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59) 您好!臺灣時間:2025/10/15 04:38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韋月桂
研究生(外文):Jennifer Wei
論文名稱:台灣期貨市場交易策略之研究
指導教授:林筠林筠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Yun Lin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大學
系所名稱:財務金融學研究所
學門:商業及管理學門
學類:財務金融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3
畢業學年度:91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72
中文關鍵詞:期貨交易策略技術分析K線戰法型態分析技術指標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46
  • 點閱點閱:3633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627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4
摘 要
本文之主題為「台灣期貨市場交易策略之研究」,其交易策略可廣泛應用於其它市場,當然包括股票市場在內,鑑於國內股票市場平盤以下不能放空之限制,多空雙方地位不均等,而期貨市場多空皆可靈活運用,沒有設限,股票市場中,個股有一定資本額,但期貨指數交易母體較大,參與者眾多,因此更具參考價值,而股票市場多半屬長期投資,期貨市場則具有短線交易特性,更適合技術分析,故在此選擇以台灣期貨市場作為研究之對象。
「交易策略」極為重要,包含著紀律、技術、技巧三個層面,而紀律重觀念,技術重專業,技巧重經驗。其中紀律最為重要,點明紀律大於技術,技術大於技巧的優先順序。同時再清楚標明一份完整的交易策略涵蓋資金管理、風險控制、趨勢研判、交易計劃、進場時機及靈活操作;其中資金管理與風險控制屬於紀律層面;趨勢研判和交易計劃屬於技術層面;進場時機及靈活操作屬於技巧層面。所謂多空皆宜策略為要,交易策略是致勝最高指導原則。雖然指出紀律大於技術,但因技術面極為專業,最為複雜,故特將此部份抽出,專章探討。
技術分析多如牛毛,本文所採融合「東方西方」技術分析,首先提到「酒田戰法K線理論」原創者為日本人本間宗久,出生於羽國酒田港,雖然其所創理論是兩百多年前的東西,至今依然廣泛使用,且歷久彌新,在此將78招簡化並分門別類為單根K線、雙根K線、三根K線,同時將單根K線簡化出8個基本圖形,再將此基本圖形依大中小可以衍生細分共41個圖形,淺顯易懂,有條不紊,尤其對入門初學者助益頗大。其次,西方人所常用之「技術指標」其邏輯架構基礎之主軸建立在落後指標,以同步指標及領先指標為輔,才能成為系統完整、具有前瞻性的分析模式,綜合運用,能明確研判行情是持續整理或有反轉跡象。最後,將所有型態清楚明白歸類一為「反轉型態」,一為「整理型態」,當認定「反轉型態」出現時,須十分小心謹慎,因為無論多翻空或空翻多,如果逆勢操作,虧損將十分慘重,而「整理型態」多半是區間整理格局,賺賠影響不大,故分類對操作十分重要,它可以幫助我們提高勝率及績效。
技術分析並非鐵律,也不是萬靈丹,它可以輔佐我們作研判之用,其所受到限制有技術分析適用於成交量大、股本大者,參與人眾多之商品;同時涉及機率問題,所有的預測,最大成功機率為70%,有的50%,甚至於30%,並沒有100%,所有的推論是預估值而非絕對值,對行情分析保持中性、客觀;針對K線而言通常單K適用期間較短,僅能推算未來2∼3天之走勢,為克服此盲點,須搭配趨勢線。儘管技術分析有盲點與限制,但它仍然能提供我們很好的操作依據,如同大海中之一盞明燈,指引我們方向。想在市場致富的不二法門,一套完整交易策略,數種專業技術分析,懂得危機處理避開風險,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得花時間下功夫去研習,不難發覺箇中奧妙與樂趣,人人都有機會成為市場的贏家。
目 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4
第三節 本文架構 8
第二章 交易策略之運用 11
第一節 台灣期貨市場簡介 11
第二節 交易策略概念 17
第三節 交易策略實務準則 21
第三章 技術分析之探討 27
第一節 相關文獻 27
第二節 技術分析 33
第三節 K線戰法 36
第四節 型態分析 45
第五節 技術指標 46
第四章 實證結果之研究 52
第一節 K線戰法 52
第二節 型態分析 55
第三節 技術指標 58
第五章 結論 61
第一節 總結 61
第二節 研究限制 64
參考文獻 66
表 目 錄
表3-1 臺灣證券交易所股價指數期貨契約規格 13
表3-2 臺灣證券交易所電子類股價指數期貨契約規格 14
表3-3 臺灣證券交易所金融保險類股價指數期貨契約規格 15
表3-4 臺灣證券交易所股價指數小型期貨契約規格 16
圖 目 錄
圖1-1研究設計之流程圖 10
圖2-1 K線繪製方法 36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1.方國榮,1991,證券投資最適決策指標之研究-技術面分析,國立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2.吳明正,1999,股票市場報酬率之季節性---以台灣上市集團股為例,逢甲大學企業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3.李惠宏,1985,台灣股票市場弱式效率性之實證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4.林良炤,1997,KD 技術指標應用在台灣股市之實證研究,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5.林宗永,1989,證券投資技術分析指標獲利性之實證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6.施惠萍,1999,結構性變化的偵測與其在技術分析中的應用,台灣大學經濟學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7.洪志豪,1999,技術指標KD、MACD、RSI 與WMS%R 之操作績效實證,台灣大學國際企業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8.洪美慧,1997,技術分析應用於台灣股市之研究-移動平均線、乖離率指標與相對強弱指標之研究,東海大學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9.徐世豪,1979,台灣證券市場有效性之研究-過濾法則投資效益之評估,政治大學企研所碩士論文。
10.徐瑞隆,1989,技術分析收益性與市場的有效性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工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11.徐俊明,2000,投資學二版,新陸書局。
12.翁龍翔,1995,各國股市技術分析的有效性,台灣大學財金所碩士論文。
13.高梓森,1994,台灣股市技術分析之實證研究,國立台灣大學財務金融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4.郭震坤,1992,技術分析短線操作獲利性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
15.陳健全,1998,台灣股市技術分析實證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6.清河新藏,2000,酒田戰法K線圖,初版,經史子集出版社。
17.辜麗娟,1996,台灣股市技術分析之實證研究,淡江大學財金所碩士論文。
18.黃嘉斌譯,2000,金融市場技術分析,初版,寰宇出版。原著Murphy, John J.,1999,Technical Analysis of the Financial Markets, Prentice-Hall.
19.黃勤翔,2001,K線戰法,初版,鴻霖國際事業有限公司。
20.葉日武,1987,技術分析研判股票市場進出之效果,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21.蔡宜龍,1990,台灣股票市場技術分析有效性之衡量,國立成功大學工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22.蔡尚儒,2001,台灣店頭市場技術分析的實證研究,碩士論文,中正大學,財務金融系。
23.蔡斌仕,1995,台灣股市技術分析之實證研究,台灣大學財務金融學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民國84 年6 月。
24.鄭淑貞,1994,台灣股票市場弱式效率性實證之研究,國立台灣工業技術學院管理技術研究所企業管理學程碩士論文。
25.賴宏祺,1997,技術分析有效性之研究,中興大學企業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6.賴勝章,1990,台灣股票市場弱式效率性之研究─以技術分析檢驗,國立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27.謝玉華,1999,以拔靴複製法檢驗技術分析交易策略,鉻傳大學金融學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28.謝劍平,1998,現代投資學-分析與管理,初版,智勝文化。
29.鍾淳豐,2001,配合價量關係技術型態在台灣股票市場的應用,政治大學財務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二、英文部分
1.Alexander, S. S , 1964, “Price Movements in Speculative Markets: Trends or Random Walks, No. 2,“ 338-372, in P. Cootner, ed.: The Random Character of Stock Market Prices (MIT Press, Cambridge, Mass.).
2.Atchison, M. D., K. C. Butler, and R. R. Simonds, 1987, “Nonsynchronous Security Trading and Market Index Autocorrelation,” Journal of Finance 42, 111-118.
3.Bessembinder. H. and K. Chan, 1995, “The Profitability of Technical Trading Rules in the Asian Stock Markets,” Pacific-Basin Finance Journal 3, 257-284.
4.Bessembinder. H. and K. Chan, 1998, “Market Efficiency and the Returns to Technical Analysis,” Financial Management 27, 5-17.
5.Blume, L., D. Easley. and M. O’Hara, 1994, “Market Statistics and Technical Analysis: The Role of Volume,” Journal of Finance 47, 153-181.
6.Bodie, Zvi, A. Kane, and A. J. Marcus, 1996, “Investments,” Richard D. Irwin, a Times Mirror Higher Education Group, Inc.
7.Bohan,James,1981,“Relative Strength:Further Positive Evidence”, Journal of Portfolio Management ,VII,pp.39-46,Fall.
8.Brock, William, Josef Lakonishok, and Blake LeBaron, 1992, “Simple Technical Trading Rules and the Stochastic Properties of Stock Returns,” Journal of Finance 47, 1731-1764.
9.Brown, D. P., and R. H. Jennings, 1989, “On Technical Analysis,” 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 2, 527-551.
10.Cootner, ed.: The Random Character of Stock Market Prices (MIT Press,
11.Cootner,P.H.,1964, “Stock Market Price : Random vs. System change”, Industrial Management Review, Vol.3, pp.24-45, Spring.
12.Corrado, C, J., and S. H. Lee, 1992, “Filter Rule Tests of the Economic Significance of Serial Dependencies in Daily Stock Returns,” Journal of Financial Research 15, 369-387.
13.Coutts J. Andrew and Cheung Kwong-C. , 2000, “ Trading Rules and Stock Returns:Some Preliminary Short Run Evidence From The Hang Seng 1985-1997”, Applied Financial Economics, pp. 579-586,October.
14.Cumby, R. E., and D. M. Modest, 1987, “Testing for Market Timing Ability,”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19, pp.169-189.
15.Fama, E. F., 1970, “Efficient Capital Markets: A Review of Theory and Empirical Work,” Journal of Finance 25, 383-417.
16.Fama, E. F., 1991, “Efficient Capital Markets: II,” Journal of Finance 46, 1575-1618.
17.Fama, E. F., and M. E. Blume, 1966, “Filter Rules and Stock-Market Reading,” Journal of Business 39, 226-241.
18.Fama, Eugene F., 1965, “The Behavior of Stock-Market Prices”, The Journal of Business, pp.34-105, January.
19.Gencay, R. and T. Stengos, 1998,“Moving Average Rules, Volume and the Predictability of Security Returns with Feedforward Networks,”Journal of Forecasting, 17, pp. 401-414.
20.Gunasekarage, A. and D. M. Power ,2001, “The profitability of moving average trading rules in South Asian stock markets,” Emerging Markets Review, 2, pp.17-33.
21.Ito, Akitoshi ,1999,“Profits on Technical Trading Rules and Time-varying Expected Returns: Evidence from Pacific-Basin Equity Markets,” Pacific-Basin Finance Journal, 7, pp.283-330.
22.James, F. E., 1968, “Monthly Moving Averages-An Effective Investment Toll?,” Journal of Financial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September, 315-326.
23.Lakonishok, and B. LeBaron, 1992,“Simple Technical Trading Rules and the Stochastic Properties of Stock Returns,”Journal of Finance, 47, pp.1731-1764.
24.Levy, R. A., 1967, “Random Walks:Reality of Myth”, Financial Analysts Journal, Vol.23, pp. 69-77,November-December.
25.Neftci, Salih. N., 1991,“Naive Trading Rules in Financial Markets and Weiner-Kolmogorov Prediction Theory: A Study of Technical Analysis,” Journal of Business, 64, pp.549-571.
26.Ogden, J, P., 1997, “Empirical Analyses of Three Explanations for the Positive Autocorrelation of Short-Horizon Stock Index Returns,” Review of Quantitative Finance and Accounting 9, 203-217.
27.Ratner, M., and Leal, R. P. C., 1999,“Test of technical trading strategies in the emerging equity markets of Latin America and Asia,”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23, pp.1887-1905.
28.Roll, Richard, 1983, “On Computing Mean Returns and the Small Firm Premium,”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12, 371-386.
29.Van Horne, James C.and Parker, George G.C.,1968, “Technical Trading Rules :A Comment”, Financial Analysts Journal, XXXIV, pp. 128-132,July-Augest.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