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部分
王萬清(1997)。過程取向寫作教學在不同寫作環境中的效果研究。初等教育學報,10,127-209頁。
王元駿(2011)。網路問題導向學習應用於防震災教育課程對國中生問題解決能力與地震防災態度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碩士論文。尤碧玲(2005)。國中國文「六書」多媒體網路教學之設計及成效研究。佛光人文社會學院資訊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毛綺芬(2006)。創思寫作教學對國小四年級學童創造力及寫作態度影響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布魯納著,邵瑞珍(譯)(1995)。教育的歷程。臺北:五南出版。
李文瑞、趙寧、單文經、田耐青、朱則剛、李世忠、李鴻亮、朱麗麗、羅綸新、王燕超、梁朝雲、計惠卿、楊美雪、林佳蓉、王健華、張文山(譯)(2002)。教學媒體與學習科技(原作者:R. Heinich, M. Molenda, J. D. Russell & S. E. Smaldino)。臺北市:雙葉書廊。
李玉玲(2007)。戴著帽子來寫作-「六頂思考帽」在國小作文教學的運用。教師之友,48(5),94-101頁。李金鈴(2008)。教師多媒體教學的呈現方式對低年級學童學習成效的影響---以動植物學習為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李珠鳳(2009)。實施科學寫作對國小二年級學生表達能力影響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自然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班論文。李原富(2009)。不同多媒體教學對四年級月相概念學習成就與學習動機之研究。國立台南大學自然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李天佑(2013)。實作為導向對國小高年級學童問題解決能力之行動研究-以機關王活動為例。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吳明隆、林義雄(2001)。高雄市國小教師使用教學媒體現況及改進途徑之研究。視聽教育雙月刊,第43卷,第1期,11-25頁。吳聲毅(2004)。數位教材製作。臺北:金禾資訊。
吳宇穎(2005)。多媒體組合方式與知覺偏好對學習結果的影響。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吳怡靜(2007)。搶救被忽略的寫作力。親子天下專刊 ,25(5),30-34頁。
吳德邦與馬秀蘭(譯)(2009a)。小學數學推理與解題習作簿。(原作者: Krulik, S. & Rudnick, J. A.)。臺北市:心理出版社。
吳國芬(2010)。國民小學五年級學生設定情境式童話寫作教學之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語文教育學系碩博士班碩士論文。吳信雄(2011)。海洋冒險故事教學方案提升國小高年級學生問題解決能力之行動研究。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吳如真(2011)。心智圖法應用於國中生記敘文寫作之研究。國立海洋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余香青(2007)。創造力融入作文教學之行動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汪美玞(2008)。多媒體融入國小四年級成語教學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語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何貞慧(2011)。六頂思考帽在國小五年級寫作教學之應用。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語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何貞慧(2011)。六頂思考帽在極短篇教學的應用-以王鼎鈞〈失鳥記〉為例。國文天地,27(3),23-29頁。何雅惠(2011)。融入問題解決之數位遊戲教學對不同自我效能及性別的學童問題解決能力之影響。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自然科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何建智(2011)。透過科學影集提升學生問題解決能力之研究。國立東華大學課程設計與潛能開發學系碩士論文。
呂婉榕(2011)。心智圖法融入寫作教學對國小三年級學童語文創造力及寫作態度影響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波諾(Edward de bono)著,江麗美譯(1996)。六頂思考帽。臺北:桂冠出版社。
波諾(Edward de Bono)著,云生、杜亞琛譯(1999)。教孩子思考。臺北:桂冠出版社。
波諾(Edward de Bono)著,劉慧玉(譯)(2010)。6頂思考帽:增進思考成效的6種魔法。臺北市: 臉譜。
周文君(2001)。多元智能統整–合作–反省思考寫作教學對國小學童寫作態度與寫作表現之影響。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林文川(2002)。創造力與創造性思考教學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麗娟(2003)。知識分享效能之研究-從資訊處理觀點。銘傳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林莉雯(2008)。臺北縣三重市國民小學國語科教師教學媒體使用情況之調查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林逸誠、李鴻亮(2012)。運用多媒體引導國小學生發展作文寫作邏輯之研究。數位科技與創新管理研討會,89,454-467頁。
芭芭拉﹒明托著,陳筱黠(譯) (2007)。金字塔原理。臺北: 經濟新潮社。
周佳樺(2006)。國中學生國語文學習態度、學習行為與學業成就之相關研究。雲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邱景玲(2007)。鷹架式寫作教學對國小學童寫作成效影響之研究。臺北市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計惠卿(1996)。CAI 課程軟體編製技術參考手冊--漫談多媒體與超媒體CAI。教育部電子計算機中心簡訊,8508,19-28頁。柯志忠(2000)。社會互動寫作教學方法對國小高年級學童寫作品質及寫作態度影響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孫易新(2007)。心智圖法創造思考訓練方案對激發企業人士創造力成效之研究。實踐大學企業創新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唐鈺雁(2008)。心智圖法寫作教學方案對國小學習障礙學生寫作能力提升成效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徐毓苓(2008)。多元智能寫作教學方案對國小六年級學童英文寫作能力、寫作態度、創造力與創造性傾向之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創造力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唐乙仁(2009)。組織創業歷程中,策略管理與組織能力關聯性之研究﹣以S公司為例。實踐大學企業創新與創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高千喻(2010)。應用心智繪圖在Big6仿寫策略於國小三年級作文學習成效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教育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連淑鈴(2003)。電腦看圖故事寫作對國小二年級學童寫作成效及寫作態度影響之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陳美芳(1994)。學生因素與題目因素對國小高年級兒童乘除法應用問題解題影響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心理與輔導研究所博士論文。張新仁(1992)。寫作教學研究:認知心理學取向。高雄市:復文。
張春興(1994)。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臺北:東華書局。
張春興(1996)。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臺北:東華書局。
張霄亭(1999)。教學媒體與教學新科技。臺北:心理出版社。
張俊彥、程上修(2000)。在地球科學課融入創造性問題解決及合作學習策略之初探研究。科學教育學刊,8(3),251-272頁。張添洲(2000)。教材教法-發展與革新。臺北:五南出版社。
張銘忠(2006)。網路化高層次思考訓練之研究—以六頂思考帽的教學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張春榮(2009)。實用修辭寫作學。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
張益芳(2009)。國小教師寫作教學方法與國小六年級學生寫作態度關係之研究- 以澎湖縣、臺南市為例。國立臺南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陳龍安(1999)。從全腦模式談創意思考潛能開發。http://3q.creativity.edu.tw/。
陳榮德(2003)。網路化問題解決寫作教學對國中生批判性思考能力影響之研究。慈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陳諭蓁(2005)。曼陀羅創造性寫作教學方案對國小學生寫作表現、寫作態度、創造力的影響。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創造思考暨資賦優異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陳詠濬(2007)。多媒體限制式寫作對學童寫作成效之分析。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傳播與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梁桐仙(2006)。生命教育創造思考教學策略之行動研究--以小學生關懷老人方案為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許宜文(2007)。作文數位教材教學對國小學童寫作態度與寫作表現影響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教育部(2001)。多媒體電腦簡介 http://content.edu.tw/junior/computer/ks_mc/main.htm。
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十大基本能力。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7)。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臺北:教育部。
莊宜敏(2010)。心智繪圖寫作教學對國小高年級學童創造力與問題解決能力影響之研究。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陳瀅如(2010)。「六頂思考帽」在「續寫作文」之應用。北縣教育,73,80-81頁。
陳綉芬(2010)。多媒體融入朗讀指導之行動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語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榮鴻(2010)。多媒體簡報融合影片教學於國小一年級英語科之成效。佛光大學學習與數位科技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陳怡伶(2011)。多媒體融入國小六年級國語文修辭教學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語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陳小蘋(2012)。曼陀羅思考法融入國小三年級記敘文寫作教學之行動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游光昭、蔡福興(2001)。電腦化心智繪圖在創造思考教學上之運用。生活科技教育月刊,34(10),14-18頁。游健弘、王雅奇、王梃隆(2003)。綠帽思考法-戴上你的創意與想像。GreatTeach2003全國創意教學獎方案集,286-288頁。
曾望超(2004)。國小教師創意教學與學生後設認知能力、創造力及問題解決能力相關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黃偉倫、凌明煌、薛沛宏、曾中浩、林俊良(1994)。多媒體程式設計:概念與實務。臺北:松崗電腦圖書。
黃茂在、陳文典(2004)。「問題解決」的能力。科學教育月刊,273,21-41頁。黃郁婷(2008)。國小綜合活動學習領域實施正向情緒教育方案之行動研究。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黃家勳(2008)。科學數位遊戲改編織繪本電子書閱讀教學對國小五年級學生問題解決能力影響之研究。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自然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黃聖賢(2010)。SSI 寫作教學影響七年級學生批判思考與問題解決能力之行動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黃慧珊(2011)。創造思考教學對國中學生創造力與樂觀特質之成效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創造力發展碩士在職專班研究所碩士論文。資策會http://www.find.org.tw/find/home.aspx?page=many&id=346
詹秀美(1989)。國小學生創造力與問題解決能力的相關變項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詹秀美、吳武典(2007)。新編問題解決測驗。臺北市:心理。
鄭博真(1996)。寫作修改教學策略對國小學生寫作修改表現、寫作修改能力、寫作品質和寫作態度之影響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劉佳玟(2006)。創造思考作文教學法對國小五年級學童在寫作動機及寫作表現上的影響。屏東教育大學教育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歐諺蓁(2008)。利用心智繪圖及形成性評量建構輔助學童寫作能力之環境。靜宜大學資訊研究所碩士論文。賴蕙謙(2009)。作文數位教材教學對國小學童寫作態度與寫作表現影響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鍾素惠(2011)。創造思考教學策略提升平面廣告影像解讀能力之行動研究。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與人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簡匯文(2012)。曼陀羅思考法融入多媒體成語教學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蘇玲玉(2013)。運用多媒體電子書對國小學生日記寫作之學習成效。亞洲大學資訊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二、英文部分
Ajzen, Ι (1991).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 50, 179-211.
Bruner, J. S. (1961). The process of education.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Bruner, J. S. (1966). Toward a theory of instruction. New York: Norton.
Brandsford, J. & Stein, B.(1986). The IDEAL problem solver.New York: W. H. Freeman.
Bridges, E. M. (1992). Problem based learning for administrators. Eugene, OR: ERIC Clearinghouse on Educational Management.
Dale.(1946). Audio-visual methods in teaching.
Dewey, J. (1990). The school and society.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De Wet, C. F. (2006). Beyond presentations: using powerpoint as an effective instructi-onal tool. Gifted Child Today, 29(4), 29-39.
Deluca, V. W. (1992). Survey of technology education problem-solving activities. The Technology Teacher, 51(5), 26-30.
D’Zurilla, T. J. & Nezu, A. M. (1990). Development and preliminary evaluation of the social problem-solving inventory. Psychological Assessment, 2, 156–163.
Delisle, R. (1997). How to use problem-based learning in the classroom. Alexandria, VA: ASCD 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Heberlein, T. A. & Vaske, J. J. (1977). Crowding and visitor conflict on the bois brule river. Madison, WI: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Water Resources Center.
Knudson, R. E. (1991). Development and use of a writing attitude survey in grades 4 and 8. Psychological Reports, 68, 807-816.
Knudson, R. E.(1995).Writing experiences, attitudes, and achievement of first to Sixth Graders.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89( 2) , 90-97.
Kear, D. J. , Coffman, G. A., McKenna, M. C. & Ambrosio, A. L. (2000). Measuring attitude toward writing: A new tool for teachers. The Reading Teacher, 54, 10-23.
McCutchen, D. (1986). Domain knowledge and linguistic knowledge in the development of writing ability. Journal of Memory and Language, 25,431-444.
Mayer, R. E. & Gallini, J. K. (1990). When is an illustration worth ten thousandwords?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82(4), 715-726.
Mayer, R. E. & Moreno, R. (2002). Aids to computer-based multimedia learning. Learning and Instruction, 12, 107-119.
Ross, P. (1995). Relevant telecomputing activities. The Computing Teacher, 22(5), 28-30.
Thomas, L. A. (1992).A process of metamorphosis: Changing children's attitude stoward writing.
Whiteman, M. F. (2001). What we can learn from writing research. Theory Into Practice,19(3),150-156.
Wentling, T. L. & Park, J. (2002). Cost analysis of e-learning: A Case Study of A University Program.
Yuen, C. Y. (1991). Multimedia:How it changes the way we teach & learn. Electronic Learning, 11, 2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