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紐」簡而言之是指《切韻》一系韻書的某些韻中,其開口或合口的唇、牙、喉音下存在著兩組對立的反切,今稱此兩組反切為「重紐」。此特殊現象,一般都發生在中古的三等韻中,特別是在支、脂、真(諄)、祭、仙、宵、侵、鹽,及其相承諸韻中。「重紐」在中古是音系,特別是在三等韻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亦是現今懸而未決的課題。 本文除參考引用資料及附錄外,正文共分七章。 本文期將「重紐」問題,以語音史的角度,觀察由上古迄至中古材料中,所呈現出來的「重紐」現象,並加以分析、討論。希望藉由歷時、共時的交錯討論,對「重紐」現象有所探索。本文第一章為研究動機、態度、方法與材料。對於韻書以前之「重紐」,我們以「重紐」現象來指稱,非明謂中古之「重紐」。第二章進一步界定「重紐字」的定義與範圍,盡量選取較早、較為可靠之「重紐字」。第三章至第六章為各時期語文材料中「重紐」現象的觀察與探討。第三章為先秦時期的「重紐」現象。第四章為兩漢時期的「重紐」現象。第五章為魏晉南北時朝的「重紐」現象。第六章為隋唐時期的「重紐」現象。第七章為結論,針對以上各章的「重紐」現象的演變脈絡,對於「重紐」問題提出個人的一些淺見。本文附錄包括了各時期關於「重紐字」之詩文韻譜,及「重紐字」相關的押韻情形分析表等,心為正文對照、參考之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