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書目
一、中文部分
(一)書籍
Andre Beaufre著,鈕先鍾譯,戰略緒論(台北:麥田出版社,2000年)。
Andrew C. Winner著,陳鴻達譯,南亞核子穩定(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3年)。
Donald M. Snow著,錢武南譯,動盪世界中的核子戰略(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1986年)。
Franck C. Barnaby著,高嘉玲譯,怎樣製造一顆核子彈(台北:商周出版,2004年)。
Otto Berzins著,林國雄譯,核子武器(台北:台灣中華書局,1972年)。
Stephen Philip Cohen著,高一中譯,印度:成型中的強權(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3年)。
方天賜,「南亞區域衝突與潛在的戰爭危機」,國際關係與現勢(台北:晶典文化,2004年)。
日本岡崎研究所彈道飛彈防禦小組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譯,新核武戰略及日本彈道飛彈防禦(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4年)。
王文科,教育研究法(台北:五南圖書,1999年)。
王良能,印巴關係與南亞安全:中共的觀點(台北:唐山出版社,2003年)。
王繩祖,國際關係史,第8卷1949-1959(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95年)。
朱聽昌主編,中國周邊安全環境與安全戰略(北京:時事出版社,2002年)。
李玉主編,中國與周邊及911後的國際局勢(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年)。
林育珊譯,Jonathan Grix著,Top研究的必修課:學術基礎研究理論(台北:寂天文化,2008年)。
林宗達,印度的核武策略與軍備(台北:晶采文化事業出版社,2014年)。
林宗達,龍騰四海-中共航空母艦發展之評析(台北:晶采文化事業出版社,2013年)。
孫士海,南亞的政治、國際關係及安全(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年)。
孫晉忠,「透視中印關係糾葛」,南亞研究季刊,2002年第1期(2002年)。
馬加力,關注印度-崛起中的大國(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年)。
張忠祥,尼赫魯外交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年)。
張敏秋,中印關係研究:1947-2003(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
郭奕圻,比較英國與法國核武戰略(台北: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
野木惠一著,楊清木譯,核子飛彈(台北:牛頓出版社,1987年)。
陳延琪,印巴分立:喀什米爾衝突的濫觴(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2003年)。
楊成緒,中國周邊安全環境透視(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3年)。
趙伯樂,當代南亞國際關係(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
趙德喜,印巴對抗何時休(北京:中原農民出版社,2000年)。
(二)期刊
王宏緯,「1962年邊界戰爭及其對中印關係的影響」,南亞研究,2002年第2期(2002年),頁3-5。
吳康和、宋德星,「論印度核政策的歷史演變及其核武化的危害性」,世界經濟與政治,1998年第6期(1998年6月),頁25-29。
杜健,「南亞核風暴及其影響」,世界經濟與政治,1998年第7期(1998年7月),頁70-72。
辛本健,「全面提升中印關係:中國21世紀外交戰略的必然選擇」,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第25卷第1期(2002年),頁100-106。
周學海,「核威懾的條件兼論南亞核威懾的前景」,世界經濟與政治,1999年第4期(1999年),頁46-49。
尚勸余,「尼赫魯與中國」,南亞研究季刊,1996年第4期(1996年),頁65-67。
原狄,「中國對南亞安全的影響及其制約因素-以印巴卡吉爾衝突為實例」,南亞研究季刊,2001年第3期(2001年),頁8-14。
夏立平,「論印度核政策與核戰略」,南亞研究,第2007卷第2期(2007年06月),頁14-18。
袁宗建,「淺析印度的崛起對中印關係的影響」,南亞研究季刊,2004年第4期(2004年),頁89-96。
馬加力,「印巴核子試驗及其對南亞安全態勢的影響」,現代國際關係,1998年第7期(1998年7月),頁20-22。
區肇威,「印度新戰機計畫定案—達梭飆風式首開外國訂單」,尖端科技,第331期(2012年3月),頁58-60。
張力,「印度的核政策與核戰略」,南亞研究季刊,2000年第2期(2000年),頁58-70。
張力,「印度核試以來的中印關係」,南亞研究季刊,2001年第1期(2001年),頁39-48。
張文木,「中國國家安全哲學」,戰略與管理,2001年第1期(2001年),頁24-32。
張位均,「印度核子試驗與南亞安全」,當代亞太,1998年第6期(1998年6月),頁9-12。
張貴洪,「印度對中國崛起的看法和反應」,南亞研究,2005年第1期(2005年),頁21-32。
陳文賢,「印度與巴基斯坦的核武競爭」,問題與研究,第38卷第12期(1999年12月),頁1-15。陳偉華,「論結構性嚇阻與決策性嚇阻」,問題與研究,第41卷第2期(2002年4月),頁23-42。陳彩雲,「尼赫魯時期印度的核政策評析」,安徽大學學報,第28卷第3期(2004年5月),頁23-28。
陳曦,「從非暴力走向核威懾的印度國防政策」,安康師專學報,第14卷第2期(2002年6月),頁12-15。
楊平學,「淺析制約中印關係發展的幾個主要因素」,南亞研究季刊,2002年第1期(2002年),頁38-45。
葉正佳,「中印建交50週年-經驗、教訓及前景」,南亞研究,1999年第1期(1999年),頁3-10。
趙干城,「印度對華政策辨析」,當代亞太,2003年第11期(2003年),頁44-54。
劉溫國,「印度核武器的發展、影響及對我國的啓示」,南亞研究季刊,S1增刊(1998年),頁54-60。
劉學成,「印巴核試驗對地區安全的影響」,南亞研究季刊,S1增刊(1998年),頁66-72。
歐吉兵,「試析中印關係中的邊界因素」,湘潭大學學報,第29卷第3期(2005年5月),頁28-30。
滕建群,「50年來印度核武器發展政策演變」,南亞研究,第2期(2002年),頁14-17。
鄭大誠,「印度核武發展模式分析」,陸軍學術月刊,第37卷第431期(2001年1月),頁81-89。韓華,「中印如何看待對方友好鄰邦還是安全威脅」,南亞研究,2002年第2期(2002年),頁6-13。
(三)學位論文
邱國樑,「印度核武發展對亞洲安全衝擊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外交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陳世民,「中共核武戰略的形成與轉變 1964-1989」,台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1年。葉建青,「冷戰後印巴關係之研究,1991-2004」,國立政治大學外交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四〉網路資料
「中印邊境戰爭」:http://zh.wikipedia.org/zh-tw/%E4%B8%AD%E5%8D%B0%E8%BE%B9%E5%A2%83%E6%88%98%E4%BA%89。最後瀏覽日期:2014年9月1日。
何宏儒,「烈火五飛彈 印度兩度成功試射」,中央通訊社:http://www.cna.com.tw/News/aOPL/201309150125-1.aspx。最後瀏覽日期:2013年11月1日。
宋玉華,「中印崛起對世界影響深遠」:http://lib.cet.com.cn/paper/szb_con/116239.html。最後瀏覽日期:2014年9月2日。
張文木,「世界地緣政治體系與印度未來安全」:http://www.china-review.com/sao.asp?sid=267&id=6880。最後瀏覽日期:2014年9月2日。
戴超武,「印度外交政策、大國關係與1962年中印邊界衝突」:http://history.news.163.com/09/0626/16/5COF89NQ00013FLN.html。最後瀏覽日期:2014年9月1日。
二、英文部分
(一)書籍
Mohammed, Alam., India’s Nuclear Policy (Delhi:Mittal Publications, 1988)
Rajesh, Basrur., Minimum Deterrence and India’s Nuclear Policy (Californi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6)
Joseph, Cirincione., Bomb Scare: The History and Future of Nuclear Weapons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2007)
Lawrenc, Freedman., The Evolution of Nuclear Strategy (London:Macmillan, 2003)
Selig, Harrison., India & Pakistan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9) James, Heitzman., Worden, Robert L., India :a country study (Library of Congress: Federal Research Division, 1996)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Strategic Studies, “Asia,” The Military Balance 2014 (London: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Strategic Studies, 2014)
Bharat, Karnad., India’s Nuclear Policy (Westport,Conn: Praeger, 2008)
Geoffery, Kemp., Nuclear Forces for Medium Power: Part I: Target and Weapons Systems (New York: Routledge, 2006)
Lackey, Douglas P., Moral Principles and Nuclear Weapons (New Jersey:Rowman & Allenheld Publishers, 1984)
George, Perkovich., India’s Nuclear Bomb: The Impact on Global Proliferation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9)
Jasjit, Singh., Nuclear India (New Delhi: Knowledge World, 1998)
Spector, Leonard S. Nuclear Ambitions: The Spread of Nuclear Weapons, 1989-1990 (Boulder: Westview Press)
Stewart, William A. Counterforce, Damage-Limiting, and Deterrence (Washington D.C.:RAND, 1967)
Truver, Scott C. The Strait of Gibraltar and the Mediterranean (Netherland: Sihthoff & NoordHoff Internatuional Publishers, 1980)
(二)期刊
Barnaby, Franck C., “How States Can Go Nuclear?,” Annals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Political and Social Science, Vol.430(1977), pp. 29-43.
Carnesale, Albert., and Glaser, Charles. “ICBM Vulnerability: The Cures are Worse Than the Disease,” International Security Vol.7, No.1(1982), pp. 70-85.
NarasimaRao, P. V., “Nuclear Nervousness,”New Perspectives Quarterly Vol.2, No.3(1995), p. 30-35.
Ollapally, Deepa M., “Mixed Motives in India’s Search for Nuclear Status,”Asian Survey Vol.41 No.6(2001), pp. 925-942.
〈三〉網路資料
Andrew Koch, “Nuclear Testing in South Asia and the CTBT” :http://cns.miis.edu/npr/pdfs/koch33.pdf。最後瀏覽日期:2014年8月21日。
“Arihant-class submarine” : http://en.wikipedia.org/wiki/Arihant-class_submarine。最後瀏覽日期:2014年8月26日。
“Draft Report of National Security Advisory Board on Indian Nuclear Doctrine” :http://mea.gov.in/in-focus-article.htm?18916/Draft+Report+of+National+Security+Advisory+Board+on+Indian+Nuclear+Doctrine。最後瀏覽日期:2014年8月26日。
“India/Missile” : http://www.nti.org/country-profiles/india/delivery-systems/。最後瀏覽日期:2014年8月26日。
“India's Nuclear Weapons ProgramIndia's First Bomb: 1967-1974”:http://nuclearweaponarchive.org/India/IndiaFirstBomb.html。最後瀏覽日期:2014年8月19日。
“Mikoyan MiG-29” : http://en.wikipedia.org/wiki/Mikoyan_MiG-29。最後瀏覽日期:2014年8月26日。
“Mirage 2000 Multirole Combat Fighter, France” : http://www.airforce-technology.com/projects/mirage/。最後瀏覽日期:2014年8月26日。
Mallika Joseph, “BJP Manifesto: On Nation's Security and Foreign Policy”:http://www.bu.edu/globalbeat/pubs/mallika022898.html。最後瀏覽日期2014年8月23日。
Rajesh M. Basrur,「Nuclear India at the Crossroads」,Arms Control Association:http://www.armscontrol.org/act/2003_09/Basrur。最後瀏覽日期:2013年10月27日。
Robert Nelson,「Nuclear Weapons: How They Work」,Union of Concerned Scientists:http://www.ucsusa.org/nuclear_weapons_and_global_security/solutions/us-nuclear-weapons/how-nuclear-weapons-work.html。最後瀏覽日期:2014年5月15日。
“SEPECAT Jaguar” : http://en.wikipedia.org/wiki/SEPECAT_Jaguar。最後瀏覽日期:2014年8月26日。
“The Cabinet Committee on Security Reviews Operationalization of India’s Nuclear Doctrine” :http://pib.nic.in/archieve/lreleng/lyr2003/rjan2003/04012003/r040120033.html。最後瀏覽日期:2014年8月26日。