995)。中華民國教育報告書—邁向二十一世紀的教育願景。臺北市:作者。
教育部(2005)。教育部補助試辦師專業發展評鑑實施計畫。臺北市:作者。
教育部(2006a)。試辦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宣導手冊。臺北市:作者。
教育部(2006b)。試辦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計畫說明。 2008年5月23日,取自http://www.isst.edu.tw/s2/lecture/950302.ppt。
教育部(2008)。各級學校校數統計。2009年6月30日,取自http://www.edu.tw/files/site_content/b0013/seriesdata.xls。
教育部(2009a)。學校參與試辦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學年度變化情形。2009年6月30日,取自http://tpde.nhcue.edu.tw/fileupload/census/20090507/學校參與辦理情形980507.doc。
教育部(2009b)。試辦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之評鑑規準(參考版)。2009年6月30日,取自http://tpde.nhcue.edu.tw/download01.jsp?id=16#q2。
教育部(2009c)。教育部補助試辦師專業發展評鑑實施計畫。臺北市:作者。
教育部(2009d)。全國辦理試辦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現況統計表。2009年6月30日,取自http://tpde.nhcue.edu.tw/census.jsp。
國立新竹教育大學評鑑中心(2008)。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諮詢輔導相關資料彙整。新竹市:作者。
陳向明(2006)。社會科學質的研究。臺北市:五南。
陳玟螢(2007)。臺東縣國小教師教學效能、專業發展評鑑態度與專業成長之關係研究。國立臺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市。
陳美玉(1999)。教師專業學習與發展。臺北市:師大書苑。
張春興(1994)。現代心理學。臺北市:東華圖書。
張春興、林清山(1988)。教育心理學。臺北市:東華。
張素貞、林和春(2006)。面對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試辦計畫:提升中小學教師參與誘因之研究。中等教育,57(5),頁36-57。
張德銳(1992)。國民小學教師評鑑之研究。新竹:國立新竹師範學院。
張德銳、蔡秀媛、許藤繼、江啟昱、李俊達、蔡美錦等(2000)。發展性教學輔導系統-理論與實務。臺北市:五南。
黃怡絜(2007)。高雄市國民小學教師之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知覺與教師文化之研究。國立臺灣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黃德祥、薛秀宜(2004)。教師評鑑的模式與發展趨勢。教育研究月刊,127,頁18-32。
傅木龍(1998)。英國中小學教師評鑑制度研究及其對我國之啟示。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葉青青(2007)。竹苗地區國民小學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試辦學校工作壓力及其因應策略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教育行政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潘道仁(2006)。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實施與應用。師友,474,頁38-41。
潘慧玲(2006)。讓教師評鑑成為專業發展的動力。教育廣播月刊,159,1-2。
鄭淑惠(2007)。探究評鑑如何影教師的專業成長-以個案研究為例。載於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主編),教師評鑑與專業成長(頁93-125)。臺北市:心理出版社。
歐陽教、張德銳(1993)。教師評鑑模式之研究。教育研究資訊,1(2),頁90-100。
歐陽教、高強華、王秋絨、李春芳、張德銳、李孟文、蔡清田(1992)。教師評鑑模式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中心專題研究報告,NO.0017,1-189。
蔣樹人(2003)。希望國小教師專業發展與教師角色之轉變。國立東華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蔡怡汝(2006)。國小教師的教師評鑑態度與專業成長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蔡培村(1995)。教師的生涯發展與規劃。輯於著者:成人教育與生涯發展,頁229-260。高雄:麗文。
蔡碧璉(1994)。國民中學教師專業成長與其形象知覺關係之探討。教育與心理研究,17,頁283-330。
顏國樑(2003a)。教師評鑑的基本理念、問題及作法。教育研究月刊,112,頁22-30。
顏國樑(2003b)。從教師專業發展導向論實施教師評鑑的策略。教育資料集刊,28,頁259-286。
羅國基(2007)。竹苗地區國小教育人員對「試辦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實施計畫」意見調查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學校行政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羅珮瑜(2007)。臺北縣國民中學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之個案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蘇再添(2005)。臺北市國民小學實施教師評鑑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饒見維(2003)。教師專業發展—理論與實務。臺北市:五南。

貳、英文部分
Association of Teachers and Lectures(1993). Appraisal and you. London: ATL.
Beerens, D. R. (2000). Evaluating teachers for professional growth. Thousand Oaks, CA: Crowin Press.
Blackman, C. A.(1989). Issues in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he continuing agenda. In M. L. Holly & C. S. McLoughlin(Eds), Perspectives on the evaluation: Assessing element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pp. 158-174). Newbury Park, California: Sage.
Calderhead, J. (Ed.) (1988). Teachers’ professional learning. New York: The Falmer Press.
Castle, K., & Aichele, D. B. (1994).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nd teacher autonomy. In D. B. Aichele, & A. F. Coxford (Ed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for teacher of mathematics: 1994 Yearbook (pp.1-9). New York: Macmillan Publishing Company.
Erffmeyer, E. S. & Martray, C. R. (1988).A goal-setting process for evaluating teacher professional growth and development and professional leadership.(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293858)
Fullan, M. & Hargreaves, A.(1992). Teacher development and educational change. London: The Falmer Press.
Guskey, T. R. (2000). Evaluat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housand Oaks, CA: Corwin Press.
Iwanicki, E. F.(1990). Teacher evaluation for school improvement. In J. Millman & Darling-Hammond, L.(Eds.), The new handbook of teacher evaluation: Assessing element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pp. 158-174). Newbury Park, California: Sage.
Jaworski, B. (1999). Development mathematics teaching: Teachers, teacher-educator and researchers as co-learners. In Lin, F.L. (Ed.), Proceedings of the 1999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Mathematics Teacher Education (pp.226-261). Department of Mathematics,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Taipei, Taiwan.
McLaughlin, M. W. (1990). Embracing contraries: Implementing and sustaining teacher evaluation. In J. Millman & L.Darling-Hammond (Eds.), The New Handbook of Teacher Evaluation (pp. 133-146). Newbury Park, CA: Sage.
Reynolds, D., & Cuttance, P. (1993). School effectiveness: Research, policy and practice. London: Cassell.
Shulman, L. S.(1987). Knowledge and teaching: Foundations of the new reform. Harvard Educational Review, 57(1), 1-22.
Uhlenbeck, A., Verloop, N., & Beijaard, D.(2002).Requirements for an assessment procedure for beginning teachers: Implications from recent theories on teaching and assessment. Teacher College Record, 104(2), 242-272.
Worthen, B. R., & Sanders, J. R. (1987). Educational evaluation: Alternative approaches and practical guidelines. White plains, NY: Longman.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呂錘卿、林生傳(民90)。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成長指標及現況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教育學刊,17,45-64。
2. 呂錘卿、林生傳(民90)。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成長指標及現況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教育學刊,17,45-64。
3. 吳明清(2002)。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策略。理論與政策,16(1),頁99-114。
4. 吳明清(2002)。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策略。理論與政策,16(1),頁99-114。
5. 吳裕益、劉佑星、郭丁熒和賴書通(1994)。師院結業生就讀動機、在校成績與知覺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教育研究資訊,2(1),頁96-121。
6. 吳裕益、劉佑星、郭丁熒和賴書通(1994)。師院結業生就讀動機、在校成績與知覺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教育研究資訊,2(1),頁96-121。
7. 侯靖男(2006)。從教師專業發展的角度探討教師評鑑的問題與策略。南投文教,24,頁48-51。
8. 侯靖男(2006)。從教師專業發展的角度探討教師評鑑的問題與策略。南投文教,24,頁48-51。
9. 高強華(1992)。樂在學習,樂在工作—談教師的終身學習與專業發展。教師天地,57,頁33-36。
10. 高強華(1992)。樂在學習,樂在工作—談教師的終身學習與專業發展。教師天地,57,頁33-36。
11. 高熏芳(1998)。變革社會中教師專業發展的時代意義。教學科技與媒體,40,頁1-2。
12. 高熏芳(1998)。變革社會中教師專業發展的時代意義。教學科技與媒體,40,頁1-2。
13. 黃德祥、薛秀宜(2004)。教師評鑑的模式與發展趨勢。教育研究月刊,127,頁18-32。
14. 黃德祥、薛秀宜(2004)。教師評鑑的模式與發展趨勢。教育研究月刊,127,頁18-32。
15. 歐陽教、張德銳(1993)。教師評鑑模式之研究。教育研究資訊,1(2),頁9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