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部份
98年度臺北縣暨各鄉(鎮、市)總預算編製作業手冊,臺北縣政府。
98年度縣(市)地方總預算編製作業手冊,行政院主計處。
98年度臺北縣各機關單位預算執行作業手冊。
王振寰,1998,〈地方派系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國策專刊,1:6-9主計法規輯要,2009,台北市:主計月報社。
李允傑
1997,〈政府預算行為與預算規模:理論性之探討〉,主計月刊,83卷第5期:57-65。
1999,〈統籌分配款爭議之分析:公共選擇理論之觀點〉,理論與政策,第13卷第4期:73-89。
李忠信,2005,〈「一致政府」與「分立政府」之府會關係研究:以1990至2004年彰化縣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政治學系暨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錫俊,2003,〈地方預算管理制度〉,高雄復文出版公司。
朱澤民,1993,〈當前地方財政改進之研究〉,財稅研究,25(1),13-29。吳若予,2004,〈台灣統籌分配稅款制度的政治性〉,臺灣民主季刊,1.2,131-165。吳重禮,2001,〈肇因、影響、改革〉,中國行政評論,第十卷,第四期,1-22。
陳親,2005,〈補助款運用之研究—以台北縣及桃園縣議員配合款為例〉,銘傳大學公共事務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陳高燦,2005,〈地方預算制度之研究:以臺北市地方總預算之編製、審議及執行為例〉。元智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施富士,1991,〈台灣地方公共支出之實證研究〉。台灣銀行季刊。42(3),144-175。
張皖萍,2006,〈立法委員企業背景與選區企業對於分配政治行為的影響〉,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碩士論文。張慈佳,2000,〈政治景氣循環現象對房地產價格影響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地政系博士論文。張其祿,2002,〈我國地方補助款分配模式之經驗研究〉。中大社會文化學報,14:79-100。張文彥,2006,〈臺北縣鄉鎮市民意代表建議款之研究-以樹林市民代表建議款為例〉,銘傳大學公共事務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張壹智,2002,〈「分立政府」與「一致政府」對於府會關係的影響:以台灣地區縣市政府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政治學系暨研究所碩士論文。楊木村,2003,〈台灣地方自治發展與地方財政關係研究-以雲林縣莿桐鄉、土庫鎮、東勢鄉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楊志恒,1991,〈預算政治學的構策〉,台北:財團法人張榮發基金會國家政策研究中心。
楊樹源,2001,〈台灣地區「分立政府」與「一致政府」體制運作之比較:以新竹縣嘉義縣市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政治學系暨研究所碩士論文。趙永茂,1997,台灣地方自治的變遷與特質,台北:翰蘆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詹富堯,2006,〈台灣地方財政支出的政治景氣循環分析〉,國立成功大學政治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蔡淑瓊,2006,〈地方財政與預算編列問題之探討-輔以臺中市為例〉,逄甲大學經營管理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黃世鑫,2000,民主政治與國家預算 : 我國政府預算政策之形成。台北縣:業強出版社。
鄉鎮縣轄市財務審核結果年報,89年-97年,審計部。
劉旭清,1994 a,〈嘉義縣地方財政-縣政府對鄉鎮市公所補助款之分析〉,財稅研究,26(1),76-83。劉旭清,1993,〈地方派系、選舉與補助款之研究—以嘉義縣為個案分析〉。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劉彩卿等,2003,〈鄉鎮市補助款分配之實證研究〉。財稅研究,35,4, 1-15。
臺灣省臺北縣各鄉(鎮、市)總預算彙編,87年-98年,臺北縣政府。
臺北縣統計要覽,89年-97年,臺北縣政府。
鄭春福,2005,〈地方政府以預算編製機制維持財政秩序的探討〉,逢甲大學經營管理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葉豐明,2004,〈地方政府預算監督機制之探討-以台南縣永康市、學甲鎮、西港鄉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傅彥凱
2004,〈選舉與財政政策制定-台灣政治預算循環之實證分析〉。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5,〈財政政策制定與政治操控 : 中央政治預算循環之實證分析〉。空大行政學報,16期:41-74。
2006,〈地方政府預算制定之政治經濟分析 : 政治預算循環的觀點〉。選舉研究,13,1,119-162。
選舉選務實錄,2002,2006,臺灣省臺北縣選舉委員會。
羅清俊
1998,〈分配政策研究的發展與應用〉,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10,4,575-609。
2000a,〈猜猜看把醃肉帶回家了:補助款利益在縣市分配的分析〉,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12,1,1-45。
2000b。〈政策利益分配的型態 : 最小獲勝聯盟?還是通通有獎〉,政治科學論叢,13,201-232。
2001,〈藍莓派與綠豆椪:前台北市長黃大洲與陳水扁時期行政區歲出預算分配的比較分析〉,台灣分配政治,第六章。
2004 , 〈分配政策與預算制定之政治分析〉, 政治科學論叢,21,148-188。
2008,〈桃園縣特別統籌款分配的政治分析〉,東吳政治學報,26,3,1-56。
2009,重新檢視台灣分配政策與政治,台北揚智出版公司。
羅清俊、萬榮水,1999,〈選舉與補助款的分配:綁樁?還是平衡地方財政?〉,選舉研究,6(2):121-161。羅清俊、張皖萍,2008,〈立法委員分配政治行為分析-選區企業與立法委員企業背景的影響〉。政治科學論叢。35:47-94。薄慶玖,2003,地方政府與自治,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蘇彩足
1996.政府預算之研究,台北市:華泰書局。
1997.政府預算審議制度:理論與實務之探討,台北市:華泰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蘇郁麟,2005,〈台灣的政治性景氣循環對總體經濟影響實證之研究〉,國立東華大學際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鄔仁信,2005,〈影響我國補助款分配因素之分析〉,東海大學公共行 政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英文部份
Arnold,R.Douglas,1979,Congress and the Bureaucracy:A Theory of Influence. New Haven,Yale University Press.
Barry,Brian,1965,Political Argument. London: Routledge and Kegan
Binder, Sarah A. 1999. “The Dynamics of Legislative Gridlock, 1946-96.”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93(3): 519-33.
Buchanan,J. and Gordon Tullock,1962 Calculus of Consent,Ann Arbor: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Coleman, John J. 1999. “Unified Government, Divided Government, and Party Responsiveness.”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93(4): 821-35.
Hibbs, D.
1987a The American Political Economy: Electoral Policy and Macroeconomics in Contemporary Americ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MA.
1994 “The Partisan Model of Macroeconomic Cycles: More Theory and Evidence for the United States,” Economics and Politics, 6: 1-23.
Lowi,Theodore J. ,1965,American Business, Public Policy, Case-Studies, and Political Theory, World Politics. 16:677-715.
Lowi,Theodore J.,1979,The End of Liberalism. New York:W.W.Norton.
Lasswell,Harold D.,1950,Politics:Who Gets What, When, and How? New York:McGraw-Hill Book Company
Key,V.O.,Jr.1940, The lack of Budgetary theory,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Vol. No.6.
Mayhew, David R. 1991. “Divided We Govern: Party Control, Lawmaking, and Investigations, 1946-1990.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McCubbins, Mathew D. 1991. “Government on Lay-Away: Federal Spending and Deficits under Divided Party Control.” In The Politics of Divided Government, eds. Gary W. Cox and Samuel Kernell. Boulder, CO: Westview Press.
Niskanen, W. A. 1971 Bureaucracy and Representative Government. Chicago : Aldine -Atherton.
Rundquist,Barry S. and Ferejohn,John A.,1975,“Two American Expenditure Programs compared. ”,In Comparative Public Policy,eds.McCamant C.Liske Samuels,David J.
Rubin, I. S. , 1997,The Politics of Public Budgeting:Getting and Spending, Borrowing and Balance. Chatham,NewJersey: Chatham House
Wildavsky, Aaron,1961.“ Political Implications of Budgetary Reform,”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Vol.21, No.4 pp.183-190.
Wildavsky, Aaron, 1964.“Political Implications of Budgetary Reform”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Vol.21, No.4, pp.183-190.
Wildavsky, Aaron, 1988. The New Politics of the Budgetary Process, (Glenvies, III:Scott Foresman)
網路部份
台北縣政府主計處(http://www.bas.tpc.gov.tw),Dec.12,2009。
台北縣選委員會(http://tpc.cec.gov.tw),Dec.10,2009。
中選會選舉資料庫網站(http://210.69.23.140/cechead.asp),Dec.16,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