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176) 您好!臺灣時間:2025/09/08 22:31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楊宗時
研究生(外文):Chung-Shi Yang
論文名稱:曾經滄海難為水:三位桌球少年國手的故事
論文名稱(外文):The Story of Three Table Tennis Youth National Players
指導教授:胡天玫胡天玫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Tian-Mei Hu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系所名稱:體育學系碩士班
學門:教育學門
學類:專業科目教育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9
畢業學年度:97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98
中文關鍵詞:桌球少年國手敘說研究
外文關鍵詞:Table TennisYouth National PlayerNarrative Inquiry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4
  • 點閱點閱:2020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85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5
臺灣的桌球風氣蓬勃薈蔚,國小組的競爭者甚眾,唯有所戰皆捷、橫掃千軍者,才能脫穎而出。當選「桌球少年國手」不僅象徵技術巔峰與榮耀,更是小選手們心中最偉大的夢想。昔日風光當選小國手的三位同窗戰友,追憶當年南征北討的豪氣與甘苦,內心仍然悸動澎湃!國小畢業後各奔前程,勇敢抉擇自己的人生道路,而今回首來時路,苦與樂?得與失?悔與幸?這段黃金歲月值得探索回味!本研究以深度訪談法進行敘說研究,忠實呈現三位桌球少年國手刻骨銘心的球場故事,敘說他們在運動訓練、學業、比賽、生涯抉擇的喜怒起伏;潛靜細膩的從回顧與檢視的角度,分享他們對於整個運動歷程的體驗、收穫與省思。讓前仆後繼的選手、家長、教練以及體育行政者,能更深入探觸選手的內心世界,少一些情感的隔閡、多一座溝通的橋樑。研究結論得知三個桌球少年雖非大球星,然而平凡的故事卻蘊藏著大寓意:面對人生的十字路口要勇於抉擇,而態度更將決定一個人的高度,若能堅持到底則條條道路皆無限寬廣;參與運動團隊除累積優異的身體能量並習得一技在身外,千錘百鍊出自信果決且不畏挑戰的態度,更將終身受用無窮。昔日,研究者是他們的教練兼導師;今日,他們是研究者兒子的專任教練;未來,球場故事仍將生生循環、永不停歇!
Taiwan’s table tennis arena has been exuberant with vitality especially among primary school level competitors. Only with numerous victories and determination can one stand out from the crowd. Being a “national table tennis player” is not only a symbol of skill mastery and glory, but also the greatest dream that the young contesters have. The once prominent comrades in battle felt excited even as they reminisced through all the bittersweet memories of their days. As each chose and followed their own paths after graduation, how have their days been? Bitter or sweet? Gain or loss? Regrets or fortunate? Those golden days are worthy of our exploration! The narrative inquiry approach is applied to demonstrate the true life stories of these athletes, depicting them at their trainings, academics, competitions and major life decisions; detailed and delicate angles of retrospect and evaluation portray their personal experiences and inner worlds their most original forms. All these help remove emotional barriers and build communication channels between athletes and their parents, coaches and sports administrators. Our conclusion is that even though the three athletes are not famous stars, their stories reveal great insight: one needs to be brave at the cross-roads of one’s life; attitude will determine one’s height, and perseverance will open up many doors of opportunity. Participation in sports not only builds one’s physical abilities but also nurtures one’s fearless attitude, which proves to be extremely valuable to one’s later lives. In the past, the researcher was their coach and teacher; now, they are the professional trainers of the researcher’s son; in the future, stories will continually be re-written, re-told and repeated!
目 次
第壹章 緒論……………………………………………………0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背景………………………………………01
第二節 研究目的………………………………………………03
第三節 研究問題………………………………………………03
第四節 研究限制………………………………………………04

第貳章 文獻探討…………………………………………07
第一節 敘說與球場故事……………………………………07
第二節 運動參與……………………………………………12
第三節 運動員生涯…………………………………………14
第四節 運動經驗……………………………………………19

第參章 研究方法…………………………………………21
第一節 研究方法……………………………………………21
第二節 研究對象……………………………………………22
第三節 研究者角色…………………………………………23
第四節 研究工具……………………………………………24
第五節 資料蒐集與分析……………………………………25
第六節 研究嚴謹性…………………………………………26
第肆章 回首向來蕭瑟處 也無風雨也無晴……………28
一、無心插柳柳成蔭--歐尼爾………………………29
二、勇敢追夢夢相隨--姚 明………………………36
三、文武登峰峰造極--野 茂………………………43

第伍章 曾經滄海難為水 除卻巫山不是雲……………50
一、人生十字路口……………………………………50
二、態度決定一切……………………………………56
三、路是無限寬廣……………………………………59
四、終身受用無窮……………………………………64

第陸章 志氣夢想有多高 成就榮耀就多高……………72
一、邁向羅馬之路……………………………………72
二、點亮運動之途……………………………………73
三、關懷體壇之星……………………………………75
四、永不停歇的球場故事………………………………76

參考文獻…………………………………………………77
附 錄
附錄一 訪談大綱……………………………………………82
附錄二 補充訪談大綱………………………………………83
附錄三 訪談資料分析與編碼………………………………84

表 次
表3-1 研究對象背景資料摘述表…………………………22
表5-1 研究對象生涯發展摘述表…………………………59
表5-2 研究對象的其他隊友生涯發展摘述表……………60
一、中文部份
王文科(1990)。質的教育研究法。臺北市:師大書苑。
王煜榛(2006)。勇者的試煉─參與冒險旅行者之經驗敘說。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體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王雅玲(1999)。圓一個另類教學的夢:我陪一個學習困難學生成長的故事。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石明宗(2007)。登山客與博士—山難、運動與宗教之體驗。臺北市:師大書苑。
石明宗、呂潔如(2006)主編。運動書寫。臺北市:師大書苑。
林本炫、何明修(2004)。質性研究方法及其超越。高雄市:高雄復文。
林美珠(2000)。敘事研究:從生命故事出發。輔導季刊,36(4),27-34。
李加耀(2003)。網球運動員追求卓越的過程:運動人類學領域的解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
呂碧琴(1991)。運動員退休經驗研究: 以我國優秀田徑運動員為個案。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吳百騏(2005)。跑出生命的樂章:二位跑者參與馬拉松的生命故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吳忠誼(2005)。運動員的身體故事-「運動人」、「不馴服」。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吳訥(1998)。自我塑造-選自己的人生,走自己的路。臺北市:創意力。
吳敬謙(2005)。國小學生校內外活動參與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沈清松(1996)。追尋人生的意義-自我、社會與價值觀。臺北市:臺灣書店。
孟軍、劉會元(1994)。對兒童早期進行乒乓球專項訓練可行性之探索。乒乓世界,36-37。
范信賢(2003)。課程改變中的教師轉變:敘說探究的取向。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組博士論文,未出版。
高敬文(1999)質性研究方法論。臺北市。師大書苑。
紀政(1984)。論運動員之學業及就業。國民體育季刊,13(4),45-46。
高淑清(2000)。現象學方法及其在教育研究上的應用。載於質的研究方法。高雄:麗文。95-132。
張宏亮(1996)。大學運動績優保送生之學習困擾來源。台灣師大體育研究,2,33-44。
張漢章(2004)。生之舞—『鳥與水舞集』之共命經驗探討。南華大學生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向明(2002)。教師如何做質的研究 。臺北市:洪葉。
陳宗霖(2007)。榮耀與挑戰:敘說華信國小排球教練故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體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麗蘋(2004)。大專校院女性參與運動校隊影響因素之個案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在職進修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許育光(2000)。敘說研究的初步探討-從故事性思考和互為主體的觀點出發。輔導季刊,36 (12),17-26。
許建民(1998)。運動績優保送生角色衝突與因應策略。國民體育季刊,27(4),102-109。
許惠英(2004)。高中羽球運動代表隊選手運動參與動機之研究。台北巿立體育學院運動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芳進(1994)。運動「身體主體」經驗探索──「時間性」和「空間性」的省思。國立師範大學體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郭志通(2006)。憂鬱病患者主要照顧者之敘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博士論文,未出版。
曾文誠(2006)。〈棒球〉球員認同感。2007年4月20日,取自天空運動網站。
曾俊華(1994)。運動的神秘經驗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廖世德譯(2001)。故事˙知識˙權力-敘事治療的力量。臺北:心靈工坊文化。
雷寅雄(1994)。運動績優生保送制度之我見。國民體育季刊,23(3),193-195。
黃瑞琴(1994)。質的研究法。台北,心理。
劉一民(2005)。運動哲學新論。臺北市:師大書苑。
劉一民、周育萍主編(2005)。運動哲學心靈饗宴。臺北市:師大書苑。
劉彥良(2006)。高齡馬拉松選手的經驗敘說。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體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歐用生(1995)。質的研究。臺北市:師大書苑。
謝佳男(2000)。運動之路的起伏與調適--八位體育保送生的經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謝佳男(2000)。我國體育保送制度下體育保送生面臨的問題。國民體育季刊,29(3),28-35。
鍾芝憶(2003)。說不出的知道:運動默會知識(tacit knowledge)的體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鍾怡純(2003)。八位女性參與混排經驗之研究。國立東華大學觀光暨遊憩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羅慶成(2003)。一個台灣舞者的身體故事:一段與肉體之間的糾葛愛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顧兆台(1988)。運動無我經驗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二、英文部分
Babbie, Earl (1998). The practice of social research, 8th ed. Belmont,
CA: Wadsworth Pub.Co.
Bruner, Jerome(1990). Acts of meaning.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Clandinin, D. Jean & Connelly, F. Michael (2000). Narrative inquiry:
Experience and story in qualitative research.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Publishers.
Geertz, C. (1995). After the fact: Two countries, four decades, one
Anthropolpgist.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林美珠(2000)。敘事研究:從生命故事出發。輔導季刊,36(4),27-34。
2. 林美珠(2000)。敘事研究:從生命故事出發。輔導季刊,36(4),27-34。
3. 紀政(1984)。論運動員之學業及就業。國民體育季刊,13(4),45-46。
4. 紀政(1984)。論運動員之學業及就業。國民體育季刊,13(4),45-46。
5. 張宏亮(1996)。大學運動績優保送生之學習困擾來源。台灣師大體育研究,2,33-44。
6. 張宏亮(1996)。大學運動績優保送生之學習困擾來源。台灣師大體育研究,2,33-44。
7. 許育光(2000)。敘說研究的初步探討-從故事性思考和互為主體的觀點出發。輔導季刊,36 (12),17-26。
8. 許育光(2000)。敘說研究的初步探討-從故事性思考和互為主體的觀點出發。輔導季刊,36 (12),17-26。
9. 許建民(1998)。運動績優保送生角色衝突與因應策略。國民體育季刊,27(4),102-109。
10. 許建民(1998)。運動績優保送生角色衝突與因應策略。國民體育季刊,27(4),102-109。
11. 雷寅雄(1994)。運動績優生保送制度之我見。國民體育季刊,23(3),193-195。
12. 雷寅雄(1994)。運動績優生保送制度之我見。國民體育季刊,23(3),193-195。
13. 謝佳男(2000)。我國體育保送制度下體育保送生面臨的問題。國民體育季刊,29(3),28-35。
14. 謝佳男(2000)。我國體育保送制度下體育保送生面臨的問題。國民體育季刊,29(3),2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