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文獻
1.王文宇、黃金澤、邱榮輝,「金融資產證劵化之理論與實務」,元照出版公司,2006年二版。
2.王志誠,「金融資產證劵化-立法原理與比較法則」,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二版。
3.王益民,「基金與投資組合」,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99年初版。
4.朱嘉明,「應收帳款的風險及其控制」,汕頭專版,1998年。
5.吳家昌、游迺文,「金融資產證劵化及其對金融業影響之探討」,金融財務,第四期,1999年10月,頁35。6.李安鵬,「資產基礎商業本票(ABCP)對債劵型基金結構債流動性改善分析」,華南票劵金融商品部專題論述,第三十六期,2005年,頁9-15。
7.李承道,「從企業角度論應收帳款債權之管理-應收帳款承購業務與金融資產證劵化之比較」,國立中正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8.周立杰,「應收帳款管理中對不同客戶的政策」,財苑縱橫,2000年。
9.林志吉,「金融資產證劵化及其法律機制之探討」,台灣金融財務季刊,第三輯第三期,2002年,頁1-18。
10.林威伸,「企業研究發展與專利權之遞延效益」,東吳大學會計學系碩士論文,1998年。11.林哲群,「金融資產證劵化」,證劵暨期貨市場發展基金會,2007年5月三版。
12.金昶輝、谷湘儀、邱天依合著,「案例式證劵金融法令I」,證劵暨期貨市場發展基金會,2005年9月,頁224-246。
13.施才憲,「企業應收帳款敏感性分析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財務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14.紀如龍,「資產證劵化-兼論劵商參與之影響」,大華債劵期刊,第四期,2001年1月,頁12-23。
15.張烈堂,「基因演算法於建構臺指選擇權投資組合的應用」,國立中央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16.張國銘,「美國資產證劵化概論」,財稅研究,1991年9月,頁185。17.莊能治,「金融資產證劵化市場發展對央行貨幣政策及流動性管理之影響-以美國為例」,行政院所屬各機關因公出國人員出國報告書,2007年4月。
18.陳文達、李阿乙、廖咸興,「資產證劵化理論與實務」,智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2年初版。
19.郭宗霖、薛明玲,「企業應收帳款證劵化-ABCP於企業短期融資之應用」,私立東吳大學會計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20.陳信宏,「投資組合決策最佳化與績效指標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博士論文,2004年。21.陳政群,「台灣劵商推展資產證劵化業務之實務分析」,國立台灣科技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文,2005年。22.陳振遠、張眾卓,「我國首宗應收帳款證劵化商業本票之發行-世平興業個案分析」,證劵櫃台月刊,第一零七期,2005年,頁35-48。
23.陳國義,「基礎金融法-案例式」,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8月,頁279。
24.彭美珠,「金融資產證劵化-國內ABCP個案分析」,私立東吳大學會計學系碩士論文,2007年。25.曾妏如、塗能謀,「資產證劵化及基本法制問題」,經社法制論叢,第二十期,1997年7月,頁125。26.黃淑華,「我國金融資產證券化之發展及其監理」,金融監理與風險管理選輯,2004年10月。
27.廖之蘭,「應收帳款管理-有關信用政策之研究」,壢商學報第二期,1994年。
28.廖政聰,「國際應收帳款證劵化之研究~以信用狀輸出信用貸款為例」,國立中興大學高階經理人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4年。29.臧大年、謝哲勝、吳家桐合著,「金融資產證劵化理論與法制」,翰蘆圖書出版有限公司,2005年5月,頁29。
30.劉靜峰,「資產證劵化的評價與風險-個案分析」,國立中央大學財務金融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7年。31.鄭義,「財富管理-理論與實務(投資組合)」,新陸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初版。
32.鄭鴻章,「企業應收帳款與授信決策關係之研究」,中小企業發展季刊,第十一期,2009年3月。33.儲蓉,「金融資產證劵化理論與案例分析」,優彩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8月。
34.薛明玲、郭宗霖,「由企業角度探討金融資產證劵化實務運作」,會計研究月刊,第二二一期,2003年,頁83-92。
二、西文文獻
1.Croke J.J., “Asset-Backed Commercial Paper: An Overview Update on International ABCP Programs,” The International Business Information Source, Vol.6, No.5, 2003, pp.1-7.
2.Dyer, D. A., “The Impact of Dilution in Asset Securitization:Commercial Separation Anxiety,” Mississippi Law Journal, Vol.66, No.407, 1996, pp. 420.
3.Fitch Ratings Asset-Backed Criteria Report, “Asset-Backed Commercial Paper Explained,” Structured Finance, 2001.
4.Lintner, J., “The valuation of risk assets and the selection of risky investments in stock portfolios and capital budgets,” 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Vol. 47, 1965, pp. 13-37.
5.Markowitz, H.M., “Portfolio Selection,” The Journal of Finance, Vol. 7, No. 1, 1952, pp. 77-91.
6.Oesterreichische National bank, “Guideline On Credit Risk Management-Best Practices in Risk Management for Securitized Products”2004
7.Philip R. Wood, “Title Finance, Derivatives, Securitizations, Set-Off and Netting, Law and Practice of International Finance,” Sweet & Maxwell, 1996, pp.46.
8.Rosenthal, James A. and J.M. Ocampo, “Securitization of Credit:Inside the New Technology of Finance,” John Wiley, New York,1988.
9.Sharpe, W.F., “Capital Asset Prices:A Theory Market Equilibrium under Conditions of Risk,” The Journal of Finance, Vol. 19, 1964, pp. 25-42.
10.Tobin, J., “A General Equilibrium Approach to Monetary Theory,” Journal of Money, Credit, and Banking, Vol.5, 1969, pp.1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