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依筆畫順序排列)
(一)書籍
1. 王承守、鄧穎懋,美國專利訴訟-攻防策略運用,元照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6月,二版一刷。
2. 吳庚,行政法理論與實用,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增訂七版。
3. 吳東都,行政訴訟與行政執行之課題,學林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3年10月,第一版。
4. 李震山,行政法導論,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五版一刷。
5. 周延鵬,狐與虎的智慧力,天下遠見出版有限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第一版。
6. 周延鵬,一堂課2000億—智慧財產的戰略與戰術,商訊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12月,初版一刷。
7. 林洲富,智慧財產權法專題研究(一),翰盧圖書出版有限公司,2006年5月。
8. 范曉玲、郭雨嵐,專利保全程序實務,經濟部智慧財產局,2006年4月,初版一刷。
9. 郭雨嵐,專利侵害處理策略-贏的策略與實務,經濟部智慧財產局,2006年4月,初版一刷。
10. 陳櫻琴、葉玟妤,智慧財產權法,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10月,二版一刷。
11. 陳長文、劉紹樑等,財經法律與企業經營—兼論兩岸相關財經法律問題,元照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初版一刷,2002年5月。
12. 陸義淋,智慧財產管理實務及策略,經濟部智慧財產局,2006年4月初版一刷。
13. 智慧財產訴訟新制問題與解答彙編,司法院,2008年6月。
14. 馮震宇,智慧財產權發展研究趨勢與重要問題研究,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3年10月,初版一刷。
15. 臺灣行政法學主編,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五南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初版。
16. 趙晉枚、蔡坤財、周慧芳、謝銘洋,智慧財產權入門,元照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5月,四版一刷。
17. 劉孔中,智慧財產法制的關鍵革新,元照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6月,初版一刷。
18. 劉新發,專利行政救濟程序,經濟部智慧財產局,2006年4月,初版一刷。
19. 劉博文,智慧財產權之保護與管理,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7月,初版一刷。20. 劉尚志、王敏銓、張宇樞、林明儀,美台專利訴訟,元照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4月。
21. 蔡文斌,行政訴訟先行程序研究,神州圖書出版有限公司,2001年6月,第一版。
22. 鄭中人,智慧財產權法,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10月,三版四刷。
23. 鄧穎懋、王承守、劉仲平、李建德,智慧財產權管理,元勝出版有限公司,2005年10月,初版一刷。
24. 賴文智,智慧財產權契約,經濟部智慧財產局,2006年4月,初版一刷。
25. 謝銘洋,智慧財產權之基礎理論,翰盧圖書出版有限公司,2004年10月,第四版。
26. 謝銘洋,智慧財產權之制度與實務,翰盧圖書出版有限公司,2004年10月,第二版。
27. 謝銘洋,智慧財產法,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8年10月,初版一刷。
(二)期刊文獻
1. 王瓊忠,營業秘密與專利之抉擇,智慧財產權月刊第111期,2008年3月。2. 王銘勇,智慧財產法院事務管轄相關問題,新竹律師會刊第10卷,2006年10月。3. 王偉霖,論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規定的秘密保持命令,法令月刊第58期,2007年7月。4. 朱家毅、黃紫旻、吳雅貞、陳志承,兩岸智慧財產法院及審判實務,政大智慧財產評論第6卷第1期,2008年4月。5. 吳東都,從美國專利訴訟制度論設立我國專利法院(上),臺灣本土法學第66期,2005年1月。
6. 吳東都,從美國專利訴訟制度論設立我國專利法院(下),臺灣本土法學第67期,2005年2月。
7. 李旦,新型專利修法後在爭訟上之探討,全國律師,2004年12月。8. 沈冠伶,民事訴訟與行政訴訟之分工與合作—專業審判與權利有效救濟間之選擇(上),臺灣本土法學第45期,2003年4月。
9. 沈冠伶,民事訴訟與行政訴訟之分工與合作—專業審判與權利有效救濟間之選擇(下),臺灣本土法學第46期,2003年5月。
10. 沈冠伶,智慧財產權保護事件之證據保全與秘密保護,臺灣大學法學論叢第36卷第1期,2006年11月。
11. 沈冠伶,我國假處分制度之過去與未來---以定暫時狀態假處分如何衡平保障兩造當事人之利益為中心,月旦法學雜誌第109期,2004年6月。12. 林欣蓉,各國專業智慧財產法院運作現況之介紹與評析,法學叢刊第204期,2006年10月。13. 林榮琳,智慧財產法院審判權相關問題-以專利實務之判決效力為中心,法令月刊第58期,2007年7月。14. 侯慶辰,智慧財產法院組織法及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草案之介紹與評析,科技法律透析,2007年3月。15. 侯春辰,簡介美國專利無效雙軌制,萬國法律第142期,2005年8月。
16. 姜世明,證據保全制度(上),全國律師7月號,2002年7月。17. 姜世明,證據保全制度(下),全國律師8月號,2002年8月。18. 洪瑞章,美國專利行政救濟之制度與實務簡介,智慧財產權月刊第69期,2004年9月。19. 范光群等,智慧財產民事訴訟新貌之問題探討,法學叢刊第211期,2008年7月。
20. 范曉玲,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下啟動專利侵權案件的挑戰---以定暫時狀態假處分、證據蒐集及秘密保持命令為核心,全國律師,2007年4月。21. 孫寶成,美國專利再審查程序及其沿革,智慧財產權月刊第73期,2005年1月。22. 高秀真,論專利行政訴訟之法規審查-以專利審查基準為中心,法官協會雜誌,2006年6月。23. 張道周,建立智慧財產權專業法院應有之公共政策辯論,臺灣本土法學第78期,2006年1月。
24. 張哲倫,專利無效訴訟與舉發雙軌制之協調—美國及日本運作之啟示,律師雜誌第331期,2007年4月。25. 張哲倫,專利無效判決之效力及其與侵權訴訟之關係—以美國法的運作為中心,法令月刊第58卷第7期,2007年7月。26. 張銘晃,智慧財產權訴訟之秘密保護程序,法官協會雜誌,2006年12月。27. 張訓嘉,智慧財產訴訟制度之新變革,全國律師4月號,2007年4月。28. 張宇樞,我國實務針對智慧財產權被侵害時定暫時狀態假處分相關裁判之解析,科技法律透析,2004年11月。29. 張宇樞,評析「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草案中與秘密保持命令相關的規定,月旦法學雜誌第139期,2006年12月。
30. 許義明,論智慧財產法院組織法與案件審理法之技術審查官制度,萬國法律第147期,2006年6月。31. 陳彥勳,日本智慧財產高等法院組織法之簡介與我國智慧財產法院之比較,全國律師4月號,2007年4月。32. 陳國成,我國商標專利行政訴訟之變革,科技法學評論第3卷第1期,2006年4月。33. 陳國成,專利行政訴訟之研究,臺北高等行政法院印行,2004年11月。
34. 陳忠智,專利行政爭訟制度之探討,智慧財產權月刊第99期,2006年3月。35. 章忠信,智慧財產法院的建立與未來,全國律師4月號,2007年4月。36. 「智慧財產法院組織法」評析座談會記錄,全國律師,2007年4月。
37. 曾華松,民刑事訴訟中智慧財產有效性抗辯之處理,法令月刊第58期,2007年7月。38. 期待真正發揮功能的智慧財產法院---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草案評析座談會紀錄,月旦法學雜誌第139期,2006年12月。
39. 馮浩庭,美國專利訴訟程序之研究—現況、困境與美國國會之修法回應,智慧財產權月刊第110期,2008年2月。40. 馮震宇,從美國司法實務看臺灣專利案件之假處分救濟,月旦法學雜誌第109期,2004年6月。41. 黃國昌,營業秘密在智慧財產訴訟之開示與保護----以秘密保持命令之比較法考察為中心,臺北大學法學論叢第68期,2008年12月。42. 黃麟倫,日本秘密保持命令制度簡介,司法周刊第1287期,2006年5月18日。43. 黃麟倫,專利之有效性與侵害訴訟—以比較法研究為中心,科技法學評論第3卷,2006年10月。44. 黃銘傑,專利法修正後專利爭訟制度應有之改革---以專利權效力爭訟程序為中心,政大智慧財產評論第2卷第1期,2004年4月。45. 黃書苑,專利事件侵害禁止請求定暫時狀態假處分之審理,法令月刊第53卷第7期,2005年3月。46. 葉德輝,美國專利爭議制度與機關之探討,輔仁法學第25期,2007年12月。47. 廖承威、林瑞興、吳凱豐、江國磚、莊榮昌、德國專利無效制度與實務研習,智慧財產權月刊第97期,2007年1月。48. 熊誦梅,當公法遇上私法—從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草案第16條談起,月旦法學雜誌第139期,2006年12月。49. 熊誦梅,行政機關授與智慧財產權之性質與效力,法令月刊第58期,2007年7月。50. 熊誦梅,要多秘密才秘密---談秘密保持命令,全國律師8月號,2007年8月。51. 劉國讚,德國專利法院有關專利無效與不服專利局核駁之訴訟事件審理,智慧財產權月刊第97期,2007年1月。52. 劉國讚,德國專利侵害訴訟中的專利無效主張,智慧財產權月刊第97期,2007年1月。53. 劉國讚,美國專利無效之訴訟及複審制度之研究,智慧財產權月刊第89期,2006年5月。54. 劉國讚,日本智慧財產專業法院以及專利侵權和專利無效爭訟制度,智慧財產權月刊第86期,2006年2月。55. 蔡瑞森,營業秘密之保護於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規範下所可能面臨之爭議,全國律師8月號,2007年8月。56. 蔡瑞森,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於實務運作所可能面臨之爭議—由管轄、適用範圍及裁判見解歧異問題談起,全國律師,2007年4月。57. 談虎,建置智慧財產專業法院(上),司法周刊第1281期,2006年4月6日。58. 談虎,建置智慧財產專業法院(下),司法周刊第1282期,2006年4月13日。59. 鄭中人,專利權之行使與定暫時狀態假處分,臺灣本土法學雜誌第58期,2004年5月。60. 盧文祥,我國智慧財產法院之理想與實現,政大智慧財產評論第4卷第1期,2007年4月。61. 謝銘洋,智慧財產法院之設置與專利商標行政救濟制度之改進,月旦法學雜誌第139期,2006年12月。62. 謝銘洋,智慧財產權之取得(2),月旦法學教室第6期,2003年4月。63. 謝銘洋,智慧財產權之取得(3),月旦法學教室第7期,2003年5月。64. 鍾士偉、周汝文、廖承威,日本無效審判實務研習,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公務出國報告,2006年10月20日。
65. 韓薰蘭,美國專利侵權及專利無效訴訟關連性研究—論1993年最高法院Cardinal案的判決,智慧財產權月刊第89期,2006年5月。(三)學位論文
1. 林洲富,專利侵害之民事救濟制度,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系博士論文,2006年1月。2. 林欣蓉,知識經濟下之司法創新與改革-我國智慧財產法院設立之實證研究,國立交通大學科技法律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3. 周信良,論專利決定之司法審查密度,東吳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02年7月。4. 陳啟桐,專利權撤銷制度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01年7月。5. 陳啟源,專利行政救濟之研究,世新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04年7月。6. 劉崇生,智慧財產法院制度之國際比較研究,世新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05年7月。7. 謝采薇,我國智財訴訟假處分制度及企業因應策略,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05年。二、英文部分(依字母排列)
1. Chug Nicole Bowie Bounds,A Key to Unlocking,the Wealth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21 Hasting Comm.& Ent.L.J.469(1999)。
2. Christopher A. Cotropia,Arising Under Jurisdiction And Uniformity In Patent Law,Michigan Telecommunications and Technology Law Review, Vol. 9, No. 2(2003)。
3. Craig Allen Nard、John F. Duffy,Rethinking Patent Law’s Uniformity Principle,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 School of Law Working Paper No.06-17(2007)。
4. John. R Thoms,Collusion and Collective Action in the Patent System:A proposal for Patent Bounties,U.Ill.L.Rev.305,342(2001)。
5. Jay P.Kesan,Carrots and Sticks to crate a Better Patent System,17 Berkeley Tech.L.J.763(2002)。
6. Joseph Scott Miller,Building a Better Bountry:Litigation-Stage Reward for Defeating Patemt,Berkeley Technology Law Journal, Vol. 19, Forthcoming(2004)。
7. Kimberly A. Moore,Are District Court Judges Equipped to Resolve Patent Cases,15 Harv. J Law&Tec. 2(2001)。
8. Lee Petherbridge、R. Polk Wagner,The Federal Circuit and patentability:An Empirical Assessment of Law of Obviousness,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Institute for Law & Economics Research Paper No. 06-21(2007)。
9. Mavis Fowier,The law of Patent,Oceana Publications,Inc.(1996)。
10. Matthew Henry and John L. Turner,The Court of Appeals For Federal Circuit’s Impact on Patent Litigation,University of Georgia Working Paper Series(2005)。
11. Mark A. Lemley,Inducing Patent Infringment,Stanford Law Shool Research Paper No.110(2005)。
12. Rochelle Cooper Dreyfuss,The Federal Circuit, A case study in specialized court,.Y.U.L.Rev.1 ,7(2001)。
13. R. Polk Wagner,Is the Federal Court Succeeding,Public Law&Legal Theory Research Paper Series Research Paper No.51(2004)。
14. Sheldon W. Halpern、Craig Allen Nard、Kenneth L.Port,Fundamentals of United States Intellectual Property Law,Kluwer Law International(1999)。
15. Tun-Jen Chiang,The Advantages of Inter Partes Reexamination,Journal of the Patent and Trademark Office Society, Vol. 90(2008)。
16. William H. Francis、Robert C.Collins,Patent Law—including trade secrets、copyright、trademarks,west publishing co.(1995)。
三、日文部分
1. 大�狎鶪],特許審判、訴訟制度ソ現狀シ課題,ЖшэЗЬ(NO.1248),有斐閣,2003年7月。
2. 大�狎鶪],審決取消訴訟(1),法�埜衎ョ]NO.338),有斐閣,2008年11月。
3. 大�狎鶪],審決取消訴訟(2),法�埜衎ョ]NO.339),有斐閣,2008年12月。
4. 知的財產裁判�埶�研究�恁A知的財產訴訟ソ�埶�,法曹時報第60卷第11號,法曹�恁A2008年11月。
5. 知財高裁ソ設置シ今後ソ知財訴訟ソビベ方座談會記錄,ЖшэЗЬ(NO.1293),有斐閣,2005年7月。
6. 菱田雄鄉,知財高裁設置後ズれんペ知的財產訴訟ソ理論的課題,ЖшэЗЬ(NO.1293),有斐閣,2005年7月。
7. 篠原勝美,知財高裁大合議部ズコゆサ,ЖшэЗЬ(NO.1316),有斐閣,2006年7月。
8. 片山英二,知財高裁ズ�fエペ�埶�界ろヘソヵф⑦Ь,ЖшэЗЬ(NO.1326),有斐閣,2007年1月。
9. 塚原朋一,知裁高財ズれんペ訴訟運營シ知財訴訟ズれんペ專門家ソ活用ソ�堇琚AЖшэЗЬ(NO.1326),有斐閣,2007年1月。
10. 市川正巳,知的財產�歲﹊Rれんペ�埶�ソ現狀シ課題,法律ソチボタ,有斐閣,2008年7月。
11.石黑一賢,情報通信.知的財產�準U�鷃琲熊��說A�鷃畬扆|,1990年。
12.中野潔,知的財產�準珌棗囟��I略,レ―у社,1997年。
13.茶園成樹,審判,法�埜衎ョ]NO.328),有斐閣,2008年12月。
14. 水田耕一,無体財產�準O現代жЖбЗIII,商事法務研究�恁A20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