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論文與期刊
1.范婷(2001),「台灣咖啡的消費文化歷史分析」,輔仁大學大眾傳播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傅學仁(2004),「台灣葡萄酒消費文化分析」,南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3.莊陞漢(2004),「台灣啤酒的消費文化2000-2004」,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4.秦家琇(2003),「電視廣告製作管理:德芙巧克力電視廣告之個案研究」,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5.李翊嘉(2007),「巧克力專飲店在台灣的發展趨勢」,臺灣大學國際企業學研究所碩士論文。6.謝宗翰(2009),「消費者生活型態與品牌權益知覺關係之探討—以法國巧克力品牌VALRHONA為例」,淡江大學國際貿易學系國際企業學在職專班碩士論文。7.黃翠瑛、吳國偉、洪瑋隆、曾妙蓮、楊曜銘、林立婕(2009),「巧克力產品的品牌形象、顧客價值對品牌忠誠度之研究」,臺灣農學會報卷期:10卷3期,頁214-224。書籍
1.Mintz(1985),糖消費文化的歷史分析。
2.Roche(2000),日常生活物品消費文化分析。
3.Consumption Robert Bocock(1995),張君玫、黃鵬仁譯,「消費」,台北:巨流。
4.Silverstein, Fiske & Butman(2004),陳正芬譯,「在《奢華,正在流行》(Trading up:the new American luxury」。
5.Sophie D. Coe /Michael D. Coe(2001),蔡佩瑜譯,「巧克力:從土法煉製的馬雅冷飲幻化成甜蜜的愛情信物The True History of Chocolate」。
6.陳坤宏(2005),「消費文化理論」,台北:揚智。7.陳坤宏(2009),「消費理論」,台北:揚智。
8.彭瑩瑩(2005),「我愛巧克力I Love Chocolate」,滾石文化。
9.謝忠道(2000),「巧克力千年傳奇-從春藥到高級美食 History du chocolat」, 大地地理出版。
10.劉維公(2007),「風格競爭力」,天下雜誌。
11.墨特 羅森布朗 Mort Rosenblum(2007),楊雅婷譯,「巧克力時尚之旅Chocolate: A Bittersweet Saga of Dark and Light」,天下雜誌。
12.Sidney W. Mintz(2001),林為正譯,「吃-漫遊飲食行為、文化與歷史的金三角地帶Tasting Food, Tasting Freedom」,台北:藍鯨出版 巨思文化。
13.張雅然與陳景榮(2009),「新奢華主義之消費者行為研究-以巧克力產品為例」,《東海學報》,第50期 ,頁81-101。
周刊
1.吳永佳(2010),「品巧不挑情人節」,Cheers雜誌,113期。
2.黃惠如(2009),「療癒飲食金字塔,撫慰身心靈」,康健雜誌,132期。
3.王曉晴(2008),「寵愛自己不求人」,Cheers雜誌,90期。
4.徐曉慧(1988),「台北、巴黎同步走」,天下雜誌,91期。
5.林孟儀(2010)、「埔里小店 業績直逼國際品牌戰勝爛地點」,商業周刊,1162期,頁110。
6.葉心嵐(2008),「時機歹歹的安慰劑 高價巧克力買氣發燒」,商業周刊,1097期,頁178。
7.曹秀雲(2008),「用父愛融成的超夯巧克力」,商業周刊,1051期。
8.李盈穎(2007),「『黑金』炫風起 爭食三十三億商機」,商業周刊,1000期 ,頁102。
9.王曉晴(2008),「新商機3:個人化包裝(頂級巧克力GODIVA)-寵愛自己不求人」,Cheers雜誌,90期,頁122-123。10.宋文瑜(2006),「聖誕夜的味覺伊甸園 愛戀巧克力」,臺北畫刊,467期,頁30-33。11.朱芷君 (2006),「美食.春藥,巧克力」,康健雜誌,87期,頁46-53。12.梁文薔(2005),「巧克力是健康食品嗎?一場甜蜜的風波」,健康世界,239期,頁55-60。13.蓓蓓(2003),「巧克力:一粒征服全球」,中國國家地理,23期,頁72-85。14.謝忠道 (2002),「巧克力復古四百年」,博覽家雜誌,123期,頁62-63。
15.楊千慧(2001),「可可豆--巧克力的母親:屏東南州『老阿媽的可可樹』」,新觀念,157期,頁56-57。16.謝曉雲(2001),「魔法食物巧克力」,康健雜誌,31期,頁58-62。17.潘嘉慧(2000),「巧克力戀曲2000-網友狂戀之巧克力物語」,美食天下,105期,頁82-85。18.謝忠道(2000),「巧克力情人」,美食天下,99期,頁14-18+20-24+26-28+30-31。19.韓嵩齡(1997),「這兩兄弟手捧著七七巧克力申請上櫃-宏亞食品要成為第一家上櫃糕餅廠」,商業周刊,513期,頁94-95。20.王文靜(1993),「宏亞用巧克力、喜餅當搖錢樹」,商業周刊,289期,頁112。
21.顏文俊(2007),「神仙美食巧克力」,食品資訊,220期,頁40-44。報紙資料
1.蔡斯慰問榮軍 贈肥皂巧克力【1951-10-11/聯合報/01版/】
2.巧克力糖自述【1958-11-30/聯合報/07版/聯合副刊 萬象】
3.菊水巧克力 外銷東南亞【1963-01-20/聯合報/05版/】
4.煙雨濛濛【1964-01-14/聯合報/07版/聯合副刊】
5.貿會昨通過 印花染料 管制進口 巧克力‧寶石 改管制進口類【1965-07-10/聯合報/05版/】
6.第一百貨公司 免費試飲 美祿【1968-11-01/經濟日報/05版/工商服務】
7.報導消費情況 擴大消費對象 價廉物美的餐廳 顧客最欣賞【1969-01-22/經濟日報/06版/市場行情】
8.吉利巧克力棒【1972-03-06/經濟日報/08版/】
9.可口企業 研製巧克力餅【1972-04-07/經濟日報/08版/】
10.經營者 一粒可可豆變成巧克力的「溫」功夫【1973-03-26/經濟日報/07版/】
11.國產餅乾高級品有取代舶來品之勢【1973-12-04/經濟日報/09版/】
12.宏亞設廠製造大波露巧克力【1975-12-05/經濟日報/08版/食品】
13.「糖果貴族」巧克力 今年銷售可達十億【1987-01-22/經濟日報/05版/市場回顧與展望─食品工業版】
14.浪漫包裝‧心的造型 百貨推出巧克力情人禮品【1988-02-05/民生報/17版/專業版】
15.巧克力甜又香【1988-02-13/經濟日報/13版/專輯】
16.土洋巧克力互別甜頭【1989-01-16/經濟日報/22版/專業】
17.
巧克力業競爭激烈【1989-02-18/經濟日報/19版/專輯】
18.國人愛上巧克力 去年花掉十億元【1989-04-30/聯合報/05版/生活 萬象】
19.巧克力不甘度小月【1991-07-10/民生報/24版/消費廣場】
20.國外知名巧克力來台嘗甜頭【1994-09-09/經濟日報/14版/商業‧消費】
21.台灣協寶取得Godiva巧克力在台銷售權【1995-10-25/經濟日報/26版/工商活動】
22.情人節出招(1)巧克力朝精緻高價位發展【1997-02-12/聯合報/34版/消費】
23.高檔巧克力 積極拓銷【1997-12-04/民生報/27版/消費熱線】
24.純巧克力讓吃家也難挑剔【1997-12-04/聯合報/38版/消費】
25.巧克力新口感 法國名廚示範【2009-11-20/聯合報/C6版】
26.台北新口味 台版手作巧克力 有個性【2009-09-12/中國時報】
27.頂級巧克力 幸福味較濃【2009-07-18/中國時報/旺到報/16版】
28.勾魂滋味迷情巧克力【2009-02-21/中國時報/E2版】
29.經典 巧克力 混搭完美口感【2007-11-16/聯合報/E13版】
30.平價黑巧克力 也打「產地限定」【2007-11- 04/聯合報/A12版】
31."時尚女王 石靈慧 巧克力,靈魂的性感騷莎【2007-02-09/聯合報/E1版】
32.台灣一年吃掉40億元巧克力 黑巧克力帶路 口味更多元 超商買氣 【2006-11-08/民生報/A5版】
33.巧克力像酒 看產地也看年份 深秋的味道 黑色的誘惑【2006-11-02/民生報/A7版】
34.今冬 喝巧克力正流行 星巴克/本月起推系列飲品 摩斯/外賣可可粉【2006-10-18/民生報/ A5版】
35.大話巧克力 濃情世界【2005-12-11/中國時報/ E4版】
36.精品巧克力櫃 陸續登台 法芙娜、半島酒店【2005-10- 08/民生報/ A8版】
37.高級巧克力錢景佳【2004-09-03/民生報/ A5版】
38.飯店響起巧克力多重奏【2004-11-21/自由時報/41版】
39.外國來的巧克力比較有情趣【2001- 11-08/工商時報/34版】
40.吃巧克力老祖宗花樣多【2001-03-10/民生報/ A5版】
41.你會吃巧克力嗎【2001-01-31/民生報/ D6版】
42.冬季限量的巧克力跟春.夏.秋說抱歉【1999-01-26/聯合報/35版】
43.巧克力入菜黑色的蠱惑【1999-01-16/中國時報/35版】
44.婚宴謝客禮 巧克力成新寵【1997-12-06/大成報/13版】
45.高檔巧克力 積極拓銷【1997-12-04/民生報/27版】
46.純巧克力讓吃家也難挑剔【1997-12-04/聯合報/38版】
47.皇家泥炭 皇家巧克力【1997-08-31/聯合晚報/20版】
48.日本生巧克力磚 台灣製面世【1997-08-27/聯合報/38版】
49.比利時頂級巧克力進軍台灣【1995-11-13/大成報/22版】
50.最貴的巧克力來台上市【1995-10-28/民生報/32版】
51.高價位進口巧克力躍為糖果新寵【1994-12-25/中國時報/16版】
52.希爾頓手工精製巧克力【1994-11-15/大明報/12版】
53.手製巧克力擄獲甜心【1994-11-13/民生報/32版】
網路資料
1.臺灣大百科全書 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index
2.財團法人中華飲食文化基金會 http://www.fcdc.org.tw/
3.財團法人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 http://www.firdi.org.tw/
4.台灣管理文獻與個案收錄庫 http://mars.libraryandbook.net/main.action
5.中時行銷知識庫 http://marketing.chinatimes.com/index.html
6.國史館 http://www.drnh.gov.tw/
7.黎言,難抵金莎 http://big.hi138.com/?i202449
英文部分
1.Baudrillard, J. (1983a), “Simulations”. (Translated by P. Foss, P. Patton and P. Beitchman.) N.Y.:Semirtext.
2.Braudel, F. (1973) , “Capitalism and Material Life”, New York: Harper & Row, 1400-1800.
3.Featherstone, M (1991), “Consumer Culture & Postmodernism”, London: Sage Publications.
4.McCracken, G. (1987), “The history of consumption: A literature review and consumer guide”, Journal of Consumer Policy, Vol. 10, 139-166.
5.McCracken, G. (1988), “Cultural and consumption”, Bloomington, IN: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6.Williams, Raymond(1958), “Culture and Society”, 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780-1950.
7.Williams, Raymond(1961), “The Long Revolution”, London:The Hogarth Press.
8.Williams, Raymond(1981), “The Sociology of Culture”, 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